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从古诗词教学谈教师的作为 从古诗词教学谈教师的作为 【案例背景】 五年前, xx 市教育督导室来我校督导工作时,我在初三的兴趣班,上了一堂精心准备的展示课 天净沙 秋思,课后专家评价这堂课 “ 自然平实,一气呵成 ” ,自我感觉也上得节奏明快,心情舒畅。五年后,我担任初二语文老师,突然感觉上课越讲越费劲,教学效能越来越差。后来学校组织我们到青浦观摩教学,当听到杜郎口老师上的血染的丰碑时,豁然开朗,原来上课不是老师教什么,而是学生学什么。于是,再一次遇到天净沙 秋思时,我抛弃了原有想法,尝试 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目标与环节,实践表明,这样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业效能有了一定的 “ 增值 ” 。 【案例描述】 一、教学的起点 质疑 一问,我不讲学生能读懂吗? XX 年,考试手册首次把诗词赏析列为考试内容,因此怎样上好古诗词成为了初三老师思考的主要内容,我们备课组一致认为,学会一点简单的诗词赏析方法,是我们上课应该要教授的。所以当时我的教学目标是:( 1)反复诵读,体会2 / 8 天净沙 秋思描写的意象,理解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与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诗词的能力,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于是我采用了讲授法,以 “ 古道西风瘦马 ” 为例,从 “ 抓住意象特征、分析情景关系、理解作者情感 ” 三个方面,教学生如何撰写赏析性文字。 可是历时五年之后,再来看这堂课,我开始质疑,以讲授和写作的形式,学生是不是真的赏析出了这首 “ 秋思之祖 ” 的美妙?马致远漂泊天涯的凄苦,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能不能自己读懂? 于是在上课之前,我设计了简单的导学单,具体如下: 课题 天净沙 秋思 学习 目标 1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曲中的思想感情。 2能描绘曲中的画面,并通过意象的品析体会本曲蕴涵的意境。 3通 过与天净沙 秋的比较阅读,学会借助意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课 前 预 3 / 8 习 学法 指导 阅读欣赏一首诗(曲)的一般方法: 1反复诵读,脑海再现画面。 2从画面感受意境。 3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入它的艺术境界 ,丰富诗(曲)的内容。 相关 知识 【元曲】见课本第 61 页 【作者简介】见课本第 144 页 知 识 预 习 一解释词语: 1.西风: 2.断肠人: 二说出诗的大意: _ 三、记录下你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4 / 8 经过预习反馈,我发现第一个学习目标 “ 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曲中的思想感情 ” 和第二个目标中的 “ 描绘曲中的画面 ” 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完成。而 “ 通过意象的品析体会本曲蕴涵的意境。 ” 及第三个学习目标大部分同学存在困难。于是上课伊始,我呈现给学生此堂课的学习目标是:( 1)理解曲中意象营造的氛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通过与天净沙 秋的比较阅读,学会借助意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二问,学生不质疑,我要怎么讲? 依据我的初读经验,我 认为 “ 小桥流水人家 ” 所描绘出的这样一幅雅致优美的江南水乡图应该成为学生的难点,可是在预习时,质疑者几乎为零,学生认为读出了它的优雅美丽就够了。其实如果仔细推敲,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这句营造出的氛围与前后都不相融呢?网上去查找马致远故居 韭园村的图片,会发现它依山而建,村内小桥流水,青砖灰瓦,环境幽雅,古朴自然,一派田园景致。所以,马致远在漂泊时,看到这一幕与家乡极为相似的景色时,思乡之情蓬勃而出,这句看似淡雅的句子,传达的是更浓郁、更凄凉的情感。 另外,我在读此曲时,发现 “ 西风 ” 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 较高,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 “ 莫道不消魂,帘卷5 / 8 西风,人比黄花瘦。 ” 和晏殊的蝶恋花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 通过类比,能更清晰地感受到 “ 西风 ” 这个意象所传达出的萧瑟悲凉之感。 于是,这两处学生看似懂而未懂的地方,我设为教学难点,通过引入图片及其它诗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两句所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的环节 超越 一堂课往往由几个环 节组块,且这几个环节逐层深入。一堂课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化的过程,让他们从阅读初始状态出发,最终超越初始状态,实现高一层的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 1)听读感受,走近文本。教师配乐朗读,生闭眼倾听,要求随着声音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随后,学生阐述各自看法,并自由朗读。 ( 2)细品意象,走入文本。学生声情并茂地描述自己读出的画面。 ( 3)走出文本,比较赏析。小组选择一张表格,并合作讨论完成。 (一)比较分析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 比较角度 依据 天净沙 秋 6 / 8 天净沙 秋思 (二)比较分析两首元曲的相同之处 比较角度 天净沙 秋 天净沙 秋思 三、教学的落脚点 迁移 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放在哪里,是由教师对课文核心教学价值的理解来确定的。就这一课而言,它要解决的不是一首元曲的问题,而是能够习得,以意象为抓手赏析古诗词的方法。于是我设计了这个一个作业: 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 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案例思考】 一、转变教师角色,找到学生所需 我五年前的 教学,以教师讲为主,中间穿插一些提问、朗诵7 / 8 比赛等其他教学形式,一节课下来,感觉形式也很丰富。但教师理解的重点难点,是学生的真正 “ 需要 ” 吗?答案是否定的,通过此次实践,尤其是导学单的运用,使我转换教师角色,找学生 “ 学不会 ” 的,进而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我的课堂不再是 “ 一言堂 ”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讲。课堂教学其实就是通过教师的“ 教 ” 来引导学生的 “ 学 ” 。既要教,就不能不讲,教学并不一概排斥讲。不该讲的时候讲了是多余,但该讲不讲也是教师的失误。讲多讲少,一切从学情出发,讲的要义是讲在疑 难处,讲在精彩处,讲在最需要处。例如,前文提到的对于 “ 小桥流水人家 ” 和 “ 西风 ” 的处理就是遵循此要点。 二、还给学生空间,生、师、文充分对话 教学就像 “ 佳肴 ” ,学生 “ 弗食,不知其旨也。 ” 我们搭建平台,营造空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以及与自己对话,才能让学生架构赶快自己的 “ 网状 ” 知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要真正学会某一项知识,一定有各项原有的基础知识的支撑,一定有各种自身经历的支撑。只有把通往要学会的某项知识的 “ 通道 ” 打通,这项知识才算真正学会、真正建构。 此次教学中,听读感受是师生对话,描绘画面 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两首元曲的比较阅读是生生之间的对话。丰富的对话形式和学习经历,促使学生对于天净沙 秋思,对8 / 8 于元曲,甚至于古诗词的学习,有自己的理解以及学习方式。 三、立足教学远效,培养语文素养 我们总有困惑:学生学习不动脑子。其原因在于学生不会思考,他没有严密而深入的思维训练,思考问题就呈现为单向的而不知发散;浅层的而不深入。而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就是老师的过度讲解,像我五年前的教学。 调整教学思路后,课前导读,培养学生检索、概括、质疑能力;课上听读、朗读与描绘,培养学生想象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工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校园小超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工会相关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车碰撞测试题及答案
- 用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公共外交面试题及答案
- 减灾中心面试题及答案
- 校园现金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元团市委下属事业单位招募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解析】
- 2025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政策、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5年时事政治试题库【必刷】附答案详解
- 内部员工筹资协议书范本
- 2025年起重指挥人员考试题库
- 2025年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 中介贷款行业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数字化赋能供应链:2025年制造业协同管理创新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Ⅱ卷点评及2026备考方向 课件
- 2025年甘肃高考政治试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