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本模型.ppt_第1页
国际贸易基本模型.ppt_第2页
国际贸易基本模型.ppt_第3页
国际贸易基本模型.ppt_第4页
国际贸易基本模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内容提要,本章介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H-O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和俄林(Ohlin)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对要素禀赋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被后人称为“里昂惕夫之谜”,并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长期争论。本章主要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内容、“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本章主要内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要素禀赋理论(H-O定理)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定理)商品价格变化与收入分配(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禀赋变化与国际贸易(雷布津斯基定理)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里昂剔夫之谜),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差别:,1.古典理论从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要素禀赋理论从差异的角度进行;,2.古典贸易理论只包括一种生产要素,要素禀赋理论包括两种生产要素;,3.古典贸易理论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不清,而要素禀赋理论中要素禀赋的差异很容易解释。,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资本和劳动,劳动,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一、基本概念,1.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并能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这些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土地、矿产、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和信息等。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2.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拥有经济资源相对丰富程度,即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若A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以下为了简便起见,省略“相对”一词。,图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AB,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为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之,则称为劳动丰富资本稀缺国家。,要素丰裕度的测度方法:,1.以实物单位测度,2.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测度,可表示为:r/w或w/r,两种定义方法的差异,用实物单位定义只考虑了供给这一方面的因素,而用相对要素价格来定义则同时考虑了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如果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这两种定义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这是因为若B国的K/L大于A国,则在相同的需求条件下,B国的w/r就会较。这样,在两种定义下B国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大,若两国的需求偏好不相同,则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尽管B国的K/L大于A国,但如果B国对商品X(资本密集型)的需求和由此派生出的对资本的需求远大于A国,结果使得B国的r/w高于A国。在这种情况下,以实物单位定义,B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B国是劳动丰富的国家根据H-O定理的假设,H-O模型中两种定义方法之间不存在冲突。,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例:下表为A、B两国的资本和劳动的分布情况,一国究竟是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取决于与谁相比。,表3.1部分国家或地区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不变价),3.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投入绝对量无关。,若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即kxkY,则称X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商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A国是劳动丰富国,故它将相对于B国来说更多地生产Y产品,所以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纵轴(Y轴);而资本丰富的B国,它将选择更多地生产X产品,因而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偏向于横轴(X轴)。,X,O,A,B,Y,二、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论点,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所以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俄理论,即H-O理论。,俄林于1933年出版了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该书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俄林在这本著作中所创立的贸易学说被经济学界誉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从古典发展到现代的标志”。并由此在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模式称作生产要素比例模式,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中两大基本模式。,2.1模型假设条件,222模式,即两个国家(AB),两种商品(XY),两种生产要素(KL);,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因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A国为资本丰裕国,B国为劳动丰裕国;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化;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即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相同;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它壁垒。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任何一个假定条件变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结论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不成立。,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两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两国要素价格不同,要素价格差异导致生产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导致同种产品在两国的价格差异,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价格的差异导致国际贸易发生,(二)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为什么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下面从两个方面论证:一是证明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二是证明如果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1、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举例分析:假设两个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生产两种产品如小麦和纺织品,1美元兑换1英镑,国内的价格比例如表7-1所示:美英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是不相同的。美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12,英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31。,这说明在美国的国内贸易中,可以用1单位的小麦交换1/2单位的纺织品;在英国的国内贸易中,1单位的小麦则可以换回3单位的纺织品。这个交换比例上的差距决定了双方若按照差距之内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易,都可获得利益,从而使两国间的贸易能够发生。也就是说,小麦和纺织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在11/213之间,对参加交易的两国都是有利的。如果国际交换比例为1:1,则对于美国来说,每单位小麦比国内交换多得1/2单位的纺织品;对于英国来说,每单位纺织品比国内交换多得2/3单位小麦。这就使国际贸易的发生有了现实基础。,2、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美国在两种商品中都处于优势,但优势一样大,“两优无其重”,贸易难以发生。结论: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三)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俄林的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类商品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生产函数: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比如,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个单位的土地和1个单位的劳动。,(1)两国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美国是1:2;英国是4:1)美国:土地1美元,劳动2美元;英国:土地4英镑,劳动1英镑(2)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美国: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英国: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3)两国的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美国:小麦:5单位土地*1美元+1单位劳动*2美元=7美元纺织品:1单位土地*1美元+10单位劳动*2美元=21美元英国:小麦:5单位土地*4英镑+1单位劳动*1英镑=21英镑纺织品:1单位土地*4英镑+10单位劳动*1英镑=14英镑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不同:美国为1:3,英国为3:2结论:美英两国的两种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两国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四)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中的丰缺程度是很不相同的。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相反,供给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就昂贵。比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本较少,因此地租较便宜而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较贵。所以说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H-O定理,各国要素禀赋的不同构成国际贸易的基础。一国要素供给比例决定要素的价格比例,而后者又决定了该国的商品成本比例。各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供给相对充裕、价格较为低廉的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供给相对不足、价格较为昂贵的要素的商品,以获得比较利益和更有效地利用本国资源。要素禀赋理论则是从新的角度即要素禀赋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来源,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要素禀赋说示例,布的相对成本:钢的相对成本:美国:310/220=1.4091220/310=0.70德国:950/700=1.3571700/950=0.73所以,德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美国在钢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贸易结构:美国生产并出口钢,德国生产并出口布。,各国要素禀赋状况:在美国,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30/50=0.6在德国,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100/150=0.67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国家,德国是劳动相对丰富国家。各产品要素密集度:布的要素比例:资本/劳动力=2/5=0.4钢的要素比例:资本/劳动力=4/2=2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结构:美国生产并出口钢,德国生产并出口布。,建立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由萨缪尔森发展。,三、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保罗萨缪尔森(Paul.Anthony.Samuelson),(1915-2009),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哈佛大学硕士(1936)哈佛大学博士(1941),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在俄林看来,通过国际贸易,要素价格均等化是一种趋势,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必然的,而不是一种趋势。,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入,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该定理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theorem)。,1948年1949年,萨缪尔森进一步发展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证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实现的条件:两国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相等,两国具有相同的的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同质要素价格的均等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有的假设与现实不完全一致。在现实中,贸易壁垒以及运输成本等原因会使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较难实现。,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事实与上面的理论描述却不尽相同,如美国的工程师、医生和工人的相对工资要大大高于其在中国的同行,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与现实不符的主要原因:,1、各国并非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2、生产要素也并非同质的;3、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阻碍;,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在一国不存在完全专业化和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继而影响到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二)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因此,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揭示出了商品价格的变动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由以上分析可知,X(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它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资本)名义价格的上升,以及另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名义价格的下降。,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w=PXMPLX=PYMPLYr=PXMPKX=PYMPKY其中w,r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名义价格(或报酬),MPLX和MPLY分别表示劳动力在X、Y两个部门中的边际产出,MPKX和MPKY分别表示资本在X、Y两个部门中的边际产出。根据上述两个式子,可以得到:w/PX=MPLX,w/PY=MPLY,r/PX=MPKX,r/PY=MPKY,w/PX=MPLX,w/PY=MPLY,r/PX=MPKX,r/PY=MPKY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只取决于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K/L),与这两种要素投入的绝对量没有关系X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导致资本名义价格的上升和劳动名义价格的下降,从而每个部门中的厂商也会随之调整其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即尽量多使用变得便宜的劳动,来替代一部分变得昂贵了的资本。最后每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都要低于X相对价格变化之前的资本-劳动比率。,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资本-劳动比率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所以资本的边际产出上升,资本的实际报酬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产出下降,劳动的实际报酬下降。,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出口贸易将导致该国丰裕要素实际报酬的上升,稀缺要素实际报酬则下降,因此,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自由贸易不利于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本国进口行业总是希望通过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减少竞争,提高本国同类产品价格和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问:为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自由贸易者”,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会使相对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相对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自由贸易对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过程,两国间的要素价格均等化,两国更加专业化。两国均得到净收益。,得者:,美国的土地所有者和外国的工人(丰裕要素持有者),失者:,美国的工人和外国的土地所有者(稀缺要素持有者),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得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减少。,(三)雷布津斯基定理,雷布津斯基定理阐述了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对该国产出及国际贸易的影响。,资本增加后,资本的成本降低,并且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成本降低幅度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的增加使得资本密集型商品生产扩张。,同时,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生产同样需要使用劳动,这将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部分劳动转移到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来,造成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减少。,以资本为例:,如果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产品属于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出口产品),那么随着要素量的增加,其产品的出口也会增加,由于其他非比较优势产品的国内生产减少,非比较优势产品的进口量也增加了;,如果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产品不属于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进口产品),那么随着这种要素量的增加,需要进口的份额被国内生产替代,进口量减少;由于要素从其他产品生产(比较优势产品)中转移过来,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减少了,于是进一步使得出口减少。,总之,当一种生产要素供给增加时,如果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是比较优势产品,那么该国的对外贸易量(出口与进口量)会增加;,如果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不是比较优势产品,那么该国的对外贸易量(出口与进口量)会减少。,雷布津斯基定理表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决定着资源配置的变化,也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就有力地暗示:要素禀赋理论具有动态化的性质。,典型案例:“荷兰病”,“荷兰病”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该现象在荷兰表现的最突出,由此得名。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带来的横财,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墨西哥等)都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鉴于此,经济学家们认识到“荷兰病”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适用于所有“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一)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三、里昂惕夫之谜,在要素禀赋理论提出后的一段时间里,H-O定理成为解释产业革命以后贸易产生的主要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首次对H-O定理进行实证检验,用他所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1953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73年诺奖得主)在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利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其结果引发了持续一代人富有成效的争论。,WassilyLeontief,1906-1999,里昂惕夫的验证逻辑是: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K/L)X/(K/L)M,1,大,表3.2美国国内生产100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1947年),根据H-O模型,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TheInput-OutputMethod),对1947年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和工人数值进行了比较,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得出了与赫-俄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西方引起了轰动,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到底是H-O理论有问题,还是里昂惕夫的数据有问题,还是里昂惕夫的方法出了问题呢?,里昂惕夫认为悖论可能是把劳动看成是同质引起的。,美国的劳动力生产效率比其他国家劳动力生产效率都高,是其他国家的3倍,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劳动力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乘以3,这样美国其实就属于劳动丰裕的国家了。,如果将美国工人人数乘以3,美国的贸易模式就符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推测。,1人力资本说,(二)里昂惕夫之谜的其它解释,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要素过于宽泛,实际上,劳动有很多种类,性质不同。一般劳动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熟练劳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定的技能。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Capital)。,基辛(DonaldKeesing,1966)将劳动分为8类,第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人力资本最高,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一类为没有技术的工人。,基辛用美国1962年的贸易数据分析,通过检验美国进出口商品发现,在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第一类劳动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国的进口产品中,第一类的劳动含量比例最低。,因此,美国可能是一个技术劳动禀赋丰裕的国家。通过美国和13个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出口的是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2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Reversal)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B国由于资本相对丰裕,可能在生产成衣中以资本取代劳动,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更多地使用资本而不是劳动,这样,在B国成衣就变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例如:美国是世界生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和泰国相比,美国的粮食生产显然是资本密集型的。,严格的假设条件限制了理论的实际适用。,如果同种产品在两个国家的要素密集度不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就难以成立。,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定3中,对于要素密集度,认为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密集度相同,没有要素密集型转变的情况。,由于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存在,美国进口的产品,在生产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在美国却是资本密集型商品,于是出现了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现象;,不为所有人接受的原因:并非所有产品都可能出现密集型逆转,有些产品只能是资本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而美国出口的产品,在美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对于接受美国产品的国家却可能是资本密集型商品,于是出现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现象。,3需求偏好差异,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定6:两国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偏好相同。,但是,实际贸易中,供求双方的国内需求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如果一国对于某一种商品享有比较优势,而且消费者特别偏好这一产品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决定的进口方向将改变。,由于美国存在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消费偏好,有更多的需求,于是美国根据这种需求来进口更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需求不足出现剩余,促使更多出口。,不为所有人接受的原因:各国的需求偏好是相似的。,1957年,豪萨克(Houthakker)对许多国家家庭消费模式的研究表明,对食物、衣物、住房以及其他种类的商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在各国是很相近的。,4贸易壁垒,美国基于国家利益,如保护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避免遭受其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挤压,而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设置重重障碍。,美国为避免其他国家在贸易中获得更多美国的先进技术,在美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也设置了大量贸易壁垒。,在各国参与国际贸易、专业化生产的依据上,要素禀赋理论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为深入和全面。要素禀赋理论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符合现实。要素禀赋理论正确的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要素禀赋理论为资源小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不足:,要素禀赋理论将生产要素视为同质的假定与经济事实不相符合。要素禀赋理论强调静态结果,忽视了技术因素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