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5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图形与变换 教学目 的要求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 点难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点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习题。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灵感修正 谈话导入 课堂小结 第一课时 这节课我们开始复习 “ 图形与变换 ” 。 一、观察教材第 78 页 “ 回顾与交流 ” 中第 1 题图回答2 / 35 下面问题。 ( 1)图 A 是轴对称图形吗? ( 2)图 1 中的图 A 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 2? ( 3)图 1 中的图 A 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 3?要得到的图 4 呢?试一试。 教材以常见的俄罗斯方块游戏为情境,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回顾与交流学过的三种变化: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这里的三个问题由静到动,由简单到复杂;先关注一个图形的性质,然后再去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 2、为了学生叙述方便,可以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某些点。 3、借助具体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讨论三种变换的要素。 4、对于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对于旋转来说,要指出旋转中心、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对于轴对称来说,要指出对称轴。 5、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这些要素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鼓励。 二、在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已学过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的条数 (目的是让学生分析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它的轴对称性最好。) 3 / 35 小 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整理复习。本节主要是完成教材第78、 79页中的 “ 巩固与应用 ” 。 一、判断图案是不是轴对称 1、理解轴对称的意义,掌握轴对称的判别方法。前两幅是轴对称图形,后两幅图不是轴对称图形。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折纸等方式确定对称轴。 (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画图 ( 1)只要确定小旗四个主要点平移后位置即可。对于平移的描述强调两要素 :平移方向和平 移距离。 ( 2)同样是确定主要点旋转后的位置。旋转要求学生说出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 3)对称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部分同学会先对折后确定对应点位置,也有部分直接在方格纸上找。 (注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三种变换的过程。) 三、淘气的枕席是竹篾编织成的,这是枕席的一部分图案,它可以看成是有一个长方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这是一道来自生活中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平移、旋转等所学的知识分析图形,提高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4 / 35 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的能力。学生可以选择 某一部分,说明它具体的可以看成是由哪一小长方形经过怎样旋转、平移或轴对称得到的。 小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 接着上节课继续研究教材 78、 79 页中的 “ 巩固与应用 ” 。下面我们继续进行整理复习。 一、把一张长方形白纸连续对折 2 次,然后用针在上面扎出 “ 田 ” 字,展开后,共可得到多少个 “ 田 ” 字? 1、折纸与轴对称有密切的联系,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上面用针扎出字,展开后,折痕就是一条对称轴。对折一次,可以得到 2 个 “ 田 ” 字,对折两次,可以得到 4 个 “ 田 ” 字。一般地, 对折几次会有 2n个 “ 田 ” 字。 2、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找一找规律,但佣公式表述规律不要求学生掌握。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为后续初中学生奠定基础。) 二、利用下面的图形,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1、本题是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设计图案,学生可以从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图形出发,按照自己的设想通过变换得到新的图案:可以不断的改变操作过程,涂色。增5 / 35 加阴影,使得所得的图案更美。 2、设计完图案,利用引导学生全班交流,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分析图案的组成: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说说各自图案的特点。 3、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由简单图形经过多次变换可以得到复杂的图形。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小组内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图形的变换 三种变换描述方式要点 1、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旋转的中心、角度和方向。 3、轴对称 对称轴 教后记 累计课时 63 课时备课 课题图形与位置 教学目 的要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2、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出初步的逻辑6 / 35 思维能力 。 教学重 点难点建立坐标系来确定位置 教育点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习题。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灵感修正 课堂小结第一课时 这节课我们对 “ 图形与位置 ” 进行整理复习。 一支森林考察队在考察大鸣山时迷失了方向。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大本营相对大鸣山的位置吗? 小组讨论。 第一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 如果设大鸣山为( 0, 0),大本营的位置表示为( 4, 3),也就是大 鸣山向东 400米,在向北 300 米。 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这样可以东偏北 37 度,离大鸣山 500 米表示大本营的位置。 学生也可以自己设定原点已确定位置。 1、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7 / 35 2、小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整理与复习。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 3 列第 4 行,用( 3, 4)表示,小红坐在第 1 列第 6 行,用(,)来表示,用( 5, 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刘 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 4, 1)和点( 2,7)表示, ( 4, 1)中的 4 表示第 4 列,则 1 表示(), ( 2, 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 2, 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西瓜的位置记为(,)。 4、如下图: A 点用数对表示为(,), B 点用数对表示为(,),c 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 ABc是()三角形。 第 3 题图第 4 题图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下图:如果点 X 的位置表示为( 2, 3),则点 y 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 4, 4) B、( 4, 5) c、( 5, 4) D、( 3, 3) 2、如图:如果将 ABc 向左平移 2 格,则顶点 A的位置用8 / 35 数对表示为() A、( 5, 1) B、( 1, 1) c、( 7, 1) D、( 3, 3) 3、音乐课 ,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 4 列第 2 行 ,用数对 (4,2)表示 ,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 ,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新课标第一网 A、( 5, 2) B、( 4, 3) c、( 3, 2) D、( 4, 1) 4、如果 A 点用数对表示为( 1, 5), B 点用数对表示数( 1,1), c 点用数对表示为( 3, 1),那么三 角形 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进行班内交流。 2、学生独立订正。 小组内说以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练习。 出示习题。 一、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右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 ,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 ,你能发现什么 ?A( 2,1) B( 7,1) c( 4,4)D( 9,4)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9 / 35 如果用( 3, 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 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 .秋千在大门以东 400m,再往北 300m处 3、 先写出三角形 ABc 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 ABc向下平移 4 个单位后的图形 ABc ,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 B (,) c (,) 4、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用数对表示位置,超市(,),学校(,),图书馆(,)。 请你在图上标出游乐场( 5, 2)、地铁站( 3, 7)、医院( 10,4)的位置。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进行班内交流。 2、学生独立订正。 小组内说以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图形与位置 方法一、确定直角坐标 方法二、极坐标 教后记 10 / 35 累计课时 66 课时备课 课题统计 教学目 的要求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 点难点数理统计意识,丰富统计方法,积累生活经验。 教育点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习题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灵感修正 课堂小结第一课时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 “ 统计 ” 方面的知识。 出示习题。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 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 3 个问题开展调查。 (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11 / 35 (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 教学时,应注重在以下方面引导: 第一,调查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他们在以下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需要 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没有采纳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第二,组织讨论需要收集那些数据以及收集数据的方法。 第三,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统计活动往往需要小组合作进行,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如何分工、如何实施调查和记录数据、如何整理数据等。 第四,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 第五,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 “ 提出问题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做出决策 ” 的过程。 二、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 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报告诉人们哪些信息? 例如,调查我们班级近视情况,这个统计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近视的原因,改善不良习惯。 也可以选择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姓氏、喜欢的颜色等开展统计调查。 12 / 35 重点应该让学生体会本次统计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从而引导我们做出相应的决策。 小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一、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 1)在某一路口收集各种车辆 10 分钟通过的数量。(调查计数法) ( 2)收集珍惜动物的种类。(上网查资料) ( 3)研究黄豆发芽率。(做实验得到数据) ( 4)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颜色。(询问他人调查方法) 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并说明自己的调查方法,通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丰富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 (注意收集数据方法多样性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方法。) 二、出示教材第 83页第 4 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 1)怎样整理六( 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 2)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 3)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 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 4)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13 / 35 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教学时,留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整理。实际上,条形统计图可以使我们直观地看出各项的具体数量,便于各项目之间的比较;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三、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教学时,让学生收集一些包含平均数的信息,全班交 流对平均数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平均数的特点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刻画数据水平的统计量,其中平均数利用了每个数据,但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计算班级学生某学科的平均分) 让学生理解学习统计的目的不只是单纯地计算统计量的多少,也不是制成统计图,更重要的是根据数据来解决问题、描述现象、预测趋势。 第三课时 这节课我们进行与统计相关的习题练习。 出示习题。 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2.如果想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选()统计图;如果14 / 35 想看数量增减变化的 情况,选()统计图;如果要反映各部分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选()统计图。 3.明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 94 分,数学 98分,外语 84分,三科平均分是()。 4.六(一)班男生有 24人,平均身高是 156厘米,女生 16人,平均身高是 152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厘米。 二、判断。 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一个口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 5 个白球和 5 个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可能性是 1 2.() 3.为了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该绘 制条形统计图。() 4.口袋中有 10 个白球和 2 个黑球,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白球。() 三、选择。 1.一个布袋里装有 13个红球, 2 个黄球, 7 个花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大约是() %。 A红球 B.黄球 c.花球 2.要表示出六年级各班收集废旧电池节数的情况,绘制()统计图较好。 A.条形 B.折现 c.扇形 3.按 5 个红球, 4 个白球, 3 个黑球的顺序排列 180 个球,15 / 35 第 158个球是() . A.黑球 B.白球 c.红球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进行班内交流。 2、 学生独立订正。 小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统计 收集数据的方法: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调查、实验等。 统计的重要目的: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描述现象、预测趋势。 教后记 累计课时 69 课时备课 课题可能性 教学目 的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能够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 点难点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重要性 教育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建立正确的概率意 识。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习题。 16 / 35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灵感修正 谈话导入 有 5 个球, 4 个白球 1 个黄色,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先任意摸出 1 个球。 情境二、随意抛出一个图钉,图钉落地。 情境三、转盘游戏,指针停之后,落在区域的代表颜色如下。 情境四、明天是晴天还是阴雨天。 根据上面四个情境回答下面问题。 ( 1)说说上面每种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结果。 ( 2)教材第 87 页 “ 回顾与交流 ” 图 1 中,摸出每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 3)教材第 87 页 “ 回顾与交流 ” 图 3 中,想使转 盘转到海南各色区域的可能性为,可以如何修改转盘? ( 4)关于可能性你还知道什么?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结果,情境一可能有两种结果,如果把球编号,也可以说一共有 5种可能的结果;情景二、随意抛出一个图钉,图钉落地,有两种可能;情境三的转盘游戏,转一次可能有 4 种结果;对于情境四,明天可能是晴天也可能是雨天,有两种可能。对于第二个问题,情境一,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对于情境三,怎样使转到的红色的可能性为,学17 / 35 生思路可能会更广,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 应给于肯定。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验来估计可能性的大小。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消除错误的认识,逐步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小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 “ 可能性 ” , 一、口袋里有 3 个红球和 2 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 1 个球。那么,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出白球的可能性是。要使他们的可能性相同,可以怎么做? 教师空间: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要使摸出的红球和白球的可能性相同,有多种思路,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二、小华统计了全班同学的鞋号,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鞋号 19202122232425 人数 3548923 ( 1)从这个班中任选一位同学,他的鞋号为 21 号或 22 号的可能性比( 2)鞋号大于 21号的可能性是。 三、设计一个转盘,使转到 3 的可能性是。你能设计出几种? 方案一、把转盘平均分成 4 份,每份上分别由数字 1, 2, 3,18 / 35 4。 方案二、把转盘平均分成 8 份,有 2 份上标有数字 3。 (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学生的设计可能有多种,只要设计的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四、小明和小芳做抛硬币的游戏。 ( 1)小明前三次抛的结果都是正面朝上,第四次一定会使正面朝上吗?( 2)小芳抛 10次硬币,一定是 5 次正面朝上,5 次方面朝上吗? 你怎么看以上两个问题,与同伴交流。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时间的特点,消除一些对于可能性的误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做一些实验。) 五、数学游戏 三人或三人以上完这个游戏。 ( 1)每人秘密的在手中藏 1 颗或 2 颗豆子。 ( 2)每人试着猜出所有人手中豆子 的总数,猜对了就算赢。 多做几次这个游戏,记录下每次的结果。你发现哪些数字出现的次数比较多? 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实际玩这个游戏。在多做几次试验后,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发现。对于 3 个人的游戏,每一次猜数活动,数字 3 出现的可能性为,数字 4 或 5 出现的可能性为,数学 6 的可能性为。所以数字 4 或 5 出现的可能性大些。学生只要能通过游戏情况发现某些数字出现的次数多即可,不19 / 35 需要具体计算出可能性大小。 (游戏是一种较好的复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回顾,整理和应用知识。) 小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可能性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 情境四: 教后记 累计课时 71 课时备课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 的要求 1、梳理以前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 点难点列举教材中使用以上策略的例子 20 / 35 教育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画图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习题。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灵感修正 谈话导入 课堂小结第一课时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总结一下我们常用的解题策略 画图。 三、下面是我校周五的菜谱,小明想挑选一荤菜和一素菜,你能知道一共有多少重搭配方法吗? 我们可以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搭配方法,试一试。 (画图有利于我们列举出所有的可能) 二、数的认识我们也是从图画上理解。 ( 1)数的运算: ( 2)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公共汽车从解放路到商场之间,行驶的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画图能帮助我们直观的理解 所学内容) 三、第 10届动物车展中,第一天的成交量为 65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21 / 35 (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数量之间关系,有利于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综上三个方面,画图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直观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画的图只要能有效的帮助解决问题即可。 小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 一、列表法 ( 1)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种。笑笑不喜欢踢足球, 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画一表来帮忙,把信息记录下来,并进行推理。 足球航模电脑 淘气 笑笑 小明 ( 2)下表是小明体重的变化情况。 年龄出生时 6 个月 1 周岁 2 周岁 6 周岁 10周岁 体重 /千克 说一说小明 10 周岁前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列表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也能帮助我们分22 / 35 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二、猜想与尝试 ( 1)鸡图同笼,有 20个头, 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头 /个鸡 /只兔 /只腿 /条 XX1060 XX958 ( 2) 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shV=sh 并验证你的猜想。 (第 1 题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和估计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发展自己的判断能力;第 2 题引导学生了解归纳和类比是获取猜想的重要方式。) 三、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六( 1)班 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 2 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答案是 9+8+7+6+5+4+3+2+1=45(场) (这种策略体现了数学中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 退 ” 的思路。) 四、教师鼓励学 生对教材中使用以上策略的例子进行总结,进一步理解各种策略的作用。教师一定要重视此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3 / 35 小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1、画图有利于列举出所有情况。 2、画图能帮助我们直观理解所学内容。 3、画图有利于我们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后记 累计课时 73 课时备课 课题综合练习 (一 ) 教学目 的要求 1、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2、重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点难点重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点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准备练习题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灵感修正 谈话导入 24 / 35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进行专项练习。出示习题。 一、填空。 1、一个数的百万位是 8,万位是 9,千位是 5,十位是 4,其余各位都是 0,这个数写作(),省略万位后的尾数约是()万。 2、 1 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 3、一个数的是 20,这个数的 20%是()。 4、将: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5、篮球、排球、足球个数的比是 5: 3: 2,篮球占总数的,排球占总数的,足球占总数的;篮球是排球的,是足球的;排球是篮球的,是足球的;篮球比排球多发,足球比排球少。 6、正方形的边长增加 10%后,面积是原来的() %。 7、走同一段路,甲要 2 小时,乙要 3 小时,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 8、 25= =():() =() % 9、小时 =()小时()分公顷 =()平方米 25 / 35 10、甲数是 a,乙数比甲数的 3 倍少,乙数是()。 二、判断。 1、两个数的 积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因数。() 2、 0 除以任何数都得 0。() 3、一个数的近似数是 1 万,这个数最大是 9999。() 4、如果 ab=21 ,那么( 5a) ( 5b) =21 ()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班内交流。 2、独立订正。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及自己的不足。 第二课时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专项练习。出示习题。 一、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 A、 1B、 2c、 3 2、四个真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比较,哪个大?() A、积大 B、和大 c、 无法确定 3、将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 2 倍,高不变,则圆柱的体积增加()倍。 A、 4B、 7c、 8 4、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求车轮的()。 直径 周长 面积 5、计算一个长方体木箱的容积和体积时,()是相同的。 26 / 35 计算公式 意义 测量方法 6、把 60分解质因数是 60()。 122352235345 7、一批玉米种子,发芽粒数与没有发芽粒数的比是 4:1,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80 75 25 二、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3625%= = 181%= = 2、求未知数。 3x= 2x= 15=5x 5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班内交流。 2、独立订正。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及自己的不足。 第三课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问题。出示习题。 解决问题。 1、红旗车间三天生产了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了总数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 20个,第三天生产了 55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7 / 35 2、王芳的爸爸将 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 2 年,年利率为 %,利息税为总利息的 20%。到期后,王 芳的爸爸可以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 3、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周长是分米,高是 10 分米,现装满汽油,如果每升汽油重千克,这个桶共可装汽油多少千克? 4、一堆桔子,装满 3 筐另加 18千克的重量正好是这堆桔子重量的,剩下的刚好装满 8 筐。这堆桔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5、修一条路,第一施工队单独修要 4 天完成,第二施工队单独修要 6 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这条路的? 6、在比例尺是 1:4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 小时行 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7、一个圆锥形稻谷堆,底面半径是 1 米,高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 600千克,这进修进修堆稻谷重多少千克?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班内交流。 2、独立订正。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及自己的不足。 28 / 35 板书设计综合练习 学生板演区 教后记 累计课时 76 课时备课 课题综合练习(二) 教学目 的要求 1、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2、重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 点难点重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点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准备练习题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灵感修正 课堂小结第一课时 29 / 35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 “ 数与代数 ” 综合练习,出示习题。 填空: 1、一个多位数的百万位和百位上都是 9,十万们和十位上都是 5,其他数位上都是 0,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2、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是奇数中最小的合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 最大的一位数,千位上是同时能被2 和 3 带队的一位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其余各位上都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 645。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 4、差是 1 的两个质数是( )和(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5、观察并完成序列: 0、 1、 3、 6、 10、( )、 21、( )。 6、在一条长 50 米的大路两旁,每隔 5 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可栽( )棵树。 7、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 2,减数是( )。 8、两个数的积是,一个因数扩大 100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积是()。 9、将一条 57长的绳子平均截成 5 段,每段占这条绳子的,是( )米。 30 / 35 10、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单位,它的倒数是( )。 11、的分子加上 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12、三个分数的和是,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的比是 123 ,这三个分数分别是( )、( )、()。 13、小明有一摞书,分别平均分给 5 人、 6 人、 7 人后,都剩下 3 本,这摞书至少有( )本。 小组内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对 “ 空间与图形 ” 进行综合练习。出示习题。 填空题。 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其中最短的是和这条直线()的线段。 2.下图中, 1= ()度, 2= ()度。 3.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 46 ,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4.下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组成的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5.用百分数表示以下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6.把一个底面直径 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 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31 / 35 7.“” 和 “” 的周长之比是(),面积之比是()。 8.左图是由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块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成一个大正方体。 9.画一个周长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画成的圆的面积是()。 10.下面的小方格边长为 1 厘米,估一估图 中 “ 福娃 ” 的面积,算一算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一个梯形,上底长 a 厘米,下底长 b 厘米,高 h 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 a=b,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一个()形。 12、在一块边长是 20 厘米 的正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剩下的边料是()平方厘米。 13.、将一个大正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 8 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18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4、 5 个棱长为 30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