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doc_第1页
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doc_第2页
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doc_第3页
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doc_第4页
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辜鸿铭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或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或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人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我们举的中国人的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加以表达的。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1.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温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B.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C.它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2.下列对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反而行不通。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C.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它可能表现为一种缺陷。B.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C.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D.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柧棱自持,不依丽人。天启初,陈时政八患,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巡按陕西,题荐属吏,赵南星纠之,弘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魏忠贤亟攻东林,其党以弘图尝与南星有隙,召起弘图故官。入都,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已下诏狱,锻炼严酷。弘图果疏论南星,然言“国是已明,雷霆不宜频击”,“诏狱诸臣,生杀宜听司败法”,则颇谓忠贤过当者。疏中又引汉元帝乘船事,忠贤方导帝游幸,不悦,矫旨切责之。后谏帝毋出跸东郊,又极论前陕西巡抚乔应甲罪,又尝语刺崔呈秀。呈秀、应甲皆忠贤党,由是忠贤大怒,拟顺天巡按不用。弘图乞归,遂令闲住。庄烈帝即位,起故官。劾罪田诏、刘志选、梁梦环。擢太仆少卿,复移疾去。三年春,召拜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十六年,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就迁户部尚书。明年三月,京师陷,福王立,改弘图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疏陈新政八事,并褒纳焉。当是时,朝廷大议多出弘图手。内札用户部侍郎张有誉为尚书,弘图封还,具奏力谏,卒以廷推简用。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其年十月,弘图四疏乞休,乃许之。弘图既谢政,无家可归,流寓会稽。国破,逃野寺中,绝粒而卒。 (节选自明史高弘图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图不能无望,代还 无望:没有希望。 B锻炼严酷 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C弘图封还,具奏力谏 封还:缄封退还。 D弘图既谢政 谢政:辞官退休。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B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C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D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弘图对人宽容,不愿依附别人。天启初年,他请求任用邹元标、赵南星,后来他外出巡察陕西时因推荐的官吏有过失而被免职。后来“东林党”事件中,他客观进谏,并没落井下石。B高弘图以国事为重不惧权贵,敢于进谏。魏忠贤为镇压东林党人而起用他,他在奏章中却指责魏忠贤做得太过分,并且谏阻皇帝到东郊出游,同时也对乔应甲、崔呈秀提出指责。C高弘图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仕途多舛。庄烈帝时,官复原职,上书弹劾田诏、刘志选、梁梦环。与张彝宪不和,多次上书请辞,触怒皇帝,削职为民,十年后才被重新起用。D高弘图为国事力谏,屡屡受挫。在对任用张有誉担任尚书及对宦官们讨论开设东厂的问题上,他虽极力谏阻,最终未能成功,于是请求退休,后来国家破亡,绝食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魏忠贤亟攻东林,其党以弘图尝与南星有隙,召起弘图故官。(5分)(2) 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8.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5分)9.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唐朝王维有两句诗“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千古传诵。人们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宋代陆游的诗句“ , ”表达的意思与之相同。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石青嫂子艾芜 早上太阳仍象往天一样,把晴美的阳光抹上满峡的树林,叫带露的树叶草叶都亮得耀人的眼睛。只是石青嫂子的心上却阴暗极了,阴暗得象夏季乌云满布的天空一样,随时都会雨点似的落下泪来。看见屋里踢倒的板凳,打烂的灯,再看见门前地里一片乱踏的脚迹。菠菜的叶子,踩来变成烂泥;番茄踩成一滩一滩的红浆。那些红浆很使石青嫂子疑心,怕是夜来扭扯的时候,石青身上流出来的血。 有石青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她这间山峡中唯一的茅屋是孤独的、寂寞的、可怕的。她只觉得面临小河、背靠山岭的一片斜坡,给予她无限的繁忙和劳碌。她终天头上包着一张蓝布帕子,不是拿锄头挖地、镰刀割草,就是手腕上挂个篮子,采摘什么东西。晚上星子都现在山峡的高空了,树林茅屋全隐藏在轻雾里面,小的孩子,坐在门前哭着喊妈的时候,她还在地里摘着苦瓜豇豆或是茄子辣椒,准备明天一早挑到五里以外的镇上去卖,好换点米回来。 但自当家人被抓壮丁后的第四个月,有一天,忽然有三个人大模大样踏进了她的菜地,拿一根带子在东量西量的。她大声地加以阻止。 “呵呀,你们踏着人家的菜地哪,那是才撒下种的!” 一个站在斜坡边上的人,穿着长衫,悠悠然吸着香烟的,露出轻蔑的神色,叱责地说:“你在吵个鬼呀,这样叽叽喳喳的!” “这是我的地呀,我不该吵么?” 吸着香烟的人眉头一扬,轻蔑地说:“这是吴老爷的!” “你们还是搬走的好,没有看过你们这里,人凶狗也恶的!” “要我搬走,那容易!人家苦了十年,不说啥子,就是汗水也流了几十百桶去了嘛!你就拿棒棒来赶,我都不会搬的!”半晌,才望下屋后的斜坡,恨恨地说。 三个人走了以后,峡谷里又重新平静了。风在林间吹过,叶子微微作着声响。 有一天半夜后,石青嫂子突然被狗的凶猛叫声弄醒,同时又听见什么东西在毕毕啪啪地爆响,睁开眼睛一看,满屋通明透亮,不住地冒进烟子来,她明白隔壁灶房起了火了。火在茅屋上吼着、跳着、笑着,尽量发挥暴虐的能事,不到一顿饭功夫,就把屋子和屋里的一切,烧成平地了。连屋子侧边广柑橘子的树叶,都烧得焦黑。火光没有了的时候,一坪炭屑还在黑暗中发着红焰,冒着烟子。石青嫂子想着她这年年都在培修的屋子,想着慢慢买来的家具,想着那条没有跑出的猪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把这半年来所受的冤屈和痛苦,都借声音发泄个一干二净。 第二天早上起来,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路咒骂,直朝吴大老爷住的地方冲去。 “快开开,我要去看吴大老爷!” 石青嫂子一面打栅栏,一面乱骂起来:“你这狗,你为啥不开门!” 骂了好久,手也打痛了,栅栏门还是紧紧地立在那里。石青嫂子累极了,便只好坐在那里喘气。 石青嫂子休息了半天,觉得对于栅栏门简直无法可想。于是,她只得慢慢地走回家去。斜坡上的菜,一给人扯光踏坏,火烧过后的地方,就更加显得荒凉了。在这里既无房子躲避风雨,地上又没出产给她生活上的希望,而那恶人暗中还不晓得更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唯一的法子,就只有离开这个地方了。到什么地方去呢?她不知道,单觉得离开好些,离开这里,孩子们或许不至于饿死。 她背上背着铺盖卷,怀中抱着婴儿。他们一家大小顺着小河边,直朝镇上走去。绕到山半腰上的公路时,便又看见峡谷里他们住过的地方了。 峡谷里蒙着轻微的白雾。金灿灿的早上阳光,照着岭上的松林。小河边的果木树和那片垦过的黑土,还阴沉沉的,留有夜来的阴影。孩子们首先看见了,便欢叫起来: “妈妈,我们的家呀,你看,在那里!” 妈妈只瞟了一眼,不敢多看,怕流出眼泪,便低头走她的。 但孩子们却都问了起来:“妈妈,我们啥时候回去哪?” 妈妈忍着眼泪,哄他们说: “等橘子柑红的时候,我们就回来!” 孩子们都感到满意了,走了一会,他们又问:“妈妈,我们到哪里去呢?” 妈妈怔了一下,半晌才想出哄他们的话来:“我们去找爸爸!” 孩子们更加快乐了,连声发笑地喊着爸爸,但作妈妈的却忍不住了,眼泪双双地滴落下来。 她走了一会儿,眼泪流够了,心里清爽些了,还听见孩子们一路满有生气的笑声,便又鼓起勇气,咬定牙巴地想:“不论啥子艰难困苦,我都要养大他们的!” 1947年9月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描写了抗战胜利后一个农村劳动妇女倔强的生活意志和艰辛的生活道路,表达了作者对石青嫂子这一类劳动妇女同情。B石青嫂子的是不幸的,她遭遇了“丈夫被抓壮丁”“地主丈量土地”“地主派人夜晚烧毁茅屋”“被逼走上流浪”的悲惨生活。C.小说用明暗交错的两条线索推动着情节发展。石青嫂子身居前台,而吴老爷始终在幕后,犹如魔影一般摧残着石青嫂子的生活。D小说结尾处,对孩子们与石青嫂子的描写,表现孩子们的天真无知,更与石青嫂子的愁苦形成比较,凸显了主人公痛苦之情。E小说语言典雅华丽,人物性格鲜明,既深刻揭露地主对农村统治的罪恶,又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的信念。(2)小说开篇第一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小说中的石青搜子是一个怎样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石青嫂子对命运的抗争是软弱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郑哲敏院士:“给力”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孙自法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不遗余力、倾尽全力的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给力”祖国,祖国给予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殊荣。1943年,郑哲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次年转入机械系。1946年,郑哲敏所在的工学院回到北京清华园。同年,钱伟长从美国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在他的课上,大四的郑哲敏首次接触到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近代力学理论,钱伟长严密而生动的理论分析引起了郑哲敏的极大兴趣。1947年毕业后,郑哲敏留在清华大学做钱伟长教授的助教。多年后,郑哲敏回忆,钱伟长重视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对自己影响很大,使他确定研究力学的道路。1948年4月,在钱伟长等人推荐下,郑哲敏获准入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年后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郑哲敏深受钱学森所代表的近代应用力学学派影响:着眼实际问题,强调严格推理、表述清晰、创新理论,开辟新的技术和工业。1955年,郑哲敏与钱学森师生俩相继回国。郑哲敏回国前夕,钱学森特地跟他谈心:“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1956年1月,钱学森回国后,创建中科院力学所,郑哲敏成为力学所的首批科技人员之一。任弹性力学组组长。在钱学森指导下,郑哲敏建立起爆炸力学学科。1984年2月,郑哲敏接过钱学森的接力棒,出任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郑哲敏最早期科研生涯主要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曾根据国家的需要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因国家科研布局调整,郑哲敏选择高速高压塑性动力学研究方向,并于很短时间内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从而拉开爆炸力学研究的序幕。郑哲敏在爆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一是提出流体弹塑性体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二是建立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崭新的力学基础;三是开辟爆炸成形、爆炸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并发展水下爆炸及其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核心难题。郑哲敏还通过对“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认为“瓦斯突出”的动力来源于煤层瓦斯中含有的机械能。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郑哲敏参与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力学学科及相关科学规划。他总体把握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材料力学行为、环境力学、海洋工程、灾害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与发展。在材料力学研究中,郑哲敏提出的硬度表征标度理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被广泛引用,还以他与合作者的姓氏命名为C-C方法。引领中国力学发展的郑哲敏为促进中国力学界与国际力学界的交融、提升中国力学国际地位等做出重要贡献。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郑哲敏认为,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科研需要耐心。现在,一些人都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做出的最多是中等成果,很难有出色的成果。有的人急于要实效;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最终会极大地制约整体科技的发展。”在郑哲敏眼里,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就是古希腊时代传承下来的“自由探索”的精神。纵观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自由探索”精神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中国科学创新不足的核心问题。要真正激活科技界的创造力,“自由探索”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精神,也应成为一种人生目标。郑哲敏指出,中国当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压力很大,各种评奖评审、项目申请等,“把人搞得很浮躁,东迎西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年轻人急功近利,必然影响到他们从事科研的决心。他呼吁尽快给青年科研人员减压,把他们从浮躁的“包围圈”中解放出来。已89岁高龄的郑哲敏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近年来,他将研究重心转向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安全性等方面,带领相关研究团队为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作贡献,并指导有关课题组继续进行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研究。 (选自中国新闻网xx1月18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师从钱伟长、钱学森,郑哲敏与力学结缘,国家的需要以及个人主观的觉悟和努力,使郑哲敏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力学研究中。B1955年,钱学森与郑哲敏师生俩冲破美国的阻挠相继回国,并且郑哲敏回国源于钱学森的鼓励,他们同国后都投入到祖国力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中。C郑哲敏早期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因国家科研布局调整,才开始爆炸力学研究。D郑哲敏认为制约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在于学术界浮躁的风气,主张科研需要耐心,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不要急于求成。E本文通过描写郑哲敏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成果颇丰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给人以启迪。(2)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3)请简要概括郑哲敏院士的主要成就。(6分)(4)郑哲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有人认为是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和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你的看法呢?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 ( ) “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B今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C嫦娥三号探测器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其中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 D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15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 。 。 。 。 。 。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这是很“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这就又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A B C D 16下面的文字是从哪五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xx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7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然而据统计,xx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本,远低于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请拟一副对联,来激励自己、倡导人们多读书。(6分) 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衡量生活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人把时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物质生活的改善,于是乎,名牌和奢侈品在一些人心日中的分量似乎愈来愈重。 据有关统计,68. 8%的受访白领愿意花钱购买奢侈品,受访白领在奢侈品上的年消费人均达到22062.8元。 26岁的外企职员FLORA月薪5000元,她说自己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挣面子。28岁的部门主管AMBER拿着8000元月薪,也是一名奢侈品的追随者。她自称买名牌不为面子,不求舒适,只为“激励自已”。AHBER说,她会关注千万富翁的生活方式,这会让地搜罗名牌曼有“方向感”。 在平时的的生活中,你会在意名牌和奢侈品吗?金钱是衡量生活品质的堆标准吗?作为观代人,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抄袭。高三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原文第一段表述为“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是外国人的一种误解,不是作者的观点。 2.C【解析】原文表述为“缺乏精确的习惯”,选项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偷换概念。3.C【解析】A项“表现为一种缺陷”是误认,非作者观点。B项见原文第二段,指出中国人的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与选项正好矛盾。D项以偏概全,应为“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不是全体。4A无望:没有怨恨。 5B。6B解析:“谏阻皇帝到东郊出游,同时也对乔应甲、崔呈秀提出指责”是“后谏”。7(1)魏忠贤急于攻击东林党人,他的党羽认为高弘图曾经与赵南星有矛盾,就召高弘图出来担任原职。(关键词“亟”、“党”、“以”、“隙”、“故官”各1分。)(2) 高弘图对此感到羞辱,不和他一起坐,后来七次上书请求解任。皇帝发怒,于是就削除官籍,让他回家,从此他在家住了十年没得到起用。(关键词“耻”、“ 与(之)”、“乞”、“削籍”、“起”各1分。)8. 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9. 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表达了“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10. (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1.(1)【答案】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A“表达同情”不全面,应该还有歌颂她的性格和心灵的一面。D“与石青嫂子的愁苦形成比较,凸显了主人公痛苦之情”错,孩子的欢乐高兴,预示对生活前途怀有坚定的信念。E“语言典雅华丽”错,应是“语言朴素洗练”)(2)【答案】小说开篇描写了晴美的阳光普照峡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清新和美的氛围,与后面石青搜子阴暗的心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物痛苦的心理。引出昨夜石青被抓壮丁的事件,也自然引出了石青搜子在石青被抓壮丁后所发生种种遭遇。(“对比”、“引出下文”,意思符合要求即可)(3)【答案】石青嫂子是一位勤劳善良,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易于满足,又满含生活希望,坚韧不拔的农村妇女形象。(4)【答案】观点一:不同意。理由:石青嫂子在丈夫石青被抓走后,只有孤独、寂寞、害怕,依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地主吴大老爷要强占石青一家辛勤开垦的土地、营造的茅屋。遭到石青嫂子严词拒绝。当有一天夜里,自己的茅屋被吴老爷派人烧为灰烬后,她跑到吴老爷家门前大声诅咒,讨说法。即使在被逼无奈,带领五个孩子离开土地,流浪乞讨,仍然咬定“不论啥子艰难困苦,我都要养大他们的”,面对不幸的生活仍然满含信心。观点二:同意。吴老爷派人来丈量土地时,说要他一家人搬走,石青嫂子只是在心里发狠“搬走,没那么容易”,石青嫂子还对地主吴老爷包有幻想。当茅屋被烧为灰烬,自己的生活失去希望时,石青嫂子去吴老爷家理论,但是,在不能见到地主吴老爷时,无计可施,只好回家,与孩子们离开这块土地,走上了流浪的生活。从以上来看,石青嫂子面对不幸的生活采取了逃避的态度。(言之成理即可给分)12.(1)A(3分)C(2分)D(1分)(B错在回国时间顺序,“郑哲敏与钱学森师生俩相继回国”,郑先回国,钱后回国。郑回国不完全是钱学森的鼓励,还有个人意愿。另外,“冲破美国的阻挠”文中无据。D“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不是唯一原因。E没有动作描写。)(2)(6分)第一段概括了郑哲敏院士的主要成就和获得的荣誉,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誉和敬佩之情;总领下文,重点突出郑哲敏在爆炸力学奠基和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方面的贡献;照应标题,点出题目的双关意义,郑哲敏在力学研究上的确“给力”。(每点2分,共6分)(3)(6分)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提出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建立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爆炸筑堤、水下爆炸、“瓦斯突出”的机理等爆炸力学应用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