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王勃《滕王阁诗》鉴赏.doc_第1页
古诗王勃《滕王阁诗》鉴赏.doc_第2页
古诗王勃《滕王阁诗》鉴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王勃滕王阁诗鉴赏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