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阿长与》教学设计_第1页
八年级《阿长与》教学设计_第2页
八年级《阿长与》教学设计_第3页
八年级《阿长与》教学设计_第4页
八年级《阿长与》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八年级阿长与教学设计 八年级阿长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学习通过典型事件抒发内心情感的写法。 2.细节研读,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品悟 “ 我 ” 与阿长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 “ 我 ” 的情感变化历程。 教学难点: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 1918 年 5 月)始以 “ 鲁迅 ” 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16 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 “ 民族魂 ” 、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2 / 11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相 关资料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 1899 年发病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3.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 “ 古之巫书 ” 。 4.欲扬先抑的写法 概念:这是一种描写技巧。 “ 扬 ” 就是褒扬、抬高。 “ 抑 ”指按下、贬低。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 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构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计: 一讲述故事,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电影桃姐画面) 3 / 11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故事。有一个叫钟春桃的人,她很不幸。她从小就失去父母,终身未嫁,没有亲人。她从 13 岁开始到一个大户人家 梁家当佣人。转眼间六十年过去了,她伺候了梁家老少五代人,人们都叫她桃姐。后来梁家一些人去世,一些人移民,近十年间,只剩下桃姐和梁家少爷罗杰一起生活虽 少有交流,但相处颇有默契。有一天,桃姐突然中风。罗杰忙于工作,在桃姐的主动要求下把她送进老人院。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从这里开始展开。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情同母子。他们的故事感动了许多周围的人。 今天的课,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也去认识一位曾经感动过鲁迅的保姆,见证一段主仆情,看看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否也能感动你我。其实这个人大家对她并不陌生,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 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阿长与 ,和鲁迅先生一起拾起那段温馨感人的记忆。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检查字词读音。 4 / 11 1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作者鲁迅,原名。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惧惮( ) 粗拙( ) 掷( )震悚() chung()疤孤 shung()ji()问 p()雳 三介绍学法,指导阅读 (多媒体出示学法介绍) 以写人为主的散文,一般要通过记事来抒发对人物的感情,或者表达对人物的看法。所以,阅读这类文章,一般可采用“ 虚实串读法 ” 。所谓 “ 虚实串读 ” ,就是抓住文中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或句子,由虚及实地展开对事例及人物的品味感悟,最终达到透彻理解课文的目的。运用 “ 虚实串读法 ” ,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画出抒情语句 品读相关记叙 品味精彩细节 品评人物形象。 四感知情感,概括事件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那些是详写?那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去安排? 2.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归纳一下主要有几种,理清作者的情感历程,标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语句,读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5 / 11 师: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五研读事件,品味情感 1.设计:长妈妈做的哪件事让少年鲁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使作者 30 年后仍然怀念着她,祝福着她。(买山海经)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怎么会和山海经 扯上关系呢?请同学们重点研读第 19-28自然段,分组合作讨论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合作探究问题) . 买山海经的起因是什么? . 写叔祖的 “ 疏懒 ” ,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 “ 我 ” ,这对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 “ 我 ” 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 “ 我 ” 的什么心理? . 当阿长说: “ 哥儿,有画的 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 我 ” 有什么反应? .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 “ 确有伟大的神力 ” ? . 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此前 此后反而写了不少? 2.分组讨论完成,交流评价。 3.重点品读阿长的话和 “ 我 ” 的反应。指生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6 / 11 4.在情感变化的过程中,作者究竟要突出对长妈妈的哪种感情呢? 5.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 “ 憎恶 ”“ 讨厌 ” 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背后,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 “ 憎恶 ”“ 讨厌 ” 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却透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恨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 “ 顺顺流流 ” ,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包含同情。 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对后一层意味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把握还要注意,作者既然是怀念自己的保姆,为什么在前半篇用抑笔,大写阿长的缺点,诉说自己如何讨厌阿长呢 ?这要分析,第一,这些确是缺点,但在这些缺点中 ,可以看出阿长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由于有纯朴和真率做内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和讲 “ 长毛 ” 时所表现的愚妄,都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谅的。第二,这些缺点,粗俗也好,愚昧也好,都是由阿长所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她的身份与地位决定的,与其说是阿长的过错,倒不如说是阿长的不幸。) 6.那么,前文为什么要用如此之多的笔墨去写 “ 我 ” 如何7 / 11 “ 憎恶 ”“ 讨厌 ” 阿长呢?有什么作用? (分析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作用) 7.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无私,关心孩子,并尽可能地 去帮助孩子,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读到这里,你真正读懂阿长了吗?你们感觉鲁迅读懂阿长了吗?鲁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 46 岁,那时阿长已经过世大概有 30 年了。如果他有机会穿越时空见到阿长,他会对他的长妈妈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8.鲁迅认为长妈妈感动他是因为长妈妈做了别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她身上 “ 确有伟大的神力 ” 。这神力实际是什么?爱!对,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种力量可以创造奇迹,那就是爱啊!那么,鲁迅在文中是怎样集中来表达自己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的?这个句子是:(生齐读)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全面而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与阿长之间发生的故事,用成年人和儿童两个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他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既写出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又写出了当年对阿长的讨厌憎恶,让我们在那些褒贬不一的语句中能真切体会8 / 11 到他对阿长的爱与同情 读懂阿长,读懂沉淀在鲁迅记忆中的那段温情的故事,读懂来自普通人的那份感动,读懂那份真诚质朴的爱。只要心中有爱,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用我们的爱心和行 动,一定能够共创美好和谐的社会。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最后,老师用冰心的一句话结束今天这节课,与大家共勉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多媒体出示本课作业) 1.写作训练: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模仿本文的写法写出来,争取你写的故事也能感动读者。 2.推荐阅读 鲁迅的朝花夕拾 艾青的大堰河 我的保姆 3.特别推荐 观赏影片桃姐 教学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 养学生具有感受、9 / 11 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堂教学分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层面。教学形式当然是重要的,但教学内容更为重要。就语文教学而言,更是如此。 就教学内容的把握而言,需要语文教师做两项工作。一是文本解读,即教师要深入地去挖掘文本的价值。二是教学剪裁,一篇文本可能有多个教学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去进行取舍,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句话,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之本。 一目标与重点难点的设定 阿长与 山海经 是鲁迅的经典叙事散文之一,叙事与抒情是本文价值挖掘的切入 点。在教学实践中,对一篇文章的教学价值的把握,不可以面面俱到或平均用力,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侧重于引导学生在分析、鉴赏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基于本课的特点主要将课文侧重点放在体味感情、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上,以更深刻地去认识人物形象。 二故事导入趣味多 用电影画面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与本文内容能够形成映照。导入与课堂作业布置中的 “ 特别推荐 ” 相呼应,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使之完满。其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给年幼的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片段与与本文有着有 机的联系,可谓温故10 / 11 而知新。 三检查预习阶段 处理预习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字词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呈现个体化问题和自由发问的机会。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 “ 师生平等对话 ” 的精神要求,更是 “ 生本 ” 教学理念的内核所在。 四学法介绍的环节设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基于本科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学法指导上,给出了 “ 虚实串读 ” 的四步方法。这就抓住了文本鉴赏把握 “ 宏观叙事 ” 和“ 细节描写 ” 两个层面的基本步骤,符合逻辑过程,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五详略得当,感知情感 学习本文围绕中 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是本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感知情节的基础上,先抓住体现情感的词句,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词句的能力;再通过事件去分析人物情感,初步概括人物形象,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六深层探究文本阶段 本处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组,引导生去详读、详品文本详写的内容。在六个小问题逐层递进的思考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梳理 “ 我 ” 与阿长关于山海经故事的来龙去脉,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达成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在读中品,于品中11 / 11 悟,最终达成对人物情感和人物形象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对重难点问题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