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国学经典之中庸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国学经典之中庸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国学经典之中庸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国学经典之中庸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国学经典之中庸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的一点上课思路:由当今世界种种乱象引入(战争与宗教极端、霸权主义等),简单阐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人的社会理想(大同、和谐)中庸的道德境界介绍中庸正文。正文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包括绪论部分)10页四个段(第一章);第二课时内容为11页四段(24章);第三课时12页四个段(第十四章)。主要采取熟读释义解读联系生活实际再读。可以每课时都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现象导入新课个人认为既然是国学,在解读过程中要体现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敬畏心,以此影响、熏染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不要专注于翻译,不是学文言文,重在领会精神主旨。不赶进度,一课一得。要研究文本,尽量深入浅出。,宗教极端,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美好世界是怎样的?,和谐社会,大同世界,中庸,孔子把“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上边上边,下边下边,左边左边,右边右边,重些重些,轻些轻些,啊,舒坦!”,打一谜语:,它的潜台词就是“正好”,这种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國學经典之,中庸,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圈出把握不准的字词读音。2、老师范读,正音和节奏。3、全班齐读。,一、读中庸,第一课时,二、解中庸,1、成书年代:和大学一样,是礼记中的一篇,从书中写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可见”均成书于秦统一后。,2、作者: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3、性质: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德焉,则终身受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中庸即永恒恪守中正之道。),中庸之道绝非今天一般人误解的带有贬义的就是没棱没角,温温吞吞,没有原则,一团和气,平均主义。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这个天人合一涵盖内容主要包括:(1)天道与人道合一: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2)天性与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应该如此。(3)理性与情感合一:人们的喜怒哀乐是人的自然属性,是情感的表现,为了追求与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诚、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对情感加以约束和限制。),1、致中和,4、中庸的三大原则:,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达到中和的境界,世间万物就各得其所了。,2、和而不同,中庸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即多样性事物之间可以和谐相处、互补共进、宽容包纳。“和而不同”的原则最能体现中和之道的精神,它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黄金规则,具有最普遍的意义。,3、执两用中,“叩其两端”、“执两用中”是中庸之道一个重要的原则,“两端”就是过和不及两个极端,“过犹不及”,是指的做一件事情,如果做过头和没有做到一样不得其正,即做事须恰到好处。“中”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与“过犹不及”合而言之,就是坚持“中”,戒其“过”,勉其“不及”。这是中庸之道所据以立论的最基本的法则,三、明义,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译文凡大自然赋予人和万物的,称之为本性;遵循事物的本性行事,就是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就是教。,解读:,此处提出性、道、教的概念,阐述了守道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和世界万物的本性是大自然赋予的,也就是说不是人的想象和意志的产物;人认识事物,要遵循其本性,不能违反事物内在的规律。,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道既然是反映事物本性的,就片刻不能离开;能离开的就不是道。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会谨慎处事。,解读,“慎独”的思想,要求人们在无人知晓的环境里,谨慎处事,恪守其道,不乱心志。作者认为,守道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须臾不可离也”,任何时候都不能犹豫和动摇。这是守道的根本要求和真谛所在。今天的社会充满各种诱惑,坚持慎独,自善其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译文:喜怒哀乐等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并且都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可各安其位,万物便能生长繁育。,解读,此处提出中和的概念,认为人应当追求中和,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不可过度释放情感和意志,干预和破坏自然界的秩序。这个观点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是非常深刻的。今天,我们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和是天下的根本,世界的本来面目,第二课时,译文: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第二章原文: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译文: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过与不及的道理,(第3章)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第4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正因为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得恰到好处。而无论是过还是不及,无论是智还是愚,或者说,无论是贤还是不肖,都是因为缺乏对“道”的自觉性,正如人们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样,人们虽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不愿乎其外不生非分之想。正己而不求于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小人行险以徼幸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素位而行,安守本分不怨天尤人、好高骛远,(第14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第三课时,素位而行近于大学里面所说的“知其所止”,换句话说,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分守己。这种安分守己是对现状的积极适应、处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如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说:“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然后才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任何成功的追求、进取都是在对现状恰如其分的适应和处置后取得的。一个不能适应现状,在现实面前手足无措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一位教授,因偶尔发现卖大饼的人很赚钱,比自己给大学生上课还赚得多了许多,于是便放下课不上而去卖大饼。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其实还可以举出许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山望到那山高”,实质上是没有认识清楚自己,迷失了方向。,与“这山望到那山高”密切相关的另一种迷失是不满足自己的职位,总是奢望向上爬,奢望高升,总是怨天尤人,而不像圣人所说的那样“反求诸其身”。用耕云先生在其禅学讲话中的说法:这种人没有认识到“一部机器,大的轮轴固然重要,但如果少了一个小螺丝钉,就会出故障,就会由松散而解体。所以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也唯有人人都能构成需要,才能形成整体的健全。”其实,耕云先生在这里所说的道理,也正是毛泽东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