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6月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试题卷面分值:100分 答卷时间:150分钟一(2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6分)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A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计得失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ju jing。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深知暂退一步,B,不肯因噎废食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 。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y、坚韧的浇灌、挚爱的yn y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ju jing m y yn y 2. 文中A处应填上的标点符号为 。(1分)3. 应填入B处恰当的成语序号为 (A生意盎然 B海阔天空)(1分)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句子。(1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弹琴复长啸。杨花榆荚无才思,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念天地之悠悠, 。 ,决眦入归鸟。出淤泥而不染, 。逢入京使中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句子是 , 。望岳中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是 , 。6.下面的文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4分)经过师生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令“十四岁,我们的青春仪式”联欢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炫目的灯光下、宽阔的舞台上,表演者各展其能,为师生们献上了一顿丰盛的文艺大餐。联欢会的节目,不管是歌舞,还是小品、杂耍,个个精彩纷呈。特别是刘佳同学的独舞表演,更是优雅柔美,悠扬婉转。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7.名著阅读。(4分)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1)文段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 。(1分)(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的性格在前后有什么变化?(2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1分) 二、(41分)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4分)冰壶洞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 “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妙,说说你的理解。(2分)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注释:椟:d,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9用斜线“”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可以调素琴既入又不能出10. 解释斜体的词。(4分)(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3)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4)或至不得行 11. 翻译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2. 用原文句子填空。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是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是“ ”;居室的主人交往人物都高雅不俗,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回答 。(5分)(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316题。(10分)紫藤萝瀑布宗璞(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5)“我在开花!”它们嚷嚷。(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7)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8)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10)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3朱自清先生写春花时用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选文中也有相似的句子。请找出来加以赏析。(4分) 句子: (1分) 赏析: (3分)14第段中“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结尾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写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3分) 15写景状物,意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从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联想?(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 19题。(12分)秃的梧桐 苏雪林(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的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2)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3)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4)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5)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恢复从前的树荫了。(6)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7)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8)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9)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子,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了,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10)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11)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经飞走了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12)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人们走过秃的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13)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的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吗? (选自时文选粹)16.文章开头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做出这样判定的依据是什么?(2分) 17.文章第(9)-(10)段中作者写老榆、大理菊、牵牛蔓等植物有什么用意?(3分) 18.文末“我”坚信“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我”为什么会这样认为?(4分) 19.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谈一谈这棵秃梧给了你怎样的启迪或教育。(3分) 三 、(35分,其中含写字5分)20作文。(30分+5分)进入初中已经接近一年,回顾自己这一段时期的成长经历,有快乐有悲伤,有成功也有失败,点点滴滴,沉淀在岁月的长河里,都是珍贵的财富。这一路走来,回首看看,细细体会,有什么收获呢?是快乐、成功、掌声、微笑、鲜花、幸福、希望、敬佩、满足相信你总会收获属于自己的那缕阳光!请以“收获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请补全题目。 2.写出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悟。 3.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七年级语文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答案2018061. 倔强 沐浴 孕育 每词1分,错一字该词不得分 2.:(冒号)(1分)3.B (1分) 4.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没有比奋斗更有力的承诺。(2分)5.略 每空1分 6.第句,删去“经过”或者“令”; 第句删去“宛转悠扬”,如果换成一个合适的词语,也正确。每处2分,选对句号没有改正确,得1分7. 老舍(舒庆春)(1分) (2)前:老实坚忍、自尊好强、 吃苦耐劳等,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等,(2分,每处写两个词得1分)原因: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 。(意思对即可)8. 用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1分)。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2分) 9. 可以调素琴既入又不能出只标一处,每处1分;10. 出名 使劳累看,掉头看 有时(4分)11.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译文: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地方。我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13. 句子: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1分)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时的繁茂景象,表现了紫藤萝花勃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3分)14. 被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吸引。受紫藤萝花顽强生命力的感染(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首尾呼应。 (3分) 15作者从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和美好。或者主旨句(1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旺盛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2分) 16. 梧桐枝干被蚂蚁所蚀; 梧桐树被雷劈折半截。(2分)17将老榆、大理菊、牵牛蔓等植物的衰败和梧桐的挺立形成对比,以此来反衬梧桐顽强的生命力。(3分)答对比1分,衬托或反衬1分,梧桐品质1分18含义:到了春天,梧桐树依旧会顽强的发芽、生长。(2分)依据:正应为梧桐具有顽强不屈、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任何困难都难不倒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它都依然会坚强的活下去。(2分) 19(示例)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或困境,我们要像这棵梧桐一样顽强的坚持下去,用我们的毅力勇敢的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意志战胜挫折,展示属于我们的生命的绿色。(言之成理即可)(3分) 20.作文。按照中考要求综合评分。内容基本正确、叙事基本完整、结构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得合格分21分。在表达内容、叙事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亮点特色,每项提高一个等级,加3分,加满30分为止。 写字5分另计。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港口集团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知识付费培训公司课件
- 知识产权证据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申报培训内容课件
- 知识产权浙大培训中心课件
- 知识产权普法培训简报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要求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标准要求课件
- 澳洲货代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初级宠物心理咨询师考试面试题预测与答案解析
- 宠物医疗器械创新与发展
- 《路由与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 4《给植物画张“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 森林防火条例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四套)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
- (高清版)DZ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 新能源发电技术 第2版 教学课件 8波浪能
- 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模拟小法庭剧本-校园欺凌
- 二手房交易承诺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