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论的高度看中西医的互补性并审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_第1页
从认识论的高度看中西医的互补性并审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_第2页
从认识论的高度看中西医的互补性并审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_第3页
从认识论的高度看中西医的互补性并审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_第4页
从认识论的高度看中西医的互补性并审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从认识论的高度看中西医的互补性并审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从认识论的高度看中西医的互补性并审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一、中医和西医的互补性 中医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但至今未被国际学术界欣然接纳。西医紧跟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一直是国际医学发展的领头羊。然而,人类染色体基因组密码的揭晓让医学家认识到人体实在是太复杂了,科学家熟悉的密码居然不足2%,98%密码中孕含的人体奥秘何时才能搞明白?西医学的医学理念是精确地分析和实验的验证,而面对人体的复杂性,精确的基因分析方法已经走到了尽头,尽管引起疾病的错误基因已经被检查出来,但是临床上还是没有办法对错误的密码进行精确地纠正。 人体的复杂性还不仅仅表现在染色体密码这部深奥难懂的天书,更大的复杂性还来自于线粒体基因组与染色体基因组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起源于20亿年前原始有核细胞与原始需氧细菌的融合(共生学说)。两个基因组相互作用带来的复杂性是生命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的信息学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线粒体基因组与染色体基因组的相互作用就不可能有多细胞生物的产生,当然也就不会有人类的出现。 中医”养元气、扶正祛邪、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治未病”的医学理念就是防病在先,中医的认识论方法跨越了人体复杂性这个难点,超越了西方医学的视野,提前涉足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形成了针灸、按摩、拔罐、艾灸、刮痧等一系列以疏通经络为原则的多种中医术。 人类认识事物一直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通过一定的手段直接观察其内部结构,这种方法依赖于研究手段的进步,对高度复杂的体系有局限性。西医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人体,它紧跟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从解剖学逐步向微观深化,直到今天的分子遗传学。但是人类基因组密码的揭晓并未给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期望的结果,即便引起遗传疾病的基因突变被辨认出来,也无法对错误的基因密码进行临床的纠正。 另一种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看作是黑箱,用控制论的研究方法从外部”输入”信号并观察”输出”反应的相关性去认识其规律。这种方法适合研究复杂体系,中医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把人体看作是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功能统一体,用方剂、针灸穴位等治疗方案作为”输入”信号,用望、闻、问、切、观察舌苔、脉象的变化作为”输出”结果,经历五千年巨大数量人体样本的试验,从治疗效果的观察中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经典,成为人类与疾病进行斗争的重要知识宝库。 两种认识论方法形成了两种医学形态,西医的认识论方法精细,微观,以实验验证为依据。中医的认识论方法宏观、辩证、以人群疗效观察为依据。两者都是给人看病,其实有着共同的科学依据,不同的认识方法带来的是互补性,而不是对抗性,这一点可以从”腹脑”学说被冷遇百年的历史看的清清楚楚。 “腹脑”是西方医学早期的发现之一,解剖学家Byron Robinson 于1907著有一书The Abdominal and Pelvic Brain,他把分布在人体腹部和盆腔内的植物神经系统称作是继发性脑,负责调节内脏功能(节奏,吸收,分泌和营养),控制着人的悲伤情感。尽管西医学是从解剖学发展起来的,但是,一百多年来,西医学术界一直没有对”腹脑”进行研究和探讨,原因就是没有适合的研究手段。 客观的分析生命科学累积的知识,从胎儿的个体发育上不难发现神经组织的发育的确有外胚层神经发育和内胚层神经发育的分化,外胚层神经组织发育了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大脑,内胚层神经组织伴随五脏六腑的形成发育出了植物性神经系统,管理着脏腑的自主运转,并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相联。如果我们把西医和中医看作是人类认识人体的两种手段和两种思维方法,就不难看出中医用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对人体五脏六腑整体性生理功能的描述和Byron Robinson对”腹脑”的描述有着相当的一致性。中医学运用”输入”、”输出”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对人体五脏六腑的自主调节功能与身体健康的相关性做了长期的大样本的人体观察和研究,建立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客观上弥补了西医无法对”腹脑”进行实验研究的空白。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蕴含的科学内容正是内胚层神经网络对脏腑功能的自主调节,中医强调情感因素会对五藏六腑的和谐与适配造成影响,所谓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就是对内胚层神经网络与情感关系的描述,和Byron Robinson说的”腹脑”与情感悲伤的关系不谋而合。中医讲”心主神明”和 Byron Robinson 理论”腹中有脑”的意思雷同。 二、我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本来是两个客观存在的医学体系,但是历史上总有少数中国人从西方留学回来后就否定中医。当然,中医自身也客观存在很多弊端影响着中医的健康发展,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总有一些巫医混杂在中医行业中,恶化了中医健康发展的环境。尽管存在各种各样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中医学作为人类认识人体的一个医学流派应当与国际其他医学流派具有同等的学术地位,中国学术界应当对中医科学特别加以重视和发展才对。 当前中国学术界出现的论文抄袭数据造假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这和学术管理领导层已被西方科学理念绑架不无关系。西方现代形而上学的科学理念和东方古老辩证的科学理念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两种思维方式和认识论方法,然而当前的学术管理体制受制于西方现代形而上学的科学理念而忽略了东方古老辩证的科学理念,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SCI激励机制是西方学术出版界商业化竞争的产物,其对学术本身的发展不一定是什么好东西,特别是对中医科学的发展更是有害,用SCI评价中医论文只能毁掉中医。学术界应当办的像图书馆的阅览室,人人都在知识的海洋中静静地寻觅自己思考的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熙熙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