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膜是对真核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当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例如,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减少,导致头发变白。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真核生物体内的肠系膜、口腔黏膜、视网膜等不属于生物膜,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如促进Na+或Cl-内流,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从而实现两个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它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2.某洗衣液研究人员为了在普通洗衣液的基础上添加酶制剂以研发加酶洗衣液,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下表展示了其中某一探究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果表明,加酶洗衣液的洗涤温度以35-55为宜,且35和55两温度下酶制剂的去污力相同B. 当温度为15和65时,加酶洗衣液的去污力较低的原因均是其中酶制剂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催化活性降低C.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衣液去污力的影响,其中组别为对照组,组别为实验组D. 实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程度、洗衣液的用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都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由表格的内容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洗衣液的去污力,污布上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程度,洗衣液的用量、pH等均为无关变量。【详解】由表格的内容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洗衣液的去污力,其中组别为对照组,为实验组。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衣液去污力的影响,正确;由表格的实验数据可知,温度为45时,加酶洗衣液的去污力最强,温度为35、55时,加酶洗衣液的去污力较强,因此加酶洗衣液的洗涤温度范围以3555为宜。虽然温度为35和55时,加酶洗衣液的去污力一样,但55时普通洗衣液的去污力比35大,说明55时酶制剂的去污力比35时小,A错误;当温度为15时,是因为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而65时,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失活,B错误;实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程度,洗衣液的用量等均为无关变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3.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复制导致的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 曲线CD段,HIV浓度再次上升成为了艾滋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D. 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HIV迅速繁殖,HIV浓度上升。同时,人体免疫细胞也迅速增多,并摧毁大多数HIV,但不能将其彻底消灭HIV。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详解】HIV属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因此,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HIV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的,A错误;清除HIV,一方面需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释放HIV;另一方面需通过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清除。因此,BC段HIV浓度下降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CD段,HIV浓度上升,T细胞浓度减小,由于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使得机体免疫能力严重衰退,使机体死于广泛感染或恶性肿瘤,C错误;FG段,T细胞浓度减小,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大部分的体液免疫也受到影响,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4.取自某生物(2N=8)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先用15N标记其8条双链DNA,之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4个子细胞。检测它们的放射性,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该原始生殖细胞培养期间完成了两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B.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一定是50%C.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均为8条D. 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则4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一定都含15N【答案】B【解析】【分析】1、原始生殖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2个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形成4个子细胞。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详解】原始生殖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可得到4个子细胞;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1次减数分裂可得到4个子细胞,A正确;第一次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分裂结束后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第二次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其中1个DNA分子为15N/14N,1个DNA分子为14N/14N。分裂结束后共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含有15N/14N的染色体数为08,则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是50%或75%或100%,B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每个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C正确;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只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5.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均小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B. CO2浓度在bc之间时,曲线甲、乙、丙三者的净光合速率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持续增高C. CO2浓度大于c时,限制甲、乙、丙三者的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均不再是CO2浓度,而是光强这一因素D. 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考虑光强这一因素【答案】D【解析】【分析】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曲线甲、乙、丙的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详解】由题图可知,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故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均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A错误;由题图可知,CO2浓度在bc之间时,曲线甲、乙二者的净光合速率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持续增高。但丙曲线在CO2饱和点c之间时,净光合速率不再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B错误;由题图可知,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乙和丙的净光合速率不再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光强。但曲线甲的CO2浓度在cCO2饱和点之间,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说明CO2浓度仍是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之一,C错误;由题图可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受到CO2浓度和光强的影响。因此,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考虑光强这一因素,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6.洋葱是中学生物学中经常用到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可选用洋葱植株地上生长的绿色叶片,先用无水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和二氧化硅)进行色素提取,再通过纸层析法进行色素分离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可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为材料,经相关处理后进行观察,最终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核较小,且被健那绿染成绿色C.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制作装片,依次用0.3g/mL的蔗糖和清水处理材料并在低倍镜下观察,即可依次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常选用洋葱根尖为材料,经相关处理后制作装片,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呈长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胞,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答案】C【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和甲基绿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吡罗红使RNA呈红色,甲基绿使DNA呈绿色。3、植物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4、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在高倍镜下,根据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详解】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时通常需要添加适量无水乙醇(溶解色素)和少量的二氧化硅(加速研磨)、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无色,可作为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所用染色剂是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不是健那绿,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因此,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C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7.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 点。(2)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两种成分是_(填字母):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们的传递效率为_ 。(3)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水泥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 。【答案】 (1). b (2). A和B (3). 20% (4). 垂直 (5).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解析】【分析】对甲图分析可知,大黄鱼种群数量小于b时,种群增长速率随着大黄鱼种群数量的增大而增大;大黄鱼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数量为K/2;大黄鱼种群数量大于b时,种群增长速率随着大黄鱼种群数量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大黄鱼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对图乙分析可知,A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故A为生产者。A(生产者)、D和C均有一部分能量流入B中,故B为分解者,因此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详解】(1)由题图可知,大黄鱼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数量为K/2。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这样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2)由分析可知, 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在碳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使CO2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进入大气中。因此,A(生产者)和B(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生产者同化量)100%=1.5106J/(m2a)7.5106 J/(m2a) 100%=20%。(3)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水泥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提供了有机物,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生物种群,构成一个群落,该过程为群落的演替,由于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原本是不毛之地,因此属于初生演替。【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根据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判断大黄鱼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2)根据图乙中的箭头指向准确判断各字母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8.肥胖是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进而增加了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荷,并最终患病。下图1是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示意图,图2是研究肥胖与型糖尿病关系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体内,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_ 和_ 。(2)图1可知,进食后胰岛B细胞葡萄糖供应增加,细胞内_过程加强,导致 ATP/ADP比值上升。胰岛B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Ca2+以_ 的方式进入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3)据图2分析,非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非糖尿病肥胖者_。糖尿病肥昨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非糖尿病肥胖者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型糖尿病肥胖者_ 。(4)下图表示正常人和型糖尿病肥胖者在口服100g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变化情况。请在下图中用虚线画出非糖尿病肥胖者在相同条件下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_【答案】 (1). 葡萄糖 (2). 神经递质 (3). 有氧呼吸 (4). 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5). 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能力降低 (6). 血糖浓度高,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多,负荷重,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 (7). 【解析】【分析】1、对图1分析可知:人体进食后引起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2、对图2分析可知:三类人口服100g葡萄糖,非糖尿病肥胖者及型糖尿病肥胖者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都比正常人高,且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低于非糖尿病肥胖者。3、由题干可知,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详解】(1)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分泌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当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时,血糖浓度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同时还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引起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正常人体内,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和神经递质。(2)据图可知,进食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增多,细胞内的有氧呼吸过程加强,导致ATP/ADP比值上升。胰岛B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Ca2+通道打开,不需要能量供应,因此,Ca2+以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3)图2显示非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结合题干信息“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可知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能力降低,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型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低于非糖尿病肥胖者,且高峰延迟出现,原因是型糖尿病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进而增加了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荷,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4)口服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由图2可知,血浆胰岛素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非糖尿病肥胖者型糖尿病肥胖者正常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峰值出现的先后顺序为:非糖尿病肥胖者正常人型糖尿病肥胖者。又因为非糖尿病肥胖者和型糖尿病肥胖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非糖尿病肥胖者血糖最早出现下降;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血糖浓度介于正常人和型糖尿病肥胖者之间,且最终趋于正常。因此,非糖尿病肥胖者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点睛】理解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和胰岛素分泌调节机制,以及分析题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玉米(2N=20)是雌雄异花,雌雄同株的作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植株间相互传粉(杂交),也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自交)。请回答:(1)玉米花序的正常和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显性植株X自交,F1表现为:正常花序:异常花序=1:1。取F1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由此推测_是显性性状,植株X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原因是_。(2)杂种优势是指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优于纯系品种的现象。若玉米的杂种优势性状大粒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合子(视为F1)均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乙组自然状态授粉。若甲、乙两组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则F3中杂种优势保持率(大粒所占比例)分别为_、_ 。【答案】 (1). 花序正常 (2). 有正常花序(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异常花序(或隐性)基因的花粉可育 (3). 1/4 (4). 1/2【解析】【分析】1、正常花序的基因和异常花序的基因是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遗传平衡定律:(1)A基因的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a基因的频率=1- A基因的频率。(2)设A基因的频率为p,a基因的频率为q,则AA的基因型频率=p2,aa的基因型频率=q2,Aa的基因型频率=2pq。【详解】(1)由题意可知,显性植株X自交,F1出现性状分离,故显性植株X为杂合子。F1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没有正常花序出现,说明正常花序为显性性状,而且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隐性基因的花粉可育,因此植株X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甲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即大粒玉米杂合子逐代自交2次,杂合子在F3中所占的比例为(1/2)2=1/4。乙组自然状态授粉,可运用遗传平衡定律来进行计算。F1自然授粉,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则A、a的基因频率均为1/2。在F3中,Aa的概率为1/21/22=1/2。因此, F3中甲、乙两组杂种优势保持率(大粒所占比例)分别为1/4、1/2。【点睛】了解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范围,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遗传平衡定律进行相关计算便可解答本题。10.Bt基因即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因其表达产物Bt毒蛋白具有杀虫效果好、安全、高效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杀虫基因。下图为培育转Bt基因抗虫棉幼苗的基本操作过程,请分析回答:(1)Bt基因可从构建的Bt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也可以从其cDNA文库中获取。从前者获取的Bt基因_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