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母题题源系列之文言翻译 学案【母题来源】2018年高考江苏卷第8题【母题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注】风世:劝勉世人。(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宰沭阳二年宰: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决:打开C代为治筐箧治:备办D奉母闲居奉:侍奉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9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6B7C【试题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说当时决某狱”,意思是“谈论当时判决某个人的诉讼案件”,所以“决”,判决。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项,“多数事已忘记了”并不是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而是作者袁枚,原文“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中得分点:“迟明”,天快亮的时候;“延候”,迎接;“峄亭延候于十字桥”,状语后置句;“骈辚同驱”,驱车一同前往。第二句中得分点:“奋”,奋发;“而”,连词,表递进;“于”,介词,引出对象;“亲炙”,亲受熏陶、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风世”根据注解可知是劝勉世人的意思。作答时需要从全文概括,可以从作者在沭阳为官离任后重到沭阳的情形及最后一段分析,“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说明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文言文翻译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B。考核的目的是“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这是高考必然要考的一个考核点。分数一般为10分,各省市不同。【考试方向】文言文翻译的题目重点考核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般都是按点赋分,一般是一句之中给34个实词,然后适当的加入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得分要点】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母题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祠部陆员外书韩愈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愈之获幸于左右,亦将一年于今矣。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执事之与司贡士者相知诚深矣。彼之职在乎得人,执事之志在乎进贤,如得其人而授之,所谓两得其求,顺乎其必从也。执事之知人其亦博矣。夫子之言曰:“举尔所知。”然则愈之知者,亦可言已。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侯云长者。喜之家在开元中衣冠而朝者兄弟五六人。及喜之父仕而不达,弃官而归。喜率兄弟操耒耜而耕于野。地薄而赋多,不足以养其亲,则以其耕之暇,读书而为文,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云长之文,执事所自知。其为人淳重方实,可任以事。有刘述古者,文丽而思深。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强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有韦群玉者,京兆之从子。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其为人贤而有材,志刚而气和,乐于荐贤为善。其在家无子弟之过,居京兆之侧,遇事辄争,不从其令而从其义。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主司疑焉,则以辨之;问焉,则以告之;未知焉,则殷勤而语之,期乎有成而后止可也。往者陆相公司贡士,考文章甚详,愈时亦幸在得中,而未知陆之得人也。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梁举八人,无有失者,其余则王皆与谋焉。陆相之考文章甚详也,待梁与王如此不疑也,梁与王举人如此之当也,至今以为美谈。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今执事之与司贡士者有相信之资,谋行之道,惜乎其不可失也。(选自中华文学名著百部第33部,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执事之知人其亦博矣 博:多B. 地薄而赋多 赋:地税C. 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 干:求取D. 惜乎其不可失也 惜:可惜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贡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的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贡士。B. 京兆:古代对京畿都城地域的谓称。京兆尹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C. 从子:宗法意义上,本是对父之兄弟之孙的称呼,唐宋时人们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文中指的是京兆尹的堂侄。D. 相公:古代可用以称君子、秀才、宰相、贵族青年等,有时也用于女子称丈夫,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4从第三段看,韩愈衡量人才是有特定尺度的,试分点概括。【答案】1D2A3实在不知道我的这些话可不可以被采纳,但我所做的这件事却是合于卑陋者侍奉有德之人,竭尽诚心的做法的。那以后一两年所参考选中的人,都是显赫有声望的,推究其中的原因,也是由于补阙梁肃、郎中王础协助他们的。4文才突出;品方行正;志强气和;顺理行事。【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要理解含义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惜乎其不可失也”意思是“应好好珍惜,切不可失去”,所以“惜”意思是“珍惜”。故选D。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通过中央政府的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贡士”说法说错误,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统称进士。故选A。4试题分析:题干是“从第三段看,韩愈衡量人才是有特定尺度的,试分点概括”,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中内容要点能力。题目要求从第三段看韩愈衡量人才是有特定尺度。可以从本段韩愈所推荐的四个人情况,来把握韩愈衡量人才是有特定尺度的。仔细阅读第三段,可以从文中筛选出“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侯云长者”“喜率兄弟操耒耜而耕于野。地薄而赋多,不足以养其亲,则以其耕之暇,读书而为文,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为人淳重方实,可任以事”“有刘述古者,文丽而思深。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强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其为人贤而有材,志刚而气和,乐于荐贤为善”“其在家无子弟之过,居京兆之侧,遇事辄争,不从其令而从其义”“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韩愈所推荐的四个人突出的才能优点,进而分条概括韩愈衡量人才特定尺度。【参考译文】您喜欢贤人,乐做善事,专心一意地把推荐贤士、明辨是非当作自己的责任,是当今天下独一无二的一个人罢了。我有幸在您身边获得您的垂爱,到今天也将有一年了。实在不知道我的这些话可不可以被采纳,但我所做的这件事却是合于卑陋者侍奉有德之人,竭尽诚心的做法的。您与主管贡士选拔的官员相知确实很深厚。他们的职责在于选得人才,您的心愿在于推荐贤士,如果得到合适的人而推荐给他们,这就是所说的两方面都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东西,那么他们必定会顺势而从的。您对人的了解也是很多的。孔子的话说:“推举你所了解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了解的人,也是可以和您说的了。文章方面突出的,有侯喜、侯云长。侯喜家在开元年间穿士衣戴官帽上朝的有兄弟五六个人。到了侯喜的父亲为官不顺,就弃官归家。侯喜带领兄弟拿起农具在田间耕作。土地贫瘠而赋税多,不足以奉养父母,于是在耕作闲暇,读书作文,来谋求于有地位的人而达到足以奉养。侯云长的文章,是您自己所了解的。他为人淳朴厚重,端方正实,可以将事务委任于他。有个叫刘述古的,文笔秀丽而思想深刻。他为人温和善良,诚实守信,没有邪恶奸佞、欺诈妄行的心,意志坚强,容态和顺,心气平和而有立身操守。有一个叫韦群玉的,是京兆尹韦夏卿的堂侄。他文章值得赞许,进取从不间断。他的为人,贤能而有才干,意志刚强,心气平和,乐于推荐贤才做善事。他在家中,没有身为子弟的过失,在做京兆尹的伯父的身边,遇到事务就力争,不唯伯父的命令是从而顺从事理。如果要寻求贤能而能够持守家业的子弟,韦群玉就是这样的人。总此四人,都是可以作为您首先推荐并极力评说的人选的。主管官员有疑惑,就为之分辨明白;如果他们问询,就告诉他们相关情况;如果他们不了解,就情真意切地说给他们听,希望事情有所成功然后才停止。过去陆贽宰相主管贡士选拔,考核文章非常细致,我当时也有幸在选中者的行列中,却不知道陆贽选人得当。那以后一两年所参考选中的人,都是显赫有声望的,推究其间的原因,也是由于补阙梁肃、郎中王础协助他们的。梁肃推举八个人,没有一个失误的,其余的人就都是王础参与谋划的。陆贽宰相考核文章非常细致,对待梁肃与王础如此地不猜疑,梁肃与王础推举人才如此得当,到今天人们都以此为美谈。从此之后,主管拔贡的官员不能够相信他人的举荐,他人的举荐也没有值得相信的,因此默默无闻。而今您与管理贡士选拔的官员有相互信任的基础、谋划行事的做法,应好好珍惜,切不可失去。【母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随州李君墓表曾国藩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犹赋性、生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诸子翩翩,文学仕进,寖昌大矣。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节)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竟以得请 竟:竟然B. 得除为丞 除:授官C. 如资其兄 资:资助D. 则亦不可朽也 朽:磨灭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墓表:文体名,刻于墓碑,用以表述死者生前行谊(品行道义)的文章;一称墓碑。B.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期功之丧”,指比较疏远的亲戚去世了。C. 考终:“考终命”之省略语,语出尚书,是古代“五福”之一,即尽享天年,长寿而亡。D. 诰封:诰命封赏。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没也,哭之皆哀云。8根据第二段,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答案】5A6B7(他)已经埋棺墓穴,只是(我)应当在墓道边另外(为他)竖立一块墓碑,彰显他倡行仁义的事迹来让后来的人看,(我)恭敬地把(撰写碑文的事)托付给你。(“既”“揭”“视”三个词)当他地位尊贵、声名显赫时,人们都为他感到称心如意(心愿得到满足);当他去世时,(人们)都为他悲伤哀哭。(“贵盛”“称愿”“没”)8(1)公心处事,对赂贿的财物毫不动心;(2)临危不乱,率领乡民智退川楚教匪;(3)心系百姓,奔走官府减免村民赋税;(4)勇于任事,尽己力为邑里兴利息争。【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竟以得请”的“竟”如解释为“竟然”,则与语境不合,据上文,近村之民得以减免田赋,是李君“遍哀有司”,主观上努力争取的结果,并非事出意外,故释为“竟然”,与语境不符,应当解释为“最终”。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他”;“既”,已经,之后;“石”,石棺;“幽宫”,墓穴;“碣”,墓碑;“揭”,彰显;“以视来者”的“以”,连词,表目的,来;“视”,使动用法,让看;“来者”,后来的人;“敬以属先生”,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撰写碑文的事情”,“以”,介词,把;“属”同“嘱”,托付。第二句中,“其”,代词,他;“贵盛”,地位尊贵、声名显赫;“称愿”,为动用法,为感到称心如意;“没”,去世;“哭”,为动用法,为哭泣。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根据第二段,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题干已经提示了答题的区域,即“第二段”,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概括。第二段开头说“惟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可见具体的表现应在下面,如“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意思是“凡是他尽力去承担的,必定是公益之事;间或有对自己有利的私事,丝毫不放在心上。他人越是害怕的事情,他做起来越发勇敢”,这说明他公心处事,对赂贿的财物毫不动心;如面对川楚教匪,他告诫全镇每户出一人,每人背一捆柴火,手持长竿,生起一个火把,临水排列,整夜焚烧柴火,火光绵延六七里,结果盗匪不敢渡过澴潭,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这表现出人物的临危不乱;如邻近的村子有块田,长时间被水淹没,差役和旁边的(好田)一样催要田赋,李君到官府各相关部门,为村民哀求蠲免田赋,最终得以成功,这说明人物心系百姓;如“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这说明人物勇于任事,尽己力为邑里兴利息争。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参考译文】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以八十四岁的高龄,在家里高寿而终。李君兄长的儿子户部主事李树人听到叔父去世的消息,赶赴京城,打算辞职为叔父服丧。我前去慰问李树人,并对他说:“从古至今,为关系紧密的亲人服丧,做官的要辞职;为关系疏远的亲属服丧,士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现在,你回家为叔父守丧,这是符合礼制之举啊。”李树人说:“哪里是为了礼制啊?(我)是要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罢了。”又哭着说:“叔父安葬有些日子了,(他)已经埋棺墓穴,只是(我)应当在墓道边另外(为他)竖立一块墓碑,彰显他倡行仁义的事迹来让后来的人看,(我)恭敬地把(撰写碑文的事)托付给你。”就向我非常详细地讲述叔父的生平事迹。李树人对待我非常恭敬,又是以礼相请,我怎么能够推辞他的请求呢?李君生情刚正耿介,没有不敢做的事情。凡是他尽力去承担的,必定是公益之事;间或有对自己有利的私事,丝毫不放在心上。他人越是害怕的事情,他做起来越发勇敢。嘉庆初年,四川、湖北一带教民和土匪蜂起,汉沔荆襄这些地方的百姓遍遭蹂躏。随州的西边,有个澴潭镇,是个大镇。这些盗匪打算大肆劫掠这个镇子并将作为匪巢。李君告诫全镇每户出一人,每人背一捆柴火,手持长竿,生起一个火把,临水排列,整夜焚烧柴火,火光绵延六七里,盗匪不敢渡过澴潭,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邻近的村子有块田,长时间被水淹没,差役和旁边的(好田)一样催要田赋,村民为此苦不堪言,李君到官府各相关部门,为村民哀求蠲免田赋,最终得以成功。其他的给乡民施以好处的事情,都像这样。因此,乡里有什么事情,非李君倡议就兴办不了;邻里有所争执,非李君解劝不能平息。当他地位尊贵、声名显赫时,人们都为他感到称心如意(心愿得到满足);当他去世时,(人们)都为他悲伤哀哭。李氏世代居住在随州,家境寒微。李君年少时与自己的兄长发愤学习,自料最终没有办法凭读书光大家族,于是就去经商,积蓄达到千金,全部拿来资助兄长出外求学,从不过问钱的事情。后来,又为兄长捐出钱款给县官,(兄长)得以被授予县丞的职位,渐渐升迁做了云南嵩明州知州。而李君也凭武学生的身份捐资做了都司。于是几个儿子举止洒脱,凭文才取得官位,逐渐兴旺发达。李君名某,字某,曾祖父、祖父都没有出仕。因为嵩明君而地位尊贵,诰封奉直大夫。有子二人,长子因嵩明君生子较晚,过继给了他,后来也没有回到家中。次子生有儿子。从嵩明君去世二十年来,李君抚养他的几个孩子,恩勤备至。李树人到京城做官,也全由李君资助,如同(当初)资助自己的兄长一样。他对待侄儿如同不懂其不是自己的儿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也如同不懂其不是兄长的儿子。唉,从百姓的角度来说,李君对乡里施恩很多;从懂得道的人的角度来看他只施恩于自己一家的事,是绝无可能的。绝无可能施恩自己一家,这也就是不朽啊!【母题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再上龚舍人书王安石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登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此传所谓“毂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已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阁下其亮之。某再拜。(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毕:全部B.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 原:本来,原本C. 可谓至大至庶矣 庶:众,众多D. 以说干阁下再矣 干:求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仓廪,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古代仓廪是储藏粮食的仓库。B. 糟糠,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C. 五帝,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是其中之一。D. 毂辐,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12请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答案】9B10B11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我认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遭遇好的时代以后,又担忧自己不被重用。12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解析】9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意思是“我推测救活的人百不及一”,“原”应为“推测”的意思。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从近年高考来看,常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不正确。文中“出糟糠之馀”意思是“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类粗食”,“糟糠”是指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榴红了活动方案
- 美术中秋市场活动方案
- 短文古诗比赛活动方案
- 策划会展活动方案
- 餐饮业2025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责任与伦理考量报告
- 电子公司周年庆活动方案
- 线下商场营销活动方案
- 端午保险公司活动方案
- 祠堂晚会活动方案
- 端午台球活动方案
- 贸易公司合伙合同协议
- 挖机工时合同协议
- 开音节闭音节试题及答案
-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设计
- 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教案
- 辅导机构创业路演
- 2025年穿脱隔离衣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移动初级解决方案经理认证理论考试指导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健身房卫生安全措施及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 DB14-T 1737-2024 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服务规范
- 《混凝土砖块机:混凝土砖块机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