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 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王阳明和陆九渊都是心学,所以受陆九渊影响,因此正确;内心反省,是心学的特征,因此正确。“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说明不盲从孔子,有一定独立自主精神,因此正确。心学是儒学发展的阶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不可能否定孔子的地位,因此错误。故排除,A、C、D三项不选,本题答案为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2.国人崇尚的哲学思想。北京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为三大殿,太和殿表达“天下太平”的美好诉求,保和殿渴求“保和宇内”,那么中和殿体现的是A. 天人合一B. 君权神授C. 中庸平和D. 天下一统【答案】C【解析】【详解】“中和”体现出的是中庸思想,“天下太平”“保和宇内”体现出的是平和的思想,C正确;材料建筑不能体现出天人合一思想,A错误;君权神授是君主权力来源的神化思想,B错误;天下一统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D错误。3.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A. 民贵君轻B. 重农抑商C. 格物致知D. 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意思可知识,顾炎武认不士人应掌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等实用的学文,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精神实质,故本题选D。“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而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A;“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认识论,不是顾炎武的思想,故可排除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这些信息,再结合教材讲到的“顾炎武主张走出家门,重视实践,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等知识,便可选出答案。4.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和明清思想活跃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灭人欲”,李贽却提出有人心者必有人欲,这样才是真正的人,没有了人欲也就没有了人心。由此可知李贽通过肯定个人私心、私欲来追求和宣扬个人的自由,故选B。A项不是为以权谋私者服务;李贽的主张合理但未体现合法,所以C错误;李贽是肯定个人私欲以彰显反传统,而非否定公心,所以D错误。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5.“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极这样的字样。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 老子B. 董仲舒C. 朱熹D. 李贽【答案】B【解析】【详解】董仲舒发扬先秦儒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为君主权力来源提供了理论基础,B正确;老子主张无为思想,A错误;朱熹主要涉及“理学”思想,没有涉及到君权神授等思想来源理论,C错误;李贽批判孔子思想权威,不符合题意,D错误。6.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基础上,产生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同时批判传统理学压抑人性思想,这些反传统和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思想基础,正确,选择A符合题意。7.“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的A. 经世致用思想B. 君主专制思想C. “心外无理”思想D. “无为”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中强调务实思想,属于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符;C属于心学家思想;D属于道家思想。8.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忠、孝、廉、节”【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一种民本思想,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与材料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不符合,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材料中的思想一致,排除。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 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 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A项明显与材料相左;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10.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下列关于材料中观点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深受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 小农经济形成是其产生的根源C.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D. 思想是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体现了民本色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这种思想根源于小农经济,其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BCD都对。A与题干不符,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荀子的思想11.史学界一般认为,纸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下列各项中最有说服力的是A. 民间传说B. 某家族的家谱记载C. 官方史书记载D. 汉代遗址和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张残片【答案】D【解析】【详解】验证史学资料真伪主要证据是第一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考古挖掘或者是当事人留下遗址、遗物等,汉代遗址和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张残片属于一手史料,是对西汉时期出现纸最有力的证据,D正确;民间传说、家谱以及官方史书记载都属于第二手史料,不能有力论证纸出现于西汉,排除A、B和C项。【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12.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可分析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兼相爱”,由此可判断出是墨子,故B项正确;A项是仁和礼;C项是仁政;D项是法家思想。点睛:材料“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体现了“兼爱”的思想,从四个选项找出即可。13.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A. 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B. 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C. 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D. 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答案】B【解析】孟子的意思是“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但是北宋时期遭到批判,到南宋时期又得到肯定,可以看出南宋理学是是维护传统的儒学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说法错误,南宋理学和北宋理学本质是一样的;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反专制;D项错误,由题干可知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合理的,而孟子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不能体现君臣之间的平等。14.有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大发明,其中有四项出自史前、三项出自夏至春秋、七项出自战国秦汉时期,唐代两项,宋代六项,元明各一项,至清代便再也未出现任何原创性重大发明。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中国人的原创力在战国秦汉时期达到巅峰状态B. 唐代仍具盛世气象,宋代承前朝遗泽、经济发达,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C. 元明已呈衰颓之象,有清一代虽号称有康乾盛世,却昧于世界大势,不思进取亦无能进取,致酿成国弱民贫的百年落后局面D. 以上现象不一定与所处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我国的发明成就最多,反映了中国人的原创力在战国秦汉时期时达到巅峰状态;唐宋时期也比较多,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元以后,开始出现衰落的趋势。因此ABC说法都是正确的。D项错误,科技文化的发展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考点:古代的科技发展点评:一定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是同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在我国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创设时期,创造力相当强;在唐宋时期进入到风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科技的繁荣,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科技再无创新。15.石之轩在假如光绪不死中写道:既然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那普通人更做不到,可是大家已经被绑上了道学这架道德的战车,以道学相标榜,做不到时,只好弄虚作假了。最后,大家都知道了真相,因为太普遍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民族精神上的病态便产生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他们”指的是封建统治集团的统治者B. “道学”指的是源于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C. “弄虚作假”的原因在于道德标准“病态”D. “见怪不怪”的现象反映出民众素质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论述的是戊戌变法时期事情,材料中的“他们”并不是指封建统治集团的统治者,而是指维新人士,A错误;材料中“道学”是指传统思想道德哲学体系,B错误;“弄虚作假”是指戊戌变法时期糊弄百姓的做法,显然与当时道德标准“病态”有关,C正确;“见怪不怪”并不是因为民众素质低下,是因为民众对于政府改革等行为的漠视,D错误。16.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项错误,人文主义是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项正确,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民本发展到君本;项正确,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则是强调维护君主的统治作为自己的目标;项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儒学和新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故选C。考点:儒学的发展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先秦儒学大都是以反对苛政、主张仁政作为首要的目标,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发展成了维护君主统治的有力的工具,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17.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个“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要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中不可能有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唐朝的文学作品相关内容。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唐朝的书生”,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出自诗经,B出自离骚,C出自唐朝李白的诗句,ABC三项均代表唐朝及唐朝以前,符合史实和题干意思。而D出自宋词,在唐朝之后才是宋朝,宋词不可能收录到唐朝的“佳句集”里。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唐朝文学作品18. 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A. 客观性与思辨性B. 内在性与简易性C. 主观性与客观性D. 外在性与直观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程朱理学在世界本原方面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均在心中,后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可见主观性与客观性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差异,故选C。两种学说均具有思辨性,因此A不能成为两者的差异,故排除;B主要体现陆王心学的特点,D不能反映本质问题,故排除。19. “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这一现象反映出A. 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 B. 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C. 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 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汉武帝以来,儒学虽然曾受到冲击,但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A;私学兴起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官方学校,魏晋以后,学术下移民间,反映了统治者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受到削弱,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有人说船山(王夫之)是民主主义者,依我看,他并没有离开儒家仁政思想的传统。有人说船山是代表市民的思想家,依我看他所代表的还是地主,虽然是开明的地主。”上述对王船山的评价主要说明了A. 王船山是一位非常复杂的思想家B. 王船山的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C. 对人物的评价看法很难统一D. 王船山的思想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答案】B【解析】材料主旨信息是王夫之是民主主义者但并没有离开儒家仁政思想的传统;他虽然代表市民,但代表的还是地主,这说明王夫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故B项正确;AD均不是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理解; C项说法错误。点睛:排除法是历史选择题解题的万能方法,一般把握“排除三原则”:不是符合史实的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主旨信息的选项。本题中A项和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故排除。21.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材料中的“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是A. 克己复礼B. 仁政C. 仁D. 兼爱【答案】B【解析】【详解】孟子在政治上提出“民贵君轻”,实行“仁政”,B正确;A是孔子的思想;C是孔子思想核心;D是墨家思想主张。22.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唐太宗不喜欢“无丈夫之气”的萧子云的书法,而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显然,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具有“丈夫之气”及其它艺术特色而“尽善尽美”,深得唐太宗及当时人民所喜爱。此一点,正是王羲之书法艺术高超所带来的结果,同时也和唐太宗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的时代特点不无关联。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太宗并未明确规定整个社会要对王羲之的书法加以认同,故“决定”表述错误。且“皇帝的好恶”对“社会对艺术的评判”只能起浅层次的影响作用;王羲之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地位确立的深层原因应当从王羲之自身书法艺术的高超及历史的选择进行考虑。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较高,但“不可超越”材料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支撑。故B项错误;材料所问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只解释了太宗时期唐朝和南朝后期社会对艺术的认可风格不同。D项不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且不具备普遍性。故D项错误。23. 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 )A. 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B. 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 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D. 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魏晋玄学其实是道家思想的一种继承,它的思想内涵与道家思想一脉相传。从材料所给的内容上看,魏晋玄学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为了避免受到政治上的打击而采取的一种折中措施。士大夫是儒家的代表,他崇尚道家思想的一部分,说明儒道的融合。B选项错在没有佛教;C选项说法错误,理学是宋代产生的,思想内容也有很大差别;D选项说法与材料相违背。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魏晋玄学24.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 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B. 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 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为“富贵不是贤者所祈求的,但违背人情。普通人没有好处,简直活不下去,怎么可以没有好处呢?”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北宋五子”25.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A. 与书法相伴而生B. 与文学相兼而成C. 追求神韵与意趣D. 画、诗、书相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这是突出中国画追求神韵与意趣。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国画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三段材料的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时代特点。(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地形成的时期;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韩非子”“董仲舒春秋繁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营低压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 防水卷材行业研究报告
-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人教版新课标所有实验)
- 高速铁路电力远动箱变设计方案简析
- 黄花菜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0-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妊娠剧吐护理指南
- 双方协议书楼梯设计
- 碍景房拆除协议书
- 2025年房屋中介居间合同协议
- 电工考证专栏2025年低压电工复审考试题库精细讲解(1)附答案
- 物流搬运劳务合同范本
-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真题)
- 厂内物流规划介绍
-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三)含答案与解析
-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全册48课时)
- 变速箱工作原理
- 0苗木种植与养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大学英语精读全6册PDF电子书 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