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doc_第1页
2019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doc_第2页
2019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doc_第3页
2019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doc_第4页
2019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以备课堂检查。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习目标】1、理清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分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2、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3、识记庆历新政的内容,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知识导学】 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两句名言表达了温总理怎样的情感?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自主学习】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哪些?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1)宋仁宗进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从新政的背景到实施、失败对当今中国的改革有哪些启示?阅读【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庆历新政的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合作探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问:范仲淹“忧”什么?与本章的王安石变法的联系是什么?【拓展训练】1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 B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相互牵制C设三司管财政,削弱宰相权力 D首创皇帝制度2北宋加强专制皇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B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 C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封建统治 B打击官僚贵族 C提高官僚素质 D增强军事力量4庆历新政主要针对A土地兼并严重 B军队数量庞大 C官僚制度腐败 D军队战斗力不强5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主要目的是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保卫皇室需要 D防止军事割据6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 B C D7出现国库亏空,导致“积贫”局面的诸多原因中,错误的一项是A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 B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C给辽和西夏的“岁币” D“计相”掌管财政,措施不力8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加强军事 B丈量土地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材料解析题: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上述材料反映北宋政治上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北宋统治有何影响?宋仁宗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后结果如何?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宋神宗掌权时的社会状况和王安石变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变法的迫切性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背景以及变法主要措施、目的。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目的;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 农民关系。【自主学习】1: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起用标志是什么?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打动宋神宗?: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合作探究一】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投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二:(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投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民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4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各项措施中,哪一项重要?为什么?思考:上述措施中哪些会引起激烈的争议呢?【合作探究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合作探究三】阅读教材第53页【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二)强兵之法-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3:王安石为什么要采取强兵之举?4:王安石实施取士之法的目的何在?他提出什么样的用人原则?结合当今的教育改革谈谈有哪些可以借鉴和肯定的?巩固与运用看图读史:材料一:其次则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则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材料二:教材第54页两幅图: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 图左: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图右:考场有人看守,每位考生被单独隔开探究与分析: 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问题?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为了培养人才还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措施对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情景设置1.假如你是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2.假如你是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变化的措施有哪些?3.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变化?【讨论】:从背景(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目的(根本、直接目的)、性质(实质)、动力(支持者)、对象(针对哪部分人的利益)及结局等方面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本课小结】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积弊,庆历新政首开改革先例,王安石变法则在理财、军事、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这样,北宋统治者试图通过较全面的改革,挽救统治危机,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但北宋中期出现的封建统治危机是封建制度本身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且积重难返。王安石变法虽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由于改革阻力太大而最终失败。【课堂检测】、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大地主的利益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保甲法 免役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 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 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 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5、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6、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A、 B、 C、 D、7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8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抵御西夏和辽的军事进攻、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9、王安石的将兵法()、使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形成寓兵于农、兵民合一、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严格了兵器管理,提高了武器质量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习武图(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学习目标1.识记:守旧势力阻挠变法的做法;王安石“三不足”精神;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变化;司马光废除新法。积贫积弱局面的改变的措施极其影响。2.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变法的命运;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3.运用: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探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作用。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探究问题:1、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如何?2、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的内容?阅读教材,结合变法内容来分析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极的、消极的)?(三)积弱局面的改善探究问题: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内容。结合变法的军事措施理解“北宋积弱局面的改善”?(四)反思总结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五)当堂检测1、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 B C D 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4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5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 D保甲法、保马法6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7有利于改变北宋积弱局面的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A B C D8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9阅读下列材料:王安石变法期间,宋神宗曾经召集大臣议论变法的事,枢密使文彦博、王安石等都参加了。他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文彦博曰:“朝廷施为,务合人心,以静重为先祖宗以来,法制未必不可行,但废坠不举之处耳。”上(宋神宗)曰:“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王安石曰:“朝廷但求害民都去之,有何不可?万事颓堕如西晋之风,兹益乱也。”上述材料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文彦博和王安石对变法的态度有何不同?(2)宋神宗对变法态度如何?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上述争论说明了什么问题?10历代对王安石变法毁誉不一,如宋人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按:指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请回答:(1)宋人邵伯温“尽变更祖宗法度”,其具体的体现在哪些方面?(2)宋人邵伯温对王安石的评价正确吗?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作用?11、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一位史学家评论道:“朱熹的看法有一定依据。但是,如此曲解变法之目的和否定变法之作用,那就有失公允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第1课【合作探究】参考答案:范仲淹忧的是北宋政府面临的社会危机,忧的是改革的失败,他的忧虑正是王安石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必要性,也预示了王安石改革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巨性。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农民无获明显好处答案提示: 1、D; 2、D ;3、A;4、C 5、D;6、A;7、D;8、C;9反映了冗官现象。机构的臃肿,官员人数的增加,不仅造成了政府效率的低下,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宋仁宗时任用范仲淹等人进行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史称“庆历新政”。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新政仅推行一年多就失败了。第2课【合作探究】1: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他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生产过少,也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徭役害农。而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合作探究】3:(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探究4:目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充实改革力量,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巩固封建国家。原则:惟才用人借鉴:1、改革考试的内容,废除明经诸科取消华而不实的诗赋考察学生是否理解领悟经义2、要求学生联系当前实际,考时务策,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3、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取消富贵豪门子弟的特权。巩固与运用看图读史: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恩荫制度;反映的共同问题: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必要性 ;科举制度的改革: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太学生成绩优异者 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教育的改革: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影响:为王安石变法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情景设置参考答案:1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均输法等。2.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巩固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的措施:保甲法、连坐法。3.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讨论】:(3)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1-5 、ABCAD 6-9、DABC 10、(1)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2)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军事方面: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3)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三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