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_第1页
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_第2页
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_第3页
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_第4页
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 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交往艺术新思维,对应课程标准 “ 交往的品质 ” 模块。本单元分别从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对交往艺术、交往品质进行多维阐述。而本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正是从平等尊重的角度来说明交往的品质。 本节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 “ 我与他人的关系 ” 中的 “ 交往的品质 ” : “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 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自傲或自卑。 ”“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平等尊重的话题并不陌生,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的,但是又高于学生原有认识。同时,许多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2 / 20 题。 认识误区: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这方面有些学生认识较为模糊。例如,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越,处处显得高人一等; 有的学生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产生自卑感。 行为误区:少数学生不能平等待人,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存在缺陷,以致伤害他人感情、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 (解决认识和行为方面存在的偏差是学生学习的难处,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设计思想 运用 “ 导、探、行 ” 教学法,在课外学习方面,指导学生运用查找法、调查法,搜集、积累学习资料。课堂教学活动总体上按照 “ 创设情境(导)问题探究(探)引导行为(行) ” 的思路设计。 发挥教师教学创造性,在符合 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开发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心灵,倡导 “ 诗化 ” 教育,体现人文性。教学活动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行为养成。注重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相统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平3 / 20 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观念,从而形成这些方面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爱护公共环境和 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培养学生掌握收集整理社会生活素材,形成学习资源的学习方法。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平等的内涵,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教学资源 教科书、社会调查资料、生活中的事例、课堂生成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 “ 人生而平等 ” 的观点,做到平等待人;明确“ 尊重从我做起 ” 的行为要求。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努力实践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行为 要求。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课前学习: 按照居住地进行分组,对本村残疾人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 收集学习资料:找出历史教科书上关于封建社会等级关系的有关知识,体现 “ 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 的名言,尊重他人的故事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4 / 20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联古引今 导入新课 (时间预设约 3 分钟) 导入设计: 联系历史课的有关知识,从封建等级制度说起,导出幻灯图片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这说明封建时代人与人是不平等的)。 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指出: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XX 年 10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 “ 和谐 ” 理念的确立。从交往的 方面说,平等、尊重是人们和谐交往的基本理念)。 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结合时事的有关内容。明确 “ 和5 / 20 谐社会 ” 与 “ 平等 ” 、 “ 尊重 ” 的逻辑关系。 联系历史课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 “ 不平等平等和谐 ” 的文明进步历程。从而导出平等尊重的主题。 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努力实践“ 让社会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 ” 的教学理念。 新课教学 (时间预设约 33 分钟) 一、人生而平等(尊重的现实基础) 1、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时间预设约 7 分钟) 2、人与人之间有差异,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 (时间预设约 5 分钟) 3、平等对待、尊重残疾人(时间预设约 5 分钟) 设置情境,引导学习(导) 故 事启思: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向工友致敬 6 / 20 1917 年 1 月 4 日,蔡元培走马上任北大校长,马车驶进北京大学校门时,工友们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向这位传奇人物鞠躬致敬。和往常不同的是,新校长竟然走下马车,摘下他的礼帽,向这些杂工们缓缓鞠躬回礼。北大校长贵为内阁大臣,要自甘下流向工友行礼? 魂兮归来蔡元培(故事来源:周怀宗逝去的大学) 结合情境,探究问题(探) 问题探究 北大校长贵为内阁大臣,(为什么)要 “ 自甘下流 ” 向工友行礼?! 观点总结 在学 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 “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 对照实际,明理践行(行) 行为辨析(一) 行为(材料):社会上有些人自恃 “ 财大气粗 ” 、 “ 大权在握 ” 、 “ 智力超群 ” 或者 “ 体力过人 ” ,而认为 “ 高人一等 ” ,由此鄙视其他人。 辨析 学生 “ 辨 ” :学生通过对这种观念和行为发表看法来加强对7 / 20 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 “ 析 ” :教师在学生发表看 法的基础上,进行价值观引导 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行为辨析(二) 行为 情景一:我相貌平平,但是我的同桌相貌出众,我会 情景二:我能力很强,但是我的同桌能力一般,我会 分析 (在学生问题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显出平等的可贵。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 是自卑的理由。 (过渡语)上帝在给我们健康的双手的同时,却给了另外一些人有瑕疵的身躯。 XX 年 5 月 20 日是第 17 个 “ 全国助残日 ”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要怎样对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体验感悟:你能设身处地体验残疾人的酸甜苦辣吗?(闭眼静悟 1 分钟,感思另一种世界,老师辅以暗示性语言。) 行为探究 8 / 20 XX 年 5 月 20 日是第 17 个 “ 全国助残日 ” ,想一想,你能够为残疾人做些什么事,献上一份爱心? (教师应评价学生的行为。并进行价值观引导:世界因生命而美丽 ,生命因多样而精彩!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阅读揣摩故事,与书本内容相联系,并与自己在课前收集的故事进行比较。 小组探究,发表见解,在老师帮助下自主形成认识。 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分析问题,辨析明理。 思考:在这两个情景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心理体验 交流课前关于本地残疾人生活的 调查情况。 思考:哪些人属于弱势群体?我们要怎样对待弱势群体? 引用名人事迹,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教科书第 109 页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也说明同样一个问题) 整体上按照 “ 感性资源问题探究明理践行 ” 的教学思路设计。 9 / 20 引导学生辨析行为误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关注学生生活,结合切身体会,在情境探究中提升认识。 设置课堂情境,尝试 “ 诗化 ” 教育,认知与体验相结合。 通过生活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实现思想品德课 “ 导行 ” 目标。 二、尊重从我做起(如何表达尊重) (一)尊重他人 (时间预设约 6 分钟) (二)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时间预设约 10 分钟) (过渡语)通过以上活动,我们认识到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那么, 如何表达尊重呢? 设计情景,探究学习(导 探 行) 联系教科书第 111 页的例子,说明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应如何表达你对他的尊重。 探究一:对待处境尴尬的人 探究二:对待父母、老师 探究三:对待同学、朋友 (问题预测及引导策略:学生可能会因为问题不够具体而难以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进一步具体化 例如,“ 我的父母很普通,自己的家境不富裕,我 ”“ 我的家10 / 20 长有生理缺陷,我 ” ) 观点总结: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课堂生成,帮助学生提升认识、明确行为要求 (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地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基本权利、主体地位。尊重他人,交往起来无障碍。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过渡语)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充满复杂人际关系的集合体。我们参与社会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纪守法。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尊重社会的具体体现。 多元文化,比较 学习 感受多元文化(设置情境,引导学习) 学习材料一: 1998 法国世界杯期间,法国队在齐达内率领下捧上大力神杯,浪漫的法国人用早已准备好的高卢雄鸡和啤酒在艾菲尔铁塔下彻夜狂欢,庆祝胜利,第二天,街道上好像昨晚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留下人们想像中的成堆的垃圾。国民素质之高赢得世人尊敬。 2002 年韩日世界杯是进入 21 世纪后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性足球盛会 ,也是第一次由两个国家共同举办的盛会。闭幕式在日本横滨举行。作为东道主国家,数以万计的观众参加了闭幕式盛典。闭幕式结束后,观众散 去。人们惊讶地发现,容11 / 20 纳数万人的体育馆竟没有观众留下的垃圾。世界媒体惊呼“ 可怕 的日本人 ” ! 学习材料二:澳大利亚游学日记(一名中国赴澳大利亚的访问学者去参加当地的一个季节性体验活动,到海边看鸟,当地人称之为海鸟节。汽车开到目的地附近,道路宽阔,除了来海边的游客以外,很少有过往车辆。没有交通警察、没有划线的停车带,但是,游客们都毫无例外地自觉将车依序停好。在海边,游客们静静地欣赏海鸟的悠闲,没有人喧哗,从不惊扰那大自然的生灵。落日时分,游人离去,海滩上没有游客人为留下的垃圾。) 感想 ABc(交流感想,探究学习) 看了这些事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价值观引导思路) 角度一:法国人、日本人和澳大利亚人强烈的规则意识 对社会的尊重; 角度二:澳大利亚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对自然的尊重。 链接生活、关注校园(关注生活,引领成长) “ 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营造人文氛围 ” 。请你找一找,我们永安二中的校园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与 “ 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 相悖的观念和行为? 12 / 20 根据生活情景进行演绎分析,交流体会,得出认识。 13 / 20 感受体验世界多元的文化,体会遵守规则行为的魅 力。 发表自己的感想。将这些先进的行为文化理念与 “ 尊重自14 / 20 然、尊重社会 ” 的规则意识相联系。 结合日常生活,找出校园中存在的有悖于平等尊重的观念和行为。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和行为品质。 引领学生形成 “ 有志者不嫌家贫,明理者不嫌父母丑 ” 的意识,不管自己的家长能力、境况如何,我们都应理解尊重他们。 课堂倡导 “ 诗化 ” 教育,运用富于感性、启人心智的教 学资源,体现人文性。 同时,还可以呼应本册书第五课多元文化 “ 地球村 ” 的相关内容。 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本地教学资源,实践 “ 让社会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 ” 的教学理念。落实思想品德课 “ 导行 ” 的目标 课堂小结 15 / 20 (时间预设约 3 分钟) 结合板书内容,师生共同归纳学习内容,教师进行总结概括: 一个观点:人生而平等(平等尊重的理由); 一种行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 自然(平等尊重的表达); 一个联系:课文两个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只有确立了“ 人生而平等 ” 的观念,才能有 “ 尊重从我做起 ” 的良好行为品质。 结合板书内容,与老师共同归纳学习内容,并思考 “ 我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困惑? ”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习评价。 情感 升华(时间预设约 2 分钟) (在歌曲爱的奉献中,老师旁白总结)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 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这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爱。 平等、尊重,这是人类社会理性的呼声,只要我们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我们获得的也将是平等和16 / 20 尊重。我们期盼的和谐社会将会更美好。 按照老师设计的幻灯片信息 “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和谐氛围里,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 ,在歌声中感悟。 将本节课的核心价值观念烘托、强化。 布置作业(时间预设约 2 分钟) 课后活动:继续关注 “ 创建永安二中和谐校园 ” 活动 1、找一找:我们身边存在的与 “ 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 相悖的观念和行为? 2、想一想:分析这些观念和行为形成的原因。 3、写一写:就 “ 创建永安二中和谐校园 ” 活动提出你的建设性意见。 学习小组讨论,明确完成实践类作业的任务要求。 教学回归生活,布置实践类作业,将思想品德课教学延伸至课外。 附(一)板书 设计 主体板书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 17 / 20 一、人生而平等(平等、尊重的理由) 二、尊重从我做起(平等尊重的表达) 1、尊重他人 2、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副板书 构建和谐社会: 人 人(和谐); 人 自然(和谐); 人 社会(和谐) 呼唤平等尊重 主体板书体现课文两个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体现了板书的“ 概括 ” 、 “ 启发 ” 功能,帮助学生学习。 副板书提示本节课内容与社会、时事的联系。 拓展 延伸,课后学习。 (附二:课后阅读材料) 课外学习主题:关注社会,走近农民工 社会呼唤18 / 20 给 他们更多的平等与尊重 感动材料,引出话 背景材料: “ 昨天 ,有人要问我是谁,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被城里的孩子笑话。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椅子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 但我的妈妈把首都的马路越扫越宽,我的爸爸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打工子弟也是中国的娃,祖国的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