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12【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的是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尖锐,穷人的生活水平下降。而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选A项。答案:A2右面是讽刺胡佛总统的漫画,图中胡佛手忙脚乱地照顾“关税”“水灾”“商业萧条”几个哇哇大哭的婴儿,而代表民主党派的驴子则在一旁叫卖着关于“美好的过去”的歌曲。胡佛之所以手忙脚乱是因为()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B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民主党派的竞选冲击D自然灾害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信息是胡佛总统在手忙脚乱地应付“关税”“水灾”“商业萧条”这些问题,这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胡佛应对经济危机不力的史实,故选B项。答案:B3(2015年南京模拟)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推行贸易自由化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C扩大进出口数额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根据时间信息“1932年”,此时西方各国正值经济危机时期。材料中双边协定的规定旨在加强英联邦内的经济协作,并一致应对来自外部力量的压力,其目的是克服经济发展困难,故选B项。答案:B41932年,一位纽约市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表明()A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 B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C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 D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解析: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32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意思,A项错误;“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意思,B项错误;“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正确;“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答案:C5道德经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调节工业,悬挂蓝鹰标志B农业减产,政府予以补贴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罗斯福新政措施之“蓝鹰”运动可知,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无蓝鹰标志的产品会遭到民众抵制,“蓝鹰”运动体现了诚信机制,故A项正确。B项是调节农业生产的措施,保证农民利益,B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对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C项错误;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主要是克服金融危机,D项错误。答案:A6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解析: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剩”,“生产过剩”造成价格降低。罗斯福政府采取减耕减产,减少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故D项正确;A、B两项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排除;C项是指以工代赈,排除。答案:D71934年,美国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其理由可能与哪一项有关()A要求统制货币 B减少耕地面积C实行社会保障 D实行以工代赈解析:“敲竹杠”“烤百万富翁”说明改革使得富人利益受损,实施社会保障,可能会增加富人税收或减少他们从政府获得的收益,故C项正确;统制货币并非针对哪一群体,不会特别波及富人利益,A项错误;减少耕地面积是在物价稳定且有政府补贴的背景下,富人利益并未受损,B项错误;以工代赈使得穷人获得微薄收入,拉动消费,与富人利益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答案:C8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故A项正确。B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C项放弃说法错误,D项否定的说法错误,均排除。答案:A9(2015年滨州一模)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此后,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是()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C自由放任主义 D凯恩斯主义解析:寓意表达的意思是消费推动经济发展;选项中符合这一理念的是凯恩斯主义,通过扩大政府支出,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故D项正确;重农抑商压制消费,A项错误;重商主义重视货币资本的积累,也不利于消费的扩大,B项不符合题意;自由放任主义没有表达出对于消费鼓励或压制的倾向,故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10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在本质上表明()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解析:美国政府实行采购以及“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说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美国采取的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产业、社会福利政策,C、D两项不正确。答案:A11对以下表格反映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年份GD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增长率196819724.3%3.2%4.8%197319752.4%5.3%9.4%A.体现滞胀特征 B国家干预经济C经济“大萧条” D经济增长缓慢解析:从GDP年增长率来看比较平缓,表明经济发展停滞,从物价指数来看明显在增长,体现存在通货膨胀现象,故A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材料只是一些经济发展现象,B项错误;从材料来看,GDP保持了一定的增长率,谈不上经济“大萧条”,C项错误;经济增长缓慢只是表格中现象之一,不能涵盖全部内容,D项错误。答案:A12(2015年常德模拟)下面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年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40%38%36%34%31%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43%37%36%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7%36%43%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迁移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新科技革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5年常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是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摘自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等材料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摘自美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等材料三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有何不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的哪些手段?(6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6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二可从救助责任的承担者和救济对象两个角度作答,看分答点,语言要精练。第(2)题的措施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答;手段可从立法、行政、财政等角度作答。第(3)题可从积极(主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根据材料三“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等信息归纳答案,语言要精练。答案:(1)责任承担者: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救济对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向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8分)(2)措施:开展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手段:出台法令,建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6分)(3)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6分)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的合理性。(6分)(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6分)(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8分)解析:第(1)题和第(3)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设计,这类设计一般没有固定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