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 莲山课 件 m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全诗。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 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 剥而复加层层叠加 ” 法 【教学过程】 一、传说 导入新课 “ 白娘子西湖断桥畔 ” 课件 【导语】同学们,刚才所看到 的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你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名称吗? 白蛇传。对,那么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发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就是在 西湖断桥处! 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2 / 13 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们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饱眼福,愿意吗? 今天因为同学们的面子大,我还请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我们的导游,他曾经但任过杭州刺史,请他带领我们穿超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浏览西湖。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P148 页。跟随白居易进行 “ 钱塘湖春行 ” 二、熟读 感 知全诗 1、作者简介:哪一位同学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绍一下! 见课件 2、自主学习: 【导语】 “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 ”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学法,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面对白居易所写的这首七言律诗,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古诗,采用什么样的学法来感悟这首古诗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生 1:书读百遍生 2:古诗常识生 3:感知画面生 4:领悟意境生 5:把握感情同学们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3、常识了解: 【导语】俗话说 “ 三 分诗七分读 ” 、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 3 / 13 配乐花好月圆,生先读,生再互相点评, 4 个人:男读女评、女读男评。 但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 1)读准字音;( 2)读清节奏;( 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边聆听范读,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押韵。 (一)第一次播放朗读 聆听范读 课件 5:单画面型的朗读 【导语】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课件 6这首七言律诗诗句的节拍是: XX/XX/XX/X,XX/XX/X/XX, 首联孤山 /寺北 /贾亭 /西,水面 /初平 /云脚 /低。( d) 颔联几处 /早莺 /争 /暖树,谁家 /新燕 /啄 /春泥。( n) 颈联乱花 /渐欲 /迷 /人眼 ,浅草 /才能 /没 /马蹄。( t) 尾联最爱 /湖东 /行 /不足 ,绿杨 /阴里 /白 /沙堤。( d) 【导语】现代作家梁晓声说 “ 读书是一种幸福 ” 。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请大家下起来,轻声跟读,用情去读,用心去体会。 (二)第二次播放朗读 模仿齐读 课件 7:活动画面型的朗读 三、精读 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 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 文有文眼,诗有诗穴 ” 。本文的文4 / 13 眼是什么?诗人说 “ 行 ” ,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听读 尽显春机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想像诗文的画面。说得很好!正如诗人王维说的那样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例如: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首诗中还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擅长画画的将她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就将她写出来。 示例: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 “ 初平 ” ;白云重重叠叠,云 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 “ 云脚低 ” 。 见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行间巡视、辅导。然后点拨,师小结。 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看老师画得如何?最想表达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 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的西湖 早春图。 5 / 13 下面再请一位 “ 小导游 ” 将我们带到那钱塘湖游览。你们班级哪一位同学们是朗读高手?请她来朗读一下:掌声有请! 同学们,闭上双眼,在 “ 导游 ” 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到早春的西湖。 品味想象 在一个明 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 悟读 景中情语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发言 师问: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 最爱 ” 六、品读 寻觅春踪 【导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 “ 钱塘湖春行 ” 中的 “ 春 ” 是6 / 13 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同学们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重点应该在颔联和颈联。 【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 “ 剥而复加层层赏析 ” 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所谓的 “ 剥而复加,层层赏析 ” 的方法。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 “ 剥而复加 ”的过程就是一个 “ 层层赏析 ” 的过程。 先看简单的颈联: 花迷人眼 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 浅草没马蹄 第一层:加了个 “ 乱 ” 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这几句话给 “ 乱 ” 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 7 / 13 第二层:加了个 “ 浅 ” 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 “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 ” 。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 花迷人眼 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 浅草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游戏活动】 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 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活动规则: 1、分男女两个队派。 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 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 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 5、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 25 分。 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 8 / 13 7、班长计时。【活动过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据说王安石为了一句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的 “ 绿 ” 曾经修改过六次。下面再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仔细推敲、揣摩诗中的语言。 再看颔联: 莺争树燕啄泥 1、莺争暖树燕啄春泥 2、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处处)(家家) 【模仿走路二】 颔联中 “ 莺争树、燕啄泥 ” 是作者眼中所见 到的景象, “ 莺歌燕舞 ” 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9 / 13 这一联中的 “ 渐欲 ” 和才能 ” 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第一层: “ 暖 ” 、 “ 春 ” 加了个 “ 暖 ” 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上个 “ 春 ” 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 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二层: “ 早 ” 、 “ 新 ” 加了个 “ 早 ” 、 “ 新 ” 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 ” 嘛! 第三层: “ 几处 ” 、 “ 谁家 ” 加了个 “ 几处 ” 、 “ 谁家 ” 。请注意,这里不 是 “ 处处 ” 、“ 家家 ” ,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悦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 “ 到处莺歌燕舞 ” 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诗人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10 / 13 七、展读 学以致用 通过刚才的模仿训练,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运用 “ 剥而复加层层赏析 ” 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你们不感到高兴吗?想不想再试一下?好!为了让同学们再大显身手,一展才华。请同学们课后再试用这种方法试着赏析一首散曲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用这种 “ 剥而复加 ” 的方法赏析: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诗境散化 ” 的方法就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再通过丰富地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蕴涵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 (jj)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 “ 小桥流水人家 ” ,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 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11 / 13 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尾声 相约明天 亲爱的同学们 :课件展示 我们的 “ 钱塘湖春行 ” 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优美动人的传说;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互相切磋过,用白娘子的话说这是一种 “ 缘分 ” 。 我们在此相约: 在座的各位同学,等你们也成了 “ 杭州刺史 ” 的时候,就不再麻烦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请你 再次带领我们 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起去享受一下,还有我本人,行吗?白娘子与许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 20 年等一回! 为了我们的缘分 :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真诚,热情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 XX 年在县五中教学辅导片开的一节公开课时所设计的一篇教案 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简案】 一、传说 导入新课 12 / 13 二、熟读 感知全诗 三、精读 理清游踪 四、听读 尽显春机 五、悟读 景中情语 六、品读 寻觅春踪 七、展读 学以致用 八、尾声 相约明天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 学海无涯 一、用这种 “ 剥而复加 ” 的方法也可以赏析杜牧的清明: 雨纷纷 人断魂 酒何处 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 路上人断魂 借问酒何处 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牵手课外读诗与识法 识法,就是识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 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读诗者真正读透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13 / 13 读。这里, “ 两个黄鹂 ” 是两个点, “ 一行白鹭 ” 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 “ 点线经营法 ” 。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中, “ 白日 ” 如点由上而下, “ 黄河 ” 如线由西往东,那简直就是大彻大悟了。 几年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