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经济学院,第四章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湖北经济学院,第一节世界农产品生产概况,一、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状况1、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单产水平呈上升趋势。从长期看,增长率呈下降趋势3、绿色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4、粮食充裕国家分布集中,缺粮现象比较普遍,5、农业生产凸显产业化、专门化、商品化6、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又称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体系。,什么是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就是采用绿色材料,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而生产的一种节能、降耗、减污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绿色产品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为适应全球环保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绿色产品也称为环境协调产品,目前尚无公认的权威定义,但绿色产品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什么是绿色产品?,一、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极小。二、产品结构尽量简单而不降低功能,消耗原材料尽量少而不影响寿命,制造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要尽量少而不影响其效率。三、在其使用寿命完结时,其零部件或者能翻新、回收、重用,或能安全地处理掉。,绿色产品的标志,环境标志,是对产品的环境性能的一种带有公证性质的鉴定,是对产品的全面的环境质量的评价。在促进环境标志的国际标准化方面,ISO将其定义为:印在或贴在查您或其包装物上合法环境品质或持证用语和(或)象征符号。对企业而言,绿色标志可谓产品的绿色身份证,是企业获得政府支持,获得消费者信任,顺利开展绿色营销的主要保证。企业获得绿色标志即表明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其垃圾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绿色标志的实施,德国于1978年开始采用蓝色天使绿色标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绿色标志的国家。从1988年开始,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也相继建立自己的绿色标志认证制度。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于1989年开始实行国家之间统一的北欧绿色标志。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已开展了绿色标志工作。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或正在积极准备实施绿色标志计划,绿色标志产品种类已达几百种,产品近万种。,二、世界农产品贸易概况1、农产品贸易总量增长2、农产品贸易的商品构成日益多样化,贸易商品相对集中3、世界农产品的净流向发生了变化,贸易地区集中或市场集中4、价格波动幅度大引起出口收入波动5、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时间性很强6、农产品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变动,19602004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2%2004年,农产品贸易额达到7380亿美元,占全部产品贸易额的8.8%,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变动,世界的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的增长(19502004年),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变动,全球农产品贸易、农业生产和GDP增长的比较(19502004年),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农产品分类畜产品、水产品、花卉、蔬菜、干豆坚果、水果、茶叶、粮食、食用油籽植物油、食糖、饼粕、棉花和其他农产品共15大类。,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资料来源:UNCOMTRADE。下同,单位:亿美元,下同,1、畜产品、粮食,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2、茶叶、水果,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3、干豆、坚果、花卉,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4、蔬菜、水产品、饼粕、棉花,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5、食用油籽、植物油、食糖,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近10年中各类产品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其中,畜产品(19.4%)、水产品(11.0%)、粮食(7.7%)、水果(6.0%)、蔬菜(5.8%)、油籽和植物油(5.8%)、食糖(1.9%)、花卉(1.8%)、棉花(1.7%)等是规模较大的贸易品,仅畜产品、水产品和粮食的贸易就达到所有农产品贸易的40%左右。三种类型:(1)比例增长类,包括其他农产品、食用油籽、蔬菜、水果、花卉;(2)比例保持稳定类,包括植物油、饼粕、坚果、水产品、茶叶、干豆;(3)比例下降类,包括粮食、畜产品、棉花、食糖。,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品种结构演变,(1)世界谷物贸易增长由快变慢(2)农业原料贸易量增长缓慢(3)畜产品和水产品贸易不断扩大(4)世界水果蔬菜贸易额增长令人瞩目(5)新的加工食品和饮料增多,第二节世界谷物贸易,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食物,所以粮食生产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注。小麦、水稻和玉米既是最主要的谷物产品,也是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的三大主要产品。在世界谷物贸易中水稻、小麦主要是以口粮消费为最终用途,而玉米是作为重要的饲料粮食作物品种。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世界谷物的生产和贸易,正在迅速增长。,1、全球谷物产量,19612002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从8.77亿吨增长到20.29亿吨。年均增值率为2.1%。2010年为22.4亿吨,预计2011年为23亿吨。近几十年来,谷物生产基本保持每隔一两年减产一次的规律,但每次的谷物增长势头要大于下降的势头,基本上未出现人们所担忧的“供给不足”的危机。世界谷物生产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人口增长的速度。,2、世界谷物贸易不平衡,世界谷物贸易发展较快,国际贸易量由1961年的0.79万吨上升至2003年的2.71亿吨,增长了241.15%,年均增长率3.0%,明显快于谷物生产的增长。世界谷物贸易量中,小麦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玉米。,世界主要粮食品种进口额占粮食进口总额的比例(%),3、制约谷物自由贸易的因素1)粮食的安全保障(foodsecurity),谷物自给比率(2000年,%),谷物与工业产品的贸易比率,(世界,2000年),谷物的贸易比率,资料来源:FAO农业生产年报,2)谷物贸易的不安定性,单位:%,限度市场,限度市场的例子,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成长率的比较(日本),1950,60,70,80,90,大米,钢铁,汽车,1000,10000,100000,22倍,421倍,1.1倍,3)资源的绝对限制,4、世界谷物贸易基本格局谷物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谷物进口则分散在100多个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谷物出口国的集中度明显高于进口国的集中度。,美国是最大的谷物出口国,谷物生产量的25%-30%供出口,其谷物出口量占世界的40%左右。其次为欧盟,其谷物出口量占世界的10%左右。法国成为欧盟中出口谷物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谷物出口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等3国谷物出口量占世界谷物出口总量的20%左右。俄罗斯、中国也有谷物出口。,世界上的谷物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广泛分布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进口最多的是日本,占世界谷物进口总量的近10%,其次为韩国,约占5%,埃及、意大利约占4%。世界人均进口谷物最多的是荷兰,人均483公斤,其次是韩国,283公斤,科威特242公斤,马来西亚213公斤。我国人均7.2公斤。,小麦的生产与贸易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面粉的营养价值高,世界上多数居民以小麦为主食,因此小麦享有“世界性的粮食”的美称。小麦的消费是全球性的,小麦的供需结构决定了世界小麦贸易的特点:交易范围广、交易量大、参与国家多。小麦的贸易额占谷物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0上下。,小麦的生产与贸易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世界上多数居民以小麦为主食,因此小麦享有“世界性的粮食”的美称。小麦的贸易额占谷物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0上下。(2007)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法国、德国等。仅上述国家生产的小麦就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0%.其中,中国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t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从1992年起一直稳定在1亿吨以上。1999年达到了1.15亿吨,几乎占全世界总产量的20%。产量占全球10%以上的国家还有印度和美国。,全球小麦生产量的1/5左右用作出口,出口量波动幅度较大。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出口量最大。20世纪90年代,这5个国家的出口量在世界总出口量中所占的份额一直高达80以上,常年出口显在8000万吨上下。2000年以后,由于俄联邦和乌克兰等国出口增长迅速,这5个国家所占的份额略有下降,但2005年该比重仍高达68。这5个国家所占的份额略有下降,但2005年该比重仍高达68。5个国家的出口量大部分年份均超过国内产量的50,有些年份还达到80。其中,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农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法国和澳大利亚则主要是小麦国内需求不足,生产严重过剩,并且这些国家在种植小麦上都具有技术和经验优势。,美国的出口量最大,占到了全球小麦出口量的1/4左右,其次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世界传统小麦供应国中,长期形成有美、加、澳三足鼎立的局面。近年来法国出口量大增。从近期来看,世界小麦主要出口国的分布格局和出口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现有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进口量较多的国家有欧盟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其次是巴西、日本、阿尔及利亚、埃及。中国从2002年后以进口为主。,小麦消费小麦主要以食用消费为主,工业消费和饲料消费的发展前景有限,制约了消费大幅提高的可能,种用的用量大幅提高可能性也很小。主要消费国为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小麦消费中国是第一消费大国,接近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其次是印度(主要因为人口众多),占全球总量的12;俄罗斯是第三大消费国,占全球总量的6,远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美国是第四大小麦消费国,1999年总量为0.34万吨;法、德、英等国的消费量也都在1000万吨以上。,2001-2009年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出口量变化(万吨),2001-2009年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产量变化(万吨),中国小麦贸易近年来我国小麦整体供过于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收获面积占世界收获总面积的10.7%,总产占世界总产的16.1%,单产约是世界平均单产的1.5倍。小麦目前整体上呈供大于求的格局。2004年以来,我国小麦连续5年丰收,目前小麦库存消费比50%-55%,小麦库存至少达5800万吨。,我国小麦国际贸易逆差较大我国对小麦的消费主要是用于制粉消费、饲用消费、工业消费和种用消费。由于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对小麦质量要求不高,对这方面的供给比较充足;在种用消费上,我国特殊的区位因素决定了对优质小麦种子的用量不大,国内可以满足其需求。但在制粉消费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普通小麦的消费量减少,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增加,由于国内优质小麦供不应求,需要从国外进口以满足其需求。,中国小麦贸易长期以来,我国都需要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口大量优质小麦,以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我国小麦主要作为饲料用粮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但出口量较小,产生了较大的国际贸易逆差,出现了国产小麦库存增加与优质小麦大量进口并存在现象。,中国小麦贸易,中国小麦贸易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世纪以来我国小麦的进出口情况。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的种植,强筋和弱筋小麦发展较快,在2002年首次实现了我国由小麦净进口国向小麦净出口国的转变,小麦顺差为8.30万吨,2003年顺差达到了181.33万吨。但是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小麦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国内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导致2004年进口数量剧增,贸易逆差达到644.90万吨,2005年仍以进口为主。,从2006年开始,国内小麦连年丰产,产大于需,库存充足,以及优质小麦质量不断提高,对进口小麦形成部分替代,使进口大于出口的矛盾缓和,2006年小麦贸易顺差53.00万吨,2007年顺差为225.32万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我国小麦的进出口量都急剧减少,贸易顺差9.40万吨。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小麦国际贸易量也有所增加,但我国小麦库存逐年减少,国内需求增加,2009年我国小麦国际贸易逆差88.53万吨。从整体来看,2000-2009年,我国小麦出口801.16万吨,进口1493.10万吨,贸易逆差691.94万吨。,从进出口额看,仅有少数的年份处于顺差,2003年首次实现贸易顺差1.88亿美元。随着国家对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优惠政策的推行等,使我国小麦进出口贸易状况有所改善,2006年贸易顺差为0.53亿美元,2007年达到最大贸易顺差4.60亿美元,2008年贸易顺差0.24亿美元,但2009年贸易逆差达到2.03亿美元。总体来看,2000-2009年,我国小麦出口12.0624亿美元,进口31.91亿美元,贸易逆差19.8476亿美元。,中国小麦贸易长期以来,在我国小麦的生产上人们只注重对量的需求,而忽略了质的问题。我国生产的主要是普通小麦,而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适合用于制造高级面包和优质面条的小麦和蛋白含量低、面筋强度弱,适合于制作优质饼干和糕点的小麦却很少。近几年我国对强筋小麦制粉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小麦专用粉仅有十几个品种,产量不及小麦面粉总产量的10%,而发达国家小麦专用粉有上百个品种,占面粉总产量90%以上。我国优质小麦供不应求,供需矛盾加剧。,稻谷(大米)稻谷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粮。世界稻谷主产国集中在亚洲,亚洲大多数居民喜欢以大米为主食,水稻耕种是当地人民的主要活动。亚洲是水稻的最大产区,占世界水稻收割面积的90%和水稻总产量的90%。所以稻米素有“亚洲的粮食”之称。亚洲水稻产量虽较大,但以就地消费为主,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贸易量最小的作物。2001年总产量5.79亿吨。,稻谷的生产近年来世界稻谷产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尼、越南和泰国。事实上,近年来世界稻谷产量逐年增加,不仅传统的稻谷种植地区产量稳中有升,美国、澳大利亚、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耕地也用于稻谷种植。中国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一位,97年创历史最高记录超过2亿吨,其次是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稻米的消费水稻是最廉价和最丰富的食物能量和蛋白质来源之一。在全世界23个水稻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国家中,几乎有一半人均收入低于500美元。(这些国家被世界银行列为欠发达国家。)水稻是亚洲大多数人口的主要食品,在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水稻占消费总热量的55%80%。水稻主要消费于其出产地。大多数亚洲国家都不能依赖水稻进口来满足国内食品需求。,稻谷的消费稻谷经过加工后得到大米和米糠。大米是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主食,同时也是一些食品加工业的原料;米糠中含有较多的粗脂肪、粗蛋白及无氮抽出物,可以用来榨糠油、制作糠饼等。近年来,世界稻谷消费逐年增加。,稻谷的进出口贸易全球稻谷出口国主要有泰国(30%)、越南、缅甸、巴基斯坦、印度,这几个国家的稻谷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90%左右。泰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稻谷出口国,其年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30%左右。美国、澳大利亚近年来稻米出口显著增加。,稻谷的进出口贸易全球稻谷进口国主要是巴西、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尼日利亚、菲律宾,欧盟和中东地区进口也较多,这些地区稻谷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40%以上。进口国比较分散。,近年度全球主要稻谷出口国出口量(单位:百万吨),近年度全球主要稻谷进口地区进口量(单位:百万吨),玉米的生产,玉米高产稳产,生产潜力大,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玉米是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的贸易谷物。,玉米播种面积世界玉米生产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南斯拉夫、到罗马尼亚。,玉米的生产玉米总产量,世界玉米总产量90年代达55171.2万t,2002年世界玉米总产量达到60202.7万t。玉米总产量较高的前5位国家依次是:美国(占总产量的40)、中国(占19)、巴西(占5)、墨西哥(占3)、法国(占2.6)玉米总产量增加较快的国家有:中国(增长了58.6)、印度增长了40.4)、墨西哥(增长了40.3)、巴西(增长39.9)阿根廷(增长29.2),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和印度这5大生产国的玉米播种面积超过世界播种面积的50%。,2001-2009年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产量变化(万吨),2001-2009年世界主要玉米进口国进口量变化(万吨),2001-2009年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国出口量变化(万吨),玉米的消费全世界生产的玉米有68左右用作饲料,15的玉米直接用作口粮和人类食品,8左右用作工业原料。世界玉米消费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70年代比60年代增长了43.4,80年代比70年代增长了31.8,90年代又比80年代增长了17.9。90年代期间,世界玉米的需求量以年均2.6的速度递增。预计在21世纪初,饲料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年均23的水平,这就要求有更大量的玉米作原料。,玉米出口量最多的是美国,19992001年,年均出口占同期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68.5%,其他主要出口国有中国、阿根廷、法国等日本是玉米进口大国,其次是韩国、墨西哥、中国台湾。与出口相比,玉米进口国家的集中度要低得多.截至2011年9月初,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价格在过去15个月中上涨的幅度,已经达到了98%。其间最大的推涨因素有二:其一为美国玉米产量降低而消费数量猛增,其二,即为中国进口因素。,今年(2011年)7月份时,中国签下一笔50多万吨的订单,一些国际粮食交易商甚至据此预测,今年中国仅从美国就要采购超过500多万吨的玉米。,玉米统计,大豆美国、巴西、阿根廷世界大豆产量美国最多,其次是巴西和阿根廷。主要出口国也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主要进口国是欧盟、日本和中国。2007年,美国8280万吨,巴西5786万吨,阿根廷4748万吨,中国1380万吨,两个主要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美国大豆年产量(万t),中国大豆年产量万t,中国大豆生产、进口和加工比较,1998-2006中国大豆及制品进出口万t,1.谷物的贸易比率为什么比较低?2.请查找资料,计算1吨大米的各国的劳动力成本,并且计算其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思考题,第三节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棉花中国、美国、印度咖啡、茶叶、可可巴西、印度、科特迪瓦甘蔗、甜菜巴西、法国畜产品牛肉:美国;猪肉:中国;牛奶:美国渔产品五大渔场水果柑橘王国:巴西;葡萄牙:香蕉;印度:苹果、菠萝,棉花中国、美国、印度世界有四大产棉区。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主要进口国为欧洲、巴西和中国。,一、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总体特征变化:,1.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在内的粮食产品已经基本失去比较优势。(粮食产品为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率较低)2.肉及其制品与活动物一直具有比较优势。目前中国的生猪等畜产品多为农户散养型,劳动力资源是比较优势;相关产品的加工制品因国内消费偏好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3.油类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明显。其中固态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实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4.园艺类农产品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园艺类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类水果、观赏类树木及蔬菜,多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除干果、鲜果及坚果失去比较优势外,其它类别一直保持了比较优势。5.纺织纤维失去了比较优势。棉花和蚕丝本来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由于1990年代以来国内需求的激增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较优势。,二、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一)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将获得诸多的发展机遇。(二)使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进一步增加,原因如下:1.自1995年以来,中国粮食已丧失价格优势。其中小麦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8%,玉米高出71.1%,大米高出17.8%。2.美国对谷物的出口补贴,使中国粮食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加上中国对美国西北部小麦进口禁令的解除,从美国进口的粮食将急剧增长。3.进口配额与以往实际进口量相比增加较多。到2005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配额量将分别达到930万吨、720万吨和530万吨,而1992-1998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实际平均进口量仅为681.8万吨、85.3万吨和53.4万吨。,4.入世后,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私营部门。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政府就不能再用传统的办法通过国有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把进口数量控制到配额数量以下。5.中国入世后,农业平均关税要从22%降至17.5%(此前,除粮棉油免税外,中国一般的农产品关税税率为50%-70%,高的达100%以上),降幅很大。以前受保护越大的产品,其进口增长的幅度就会越大。,三、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境标准来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限制其进口。绿色壁垒种类繁多、涉及面广,针对性强、隐蔽性高,欺骗性大、保护度高,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一)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绿色壁垒使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主要影响途径: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包装和标签要求等。如我国是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大国,产量占世界35,每公斤成本比美国和荷兰低34和18,出口却远不如欧盟、美国的加拿大,原因在于我国被认为是疫区,动物源性产品屡遭禁止进入。茶叶,我国的传统出口农产品,欧盟对其农药残留由6种变为近百种,同时由汤检改为干检,我国的茶叶很难达到要求蔬菜,更是因卫生安全问题而遭恶运。主要原因是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二)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四项),(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推动。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将环境和贸易直接挂钩,通过限制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技术等的进出口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为绿色壁垒的产生、应用提供了时代背景。(二)消费环保化。人们价值行为及消费心理都产生了变化。市场上兴起了“绿色消费”的热潮,由此出现了环保产品、环保科技和环保服务构成的潜力巨大的新兴的市场。市场上绿色环保产品的占有率约在5-10,世界各国都在自身利益驱动下,纷纷采取措施诸如绿色壁垒等措施,获取利润。,(三)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壁垒的形成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WTO的建立,以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措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自由贸易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在这种新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以绿色之名实施,绿色壁垒便应运而生。(四)国际公约的不完善。以WTO的环境政策为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WTO的环境规范,突出强调了各会员国的“环保例外权”,却对行使此种权利缺乏有效明确的约束性规范,结果必然为贸易保护主义所盗用,并为其提供更为合法的“多边外衣”。,五、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反倾销及对策,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合法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代名词。各国政府在失去惯用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措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