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训练.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训练.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训练.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训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训练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建立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西周建立宗法制度的初衷是()A巩固统治秩序B安抚商代贵族阶级C确保分封实施D强化血缘亲疏关系2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3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悌观念,周公曾告诫卫康叔,“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恶”。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B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C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D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4据研究,周代的王道,自洛邑向东分为二线。其南线由王城通向新郑与宋都商丘,远达鲁都曲阜。后来,又以洛邑为中心,东南修通至宋、徐、吴;南向修通至许、随、荆楚。周代修建道路网()A方便中央向地方运输贡赋B方便王室派人巡视海外C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子D利于挑起诸侯之间的矛盾5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据此可知()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D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6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A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B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C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D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7考古发现,商代墓葬中殉葬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而西周时期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而且此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这表明西周()A形成了重视民力的思想B各级大宗享有祭祀特权C开发私田需要大量奴隶D儒学提倡尊重人的价值8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A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D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9表一 记述 出处 “方六里为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有市五聚命之田乡” 管子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直,其事乱” 国语齐语 “不以农战,则无官爵” 商君书 “夫籴,二十病用,九十病农。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籴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史记货殖列传 表一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先秦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10在北京(曾为燕国都)曾经发现一处战国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吉、蒙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这说明当时()A商品区域市场形成B诸侯国已实现货币统一C燕国商业最为发达D全国各地商业贸易繁荣11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12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A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第卷(本卷3个大题。(共52分)13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观点的人。他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与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相适应的是老子的理想国思想,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无为而治”的一种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在这种理想国里,虽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但却没有矛盾和斗争,虽有军队和法令,但却都不发挥实际作用。这是一种否定一切人定法的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取向。 材料二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阐述了他们的“顺从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学观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法思想。斯多葛学派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基于人的不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发展为 “人类基本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认为自然法的实质就是宇宙的理性,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古罗马自然法学家西塞罗明确指出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尹良海自然法“道”与“自然法”中西古代自然法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自然法的含义并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公元前361年,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商鞅变法拉开了序幕。农耕是强国之道,战争是称霸之路。秦国决心以发展农业为手段来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而在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位变法主角的背后,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始于公元前342年的商鞅变法,就成为秦国能否由弱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从“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短短20年,秦国便从一个为六国所不齿的西戎小国一跃而激变为战国七雄之首。 摘编自纪录片大秦岭第一集 宏基伟业解说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化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质。(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15(15分)【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树立了政府与法律的权威,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法律触及到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处理婚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之,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虽谈不上全面系统,却有着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为后世处理婚姻问题、规范婚姻行为、协调婚姻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编自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婚姻关系法律规范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宜宾市高xx级周末考(二)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ABBBABADBAAB13【答案】(1)含义: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维护等级差别,否定人定法;西方主张顺从自然而生活,人类彼此平等,崇尚正义,人定法要符合自然法。(8分) 原因: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农耕经济逐步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候混战,社会动荡(4分); 古希腊和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增强,人文精神产生并发展。(3分) (2)影响:古代东方自然法思想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丰富了古代中国思想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汉初和唐初都起过安定社会的良好作用:但由于它否定法定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未能成为一种主流法律思想。(6分) 古代西方的自然法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社会的法律传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西方法学的发展贡献巨大。(4分)14【答案】(1)特点:农战结合(耕战结合);依法治国(实行法治)。(4分) (2)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移风易俗。(任答4点,得4分) 实质:封建化。(1分) (3)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成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