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八(上)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八(上)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 “ 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教给 “ 钥匙 ” 。 成语 “ 世外桃源 ” 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 “ 诗 ” ,而 “ 记 ” 仅是诗的一个序2 / 16 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 “ 记 ”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 “ 诗 ” 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于是就终于 “ 喧宾夺主 ” 了。 桃花源记描写的桃花源是作者对黑暗现 实的批判,是在丑的面前高举起的一面美的镜子。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这些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描写,实则是对丑恶黑暗现实社会的憎恨,“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这些又是对虚伪,狡诈、勾心斗角的残酷现实的无情批判。 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 “ 缘溪行,望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 、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 记 ” 中主体的核心。然而渔人辞去时又留下悬念: “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3 / 16 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 “ 不复得路 ” 的种种情景。这样一波三折,将读者带进了那个奇妙无比的世外桃源,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 读桃花源记你会发现其构思悬念叠起,虚虚 实实,引人入胜;其情节曲折回环,一线贯之,层次分明;其语言用词精到,生动可感,耐人寻味。叙写情事,如口说家常,描绘人物,如面对朋友。想桃花源记,它会使你 “ 喜 疑 惊 迷 ” ;评桃花源记,你会被 “ 记 ” 中所表现的高尚的理想境界,美好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精神文明所叹服。这也正是作品千百年来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魅力。 二、阅读 “ 提示 ” ,了解常识。 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 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 序 ” ,可独立成篇。 三、教师引领,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俨然豁然阡陌垂髫恰然邑人便要还家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4 / 16 要求: 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检查自读,落实字词。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时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 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 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向 2)乃不知有汉:竟:乃大惊:竟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具答之:详细地 5)甚异之:对 感到惊异欲穷其林穷尽 ,走到尽头 咸来问讯:都黄发垂髫:用特征来指代老人和小孩 复延至其家:请处处志之:同 “ 誌 ” ,作标记 谐太守:到 去 ,寻病终:死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现在指神情庄重或假装 正经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5 / 16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现在用作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说如此:像这样。现在指 “ 这样 ” 。 芳草鲜美:鲜嫩美丽。现在指食物味道好。 7)完成练习五,了解文言文主语、宾语的省略情形。 五、加强诵读,教给方法。(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http:/,请保留此标记。) 字音要读准。如 “ 便要还家 ” 中 “ 要 ” 读 “ 邀 ” ,不 读“ 耀 ; “ 骥 ” 读记 ” ,不读义 ” ; “ 此中人语云 中 “ 语 ”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 “ 问今是问世, 乃不知有汉 (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 句读得略平缓 句读得有起 伏;第 句与 句间停顿略久, 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1学生齐读课文。 6 / 16 2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点评,表扬优点 ,指出不足。 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 4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巩固迁移。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2、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根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 “ 奇遇 ” 为题,作一番场景描写( 300 400 字) 3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学生口头 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二、结合课文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发现桃花源(第 1 段);进访桃花源(第 2、 3 段):寻找桃花源(第 4、 5 段)。 2齐读第 1 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7 / 16 会 “ 甚异之 ” ?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 忘路之远近 ” 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 忽送 ” 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 “ 渔人甚异之 ” 。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 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3请一位同学们朗读第 2 段,思考: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进入桃花源不容易: “ 林尽 ” -“ 一山 ” -“ 小口 ” -入 ” - ” 极狭 ” -“ 复行 ” ,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 渔人见到的景致是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见到的人 “ 悉如外人 ” “ 恰然自乐 ” ,说明桃花源环境幽清,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祥和安宁的 田园图画。 4请一位同学朗读第 3 段,思考: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 大惊 ” 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 “ 自云 .无论魏晋 ” 相呼应。 ” 设酒杀鸡作食 ” , “ 咸来问讯 ” 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8 / 16 民风纯朴。 “ 皆叹惋 ” 说明了什么? 渔人 “ 一一为具言所闻 ” 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5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 “ 处处志之 ” ,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 ,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 “ 迷 ” 、 “ 未果 ”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与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一句相呼应。 三、品读全文,讨论总结以下内容。 1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情节的曲折、跌宕的表现在: 渔人迷路了,会怎样? 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 渔人 “ 欲穷其林 ” ,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 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 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 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 不足为外人道 ” 有什么用意? 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相生,9 / 16 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以上为理解要点。 2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 “ 世外桃源 ” 这一理想社会? 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导学生去认识 “ 它只是一种空想 ” 之类的方面 。)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见 “ 练习设计 ” ) 桃花源记练习设计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给带点的字注音 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 率妻子邑人 ()遂与外人间隔 ()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说如此 ()。 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 交通 (古义今义 ) 妻子 (古义今义 ) 绝境 (古义今义 ) 如此 (古义今义 ) 无论 (古义今义 ) 10 / 16 鲜美 (古义今义 ) 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缘溪行 () 渔人甚异之 () 欲穷其林 () 便要还家 () 便扶向路 () 欣然规往 () 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A、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B、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c、见渔人,乃大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D、寻向所志 ()寻病终 () E、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 5、 “ 然 ” 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地 ” 、 “ 样子 ” 等,有时也可不译。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A豁然开朗 ()B屋舍俨然 ()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欣然前往 () 二、 阅读课文回答 6、将下列句子的正确释文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复前行,欲穷其林。() A又往前走,要找到那边树林。 B再往前走,想走到树林的边缘地带。 11 / 16 c又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D又往前走,想找到那树林的最远的地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及乡邻来到这没有出路的境地。 B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与儿子来到这没有出路的境地。 c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与儿女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境地 。 D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与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7、填空 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发出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的疑问,在桃花源记中与此类似的句子是。 表现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12 / 16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上面语段出自 (朝代 )(作者 )写的,由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 答: 请写出描写桃花源内景物的句子。 答: 、 “ 黄发垂髫 ” 用的修辞手法是 “ 黄发 ” 指 “ 垂髫 ” 指。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缘溪行() 阡陌交通() 芳草鲜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为什么 “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 10、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13 / 16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如果请你根据上述语段为 “ 桃花源 ” 旅游开发公司写一篇广告词,并配一段风光录像,你怎么设计呢?。 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相同的一组 () A初极 狭,才通人 B 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欲与天公试比高 c、便舍船,从口人 D 渔人甚异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或异二者之为 14 / 16 翻译下列句子。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答: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 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豁然开朗 ” 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 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花源人见了渔人 “ 大惊 ” ,说明桃花源人一向以耕 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 “ 设酒杀鸡作食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参 考 答 案 一 、 语 言 积 累 和 运 用 1 、zhõngzhutioyoshuijinyy2 、 、古今: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古今:妻子、儿女今义:妻子 、古今: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15 / 16 古今;像这样今义:这样 古今: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output-07-地理八年级上册综合测试
- 高顿CPA课件教学课件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电视综合知识培训丛书课件
- 电表基础培训知识课件
- 电脑培训知识
- pcba考试题目及答案
- 电缆线生产知识培训课件
- 电类培训知识大全课件
- 电瓶车刹车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中国省市县行政区划
- 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管道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JBT 7043-2006 液压轴向柱塞泵
- 体育公园运营可行性方案
- 《直升机构造与系统》课件-直升机的类型
- 大二学年规划
-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平方根》(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信息检索与处理(修订版)》课件下 第2单元第二课 分析信息-第3单元 综合探究实践活动
- 楼盘融资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