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4周周训练.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4周周训练.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4周周训练.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4周周训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4周周训练一、本试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2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3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 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4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5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6黄遵宪的日本国志1887就已成书,因得不到总理衙门的首肯印行,一直未能出版。该书的遭遇主要反映了()A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势力强大 B洋务派主张变革中国的制度C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阻力大 D洋务派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7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A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C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8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9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A建立民主政体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C改造国民思想 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10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 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11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原则之一“图难于其易(注: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避实击虚”曾经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理论。该学者得出的结论依据可能出现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12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一课。这说明当时()A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B农民阶级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主力C中共已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 D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第卷考生根据要求做答。(52分)13(25分)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材料二 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么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400起。时人指出,“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进士即举人,非举人即秀才,从未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从19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教各虽迥异,道同本源”,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 据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等 材料三 1881年,西方史学界“泰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广1917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纂体例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7080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历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 据张广智现代西方史学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阿拉伯人是如何影响西方文明的。(6分)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的角色。(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8分) (3)据材料三,概括1920世纪西方学者历史观的重大变化。(3分)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时代对史观的影响。(4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 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 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xx,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刺激下章太炎毅然走出书斋,并于1896年年末来到上海担任时务报编务,发表文章认为:凡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技,都可以被中国所借鉴,并且可以作为改变成法的参考。应该“修内政”,行“新制度”。不能“惟旧章之守”。而须“发愤为天下雄”。经历维新新政的破灭。他的思想较前又有发展。1900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议会上,他激烈反对改良派提出的“一面排满,一面勤王”的模糊口号。1903年康有为发表了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完不可行革命书,章太炎看到后,公开批驳:指出康有为所谓的“满汉不分君民同治”,实际上是“屈心忍志以处奴隶之地”。光绪帝只是“未辨菽麦”的“小丑”,他当初赞成变法,不过是“保吾权位”如果一旦复辟。必然将中国引向灭亡。章太炎赞美革命:“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摘编自章太炎传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章太炎政治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太炎政治思想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宜宾市一中高16级第14周周末考试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ADBDBAAACCBD13【答案】(1)说明: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2分)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使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2分)(要求:每个角度史实1分、说明1分) 角色:继承者(或发展创新者、保存者);(1分)传播者。(1分) (2)(评价要求从变化、原因、影响等方面回答) 变化: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由排斥转向宽容。(2分)(若答出从“孔子或耶稣”变为“孔子加耶稣”可给1分) 原因:前期,民教矛盾尖锐(或中西文化冲突严重);(1分)传教士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了解日益加深(或传教士自身素质的提高)。(1分) 影响:促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扩大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促进传教活动的快速发展,教会形象明显改善;传教士通过缓和与中国知识精英阶层的矛盾,进而缓和了民教冲突);(2分)传教士所有活动的目的仍然是用基督教征服中国,其宗教迷信和文化侵略的一面不可能改变。(2分) (3)变化:从西方中心论到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分) 影响:答案一:19世纪,欧洲已完成工业革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欧主要国家已实行代议制民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成就巨大。西欧的崛起和领先促成“西欧中心论”的形成。(答出一个角度给2分,两个角度给3分,三个角度给4分。若只答出“西方的强势地位促成了西方中心论的形成”可给1分)。 答案二: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战”和十月革命削弱了欧洲列强(或欧洲开始没落);世界各地区文化在激烈碰撞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促使有的史学家开始从全球角度来认识人类历史。(评分标准同上) 答案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世界格局发生从美苏两强对峙到多极化的重要变化(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各国、各地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或民主平等的观念、文明没有优劣之分的观念进一步传播并得到认可),促使更多的史学家接受全球史观。(评分标准同上)14【答案】示例: 论题: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3分) 阐述: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依仗其先进科技,从各方面加紧对中国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正视西方,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开始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