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ppt_第1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ppt_第2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ppt_第3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ppt_第4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二,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一,二,一,二,史料解读据胡德坤、宋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记载:“妇女婚姻自由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接受,男女社交也逐渐被社会承认,妇女开始走向社会。北大首开女禁,正式接收女生女护士、女记者、女教师、女演员甚至于女政治家等职业妇女开始出现。”上述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该现象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民国初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一,二,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一,二,一,二,自主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有何典型特征?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化逐渐跟上国际潮流,逐步多元化。,探究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史料实证甲: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2)根据史料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对结论加以阐述。,提示:(1)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事实,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事实,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2)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历史解释(1)变化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其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华民国、新中国各进步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行了各种改革,促使中国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变化。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国外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2)特征:旧与新、中与西的冲突、融合,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复杂多样的景象,且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严重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史家论断孔祥宇在“西化”影响下的京津市民物质生活变迁(19121937)一文中指出,民国以来,在京津市民的物质生活中,出现了“西化”现象。该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因为它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衍生物”,伴随着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的入侵而传入;其次,京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经济特点,促进了京津市民物质生活的西化。第三是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以及留洋人士的榜样效应起到了一定作用;最后,西方事物本身的一些优点也助长了它的传播。这种“西化”现象,体现在衣着时尚、饮食喜好、居家摆设、出行工具等多个方面。,典例剖析【例题】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考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题目立意:本题要求从材料中提供的现象着手,得出合理的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