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基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B.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 曹刿请见B.日薄西山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C.寻蒙国恩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C.察臣孝廉 察:考察。D.形影相吊 吊:安慰。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诩,他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三径”成为隐士的代称。B.“星分翼轸”中的“翼轸”指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C.“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同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代指官职。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6.下列各句中,和“复驾言兮焉求”句式相同的一组是()遂见用于小邑 童子何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 门虽设而常关大王来何操 蚓无爪牙之利A.B.C.D.7.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园日涉以成趣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水击三千里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翱翔蓬蒿之间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9.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泉涓涓而始流C.风飘飘而吹衣 D.控蛮荆而引瓯越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穷睇眄于中天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而御六气之辩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不久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贫穷C.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1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最早是唐代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门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B.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C.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D.洗马,古代官名,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1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A.历职郎署 B.则刘病日笃C.臣具以表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庶刘侥幸,保卒余年D.则告诉不许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窜梁鸿于海曲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但以刘日薄西山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6.下列各句中加粗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薄:福分浅薄B.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准许、成全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考察和推举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凭吊17.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中的彭祖,是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仙人,以享寿八百多岁著称于世。B.“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朔”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晦”即每月的第一天。C.羊角,指旋风。旋风盘旋而上,犹如羊角。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阴、阳、风、 雨、晦、明。1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 B.彼且奚适也C.齐谐者,志怪者也 D.而莫之夭阏者19.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而后乃今培风 小知不及大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此小大之辩也北冥有鱼 而御六气之辩A. B.C. D.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 其事动人,为文以志之 B.而后乃今将图南 不图子自归 C.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圣人无名D.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1.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会有四方之事 B.之二虫又何知C.此小大之辩也 D.定乎内外之分2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三江”不是固定的某三条江的名称,而是泛指长江中下游。B.下榻,“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东汉太守陈蕃在家里专门为徐孺子设了一张榻,徐孺子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让徐孺子住宿,后人就把留客住宿叫作“下榻”。C.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钟鸣鼎食之家”形容豪奢排场的富贵人家。D.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2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雄州雾列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上出重霄 D.俊采星驰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地势极而南溟深极娱游于暇日B.临帝子之长洲飞阁流丹,下临无地C.控蛮荆而引瓯越敢竭鄙怀,恭疏短引D.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25.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令,官名。县令之名,起于汉朝,古代的一个县令不仅要管理整个县的治安,还要负责整个县的财政税收,另外还要负责安抚百姓。B.“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即农历八月。因处秋季之中,故称。C.干支纪年法,是中国自古以来使用的纪年方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D.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如文中“三径就荒”表示离开家乡,不想故乡都已荒芜,蕴含着物是人非之感。2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 )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何陋之有C.农人告余以春及 D.僮仆欢迎,稚子候门2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园日涉以成趣 策扶老以流憩或棹孤舟 乃使其从者衣褐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渔人甚异之A./ B./C./ D./28.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可追:可以补救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出征的人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情话:知心话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乘化:顺随自然29.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B.或植杖而耘耔 植:立,扶着C.三径就荒 就:已经D.或孤棹舟 棹:用桨划3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陆机、潘岳等人.于诗歌形式上用力颇多,文采斐然,然内容贫乏.骨力不振.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 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苦心孤诣,他创作的堂吉诃德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可惜当时的人只当它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逗笑”之作。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 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A.B.C.D.3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B.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授”“封”等表示授官,“升”“拔”“擢”等表示升职,“贬”“滴”等表示降职“罢”“免”“除”等表示罢官。C.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3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B.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 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马叫骖。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服右边的马叫騑,合称“骖騑”。骖服和骖騑,又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C.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古人宴集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 “序”即为宴集序,如王勃的滕王阁序。D.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 故称“弱冠”。3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报养刘之日短也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3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乙已岁十一月”中的“乙已”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C.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 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八月。D.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此外,代表隐士住处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3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穷且益坚 若属皆且为所虏B.宾主尽东南之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襟三江而带五湖 怀帝阍而不见D.俨骖騑于上路 燕王拜送于庭3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翼若垂天之云C.我腾跃而上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D.以五百岁为春 去以六月息者也38.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缠绕39.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披绣闼,俯雕甍 披:开 B.气凌彭泽之樽凌:超过C.识盈虚之有数数:定数 D.所赖君子见机机:机会40.选出下列句中加粗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A.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而后乃今将图南 D.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北冥(mng)尘埃(i)坳堂(o)抟扶摇而上(chun)B.鲲鹏(kn)夭阏(y)蓬蒿(ho) 学鸠(ji)C.晦朔(shu)泠然(lng)宿舂粮(chng)決起(ju)D.蟪蛄(hu)榆枋(fng)蜩与学鸠(tio)数数然(shu shu)4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 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一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C.时装界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可以说是朝不虑夕,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多了。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4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婴孩时候)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授职)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少)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福) 刘病日笃(沉重)D.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迫近)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早,这里指年幼的时候)4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险衅(xn) 闵凶(mn) 陨首(yn) 期功(q)B.优渥(w) 祚薄(zu)盘桓(hun)茕茕独立(qing)C.拔擢(zhu)床蓐(r)逋慢(b)终鲜兄弟(xin)D.矜育(jn)夙愿(s)笃实(d)猥以微贱(wi)45.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46.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众人匹之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7.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拜臣郎中(授给官职) 恭疏短引(写)数数然也(拼命追求)B.载欣载奔(一边一边)不矜名节(自夸) 窈窕寻壑(女子姿态美好)C.门衰祚薄(福分)除臣洗马(官职)云销雨霁(雨后初晴)D.猥以微贱(自谦词,犹鄙)北海虽赊(远) 生当陨首(牺牲生命)4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加粗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二、古诗文阅读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条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修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传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5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3-54题。(共12分)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53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合理的两项是()( )(6分)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C“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E“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此联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54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情景式默写(9分)55.(1)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 ”(2)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 , 。(4)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 。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青春岁月一生只一次,恰如_,又如江流入海。这是人生中最美好且短暂的时光,更是不可复刻的璀璨年华,因此古人有“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之言。不知从何时开始,“趁着青春快速成功”成了一种潜在的价值观。殊不知,( )。青春的座右铭的确应是步履不停地向前奋进,但不_的“静”,才应是青春中那抹最纯净的底色。现代青年人似乎时刻都在忧虑,唯恐脚步稍慢,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在身后。在这样焦躁的、功利的价值观的驱使下,如果一心只想着趁青春还在,快一点、再快一点,就难免会忽视“静心”和“平稳”的关键作用,最终甚至急不择路、与初心_。我们要始终坚信,脚踏实地是仰望星空的根基。有热血、有想法、有创造力、不骄不躁,才应是这个时代青年人身上的专属“标签”。守住初心,将专业、兴趣转化为追梦的动力,将热情发展成长期奋斗的事业,才是体现青年人对人生的高度负责。当然,“平心静气”并不等于消极懈怠、_,而是要在奋进的过程中让心静下来去沉淀、去厚积。只有在“静”的底色中,青春的拼搏与奋斗才会越挫越勇,一往无前!5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昙花一现 好高骛远 南辕北辙 碌碌无为B.电光石火 急功近利 南辕北辙 无所作为C.电光石火 好高骛远 背道而驰 碌碌无为D.昙花一现 急功近利 背道而驰 无所作为5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稳和静”比“早和快”来得更稳妥心安B.“早和快”远不如“稳和静”来得稳妥心安C.“稳和静”更令人感到稳妥心安,而不是“早和快”D.“早和快”和“稳和静”相比,后者来得更稳妥心安5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住初心,将专业、兴趣发展成长期奋斗的事业,将热情转化为追梦的动力,才是青年人对人生高度负责的体现。B.守住初心,将专业、兴趣发展成长期奋斗的事业,将热情转化为追梦的动力,才是体现青年人对人生的高度负责。C.守住初心,将专业、兴趣转化为追梦的动力,将热情发展成长期奋斗的事业,才能体现青年人对人生的高度负责。D.守住初心,将专业、兴趣转化为追梦的动力,将热情发展成长期奋斗的事业,才是青年人对人生高度负责的体现。59.下面是某会议邀请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本届大会将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软件工程,与时俱进”。大会将围绕软件需求、软件测试、过程改进、项目管理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较量,为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和工程师提供一个代表国内软件工程领域最高基准的信息交流平台,分享有关成果与经验。大会组委会请求您驾到。届时,您不仅可以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还有机会高攀近千位专业人士。五作文6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2019 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周年华诞。70 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70 年披荆斩棘,70 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李华的名义给祖国母亲写一封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 绝:直上穿过。2.答案:C解析:此类题要结合着句子的上下词语具体语境来理解。A项,“见”前者为“见”是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后者为拜见。B“薄”,前者为“迫近,靠近”,后者为动词,以.浅薄之意;C寻,二者均为副词,不久。D前者为“拳拳之心,形容自己私情,诚恳深切的样子”;后者为“小小的”;所以选C。3.答案:B解析:A项中“蓐”通“褥”,C项中“有”通“又”,D项中“闵”通“悯”。4.答案:C解析:C项“察臣孝廉”中“察”不仅当“考察”讲,还含有“推荐”之意,即考察并推荐我为孝廉。5.答案:A 解析:“隐士的代称”不当,应该指“隐士住处的代称”。6.答案:D解析:例句和D项中的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为被动句,是判断句,是一般句式,是定语后置句。7.答案:C解析: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8.答案:C 解析:翱翔:古今义均指在空中回旋地飞。A项,情话:今义指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古义指知心话。8项,告诉:今义指说给人,使人知道;古义指申诉(苦衷)。D项,果然: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古义指很饱的样子。9.答案:D解析:A、B、C项中的“而”均为连词,表修饰;D项中的“而”为连词,表并列。10.答案:B解析:A项,“蓐”通“褥”,垫子。C项,“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D项,“辩”通“变”,变化。11.答案:B 解析:“穷”应解释为“困厄,处境艰难”。12.答案:A解析:A项,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13.答案:B解析:例句为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A项,名词用作动词,任职。B项,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14.答案:C解析:A项,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B项,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D项,告诉: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让别人知道。15.答案:C解析:A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见背”婉指父辈去世/用在动词之前表被动。B项,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C项,都是介词,因为。D项,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就。16.答案:D解析:D项,吊:安慰。17.答案:B解析:B项,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18.答案:C解析:C项是判断句,A、B、D三项均是宾语前置句。19.答案:D解析:“知”通“智”,“辩”通“辨”,“冥”通“溟”,“辩”通 “变”。20.答案:A解析:A项,均为记载。B项,动词,计划:动词,料想。C项,名词,名字;名词,名声。D项,形容词,尽、完;形容词,困窘,处境困难。21.答案:B解析:B项中的“之”为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其余三项均是助词,相当于“的”。22.答案:D解析:D项,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弱冠。23.答案:B解析: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其余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24.答案:D解析:都当“命运”讲。A.极:极远,竭尽;B.临:到,面对;C.引:连接,序。25.答案:A解析:A项,“县令之名,起于汉朝”错,县令之名,起于战国。26.答案:B解析:A项,被动句。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27.答案:C解析:日:名作状,每天。策:名作动,拄。掉:名作动,划。衣:名作动,穿。箕畚:名作状,用箕畚。异:意动用法,以为异。28.答案:B解析:B项,征夫:行人。2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就:接近。30.答案:D解析:A项,“告诉”当“申诉”讲,今义为“说给人,使人知道”;B项,“奔驰”指“奔走效劳”,今义为“快速奔跑”;C项,“辛苦”指“辛酸苦楚”,今义为“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3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用正确。“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我.独创新意,使用正确.“茕茕孑立”指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张冠李戴。“气息奄奄”指呼吸微弱.快要断气,形容人生命垂危,也比喻事物日渐衰败没落。此处用来形容“暮年”,明显不当。使用正确。“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望文生义。“芝兰玉树”比喻优秀子弟或出众的人才。褒砭失当。“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眨义)。该成语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3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除”指授予官职,而非罢免官职。3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 男子20岁称“弱冠”,不是18岁。3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B项,介词,比/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C项,均为介词,表转折。D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凭着。3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以五言七言为主”错,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3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副词,反而/副词.将要。B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介词.在。3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代词,它/连词,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介词,把/介词,凭借。3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笃:病重3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机:预兆。40.答案:B解析:A.在水面上,名词作状语。B.下面,名词。 C.南行,名词作动词。D.降落,名词作动词41.答案:D解析:A.抟扶摇而上tun;B.夭阏;C.決起xu42.答案:B解析:A.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 无依无靠。B.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不合语境。C.朝不虑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D.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 无依无靠43.答案:A解析:婴:缠绕44.答案:A解析:期功j45.答案:B解析:A.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C.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D.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46.答案:D解析: 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B项“果然”,古义为“很饱的样子”;今义为“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义为“虽然这样”;今义为“转折关系连词,用于上半句”。47.答案:B解析: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48.答案:C解析: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C棹:名词活作动词,划船。A带,意动,以为带,把当作带子。 B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D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49【答案】A【解题思路】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从句意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和末期,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州。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 ” 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 、D 。而选项A 、B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所以排除B ,正确答案是A 。50【答案】D【解题思路】 D项错误在于“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而是被“预定”,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皇储、储君” 。51【答案】C【解析】C原文中“他密谋藏匿太子”一事最终没有施行。 C选项“杀二宦者”错。原文中说的是:“别求类状宦者二人杀之” ,意思是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也就是说是两个像宦官的人,而不是宦官。52【答案】(1)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人为帝,我就为此死去。(2)金人即使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解题思路】(1)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 “苟” ,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 代指前面的事情。(2)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 ,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附:文言文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条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条不听。升升至中书舍人。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达人活动方案
- 河南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 西点售卖活动方案
- 公交师傅考试题及答案
- 工人入场考试题及答案
- 未来城市的想象画:想象作文(5篇)
-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课《逻辑思维培养》
- (正式版)DB15∕T 3359-2024 《绵羊体外胚胎生产技术规程》
- 教育行业招生计划与宣传效果评估表(不同阶段)
- 母爱的力量感恩母亲的故事12篇
- 9.18事变防空演练方案3篇2025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
- 2025年充换电站项目建议书
- 成都银行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专利代理培训课件
- 人教版(PEP)(2024)英语四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教学计划
-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英语试卷(PDF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GJB3243A-2021电子元器件表面安装要求
- 电焊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护士卷)
- 反恐重点单位授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