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1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A 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16 学弈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大意。 教学准备 由文言文改编的动画课件。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古代的文言文,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现代白话文是从 1919 年 “ 五四 ” 运动开始兴起的。古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2 / 21 “ 之 ” ),谁能为它组词?(光荣之家) 3.知道词语的意思吗?(光荣的家庭)其中的 “ 之 ” 字怎么讲?(当 “ 的 ” 讲。) 4.对,当 “ 的 ” 讲。这个 “ 之 ” 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 “ 的 ” 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 “ 之 ” 字先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用法,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 读的时候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 “ 弈 ” 字是什么意思。(下棋) 师: “ 学弈 ” 呢?(学习下围棋)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下面大家各自读读课文,尽量读通顺。(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2.能读给大家听吗? 3.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吃力,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赞。这样吧,跟老师一起读。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给大家 5 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4.师评价:有进步!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同学们会读得更好。比如,出示第一句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这句话3 / 21 怎么理解?你是怎么弄明白的? 5.师小结方法:看注释,逐词翻译,把每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注意把意思说通顺,这样就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请同学们运用这个方法自学课文,把不懂的句子画下来。 6.交流汇报。你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哪些句子还不理解? 7.根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话,再让学生试着全文翻译,把握大意。 三、再读课文,熟读成诵 1.读古文讲究 “ 断句 ” 。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 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有停顿。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停顿了,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 “ ” )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停顿也放长些。明白吗?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停顿的 地方,可以夸4 / 21 张些。(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2.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学生练习) 3.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 “ 晃一晃 ” 吗? 4.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 “ 为是其智弗若与? ” )注意是问号。(多读几遍) 5.谁再来读?(先后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再齐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品读 课文 1.“ 弈秋 ” 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他的棋艺到了什么程度? 该怎么读第一句话?生试着读。 这句话中 “ 者 ” 字是什么意思?如:作者、读者、胜利者5 / 21 中的 “ 者 ” 呢? 这样看来,这个 “ 者 ” 字,严格地说应该当 “ 的人 ”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 作文章的人,读者 读文章的人,胜利者 获得胜利的人,都是 “ 的人 ” 。(生答是) 2.第二个问题:作者假设弈秋干什么?(教两个人下围棋) 3.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学习的结果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 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射箭。第二个人不如第一个人。) 同学们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很好。这段话你是说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显得有点死板。其实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话,很自然地讲出来就行了。现在大家练习说一下,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4.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生 :(齐读)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师: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6 / 21 5.好了,这几个问题一讨论,课文内容就都明白了。谁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拓展延伸 1.大家感觉到了文言文学习的滋味了吗?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 “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能自己理解一下吗? 2.你们需要什么?(注释:数 sh,技艺,技巧。) 3.出示注释,学生自学,全班一起交流。 4.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改动,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给自己鼓掌。让我们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中。来,一起读:专 心致志,则得也!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词。 17 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体会打虎场面的精彩。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7 / 21 4.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感受打虎场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 体会武松的性格,弄清喝酒与打虎 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武松打虎的录像、武松打虎的相关资料、好汉歌。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好汉歌,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首歌? 2.你对水浒传有多少了解?一百零八个好汉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打虎英雄是谁?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补充时代背景和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 的故事。武松8 / 21 绰号行者。 三、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习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请勿自误:不要害了自己。误,耽误,妨害。 印信:印章。 榜文:古代指文告,类似于现在的布告。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布置思考题: (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武松打虎的? ( 2)根据这个顺序应该怎样给文章分段? ( 3)给文章列出小标题。 2.交流自学情 况(略)。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9 / 21 1.听写生字词。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 “ 吃酒 ” 部分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武松与店家的谈话中提到了哪两个事物?(酒和虎) 2.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武松和店家对酒和虎各执什么观点? 根据你的判断,谁的说法可靠?为什么?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关于酒店家:三碗不过冈武松:只管筛来 关于虎店家:结伙成队,午间过冈武松:真有虎也不怕,店家想谋财害命 5.武松吃了十八碗后,还执意上冈。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6.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这一性格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来刻画) 7.找出武松的话读读,读出他的豪爽,读出他的倔犟。 8.同学自己选择伙伴分角色朗读。 9.打虎无疑是文章最精彩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吃酒?这之间有联系吗? 三、简单学习 “ 上冈 ” 部分 10 / 21 1.自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2.再读这些话,体会武松的内心活动情况。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交流点拨:不信 相信,想回去,怕耻笑 怕什 么,只顾上去 躺下要睡 武松爱面子、无所畏惧的性格跃然纸上。 4.朗读进一步体会。 四、学习 “ 打虎 ” 部分 1.根据思考题自学: 老虎使了哪几招?武松分别是怎样对付的?(动作) 2.交流。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躲、又一闪。 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展现这个精彩的场面的? 3.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还原打虎场面的精彩。 4.讨论:武松这样躲闪是他害怕吗?那又是为什么? 5.从中可见武松是个怎样的人?(智勇双全) 6.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打虎场面的精彩。 7.观看录像,再现打虎场面 的精彩。 五、简单学习 “ 下冈 ” 部分 六、推荐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排练课本剧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1 / 21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理解 “ 完璧归赵 ”“ 负荆请罪 ” 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 “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和为贵 ” 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 “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和为贵 ” 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将相和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引导学生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12 / 21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初读课文,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及意思。 无价之宝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 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用来表示物归原主。 理屈 理亏。 绝口不提 回避而 不说。 示弱 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 抵御 抵挡,抵抗。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每战必胜。形容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 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3.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以及存在的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 (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 2)给文章列小标题。 2.交流,完成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 13 / 21 四、找准矛盾点,抓住探究主题 1.看课题,既然是 “ 和好 ” ,那说明将相以前有过 “ 不和 ” ,他们为什么 “ 不和 ” ?找出文中那句关键的话来。 2.找到文章倒数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 “ 我是赵国大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倒爬到我头上去了。哼,碰见他,我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 3.那么蔺相如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嘴到底厉害不厉害?他的职位该不该比廉颇高?这就是咱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读议结合学习 “ 完璧归赵 ” 部分 1.我们先来 看 “ 完璧归赵 ” 这个故事。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蔺相如是真的要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蔺相如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 “ 金蝉脱壳 ” 之计。) 3.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4.通过这个小故事,你们觉得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4 / 21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5.小结: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 “ 完璧归赵 ” ,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厉害不厉害?该不该升官? 二、读演结 合学习 “ 渑池会 ” 部分 1.自读 “ 渑池会 ” 这个故事,想一想秦王为什么要赵王鼓瑟?蔺相如又为什么以死威胁秦王? 2.从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3.想象一下蔺相如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秦王的神态、动作,以及大家的表现。然后再来演一演。 4.思考一下, “ 渑池会 ” 与 “ 完璧归赵 ” 这两个故事之间有联系吗? 三、读写结合学习 “ 负荆请罪 ” 1.廉颇不服气的原因我们找到了,那为什么蔺相如每次都要躲着呢? 2.从中你又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呢? 3.廉颇最后决定负荆请罪,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 4.这部分内 容与前面的故事有联系吗?谁来把这三个故事串起来说一说? 5.“ 负荆请罪 ” 这个故事写得比较简单,请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把这个小故事扩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四、回归文章中心 15 / 21 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 选读九黛玉初进荣国府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能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了解生词的意思。 3.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 4.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教学重点 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 体会文 中人物的性格。 教学准备 红楼梦相关资料;电视剧红楼梦片段。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文章?作者是谁? 2.学习这几篇文章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3.今天我们又要采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文章黛玉初进荣国府。读课题。 16 / 21 二、交流预习的收获 1.说说这篇文章改编自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这部小说有多少了解? 2.教师补充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红楼梦中写到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更是惟 妙惟肖,足见作家的功力。 三、浏览课文,说说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找出文章主要描写的人物 四、自学重点段落第 5、 6、 7 自然段 (一) 1.出示思考题:王熙凤都说过些什么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的? 2.学生自学,在书上作记号。 3.小组范围内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二) 1.出示思考题: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小组内探究、讨论,并做记录。教师巡视。 3.小组内推举代表在全班发言。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揣摩人物性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再谈课文 ,想想从文中你了解到黛玉是个怎样的人。 五、自学课文第 1、 2、 3、 4 自然段,在书上作记号 1.交流,你从这四段中又读出了什么? 17 / 21 2.播放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封建贵族的奢华,了解林黛玉的谨小慎微、冰雪聪明和王熙凤泼辣爽快、圆滑的性格。 六、推荐阅读:红楼梦第三回 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 5 个会认词, 7 个会写词。 2.金钥匙:让学生初步懂得从人物言行、打扮和旁人的感想、评价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灯谜:猜灯谜,体会其中的乐趣。 4.古文诵读:诵读古文, 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5.语文生活:组织 “ 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 交流会,开阔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习作:在交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通过人物的言行、打扮和旁人的评价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8 / 21 一、导入课题 词语超市部分:多种形式练读会认词,练写会写词。 金钥匙部分: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打扮等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相见即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 红楼梦描写王熙凤出场的地方,就非常成功。它的成功在哪里呢? 二、品读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说话的句子。 (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3)教师小结:出场描写, “ 未写其形,先闻其声 ” 。王熙凤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王熙凤那泼辣的形象显得格外突出。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打扮的句子。 (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3)教师小结:肖像描写 ,写出了一个容貌美丽、衣着华贵的贵族少妇的形象。 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旁人对王熙凤的感想和评价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创产品与旅游纪念品设计模型展示及样机制作45课件
- 电商行业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应用报告
- 苏轼课件总结
- 1乡村旅游民宿集群建设项目2025年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报告
- 2025年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格局前瞻与创新路径研究报告
- 体育多选试题(带答案)
- 2025年无人机物流配送在物流行业物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 2025年村官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考试题库(交通运输行业安全规范)试卷及答案
- 农村个人土地买卖合同(商业用地)5篇
- 液相色谱柱使用记录
- 项目检查汇报报告(52张)课件
-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新版教材)
- 直螺纹套筒现场平行检查及记录表
- 精选芭蕾舞男女演员之间的潜规则汇总
- JJG 856-2015 工作用辐射温度计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 益美高引风式冷却塔特点介绍
- 1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
- 相亲相爱 简谱
- 考考你的反应能力(说出字体颜色)(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