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篇-课内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篇-课内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篇-课内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篇-课内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篇-课内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阅读篇:课内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答题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 许: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C. 寒暑易节 易:交换D. 何而不平 苦: 劳苦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君之力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扶苏以数谏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 D. 告之于帝义不杀少而杀众 皆以美于徐公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4.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文: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2.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C. 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3.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 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 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5. 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答: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4题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四、阅读三峡,(回答14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阙: 襄: 2. 翻译下列语句。(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4. 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便要还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 咸来问讯 不足为外人道也 2. 下面句子有三处省略,请用序号标出来,并对应写出省略的内容。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3. 你认为桃花源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你喜欢这种生活吗?为什么?古诗文阅读篇:课内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1. D(苦:愁)2. C(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D项“向”/“比”)3. 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4. 略二、1. D(过:犯错误)2. 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3. 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4. (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关键词:“所以”译为“用(通过)来”;“动”忍”,使动用法。)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关键词:然:这样;后:以后,之后。)5. 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三、1. (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2. (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3.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四、1. 阙:通“缺” 襄:上2. (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3. 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4. 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五、1. 邀请 妻子儿女 于是,就 都,全 值得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人)皆出酒食。(渔人)停数日,(渔人)辞去。3. 第一问如:桃花源人过的是人们和睦相处、与世隔绝的生活。第二、三问略。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课下达标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解析:选D。材料中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了工人工资高得惊人、煤炭价格却极为便宜的现象,于是各行各业想方设法投资开发出多消耗煤炭、少雇佣工人的新技术,此后以煤炭为能源,以机器代替工人劳动的蒸汽机的发明应运而生,可见动力革命的启动有其独特的条件,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应排除;材料并未反映近代化的启动,故B项错误。2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C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D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解析:选A。据材料“织工”“纺纱工兼织工”“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是技术娴熟的工人,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A项正确;据材料“织工”“纺纱工兼织工”“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等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与新技术传播进程无关,故D项错误。3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A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C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D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解析:选A。材料中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农业技术革命,这一做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英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英国的粮食自给,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东部进行农业技术革命并不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比较,故C项错误;英国的圈地运动是“羊吃人”的运动,它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与题目中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 4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厂成了犯罪频发的地方B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C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D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解析:选D。A项与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主要体现工厂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而不是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还不能说明已出现垄断组织,故C项错误;据材料“监狱”“狱卒”可知,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故D项正确。5“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这一经济形态()A开始于19世纪晚期的欧美各国B使世界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使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统一整体D使人类历史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化生产,开始于19世纪的英国,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是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故D项正确。6某一历史时期“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据此,与这一时期相符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家庭作坊B手工工场C工厂制度 D垄断组织解析:选C。抓住“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可知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 家庭作坊主要动力是在动植物方面,故A项错误;手工工场没有体现这一转变,故B项错误;工厂制度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7斯皮瓦格尔在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