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渔家傲》教学反思_第1页
八年级《渔家傲》教学反思_第2页
八年级《渔家傲》教学反思_第3页
八年级《渔家傲》教学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八年级渔家傲教学反思 八年级渔家傲教学反思 在 xx 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开了一节古诗词教学研讨课渔家傲,在那次活动中,由于自己的精心准备,尤其是开课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大力合作,上的还算成功。8 月 20 日,在全区语文教师暑期培训活动中,我又有幸在来自全区的 200 多名老师面前展示了一下本节课教学。这次尽管地点还是那所学校,上课对象和环境却都发生了变化 上课对象不再是初二学生而是全区初中语文老师,地点不再是课堂而是报告厅。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又思索了大半个暑假,最后结果总算还好。这两次的 上课尤其是课前准备的经历让我感触很深。 无论是市级语文研讨活动还是区级教师培训,能接受这样的任务心里自然很自豪,但是压力无疑也很大。因为前来听课的老师们大多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尤其是参加本次市语文活动的老师很多本来就是语文名家和教育英才,在他们面前上课无异于班门弄斧,稍有差错难保不会贻笑大方。如果犯一些原则性错误可就更麻烦了。但是既然领下任务,课总是要上的。为了不出丑,少出错,只能好好准备了。 上课前,我反复思考如何准备这节课。由于是 “ 命题作文 ” ,教学内容就是八年级上册渔家傲,再加上面对的学生是2 / 4 完全 陌生的,(暑假里上课直接面对的就是都很熟悉这首词的教师群体),课堂如何切入,问题如何设计就至关重要。为此,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观看了无数的课堂实录,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多次调整上课思路,几易其稿,最后决定遵循“ 简约但不能简单 ” 这一基本这一原则,紧紧扣住 “ 问题明了、结构简单、条理清晰、敲骨吸髓 ” 的设计思路,力求做到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简单明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材探究主旨明晰,思想内容剖析深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微创手术 “ 切口小,挖得深 ” 。希望能引导学生们学会阅读分析一类古诗文 边塞诗词的方法,也能给老师们的 古代诗歌教学带来一点启发。 古人云: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古人又说 “ 诗言志 ”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扣住 “ 景 ” ( 全诗的画面)、情 ”( 情感)志( 作者的抱负)三个字来设计问题。全词从诵读入手,以诵读中感悟的情感来引出诗词画面的特点,并引导师生们感悟画面中不同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对于本词上阙,在引导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只设计了四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 “ 上阙描绘的画面有什么特点?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一特点?这些画面蕴含了怎么的情感? ” 在引导师生从文本中初步筛选出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师生品读 关键字词比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中 “ 无留意 ” 、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中 “ 千嶂 ” 与 “ 孤3 / 4 城 ” 、 “ 长烟落日 ” 与 “ 孤城闭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中“ 四面边塞 ” 及 “ 连角起 ” 所暗含的独特情绪和独特环境;归结出全词上阕的总的情感特征 独处边地归乡不得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及四面边声情势紧急的无奈和忧伤。进而引导师生们进一步品读下阕抒发的情感是否与上阕画面表达的情感一致。 在下阕情感的感悟中,我也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 下阕能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是什么?( 泪)征夫为何流泪?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有助于引导师生阅读文本、探究文本、深入思考的意识。师生们很容易在文本中找到将士流泪的两个原因 “ 燕然未勒 ”“ 归家无计 ” 。再由此进一步诱导师生们思考 “ 将士们是否会有勒石边关,归家有计的可能? ” 。进而引出本文的写作背景介绍,通过背景介绍,师生们了解到宋朝 “ 重文治轻武力 ” 的独特治国政策的形成原因;明白了边关不定的根本原因是由朝廷政策决定的,而不是仅仅靠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和一腔爱国之情就可以解决的。在此时此地,将士们勒石无功,归家无计,自然会悲从中来,进而我引导师生们进一步思 考: “ 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场面加重了他们的愤懑和愁思,最终以泪洗面? ” 再次将大家的思绪引回文本。师生们发现文本中的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中的 “ 浊酒一杯 ”“ 羌管悠悠 ”“ 霜满地 ” 这些独特视觉形象所蕴含的独特情感。通过4 / 4 对以上意象的分析,可以让大家进一步体会戍卒归家无计的忧伤,将军勒石无功的郁闷。 解决了诗歌所写之画面,所抒之情,还远远不够,要深切的了解一首作品的精髓,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深入探究其情怀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要探究 “ 其志 ” 。我出示范仲淹的生平及他作为政治家在边关和朝廷的所作所为的背景介绍 。使师生们明白,作为一首边塞词,作为一名有作为的政治家所写的边塞诗词。全词的情感不仅止于戍卒归家无计之悲,将军壮志难酬之憾,还包含了他作为政治家心怀天下的强烈之忧患。到这里,全词中所表达的作者作为作为戍卒、将军、政治家的多重角色和复杂情感均水到渠成地得以体现。 由此我再提醒师生们注意全词中所出现的几组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羌笛、号角、长烟落日、白霜等及其所蕴含的独特情感,进而得出边塞诗的常见特点及情感特征。最后出示辛弃疾的破阵子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