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白箬铺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_第1页
望城区白箬铺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_第2页
望城区白箬铺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_第3页
望城区白箬铺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_第4页
望城区白箬铺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城区白箬铺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毕业设计诚信声明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1 1 前言.2 2 综合说明.2 2.1 工程基本情况.2 2.2 自然条件.3 2.2.1 地形地貌.3 2.2.2 气象.3 2.2.3 土壤.3 2.2.4 植被.3 2.2.5 水文和水文地质.3 2.2.6 自然灾害.3 2.3 土地利用结构.4 3 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分析.4 3.1 交通设施.4 3.2 水源工程设施.5 3.2.1 山塘.5 3.2.2 沟渠.5 3.3 电力设施 .5 3.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施.5 4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5 4.1 用水现状.5 4.2 供水量分析.6 4.2.1 设计灌溉保证率及代表年的确定.6 4.2.2 可供水量分析.7 4.2.3 可供水量计算.8 4.3 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8 4.3.1 灌溉定额的确定.8 4.3.2 供需平衡分析.8 5 项目工程规划.9 5.1 总体布局.9 5.2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10 5.3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10 5.3.1 水源工程规划.10 5.3.2 输水工程规划.10 5.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0 6 项目区工程设计.11 6.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11 6.1.1 田块修筑工程设计.11 6.1.2 表土剥离和回填.11 6.1.3 客土的挖填.12 6.1.4 细部平整及培肥.12 6.2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12 6.2.1 输水工程设计.12 6.2.2 渠道设计流量.12 6.2.3 渠道横断面设计.13 6.2.4 渠道纵断面设计.15 6.3 排水沟设计.15 6.3.1 排涝排渍设计标准.15 6.3.2 设计流量计算.16 6.3.3 排水沟纵断面设计.16 6.3.4 排水沟横断面设计.16 6.4 水工建筑物工程设计.17 6.4.1 水闸设计.17 6.4.2 涵管设计.19 6.4.3 陡坡设计.19 6.4.4 进水口设计.21 6.4.5 出水口设计.21 6.4.6 沉砂池设计.21 6.4.7 拦水坝设计.21 6.5 田间路桥工程设计.21 6.6 机耕桥、人行桥设计.21 7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计.21 7.1 下田坡道.21 8 其他工程设计.22 9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22 9.1 妥善处理、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和同体废物.22 9.2 加大植树种草工作 增加绿地面积.22 10 总结.22 参考文献.22 致谢.23 附录.24 0 望城区白箬铺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摘 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等条件,综合土地 利用现状,结合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状况以及灌溉水源的情况,针对项目区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 分析计算,从而对项目区进行灌溉渠道工程相应的布置、田间工程的规划、灌溉沟渠横纵断面的 设计。从而解决项目区内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渠系水利用率低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农业产量的 目的。 关键词:灌溉排水;规划设计;沟渠 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in Land Arrangements Project of Bairuopu Town, Wangcheng Area Student: Luo Wang Tutor: Wang Hui (Orient Science planning and design;ditch 1 前言 在新形势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1 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 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 村稳则国家安。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更好,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少、农业效益低、人 口压力大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 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 产成本的降低、效益的提高,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 强。但目前的现状与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农田水 利工程的规划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望城区白箬铺镇以种植水稻为主,长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河 道淤积严重,灌溉标准不高,缺乏合理的农田水利设计,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决农田 水利等相关问题,水利设施日趋恶化。 本次设计主要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对水土资源、灌 排渠系及其建(构)筑物等进行的统筹安排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 提高土地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田水利设施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综合说明 2.1 工程基本情况 望城区地处湘中东北,滨湘江下游,隶属湖南省长沙市。东与长沙市郊、长沙区 交界,南抵湘潭区,西及西南接宁乡区,西北邻益阳市赫山区,北连湘阴区。位于东 经 11235481130230,北纬 275828283345之间。全境 呈不规则长方形,总面积 1434.8km2,占全省总面积 0.68。 区内总人口为 73.76 万人,有耕地 4.03 万 hm2,其中水田 3.79 万 hm2。主要农作 物和经济作物有粮食、油菜、花生、茶叶、柑桔等。区内有水塘 40 余口,大型水库 2 座,小(一)型水库 14 座,小(二)型水库 76 座,总库容 6241 万 m3。全区有木 本植物 70 科、271 种,森林覆盖率 23.80,林木蓄积量 36 万 m3。 项目区位于望城区西部白箬铺镇胜和村,项目区建设规模 138.66hm2,为望城区 白箬铺镇胜和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二期工程。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丘陵区,区内地势较复杂,耕地地面坡度 5以下。胜和村整个村呈 2 “心”形,沿八曲河岸地势较为平坦,沿金庄公路两旁地势较高。全村最高点位于胜 和村最南部,海拔 74.0m;最低点位于胜和村北部八曲河沿岸,海拔 34.2m,总体地 形东南高西北低。 2.2.2 气象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丰 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生长季节长;具有春温多变,春未夏初多雨, 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寒的特点。年平均降水量 1424.1mm,年平均日照时数 1544.9h,年平均气温 17,年平均无霜日 257 天,适宜农、林、渔、牧业发展。 2.2.3 土壤 项目区土壤主要是潴育性水稻土,属新生界第四系,表层由松散堆积物组成,具 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经过近代冲积、洪积和淤积,土层深厚,酸碱适宜,质量较好, 可耕性强,宜于水稻种植。 2.2.4 植被 区内植被主要为人工植被,耕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常见的树木有杨树、水 杉等,未利用地主要为零星分布的荒草地和流经胜和村的河流。 2.2.5 水文和水文地质 项目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来自项目区外的乌山水库来水、区内大小不等的 40 余口 山塘、小部分靠山冲来水、拦水坝和电灌站,区内山塘面积 11.16hm2,有效容积约 22.32 万 m3,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外区内降水丰富,多 年平均降水量 1424.1mm。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且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 主要的饮用水源。 2.2.6 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三寒”:35 月造成春播作物烂种 烂秧,延迟成熟期的寒潮降温,5 月影响早稻分蘖和幼穗化的 5 月寒,9 月出现的影 响晚稻正常杨花抽穗的“寒露风” ;二是暴雨洪涝:每年集中在 38 月的大暴雨,易 导致山洪爆发,经济损失大;三是高温干旱:79 月持续高温,蒸发旺盛,自然降水 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水要求,引发干旱。 2.3 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项目 1/2000 实测图,对项目区进行现状地类统计:项目区建设规模 138.66 hm2:其中耕地 107.92 hm2,占建设规模的 77.83%;包括灌溉水田 100.01 hm2,旱地 7.91 hm2;林地面积 0.82 hm2,占建设规模的 0.59%;交通用地 2.69 hm2,占建设规 3 模的 1.94%;各地类面积详见表 1。 表 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hm2 Tab.1 The project land use status table 规划前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 面积 占建设规模 比例(%) 建设规模面积 138.66 100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 011 水 田 100.01 72.13 013 旱 地 7.91 5.70 01 耕 地 小 计 107.92 77.83 03 林 地 033 其它林地 0.82 0.59 04 草 地 043 其它草地 0.96 0.69 10 交通用 地 104 农村道路 2.69 1.94 114 坑塘水面 11.16 8.05 116 内陆滩涂 1.53 1.10 117 沟渠 3.44 2.48 11 水域及 水利设施用 地 小 计 16.12 11.63 12 其它土 地 123 田 坎 10.14 7.32 3 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3.1 交通设施 过境公路:村内有 2 条对外过境道路,其中长常高速,路面宽 26m,村域内长 3.17km。东接长沙市,西连宁乡县;峙半公路,混凝土硬化路面,路面宽 5m,村域内 长 1.99km,东接金峙村部,西连半边山集镇。 村内主路:金庄公路,混凝土硬化路面,路面宽 5m,长 3.32km,东接友仁中学。 项目区过境路及村级主路已基本硬化,通组道路部分硬化,路网规模已基本形成 体系。但从总体上看,项目区田间道路不完善,田间道路布局不到位,部分田块无田 间道、生产路通达,不利于农业运输,使得进入耕作田块比较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 了诸多不便。另外,项目区内道路弯曲,分布不合理。这不仅使得农民实际耕作距离 加大,下田时间延长,而且直接导致田间道路占地面积增大,农业用地有效利用系数 减小,影响并制约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此外,区内农田田埂、道路两旁多杂草,影 响耕作和作物的生长,急需本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规划建设。胜和村道路现状调 4 查统计表如下表 2. 表 2 胜和村道路现状调查统计表 Tab.2 Shenghe road survey statistics 序号等级路名路宽(m)村域内路长(km)路面 1 过境道路长常高速 263.17 沥青路面 2 过境道路峙半公路 51.99 混凝土路面 3 村庄支路茶塘公路 3.51.83 混凝土路面 4 村庄支路金寺路 31.00 混凝土路面 3.2 水源工程设施 3.2.1 山塘 项目区现有山塘面积 11.16hm2,有效容积约 22.32 万 m3,目前区内山塘未充分利 用,其中 5 个山塘养鱼,但未成规模化管理,收效很低,对于开发为长远的休闲垂钓 旅游建设来说,其配套设施根本不到位,更因周围杂树杂草丛生,使得项目区的休闲 旅游行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滞碍。其中 2 口山塘临田侧已硬化,灌溉与养鱼相结合, 但因硬化年限久远,现渗漏严重;其他区域内山塘皆为土质坡面,塘内淤积较严重, 塘堤内外坍塌,急需修整。 3.2.2 沟渠 原有沟渠未进行整理区域的沟渠多为土质,淤积渗漏严重,灌排水困难,渠系及 渠系建筑物不配套,需通过本次整治项目完善灌排渠系,仅胜和村长常高速公路以南 的 72.16hm2土地已进行整理,沟渠已用预制砼 U 型槽或预制砼六方块护砌,但有少数 田块灌排难的问题仍然存在,需对其进行完善。 3.3 电力设施 村内现有变压器 9 台,装机容量 950KW,农电网改造已经完成。 3.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施 项目区内没有比较集中的污染源,主要的污染是当地居民点的生活用水和农药化 肥污染,基本上没有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所以,本项目在二期规划设计时除设置用 于排渍、排污及排洪的排水沟外,没有必要采取其他的污水处理设施。 4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4.1 用水现状 项目区的需水主要是农业,而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和其他用水所占比重很小, 而这些用水一般取至地下泉井,无需水利工程供水。本次对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分析计 算只考虑现有耕地、新增耕地的需水量。 5 4.2 供水量分析 4.2.1 设计灌溉保证率及代表年的确定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区 内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 、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8)水田区应为 85%95%,旱地应为 75%85%,本项目区水量较充沛,取水田区 P=90%,旱地区 P=80%, 设计代表年为 1971 年。项目区选择湖南省望城区气象站为代表站,各典型年的月降 水量详见表 3、表 4。 表 3 项目区典型年降水量月分配情况表 单位:mm Tab.3 The typical year project area monthly precipitation allocation table 年别年份项目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 平水年 (p=50%) 1962降水量51.2863.3285.49141.1282.2209.2 %3.524.345.869.6819.3614.35 偏枯年 (p=75%) 1978降水量47.159.33100.6153.2214.3176.5 %3.784.778.0812.3117.2214.18 枯水年 (p=90%) 1971降水量51.2348.6184.2161.1186.2145.2 %4.434.207.2813.9216.1012.55 多年平均降水量 61.6668.88101.9163.6239.4188.8 %4.334.847.1611.4916.8113.26 表 4 项目区典型年降水量月分配情况表 单位:mm Tab.4 The typical year project area monthly precipitation allocation table 年份项目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 全年 平水年 (p=50%)1962 降水量 108.32127.19115.62111.2985.5677.281458.06 6 续表 1 年份项目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 全年 %7.438.727.937.63 5.8 7 5.3 0 100 偏枯年 (p=75%)1978 降水量 98.63102.395.3370.3551.475.6 1244.81 %7.928.227.665.65 4.1 3 6.0 7 100 枯水年 (p=90%)1971 降水量 112.03105.6381.0768.1851.2762.331157.18 %9.689.137.015.894.43 5.3 9 100 多年平均降水量 117.43122.81108.494.3873.8582.851424.1 %8.258.627.616.635.195.82100 经各典型年降雨资料可知灌溉保证率 P=90%的设计代表年为 1971 年,年降雨量为 1157.18mm。 4.2.2 可供水量分析 a) 大气降水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 内降水一般集中在 36 月,79 月份干旱明显。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1424.1mm, 从该地区的水资源和气候来分析,完全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b)地表水资源 项目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来自于区内大小不等的 40 余口山塘和乌山水库来水,小 部分靠山冲来水灌溉。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根据望城区实测径流资料,多年平均径 流深为 670mm,项目区建设规模 138.66h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54.18 万 m3。再根据 CV和 CS值,推算项目区不同频率的地表水资源,计算结果详见表 5。 表 5 项目区不同频率地表资源表 Tab.5 The project area of different frequency surface resource table 频 率 P=50%P=75%P=90% 多年平均 地表水资源量(万 m3) 162.2138.8107.7154.18 c) 地下水资源 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及灌溉用水的浸透,水量较少,且水温较低, 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一般不用于灌溉,故农业灌溉用水不考虑地下水量。 7 4.2.3 可供水量计算 项目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来自于区内大小不等的 40 余口山塘和乌山水库来水,小 部分靠山冲来水灌溉。根据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情况,项目区可供水量按以下方法 计算: a) 乌山水库供水量: 乌山水库的干渠都流经项目区,可供水量约 6000 万 m3,控制面积近 2400hm2, 其中控制项目区 60hm2,折算后可为项目区提供 150 万 m3。 b)塘堰、水库供水量按下式计算: 利用径流系数和降水资料估算塘堰供水量。经查万分之一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 区供水塘集雨面积为 0.913km2。 (1)PFW1.0 式中 年径流系数; P年降水量(mm) ; F集水面积(km2) ; 塘堰蓄水系数,考虑蒸发、渗漏、弃水等,取值 0.65。 W=0.16701358.21358.2 mm1.826km20.6539.76 万 m3。 W供=150 万 m3+39.76 万 m3=189.76 万 m3 4.3 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4.3.1 灌溉定额的确定 整治后项目区耕地面积 112.14hm2,以水田面积为主,少数旱地,根据湖南省 农村用水定额查得在灌溉保证率 P=90%的条件下该区双季水稻综合灌溉定额为 10035m3/hm2(P=90%) ,旱作物的定额约为 1143m3/hm2(P=80%) ,蔬菜的定额约为 6900m3/hm2(P=80%) ,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 0.7。 4.3.2 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上述原则,在灌溉保证率 P=90%的条件下,根据项目区需水量、区内水利设 施可供水量逐月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水量调度原则为:供水不留缺口,满足项目区 需水要求。 项目区引水工程控制集雨面积较大,来水量充足,经计算可供水量 189.76 万 m3 大于灌溉需水量 182.05 万 m3,只要完善项目区内排灌水利设施,完全可保证区内农 作物旱涝保收。项目区水资源需求平衡详见表 6 和表 7。 8 表 6 项目区自流片水量供需平衡表(水田区) 单位:万 m3 Tab.6 Project area artesia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sheet (paddy field) 灌溉需水量 月 份 净灌水定额 (m3/hm2) 灌溉面 积(hm2) 净毛 塘堰及 水库来水 产水量 备 注 455288.797.118.899.24 521988.792.823.534.35 661488.797.919.8810.83 7230488.7929.6737.0940.25 8254888.7932.8241.0243.84 9225588.7929.0436.3039.57 10154388.7919.8724.8430.63 合 计 10035129.24161.55178.71 水量富 余 表 7 项目区自流片水量供需平衡表(旱地区) 单位:万 m3 Tab.7 Project area artesia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sheet (arid region) 灌溉需水量 月 份 净灌水定额 (m3/hm2) 灌溉面积 (hm2) 净毛 蓄水池及 山冲来水 产水量 备 注 787518.841.652.362.48 826818.840.500.720.86 小计 11432.153.083.34 水量富 余 5 项目工程规划 5.1 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区原有沟渠和道路,对项目区进行分区。划分为 A、B、C 区。 A 区 平整面积 28.55hm2,设计田块由原田块方向布置,分为 138 个平整田块,田块面 积 35 亩。A 区主要是泵房提水下接农渠进行灌溉;斗渠 A-4 接 1#电灌站分水到农 渠进行灌溉;斗渠 A-1 接 3#电灌站分水到农渠进行灌溉并引水到整修塘 13 进行农田 灌溉。A 区共布有田间道 2 条,田间道 A-1、田间道 A-2(一级田间道)是村民生产生 活的主要道道路。 B 区 平整面积 42.155hm2,设计田块由原田块方向布置,分为 211 个平整田块,田块 面积 35 亩,其余均为非平整区。B 区主要水源斗渠-B-6、斗渠-B-5、斗渠-B-4 都 是从乌山水库南干渠来水,下接农渠进行灌溉;斗渠 B-1 接区外水塘进行灌溉区内水 9 田,B 区布置了 2 条二级田间道、1 条一级田间道与主要居民点相接,改善了当地农 民的出行条件。B 区排水将集中通过斗沟 B-1 排入八曲河。 C 区 平整面积 37.395hm2,设计田块由原田块方向布置,分为 194 个平整田块,田块 面积 35 亩,其余均为非平整区。C 区主要水源是从乌山水库北干渠来水,引水至蓄 水池及各斗渠进行灌溉;布置了 2 条田间道与主要居民点相接,改善了当地农民的出 行条件。C 区排水将集中通过斗沟 C-1 排入八曲河。 5.2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 a)土地平整分区 项目区的土地平整尽可能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田面平整、田埂稳定、有利于农 作物的生长和田间灌排水、方便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田间耕作,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c)田块修筑工程规划 根据项目区的平整分区,参照项目区的地形特征,耕作田块的规格分梯田和条田 两种,条田田块长边与农沟、农渠或生产路平行,使整理后的田块能达到自流灌溉自 流排水的要求。 5.3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 5.3.1 水源工程规划 电泵站:项目区有部分区域需靠电泵站提水灌溉,根据群众要求,结合实地情况, 电泵站引水采用地下埋暗管的形式从八曲河引水。 山塘整修:项目区山塘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需对其进行渗漏加固处理,使项 目区的农田灌溉得到了保证。 新修拦水坝:本次共规划拦水坝 1 座。能使上游项目地区农田能得到有效地水源 灌溉。 蓄水池:区内拟规划蓄水池 4 处,蓄水池储存农田用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都能 控制、调节农田用水。 5.3.2 输水工程规划 共布置斗渠 14 条,分矩形渠、U 型渠 2 种型式,其中斗渠型 7 条,斗渠型 7 条,所布置渠道可有效的解决项目区输水问题。 5.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对项目区进行现状地类统计,项目区建设规模 138.66 hm2,其中耕地 107.92hm2, 10 通过土地整理后,耕地面积由现状的 107.92 hm2增加到 112.14 hm2;新增耕地 4.23 hm2。具体详见表 8。 表 8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hm2 Tab.8 The land use structure adjustment table 规划前规划后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 面积 (hm2) 占建设 规模比 例(%) 面积 (hm2) 占建设 规模比 例 (%) 面积 变化 建设规模面积 138.66 100 138.66 100 码 名 称编码名称 011 水 田 100.01 72.13 109.84 79.22 9.83 013 旱 地 7.91 5.70 2.30 1.66 -5.61 0 1 耕 地 小 计107.92 77.83 112.14 80.88 4.23 0 3 林 地 033 其它林地 0.82 0.59 0.820.59 0.00 0 4 草 地 043 其它草地 0.96 0.69 0.10 0.07 -0.86 1 0 交通用 地 104 农村道路 2.69 1.94 3.74 2.70 1.05 114 坑塘水面 11.16 8.05 8.756.31 -2.41 116 内陆滩涂 1.53 1.10 0.000.00 -1.53 117 沟渠 3.44 2.48 3.21 2.32 -0.23 1 1 水域及 水利设 施用地 小 计16.12 11.63 11.96 8.63 -4.16 1 2 其它土 地 123 田 坎 10.14 7.32 9.897.13 -0.25 6 项目区工程设计 6.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6.1.1 田块修筑工程设计 田块设计主要以条田和梯田为主,结合规划的沟、渠、路为界划分项目区的田块。 平整区田块从有利于组织灌排、农作物通风采光、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的角度进行 布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土地平整。整理后的田块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 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风要求,便于经营管理。 6.1.2 表土剥离和回填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大部分田块耕作层 0.30.5m,耕作层以下土壤肥力不高, 不进行 23 年的土壤培肥则无法耕种,必须采取一定的表土保护措施,当田块挖填 11 深度大于 0.3m 时,进行 0.2m 的表土剥离回填。 6.1.3 客土的挖填 田块耕作层厚度不少于 30cm,在平整土地时,先将表层土土壤铲运移至专设的 存放区,利用深层贫瘠土进行平整,再将存放区内的耕作层表土回填,其厚度不少于 30cm,不足部分运客土补充。 6.1.4 细部平整及培肥 1)细部平整适用于回填耕作层平整度达不到田面起伏不超过 3 cm 要求的田面平 整,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人工平整及机械翻耕工程措施。 2)人工培肥工程适用于新增耕地质量的提高,项目区荒草地翻耕成耕地后土壤 肥力较低,需多施用农家肥和有机化肥进行土壤改良,逐步提高土壤肥力。 6.2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6.2.1 输水工程设计 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总体采用“灌排相邻”的模式,田块设计时需考虑农业机械 化和农田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结合当地种植经验和项目区地形进行布置。渠道布置充 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布设,同时遵循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和投资最少原则,采用单向 灌排,灌渠和排水沟相邻布置。 6.2.2 渠道设计流量 渠道的设计流量由其控制的灌溉面积确定,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 范 (TD/T1012-2000) 、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项目区水资源 平衡分析、以及南方地区的耕作习惯、作物种植结构等实际情况及已实施的田间工程, 灌溉保证率 P=90%时,双季水稻净灌水定额为 1200m3/hm2。 续灌渠道: (2) tT Am Q 3600 式中: 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取 0.8; m主要作物用水高峰期的最大灌水定额(m3/hm2) ; t每天灌水时数,自流灌区取 24h; T灌水延续时间(d) ,取 3d; A渠道灌溉面积(hm2) 。 斗渠设计流量以斗渠型 B-1 为例, =0.8,m=1200m3/hm2,t=24h,T=3d,A=6.71hm2。 12 /sm04 . 0 8 . 02436003 1589 . 6 80 3 Q /sm052 . 0 04 . 0 )3 . 01 ()3 . 01 ( 3 QQ 加 斗渠型 B-1 的流量取加大流量为 0.052m3/s。 农渠设计流量以农渠 C-15 为例, =0.8,m=1200m3/hm2,t=24h,T=3d,A=2.30hm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