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doc_第1页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doc_第2页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doc_第3页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doc_第4页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3节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2、通过本实验增强学生对群落特征的理解。能力目标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重 点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难 点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知 识 点1、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2、群落的结构特征。考 试 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2、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能 力 点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自主探究点诱虫器的诱虫原理易错易混点丰富度的内涵训 练 点1、群落的特征。2、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课 型新授课教具课件、学案教 学 模 式“三段六步”教学法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新旧知识联系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复习回顾节的导入新知讲授一、先学后教1、目标导学2自主学习3交流展示二、讲练结合4知识建构三、当堂达标组织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的知识:1.什么是群落?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座高山上的全部动植物B.菜市场中代售的动物、植物及附属在上面的微生物等C.一棵枯树上的白蚁、蜗牛、苔藓、真菌等全部生物 学生小结群落的内涵:(1)关键词: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的集合(2)群落具有一定的范围,可大可小(3)群落是指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4)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与种群相比,在群落水平上研究哪些问题?3、不同物种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所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学生小结物种间关系的曲线图特点:互利共生: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捕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更好4、群落的空间结构有何特征?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学生小结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植物的分层往往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即动物分层现象依赖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等因素影响,生物种类的分布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生物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5、如何区分热带雨林与北极苔原两个生物群落?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鲫鱼的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学生小结:(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占优势或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种群(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过渡语: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板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研究一、展示教学目标并进行解读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二、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导学语: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同时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巡视,组织好自学,同时全面了解学情,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三、合作交流、展示组织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组织语:请同学们把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1、随着季节的不同,土壤中的小动物的丰富度还会相同吗?为什么?2、本探究中只取一次样本,结论与实际是否有偏差?如有,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提高验的精确度?过渡语:通过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看了大家的展示后,我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再给同学们解释和强调一下。四、疑难点拨(一)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2、取样原理: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原理: 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可以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用采集,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白炽灯;简易采集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吸虫器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4、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后者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二)实验过程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 。2制定计划准备材料用具:取样器、花铲、塑料袋、瓷盆、解剖针、镊子、吸虫器、显微镜、70的酒精、剪刀、笔、标签等。制定计划表3实施计划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1)准备:(P76)环境考察制作取样器(容积100ml)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制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和_等。3)采集小动物:使用 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4)观察和分类并记录可借助有关的 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可用放大镜或实体镜或 镜观察并记录。 (5)统计和分析方法名称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动物名称门纲数量个数个m2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数动物名称门纲个数m2多度结论 本探究的注意事项: 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避免结果偏差较大。 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同时注意安全。例1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C.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 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例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D土样筛网土壤动物收集瓶A土样筛网土壤动物收集瓶热光源B土样筛网土壤动物收集瓶冷光源C土样筛网土壤动物收集瓶电热板例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答案: (1)较强 微小(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五、小结,形成知识体系小结语:以上就是本节所学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形成本节的板书)。一、实验原理二、实验过程及结论三、实验注意事项过渡语: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非常熟练,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呢?六、习题巩固1、作业:完成丛书上的相关习题;2、预习作业:预习“群落的演替”。回忆遗群落的结构的相关知识复习作答反思提高与种群相对比,明确群落的研究问题知识整合复习提高反思提高阅读学习目标并了解记忆层次。自学课本75-76页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对自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必要的圈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解决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积极展示自学成果: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心得并落实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观看视频/programs/view/vtt0AhCVkF0/,思考以下问题:1.土壤小动物的调查能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为什么?2、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哪几种?分别适用怎样的群落?3、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4、诱虫器的诱虫原理是什么?吸虫器中的纱布的作用是什么?酒精有什么作用?5、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6、做完实验后发现小动物还活着,你该怎么办?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所学习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做“导学案”和“丛书”上的试题。为了掌握学生的落实情况,每个问题选一个作答,如果回答的不全面再找同组内的同学补充,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好。复习旧知,为学习新课做铺垫,让学生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的识记明确这节课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为了安全本实验没有领学生去做,为了不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能真正学会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本实验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法。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记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和脉络,建构知识体系。及时复习,及时巩固。课后反思: 因为土壤中也存在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小动物,所以本实验并没有领学生去户外采集取样,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实验过程,我采用的是播放视频的方法,在播放视频前要明确让学生思考哪些问题,否则看过之后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播放的过程中,要来回巡视,督导学生的学习。高一生物学案4.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群落的特征。2、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3、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4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自主学习:一、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2、取样原理: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原理: 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可以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用采集,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白炽灯;简易采集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吸虫器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4、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后者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二)实验过程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 。2制定计划准备材料用具:取样器、花铲、塑料袋、瓷盆、解剖针、镊子、吸虫器、显微镜、70的酒精、剪刀、笔、标签等。制定计划表3实施计划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1)准备:(P76)环境考察制作取样器(容积100ml)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制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和_等。3)采集小动物:使用 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4)观察和分类并记录可借助有关的 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可用放大镜或实体镜或 镜观察并记录。 (5)统计和分析方法名称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动物名称门纲数量个数个m2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数动物名称门纲个数m2多度结论 本探究的注意事项:1、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避免结果偏差较大。2、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3、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同时注意安全。问题探究1、随着季节的不同,土壤中的小动物的丰富度还会相同吗?为什么?2、动物的分布是否有一定的规律?3、本探究中只取一次样本,结论与实际是否有偏差?如有,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当堂达标1、 一个阴湿性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A.生物群落 B.种群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2、 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3、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所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5、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鲫鱼的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6、有关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一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7、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