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段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28题,共计56分)1. 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A. 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B. 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D. 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跟特权是两码事”可以排除A而选择D;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公民”与C中的“雅典人”不一致,故D也错误。2.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 新兴地主B. 立功将士C. 没落贵族D. 富裕农民【答案】C【解析】材料中“人”的言语的大意是,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商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由此可知此“人”反对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守旧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故文中的“人”应指没落贵族,本题选C项。3. 卫鞅曰:“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体现了商鞅A. 富国强兵的目标B. 改革变法的决心C. 取信于民的姿态D. 打击贵族的气势【答案】B【解析】材料意思是说强国不一定要遵循制度,利民不一定遵循过去的秩序,体现出变法改革的决心,故B正确;其他信息材料没有直接体现,排除。4. 公元529年,南梁大臣陈庆之说:“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与上述现象关系密切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A. 计口授田B. 设立三长C. 议定俸禄D. 移风易俗【答案】D【解析】从材料“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中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才导致出现材料中现象,故D项正确;A项是均田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项是俸禄制度,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礼仪风俗的变化等。5.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 北方统一的实现B. 鲜卑族的封建化C. 北方民族大融合D. 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辖下各民族之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孝文帝的改革,而孝文帝改革又推动了黄河流域民族的大融合。故选C。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不是北方统一的原因;B项错误,封建化是改革造成的,但是反过来说不对;D项错误,北方经济的落后才是改革的原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6. 宋史范仲淹传记载:“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增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论者以为不可行。”由上述材料可知,“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改革中用人不当B. 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C. 改革涉及面太广D. 改革者优柔寡断【答案】B【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的“论者”认为范仲淹针对当时的冗官现象进行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是变法失败的原因,故本题选B;改革中用人不当和改革涉及面太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可排除A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并非优柔寡断之人,故可排除D。7.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 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答案】C【解析】司马光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同时客观上也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除了现实问题还有现实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确实也存在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司马光的说法是两方面的原因。8. 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 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B. 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D.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答案】B【解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背景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的现状主要是由于宋代设官较多,分化事权导致,故B项正确;北宋是不抑制土地兼并,故A错误;此时王安石还没有变法,故C错误;D不是导致材料中信息的原因。9. “他的思想不仅长有翅膀,而且长有双手,他不仅说了,而且做了。他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喉舌,而且是他那个时代的刀剑。他既是冷静的、经院式的诠释家,又是一个狂热的、神灵附体的预言家。”上述材料所述的“翅膀”和“双手”分别是指马丁路德的新教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不受罗马教皇控制否定了神的权威,冲破了传统人神关系的思想束缚矛头直指封建教会,主张灵魂的救助不必借助于购买赎罪券A. B. C. D.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下,欧洲其他地方也发生了宗教改革,但并不都是马丁路德的新教,所以的说法不准确;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依然坚持对神的信仰,所以的说法是错误的;材料所述的“翅膀”主要是指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双手”表明了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与剥削,所以是正确的,故选A;10. 西欧宗教改革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A.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B. 没收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C. 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思想的解放D.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因此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思想的解放是最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A项不是最深远影响,故错误;西欧的宗教改革没有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不反对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最深远的历史作用”,解题时需要比较选项和逻辑关系。11. 下列选项对如图中史实共同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A. 工业文明促进政治改革B. 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C. 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扩展D.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回应【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B、C错误,它不符合中国的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只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没有涉及到政治改革和政治制度以及西方民主思想。而D正确,因为它们的改革都是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故本题选D。12.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评价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阿里改革措施中的“训练阵法”与下列哪国最相似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美国【答案】B【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军事领域的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废除雇佣制,实行征兵制;按照法国模式组织训练军队;采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再结合上述国家的历史,只有法国的军事发展最符合,所以选择B。13. 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埃及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A. B. C. D. 【答案】B【解析】阿里对内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以强势的办法开放、学习,走向近代化。阿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因此均正确。故选B。点睛: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不仅巩固了统治,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史的序幕。14. 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 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B. 俄国是沙皇专制统治C. 俄国虽已开展工业化,但广大农村落后D. 一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损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农奴制的残余。1861年改革虽然使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改革很不彻底,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B项错误,沙皇的专制统治在1861年后已经不存在;C项是落后的表现,而不是原因;D项说法错误,俄国的落后并非一战造成的,在一战之前俄国也很落后。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背景15. 19世纪中期俄国一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经判处它的死刑。”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工业革命进程农奴制度成为影响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废除农奴制度成为俄国人的共识农奴的悲惨处境得到知识分子的同情A. B. C. D. 【答案】C.16. 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在此前后,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18681875年日本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一览表年份1868年1871年1873年1875年地税61%512%70%80%A. 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相关性B. 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C. 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对外扩张的结果D. 税改所获资金,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1868 年,明治维新还未开始,因此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 体制有直接关系,故 A 项错误。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故 B 项错误。1875 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由于政府颁布了地税改革的法令,一律按地价的 3% 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故 C 项错误。经过地税改革,政府的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为国家的 工业化政策提供有力保障,故 D 项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影响17.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 废藩置县B. 发展近代教育C. 实行征兵制D. 废除土地买卖法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教育,因此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A是政治方面的措施;C是军事方面的措施;D是经济方面的措施。ACD三项均不是关键因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内容18.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位。在变科举。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B. 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C. 变革政治制度D.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答案】C【解析】从材料“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BD项是C项的具体措施,排除。点睛:材料“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9. 有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行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可见康有为A. 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B. 注重培养科技人才C. 注重言行一致D. 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行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说明康有为欲培养服务于维新变法的实用性政治人才,故D项正确;康有为反对的是死啃章句之陋儒,不是反对儒学,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培养科技人才的信息,故B项错误;“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指的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人才,不是指的言行一致,故C项错误。20.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雅典城邦已经实现了高度繁荣的民主A. B. C. D. 【答案】A【解析】“(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这说明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故正确;“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说明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故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故错误;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城邦并未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A。21. 贾谊新书时变评价商鞅曰:“秦人有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其慈子嗜利而轻简父母也,念罪非有伦理也,其不同禽兽懃焉耳。”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商鞅此政策有利于促进生产积极性提高贾谊是站在儒家伦理道德角度对商鞅进行评价从具体措施角度对商鞅评价,基本符合史实作者认为商鞅变法败坏社会伦理道德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材料及加以身份的分析理解。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从材料的意思可知贾谊认为是商鞅变法所采取的措施“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会导致“慈子嗜利而轻简父母”,这是有违儒家伦理道德的,其行为与“禽兽”与禽兽无异。分析选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考点: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22. 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 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B. 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 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D. 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的大意是北魏建立后直到孝文帝太和年间,北魏钱币和货物流通不畅,孝文帝下诏令全国使用货币交易。孝文帝的这一措施使北魏商业得以恢复。所以本题选C。AB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钱币。23.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A. 整顿吏治B. 轻徭薄赋C. 精简军队D. 限制“恩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庆历新政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针对当时存在的三冗问题,他的改革重点趋向整顿吏治。但这无力于解决国家积贫积弱的问题,且触及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终失败。因此A符合题意,而B,C,D都是其改革内容,但不是主要方面。综上,本题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背景-庆历新政的内容24. 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 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B. 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 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 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北境自染逆虏”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征调赋敛,糜有止已”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 因此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25. 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A. 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B. 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C. 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D.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结合卡诺莎事件可知,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被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开除教籍;根据惯例,亨利四世只得登上阿尔卑斯山,赤足披毡站在古堡卡诺莎城门前寒冷的雪地里等了三天,苦苦恳请教皇的饶恕,表明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故排除A,D项正确。卡诺莎事件反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没有涉及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排除B。亨利四世并不是“异端”思想者,他想剥夺神圣罗马帝国的教权,但结果失败,排除C。26. 下列关于公元前7世纪雅典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原因上,既有经济的,又有政治的方式上,曾经出现过暴力冲突二者的斗争直接促成了梭伦的改革梭伦改革一举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矛盾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27. 战国时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纯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感说明A. 秦国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国的强盛是必然的B. 荀子把秦国军事上的胜利错误的归为偶然因素所致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材料前半部分材料说的秦国官员各司其职的具体情况,后半部分说明荀子对秦国强盛原因的认识。将从材料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我们就可得知:秦国官民各司其职说明其统治政策得当;荀子所言秦强盛的原因“非幸也,数也”,即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样虽能排除BD;将材料前后部分联系起来理解认识,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而非四位国君个个有作为所致,故排除A,选C。28. “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12年一样英勇作战。但是,(1855年)形势令人绝望地对俄国士兵不利总之战争是失败了。”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农奴制导致俄国社会发展落后B. 俄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C. 俄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D. 俄国军队装备落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俄国1855 年对外战争的失利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农奴制度的存在,导致俄军经济、军事力量的落后所致,故选A。B项不符合史实,因为这时俄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故排除;C不是根本原因;D是俄国落后的表现之一,也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计44分)29. 材料一: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等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第一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以上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材料二: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物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请回答:(1)梭伦曾经写诗描述他的改革措施:“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2)根据材料二回答,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答案】(1)打破了贵族依靠血缘门第特权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但是,改革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特别是下层平民参加高级国家管理的机会因财产资格而受到限制,所以梭伦并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2)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全国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制定新的法律。【解析】(1)“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体现的是梭伦改革的公平性。这种公平主要体现在对贵族权力的限制,让更多的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参政议政,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进步。对于是否真正做到我们要根据它的实质来判断。他所谓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对奴隶不适用,所以这样的民主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平。(2)材料要求“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权力机构上,梭伦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全国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在司法制度上,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并制定新的法律。3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方欲革易时致,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苏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苏绰)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爱;教之以仁顺,使人和睦;教之以礼义,使人敬让);其三,尽地利(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其四,擢贤良(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人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其五,恤狱讼(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恶既分,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惩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赋税(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人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人怨)。摘编自北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苏绰改革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绰改革的作用。【答案】(1)都为了革新时政,富国强兵;都整顿吏治,选贤任能;都重视农业,平衡赋役;都加强教化。(2)促进了西魏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增强了西魏的实力,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学生的阅读障碍是文言文翻译,解决方法是抓住关键词意译。概括材料六条诏书,通过修心整顿吏治;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风气;重视农业发展经济;选拔人才加强统治;整顿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结合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可知两者都为了革新时政,富国强兵;都整顿吏治,选贤任能;都重视农业,平衡赋役;都加强教化。【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中心土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
- 机场跑道工程进度计划的监控措施
- 一年级下册安全问题整改计划
- 学校“三风”建设的总体内容与措施
- 施工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方案
- 2025年高考云南卷物理真题(解析版)
- 钢铁生产煤气柜安全设施建设方案
- 隧道施工废水处理与排放实施方案
- 新时代特岗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 施工机械设备调度方案
- 银行vip室管理办法
- 牙脱位护理查房
- 宠物殡葬师培训知识点
- 护理质量重点环节管理
- 受限空间事故心得体会
- 2025年广安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10.4热机【2025秋北师大新版九上物理主题式课件】
- 甲醇改装培训课件
- 贵州人民版一年级劳动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度事业单位考试(D类)《中学综合应用能力》新版真题卷(附答案)
- 口腔设备学发展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