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与死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关于生与死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关于生与死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关于生与死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关于生与死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生与死的几点思考摘要:生与死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必然会思考的问题。人是从哪里来,又是如何生存在世界上,最后又怎会化成一缕轻烟飞扬,仿佛从未来过。这些问题似乎时刻萦绕于脑海,如夜空的繁星,忽而清晰,忽而又闪烁不见了。古今中外的先哲更少不了对于生死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迥然各异的回答,解决了今人的困顿,却又带来了另一些迷惑。本文将追随先哲之后,谈谈生与死的问题。关键词:人生 目的 意义 人死 从年幼的我们缠着母亲问我是从哪儿来的时候,对于人生的思考便从未停止。有人把人生比作一辆长途列车,有人把人生看作一段旅程,也有人把人生当作一盘棋,也有人说浮生若梦。不管你选择怎样度过一生,生命的路都是有尽头的,人活着不过百年来的时光。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个端点,接近死的时候,我们对生便有了更多的感慨。一 谈人生人生原本就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实践经历的东西,可我们仍搞不懂人生到底是什么,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一生都在体会,却还在不断追问,寻找,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就是“骑驴找驴”。骑着驴走得久了,回过头来看到长长的一串参差不齐的脚印,或深或浅,或稳当或摇晃,看到了每走一步发生的故事,于是恍然大悟,这就是人生。停下来的时候,我们会想:我这一路走来,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根本就不用知道,在我们不知情的时候降生了,在我们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又匆匆离去,我们操纵不了这一切,所能做的只有生活、思考。1. 人生的目的人活着总是为着什么的,有的人目标明确,生命便铿锵有力,有的人感觉自己似乎没有目的,便在平平淡淡中了却此生。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个人的目的不尽相同,而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人生目的也会改变,然而,笔者认为,无论如何人都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人生的目的也便是人生前行的指南,是人活着的理由。于丹在谈到庄子的生死观时曾讲到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兄弟,家住在一座摩天大楼的第八十层。有一天,他们深夜回家忘记看通知,电梯停了,于是兄弟俩决定一鼓作气爬上去。他们背着沉重的大背包,开始爬楼。爬到二十层的时候,觉得背包很重,两人经过商量,决定先把背包存在二十层,等电梯好了再回过头来取。卸下了背包,两人轻装上阵,说说笑笑。然而终于体力不支,爬到四十楼时气喘吁吁,于是坐下来休息,这时望着身后还有一半的楼梯,两人不禁互相埋怨对方怎么没有看通知,吵吵闹闹中到了六十层。到了这时候,两人实在疲惫不堪,吵也懒得吵了,觉得还是应该安安静静地继续爬楼梯。当他们爬完了最后二十层,来到了家门口时,才想起钥匙放在二十层的背包中了。其实,于丹的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人的一生。我们把它看作一个八十岁的人生。开始的时候,人人都趁青春,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我们背上沉沉的行囊,行囊中装着理想,装着抱负,装着很多很多愿望和期许。我们不畏艰险,从脚下第一个台阶开始上路了。爬到二十岁,我们走入了社会,为了梦想处处碰壁,日子过得惨不忍睹,开始认同社会规则,发现梦想似乎变成了负担。我们看着疲惫的自己,回想一路走来的辛苦,觉得梦想遥不可及,于是便想把它先搁置起来,等到日子好过了,万事都具备了,再回头来捡起梦想也不迟,兴许到那时梦想会更加容易实现了。安放下梦想以后,我们轻装上阵,积极地适应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越来越多,争斗也越来越猛,内心焦虑不安,免不了抱怨和后悔。这时就是兄弟俩互相指责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回报太少,前方的路也还很模糊,自己内心仓皇犹豫,就这样吵吵闹闹一路走来。走到四十岁,到了所谓年近不惑的时候,所有意气风发的东西都成了昨日黄花,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实属不易,人开始变得疲惫、颓唐,于是互相扶持着再走。到了六十岁,觉得晚年的时光应该是美好的,是应该珍惜的,让我们安静下来吧,不要再抱怨了。这个时候大概到了孔子所谓的“耳顺”,心顺应了,少了很多指责,终于走到了八十岁。站到最后的这个终点上,突然之间怅然若失,想起来这一生最宝贵的东西留在了二十岁的行囊里,那就是一直还没有打开的梦想,从来没有放飞过,从来没有跟随过自己,徒然一身,走完了一生的历程。但是,二十岁回不去了,人生就是这样,不可逆。 有时候梦想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梦想有大有小,不止一个,想要实现它,就看你如何规划,能否坚持下来。执着于梦想的人,一生只为一个梦,面对自身的弱点和外界的诱惑也从不犹豫,到最后收获了梦想的果实,也得到了周围人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而有的人一开始有很多梦想,装满行囊,可一路走一路丢,只好重新建立目标,由于习惯了三心二意、知难而退,最后只留下一副空空的行囊,一生也已走完。笔者认为,人的一生有不计其数的目的,有的是自己想要达到的,有的则是被动要去做的。自愿要达到的目的,便是梦想。梦想不需要很多,选择一两个就够了,重要的是要时刻鞭策自己为了梦想而努力,而坚持,不被社会中各种因素干扰,更不能被打败。这样,到了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充实的,没有遗憾的。2. 人生的意义季羡林先生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他认为,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在他的独秀文存中也谈到:“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不倦地劳作,就是为了追求幸福,享受幸福。幸福有时候是一瞬间的感觉,然而正如陈独秀所说,幸福也是可以保存和延续的,而这些为后代保存下来的幸福,就是我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人的一生说短,如白驹过隙,说长,也要经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轮回。长长的一生中,我们做过的事情浩如繁星,然而,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体现。笔者认为,人所做的事有两种,一种是为自己而做,一种是为他人而做,而人生意义的体现,更多的是在为他人的付出之上。我想人和动物的曲折就在于,人在做某件事之前会考虑其必要性,事后也会反思有没有意义,而动物没有这么多心理活动,它们只是为了活着。正如俄国哲学家赫尔岑说的一样,“动物认为它的整个工作就是生存,而人只有在得到工作的机会时,才认为生活是有意义的。”二 谈人死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冯友兰先生说过“人死为人生之反面,而亦是人生之一大事。”所以,古来每当人们谈到生,自然的就会谈到死,只是人生短暂,时间易逝,面对死,人们总是有些忌惮的。然而,也有人不惧怕死,他们对死已是一种超然的态度。就如纪伯伦则认为:“只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与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 “人生的真谛就是生命,这生命的起始不在子宫,它的终止也不在墓中。这些岁月在无穷无尽的生命中,不过只是一瞬间。这尘世一生只是一场梦,而我们称之为可怕的死才是苏醒。那是梦,然而梦中我们的所见所为,将同主永世长存。” 他认为死才是人类的苏醒,而生命是无穷尽的,人的一生度过的岁月,只不过是生命长河中小小的一只梦,这种对死的思考,令人惊讶而又感叹。而笔者自己也有时考虑死的问题,尤其是当身边有人离开的时候,以下是笔者对死的一点不成熟的感想。1. 死是什么其实,对于死,我是不愿细想的。我只是知道,死是当种种生命迹象已经停止,我的肉体已然没有存在的意义,也无法再继续存在于世上。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表明我真正的死了,因为我没有死过。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也许像有的人解释,孔子这是对学生的问题不耐烦的回答,然而,在我这里确实是这样。活了二十三年多,没有真正搞清楚生,我是不敢轻易谈死的。但我不否认,自己常常会思考死,不理睬古今中外哲学家或者什么家的观点,完完全全地放任自己去想,但始终是无果的。在这里,我想表明的是,我承认生老病死这个生命规律,认同人的生物上的死是确实死了,但我又认为这不属于真正的死。我没有信仰哪一个宗教,不相信人死了灵魂还在,或者人死还可以投胎,还能够复生。我把灵魂看成一种气,即使当一个人肉体不存在时似乎有种那人还在的感觉,我认为这只是那个人的气场还在,气还凝聚在一起,但是它终会消散,正如一个人最终还是会被人们淡忘一样。而我之所以认为人的肉体死算作死,又不是真正的死,而我又反对灵魂之说等,到底我觉得什么是死呢?我想,一个人要是肉体死了,也没有后代,或者没有影响过某个人,没有人继承他生活的习惯和思考的方式,那么他就算真正的死了。 2.后代遗传或者影响别人的生活习惯、思考方式等,代表一个人并没有真正的死。孔子死了,他留下了整套的儒家思想,他的几代弟子把他的思想传承下来,这套思想统治中华民族几千年,甚至以后上万年。所以我们说孔子还活在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中,活在中国每一个人的思想中,为人处世的态度中和风俗习惯中。庄子死了,他活着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不在活的状态,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只蝴蝶,还是蝴蝶就是他自己。庄子的逍遥人尽皆知,我想当年他在“游”的时候,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时候,已经把自己托付给了天公和地母,使得他的人生哲学至今可以使那些向往自由与逍遥的人们神魂颠倒,使那些向往虚静的人们顶礼膜拜。人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由父母传宗接代而来的,而父母遗传的又是他们的父母,一代代都是如此,所以说人不会真正的死。现在社会上没有信仰的人很多,他们大多都相信一句话,就是“人死如灯灭”,他们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观念导致人们在生活中为所欲为,不惧怕任何,因为他们不怕报应、不怕末日审判、不怕来世变成牛马。其实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错了。他们的身上遗传和继承的是祖辈的传统,外貌长相的传统,做人做事的传统,甚至这些传统也要遗传给他的下一代。然而,他的“打破传统”最终贻害的是祖辈的名声和下一代的人生。笔者认为,人生在世,要往上看,也要朝下看,人们应该明白,譬如精神、本性、思维、习惯等这些东西是不会死的。就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如果你的后代做了错事,别人指责的却不只是你的后代,还有你自己。生与死的问题始终是人生的一个不解之谜,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往往就蕴藏在死生之间。重生还是重死,怎样生,怎样死,这是在是人生一大问题,而且是贯穿生命始终的问题。热爱生活的人自然想在自己的生命之旅中留下辉煌的一笔,因而十分注重生的价值,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虚度人生以及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来说,生对他们是一种痛苦和折磨,他们寄希望于死亡,企图从中寻求一种解脱。因此,生与死的冲突导演了人生的种种剧情。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