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评课稿_第1页
八年级语文评课稿_第2页
八年级语文评课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八年级语文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评课稿 梁实秋先生在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一文中,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位讲课到激动处便 “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 的国学大师形象。之所以任公先生那次演讲,在多年以后还永远铭记在作者心灵深处,我想,最大的原因不仅是任公先生的博学多才、语言流畅,而更在于演讲中,梁任公先生所流露出的真性情。任公先生的演讲,表面是在向学生们解读文本,实则把自己的真实情感经历完全倾注在其中。 前些天,有幸随胡双全老师赴桐城八中参加工作室教研活动,有机会学习聆听了八中四位老师的公开课。其中程危宁老师、邹士 兵老师上的是高三诗歌鉴赏复习课,汪 xx 和郑xx 老师教授的分别是赤壁赋和将进酒。课后各位老师就每节课都作了精彩独到的点评,因此关于每节课的优缺点这里我不再枉论。只想谈谈我对诗歌鉴赏课及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语文的教学自然离不开语言和文字的学习和欣赏,可一直困扰我们语文老师的就是,很多时候,无论一堂课我们怎么精心准备,无论我们如何启发引导学生,而一节课结束后,我们总是还若有所失,似乎达不到预期效果。我本人也曾在 XX年参加安徽省优质课大赛,当时教授的课文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那节课,从教 学设计到课堂生成,可以说都是循2 / 3 序渐进、有条不紊,铃声一落,刚好完成了所有教学环节,课后大家评价也颇高。我虽如释重负,但心里总感觉缺失点什么。直到之后听完与我同课异构的阜阳三中一位老师的课,徐老师的课一开始就播放晚秋歌曲,师生互动很热烈,最后课讲到动情处,徐老师也情不自禁的演唱起来。语文课唱歌,似乎是背离语文教学本质的。但最后结果是,徐老师荣获一等奖,而我是二等奖。事后再分析反思,我觉得,这两节课最大的差别就是我的课太注重设计而忽略了教师情感的强烈倾 注,而徐老师的课,不论唱歌这一环节设计是否合理,却体现出了教师的激情,更好的打动了学生。其实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到是挺随性有激情的,正是因为觉得是大规模的赛课,心中被赛课的一些规矩给约束住了,反而没有把自己的真性情展示出来,也自然不能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深入进去,更好地打动学生。所以从那以后,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在向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没有激情,而是过分的被一些教学条例所束缚,这节课就必然失败。 尤其是古典诗歌的教学,无论是高三复习课还是新课,诗歌首先都是要阅读,老师先要读,读进去,方能引导 学生读进去。 “ 万水千山总是情 ” ,诗歌语言的根本是情感,作者的情感体会到了,一切便引刃而解。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的读进去?这就要回到我在开头所引用的梁任公先生的这段演3 / 3 讲了。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正在于他们对生活有着无比热爱无比真切的情感体味。我们语文老师,唯有这般去热爱生活,有激情的面对生活,才能把深邃而有韵味的古典诗歌理解的独到透彻,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