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化学1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化学1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化学1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化学1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化学1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化学1月月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 化学科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o-16Na-23Al-27n-55 第卷(本卷共计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静置后的淘米水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这种淘米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D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可寻找锗、硅、硒等半导体材料 2由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人工合成的第112号元素的正式名称为“copeiciu”,相应的元素 符号为“cn”,该元素的名称是为了纪念天文学家哥白尼而得名。该中心人工合成cn的过程可表示为:70Zn208Pb=277cn1n。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上述合成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得到c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 cc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是副族元素 D277112cn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65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H2S的电离方程式:H2S2HS2 B氯化铵的电子式: cHclo的结构式为:H-o-cl D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4工业上可用甲苯合成苯甲醛: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B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 c一氯甲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D苯甲醇可与金属钠反应 5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得到粗盐主要是通过蒸发操作实现的 B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c在步骤中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法实现 D在步骤中,So2水溶液吸收Br2后,溶液的pH增大 6为了探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温加热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3Fe(s)+4H2o(g)Fe3o4(s)+4H2(g) B.虚线框处宜选择的装置是甲 c.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 D.实验后,可用铝粉在高温下还原玻璃管中的固体获得铁单质 72018年11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GeneralconferenceonWeightsandeasures,cGP)第26次会议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修改为“1摩尔包含6.022140761023个基本单元,这常数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ol-1”。基于这一新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不确定度被消除了。新定义将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2.4L(标准状况)氖气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0.4oINH3与0.6o1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得到No的分子数为0.4NA c.27g铝中加入足量1olL-1的NaoH溶液,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D.常温常压下,水蒸气通过Na2o2使其增重2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8已知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是单质,它们有如图反应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c、D是氧化物且会造成光化学污染。则D转化成c的反应化学方程为3No2+H2o=2HNo3+No B若A、B、c分别为c(s)、co(g)和co2(g),且通过与o2(g)反应实现图示的转化。在同温同压且消耗含碳物质均为1ol时,反应、的焓变依次为H1、H2、H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H2=H1+H3 c若c为一元强碱且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相同,D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工业上用D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2Na2o(熔融)4Na+o2 D若A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反应用到A,、反应均用到同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实验室保存D溶液的方法是加入适量铁粉与适量盐酸 9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分子的活化包括oo键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 B每活化一个氧分子放出0.29eV的能量 c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42eV D炭黑颗粒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 10R、X、y、Z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是自然界中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 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倍。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电解质,向含y元素的钠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R的氢化物可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y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比R的强 c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一定呈黄绿色 DX和Z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11下列实验不正确的是() 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A向5L0.1ol/Lk2cr2o7溶液中滴加5滴浓硫酸探究反应物浓度增大对化 学平衡的影响 B向盛有1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c室温下,用pH计测定浓度为0.1olL1Naclo 溶液和0.1olL1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D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2向0.1ol/I.的NH4Hc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ol/LNaoH溶液时,含氮、含碳粒子的分布情 况如图所示(纵坐标是各粒子的分布系数,即物质的量分数)。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开始阶段,Hco3-反而略有增加,可能是因为NH4Hco3溶液中存在H2co3发生的主要 反应是H2co3+oH-Hco3-+H2o B当pH大于8.7以后,碳酸氢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同时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cpH=9.5时,溶液中c(Hco3-)c(NH3H2o)c(NH4+)c(co32-)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为2NH4Hco3+2NaoH(NH4)2co3+Na2co3 13常温下,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caSo4caco3gco3g(oH)2cuSBaSo4H2SH2co3 ksp或ka9.11062.81096.81061.810116.310361.11010k1=1.3107 k2=7.11015k1=4.4107 k2=4.7101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的pH:Na2SNa2co3NaHSNaclNaHSo4 B在NaHS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黑色沉淀:HS+cu2+=cuS+H+ c除去锅炉中水垢时,通常先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将碳酸钙转化成硫酸钙,然后再用酸液处理 D在g(Hco3)2溶液中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g2+2Hco3+2ca2+4oH=g(oH)2+2caco3+2H2o 14燃烧产生的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No。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间接电处理法除去其中No的装 置,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将No转化为N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连接电源的正极 BPt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 c当No吸收柱中产生1olSo32时,理论上处理的No气体的体积为8.96L(标准状况) D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应为阴离子交换膜 15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 序号 0102030405060 (1)800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c20.60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201.00.400.250.200.200.200.20 根据上述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1)中,反应在1020in内A的平均速率为0.013ol/(Lin) B在(2)中,A的初始浓度c2 c设(3)的反应速率为3,(1)的反应速率为1,则31 D比较(1)和(4),可推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第卷(本卷共计55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5个小题,共计55分) 16(9分)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只能从下表中选择。 阳离子k+、Na+、Fe2+、Ba2+、NH4+、ca2+ 阴离子oH、No3、I、Hco3、Alo2、HSo4 (1)若A、B的水溶液均为无色,且A的水溶液呈强酸性,B的水溶液呈强碱性。混合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B的化学式为_,生成的气体电子式为 A、B溶液混合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2)若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B的水溶液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亦无明显变化。 A的化学式为_。 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有两种:I_、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请用一简易方法证明上述溶液变黄的原因_。 17(9分)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古代化学的研究成果。回答下面问题: (1)我国最原始的陶瓷约出现在距今12000年前,制作瓷器所用的原料是高岭士,其晶体化学式是Al4Si4o10(oH)8,用氧化物表示其组成为。 (2)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反应原理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反应转移4ol电子时,被S氧化的c有_ol。 (3)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新修本草记载的药物有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适-金石类记载有加热青矾时的景象:“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就是绿矾(FeSo47H2o)。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青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 “钢是虎,钒是翼,钢含钒犹如虎添翼”,钒是“现代工业的味精”。钒对稀酸是稳定的,但室温下能溶解于浓硝酸中生成Vo2+。 (4)请写出金属钒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5)V2o5是两性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生成钒酸盐(阴离子为Vo43-),溶于强酸生成含钒氧离子(Vo2+)的盐。请写出V2o5分别与烧碱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 18(11分)某实验小组研究溶液中AgNo3和Na2S的反应。 实验试剂现象 试管滴管 0.1olL-1AgNo3溶液 (pH=4)0.1olL-1Na2S溶液 (pH=9)出现黑色沉淀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a2S溶液pH7的原因:。 (2)实验小组同学认为黑色沉淀中可能含有Ag2o、Ag2S或Ag,设计实验验证。 已知:i浓硝酸能将Ag2S转化为Ag+和So42-; iiAg2o能溶解在浓氨水中形成银氨溶液,而Ag2S和Ag均不能。 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Ag2S。 试剂1和试剂2分别是、。 现象1和现象2分别是、。 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不含有Ag2o,将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步骤i取少量银氨溶液,向其中滴加盐酸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ii取少量洗涤后的黑色沉淀, 经检验,沉淀不含有Ag。 (3)实验小组同学认为AgNo3溶液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氧化Na2S,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测得电压为a(a0)。对AgNo3溶液中氧化S2-的物质进行推测: 假设1:0.1olL-1的AgNo3溶液中Ag+氧化了S2-; 假设2:0.1olL-1的AgNo3溶液中No3-氧化了S2-。 利用上图装置继续研究(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将0.1olL-1的AgNo3溶液替换为溶液,记录电压为b(b0)。 上述实验证实了氧化S2-的物质中一定包含Ag+,其证据是。 实验结论:AgNo3溶液与Na2S溶液的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有关。 19(13分)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nco3,还含少量Fe、Al、ca、g等元素。 相关金属离子c0(n+)=0.1ol/L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常温下,caF2、gF2的溶度积分别为1.461010、7.421011。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分析下列图1,氯化铵焙烧菱锰矿的最佳条件是:焙烧温度为500。分析选择反应温度为500的原因。 (2)浸出液“净化除杂”过程如下:首先加入no2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再调节溶液的pH将Al3+、Fe3+变为沉淀除去,溶液pH的范围为_;然后加入NH4F将ca2+、g2+变为caF2、gF2沉淀除去,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_。 (3)碳化结晶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4)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不同价态的锰的氧化物,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300770范围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3分)缓冲和供氧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两个重要平衡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人体血液中存在平衡:H2co3(aq)H+(aq)+Hco3-(aq)H,该平衡可使血液的pH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1)已知:co2(g)co2(aq)H1=akjol-l; co2(aq)+H2o(l)H2co3(aq)H2=bkjol-1; Hco3-(aq)H+(aq)+co32-(aq)H3=ckjol-1; co2(g)+H2o(l)2H+(aq)+co32-(aq)H4=dkjol-1。 则上述电离方程式中H=(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2)若某人血液中c(Hco3-):c(H2co3)=20:1,pka1(H2co3)=6.1,则该人血液的pH为。(lg2=0.3)若pH升高,则=(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当有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肌细胞石储存氧气和分配氧气时存在如下平衡:b(aq)+o2(g)bo2(aq)。 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 (4)经测定动物体温升高,氧气的结合度(bo2),氧合肌红蛋白的浓度占肌红蛋白初始浓度的百分数降低,则该反应的H(填“”或“ (5)温度为37时,氧气的结合度(bo2)与氧气的平衡分压p(o2)关系如下图所示: 利用R点所示数据,计算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氧气的平衡浓度可用氧气的平衡分压代替求算)。 已知37时,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正)=k1c(b)(o2),逆反应速率v(逆)=k2c(bo2),若k2=60s-1,则k1=。 Ac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