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II).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II).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II).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II).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II).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II)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2.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说明夏商周时期()A统治者武力强化中央集权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政权统治具有更迭频繁特征D神权控制政权色彩3. 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国家管理B提高族长权力C均衡权力分配D维护贵族特权4. 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5左传僖公十八年载: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冬,邢人,狄人伐卫。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C礼乐制不复存在D血缘纽带趋向瓦解6.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慝”国语鲁语上“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高祖本纪A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分封制利于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C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分封制促进了东方各诸侯国的社会发展7.如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 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行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在此作者旨在强调()A封建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9西周规定天子都城12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这一内容体现了()A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B维护政治秩序的目的C中央集权体系的建立D西周发达的建筑水平10.马克思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材料说明()A周王与诸侯纯粹是主从关系B西周并没有真正实行分封制C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在主权分割时代周王从不约束诸侯11. 公元前705年,周桓王带兵攻打郑国被打败,并被射中肩膊。有人劝郑庄公趁胜追击,庄公夜间却派大员去慰劳桓王,并探问伤状。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法制成为执政的基础B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冲突C宗法制受到了严重挑战D分封关系已难以维系统治12.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13“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些话反映的是()A皇权至上B法律严密C相权过大D君臣合作14.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15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根本决定”应是()A设立皇帝称号B规定王位世袭C分封子弟为王D推行郡县制度16. 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17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刺史18.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19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朝贡体系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20. 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的制度设计是()A三公九卿制B推行郡县制C土地私有制D统一了货币21.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御史大夫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晃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A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B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C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鉴于以上教训,秦朝实行了()A朝议制度B焚书坑儒C分封制D郡县制23. 史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君权神授,皇位世袭D皇权象征,丞相专权2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C制度法令的统一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第II卷(非选择题)25在古代中国,有些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过去这二十年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在于王畿和东部地区在体制上的不同。譬如,不管东方的诸侯在传世文献中怎样称呼,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 “侯”相反地,在陕西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 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二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角度分别指出上述两类称呼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征?并用史实说明。(8分)26(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分)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摘编自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 (柳宗无)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6分)材料27.战国时代,随着各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郡县制已经逐步代替了古代的分封制。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又陆续在新占地区设置了不少郡县。但是,分封制作为一种旧的上层建筑,是不会轻易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全国统一后不久,丞相王绾等就建议秦始皇把诸子派到燕、齐、楚等地设置封国。秦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认为,周文王和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同姓很多,但后来亲属疏远,便互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