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 .doc_第1页
2018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 .doc_第2页
2018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 .doc_第3页
2018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 .doc_第4页
2018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孔子与老子目标导航1.对孔子和老子的生平及孔子的教育思想了解即可。2要理解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含义,理解老子“无为而治”的真正含义。3孔子“仁”和“礼”的思想是本课的重点,希望同学们结合具体的案例,真正理解其含义,并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_的创始人。2主张(1)政治思想核心:“_”和“礼”,具体为“仁者爱人”和“_”。内容a“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_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遵循“忠恕”之道。b“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_制度;通过“_”实现“礼”。评价:“仁”说有利于调整_,稳定社会秩序;“礼”体现了政治思想中_的一面,后人多加以否定。(2)政治主张:提倡“_”,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_。(3)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4)教育思想 项目标准主张评价教育对象_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教学方法_采取启发式教学学习方法当仁不让于师鼓励独立思考,学思结合3.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_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_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主流。二、老聃与道德经1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_的创始人。2著作:_(老子),系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3主张(1)哲学思想:核心是“道”。本原论: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_。天命观:提出“天法道,_”思想。矛盾观: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_思想。(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_”,以“无事取天下”。4影响: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_产生深远影响。答案:一、1.儒家学派2.(1)仁克己复礼a.苛政b等级名分正名人际关系保守(2)为政以德改良政治(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3.(1)社会变革(2)汉代二、1.道家学派2.道德经3.(1)本原道法自然辩证法(2)无为而治4.伦理学道德人格课堂作业(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一系列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思想主张,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不能体现他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是()A待人宽容,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C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D按照周礼的制度来矫正社会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D项是孔子“正名”的主张的体现,这是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其他各项均是对孔子“仁”的正确理解。故答案为D项。2齐景公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重视()A法 B信 C礼 D道答案:C解析:孔子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提出“克己复礼”,主张等级分明,故C项正确;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3某同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如下总结: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1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062007年,开始实行城乡免费的义务教育;而新阶段的任务是,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这与孔子的哪一思想相符()A“仁” B“有教无类” C“克己复礼” D“以德治民”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强调只要是适龄儿童就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体现的是平等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与材料相符。“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要表现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克己复礼”表现为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平等的教育观无关;“以德治民”是孔子的德政思想,与材料不符。42010年是孔子诞辰2 561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推出高2.561 m的铸铜贴金孔子雕像,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字浮雕墙,以“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了展示内涵。下面四句话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篇序语的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C“君子和而不同”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C三项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而D项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是孔子思想保守性的反映。故选D。5孔子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是()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A BC D答案:D6下图是“孔子讲学图”,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B“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答案:B解析: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这不仅体现为他提出了一系列直到今天仍发人深省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最主要的还在于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局面,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了教育事业。知识点二老聃与道德经7道德经载:“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反映的是()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思想C唯物论 D唯心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曲”“全”“枉”“直”“洼”“盈”等可知,题干主要论述的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答案为A。8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这主要反映了()A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 B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答案:C解析:抓住两个关键词“无人”“自然”可知,“某思想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这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故C正确。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A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B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C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D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答案:C解析:根据“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等信息可知,题干主要强调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故C正确。其他选项均与题干无关。10最能体现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A小国寡民 B无为而治C天法道,道法自然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体现了老子的政治思想,D项讲述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的内容。11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德治B主张统治者要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要求统治者要清静无为,以达到无不为的效果。二、非选择题12请根据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纪念邮票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游列国(邮票)材料二:杏坛讲学(邮票)材料三:辛卯年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尼山举行,这是自春季祭孔活动恢复以来,第四次在清明之际祭祀孔子。(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广收门徒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的某一问题,举例说明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答案:(1)宣传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政治追求。未被统治者认可。原因:孔子生活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其思想的保守性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故未受到太多重视。(2)“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积极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3)宣传、弘扬孔子思想中的优秀精华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举例:儒学提倡尊老、敬贤、尊师、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也有很多借鉴意义。课 后 作 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有一次卫灵公问孔子布阵行兵之法,孔子说:“俎豆(古代礼仪)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孔子想要表达的思想实质是()A知之为知之的实事求是精神B坚持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C忠于鲁国统治者的忠君思想D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生目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俎豆(古代礼仪)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反映了孔子坚持以礼乐制度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出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B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井田制的崩溃而确立C人们渴望重建因诸侯割据而被破坏的社会秩序D思想家希望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关于“仁”“礼”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乱不堪,儒家学者游历各国,希望统治者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建立新的社会秩序。A是政治上的发展趋势,B是经济制度的变化,D是道家学派的主张,都无法体现题意。故C正确。3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许多人认为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电影上映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减弱,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孔子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A全面回归自然的隐士 B专制君主的参谋C劳苦大众的代表 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孔子,解题的关键是对孔子形象的定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倡“入世”,突出理想和奋斗。A是道家形象,B是法家形象,C不能反映孔子奴隶主阶级的立场。故D正确。4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孔子对待不同素质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故是因材施教的体现。5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于联系诸侯,设法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位思想家之所以褒奖齐桓公是因为他维系传统秩序,而贬斥晋文公是因为他“僭越礼制”,可见这符合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故A正确。6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不仁,如礼何?”C“为政以德”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处理材料的能力。材料借妇人的悲惨遭遇道出了“苛政猛于虎”的结论,体现了孔子反对苛政,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7论语颜渊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A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材料中孔子对于同一问题对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正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是说施教对象不分贵贱,与题干无关。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如本题中,老子以水为例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联系老子的思想,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辩证法思想。唯物论思想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无为而治思想和民本思想都是讲统治者怎样治理天下,三者都与题干无关。9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A同情人民的疾苦 B倡导“无为而治”C提倡辩证法思想 D主张“道法自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尚贤”“不贵”“不见”等可判断,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10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消极影响的是()A主张小国寡民,“常使民无知无欲” B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C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 D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答案:A解析:老子“使民无知无欲”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故答案为A。11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答案:B解析:材料“国以人为本”反映出儒家学派的“民本”思想;“君无为则人乐”“抑情损欲”体现了道家学派的“无为而治”“知足寡欲”思想。故B正确。12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答案:B解析: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实际上是他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悲观与无奈,所以说反映了当时的没落贵族的要求。1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A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认为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C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D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因此B项表述错误。同时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老子的政治思想,只是其哲学思想。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三:“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