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按摩在运动疲劳恢复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1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按摩在运动疲劳恢复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2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按摩在运动疲劳恢复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3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按摩在运动疲劳恢复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4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按摩在运动疲劳恢复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 级 公 开 学 号 200841023223 衡水学院毕业论文按摩在运动性疲劳恢复过程中的应用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系别:体育系专业社会体育年级:2008级提交日期:2012年5月17日答辩日期:毕业论文学术承诺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存在抄袭情况,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或其他教学机构取得的研究成果。作者签名: 日 期: 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了解并遵守衡水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或向有关部门送交毕业论文的原件或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开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及相关资料。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2008级社会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按摩在运动疲劳恢复过程中的应用摘 要: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他利用手足或器械进行各种推、揉捏、搓、拍、抖动、运拉及穴位按摩等十余种手法,通过刺激人体,体表或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运动后按摩能减少肌肉和血中乳酸清除的时间,使肌糖原的恢复加快,同时也使恢复效率有很大的提高。经过实验说明根据不同的部位疲劳采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和按摩顺序,先上肢,后下肢,先前侧,后后侧,先按摩大肌群,在按摩小肌群的按摩顺序采用适当的手法,可以使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时间变短、心率、血压、皮肤空间阈的的数值明显降低,所取得的效果好于沐浴、睡眠、整理活动等方法。按摩可以使血液和肌肉中的乳酸迅速排出体外,还可以增加神经系统的调解功能,从而达到恢复疲劳的目的。按摩还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舒活筋络,使肌肉的灵活性增加,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因而可以起到恢复和消除疲劳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按摩顺序和手法,具有消除疲劳促进恢复的作用。关键词:按摩;运动疲劳;恢复;手法 ITitle:Thesis topic: massage in sports fatigu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applicationAbstract: massage is a simple and easily health care methods, and using his brothers or equipment for all kinds of pushing, kneading, rub pat dithering, luck, and point massage to wait for more than 10 kinds of technique, by stimulating the human body, the body or meridian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strengthen the body, massage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pplication in a wide variety of fields. Fatigue is a kind because the body function of sports cause temporary reduction in physiological phenomenon. Fatigue and then improve the body to sustain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fatigue movement level to improve. Carry momentum is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human body, fatigue will be substantial accumulation, so not only susceptible to damage the word can also affect the training effect.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massage with eliminate fatigue to promote the role of recovery. Keywords: massage; Sports fatigue; Restore; Technique;目 录摘 要Abstract1 绪论11.1运动性疲劳的概述11.2 运动恢复的概述11.3按摩在恢复中常用的按摩手法介绍21.4 按摩的主要功能31.4.1 缓解压力消除压力31.4.2 缓解肌肉疼痛或肌肉紧张31.4.3 减轻肌肉酸痛缓解手臂腿部疼痛或麻木32研究对象与方法42.1研究对象42.2研究方法42.2.1 文献资料法32.2.2访谈法42.2.3观察法42.2.4逻辑分析43.结果与分析53.1 2008级体育学院的学生采用按摩恢复运动疲劳的状况53.2对不同按摩方式的效果分析53.3按摩的先后顺序63.3.1头部按摩73.3.2胸部按摩73.3.3 腹部按摩73.3.4下肢前侧按摩73.3.5 背部按摩73.3.6 下肢后侧按摩84 结论9参考文献10致 谢112008级社会体育专业毕业论文1 绪论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由于运动导致的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从训练学角度分析身体只有承受疲劳,并随着身体对疲劳适应能力的提高,才能提高运动能力,所谓“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就是这个道理。在运动训练中,如果运动量过大,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使疲劳大量堆积,将会导致过度训练,其结果不仅影响运动训练的效果,而且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又有这么一种说法:“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大量的研究表明按摩具有消除疲劳促进恢复的作用。在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后按摩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从而影响其他器官系统,使呼吸循环等机能和物质道谢机能得到改善,增强肌肉组织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使乳酸迅速排除体外从而达到恢复疲劳的目的。按摩还可以缓解肌肉负荷后的紧张度,舒筋活血,使局部血液供应加强,提高神经肌肉及器官的活性,并可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的排除速度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1.1运动性疲劳的概述运动性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个特定水平上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具有不同表现形式。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它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过强的体育运动所造成,表现为四肢无力酸软,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另外还有一部分属于脑力疲劳,主要见于脑力劳动者。由于长时间的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大量能量被消耗,招致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被削弱了,头晕脑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高强度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造成了人们的心里疲劳,由于超负荷的精神负担使人们的心里始终处于不安宁和混乱的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焦虑。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根据研究结果,将躯体性疲劳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中枢疲劳是指缺乏动机、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或募集发生改变。外周疲劳包括肌肉接点传递、肌肉点活动和肌肉收缩活动能力下降。1.2运动恢复的概述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结束后,各种生理机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变化过程。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认为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分三个阶段。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恢复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休息 休息是疲劳恢复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休息得好才能学习得好,锻炼得好。休息包括睡眠和活动性休息。(2)睡眠睡眠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之一。运动员应严格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89小时,并应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大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还可适当增加。(3)活动性休息所谓活动性休息就是指在休息时进行其他活动,也叫积极性休息。当局部肌肉疲劳后,可利用未疲劳的另一些肌肉进行一些适当活动,借以促进全身代谢过程,加速疲劳的恢复。当全身疲劳时,也可通过一些轻的、兴趣高的体力活动,来达到加速消除肌肉代谢的目的。因此,我们在体育课中应多采用转换活动内容的方法作为休息的手段。(4)按摩按摩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手段之一。按摩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可采用手法按摩,进行全身或局部肢体的按摩,有损伤的还可以兼作治疗,均有良好效果。对放松肌肉,消除肌肉酸痛和恢复体力效果极佳。1.3按摩在运动疲劳恢复中常用手法的介绍疲劳产生时疲劳的部位不同,所采用的按摩手法也不一样,按摩的基本手法有推、擦、揉、揉捏、搓、按、拍击、抖动、运拉及穴位按摩等十种。 (1)、推法:多用于运动前按摩以迅速提高局部体表温度,常以揉捏、按压等手法交替使用。(2)、擦法:擦法多用于膝关节、肘关节、指关节等处。(3)、揉法:揉法适用人体各个部位。(4)、揉捏:揉捏法是按摩肌肉的主要手法,常用于肌肉丰厚处,如四肢腰背及臀部等。(5)、搓法:应用于四肢肌肉及肩、膝关节等处,常在按摩后阶段使用。(6)、按法:按压可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并对轻度关节错位有整形复位的作用。(7)、拍击法:多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部位的肌肉。可以缓解各个部位的疲劳。(8)、抖动:抖动多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和四肢在按摩后阶段进行。(9)、运拉:根据不同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作被动的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及牵引等活动。(10)、穴位按摩:运用多种手法刺激某些穴位,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达到治疗伤病的目的。1.4按摩的主要功能1.4.1缓解压力,消除压力。消除压力可以增强人的精力,改善生活素质,减低受伤或生病的可能性。按摩治疗还能够缓解如哮喘、失眠这类会因为精神忧虑而加重的病症的症状。按摩能使气血流通,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1.4.2缓解疼痛或肌肉紧张 按摩治疗可以缓解多种形式的肌肉压迫和紧张症状,比如抽筋、肩部肌肉紧张等等。按摩治疗通过拍打、揉捏等动作直接作用在肌肉上,帮助肌肉放松和恢复正常;同时,还能刺激神经系统发出讯号,促使肌肉逐渐放松。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1.4.3减轻肌肉酸痛,缓解手臂/腿部疼痛或麻木按摩治疗有助于排除运动后积存在肌肉部位的废物,消除肌肉酸痛。肌肉非常紧张的时候,可能会压迫手臂、双手或腿部的神经,造成麻木或疼痛。当这种情况发生,通过按摩肩部和臀部,有助于令这些部位痉挛的肌肉放松,减轻手臂和腿部麻木。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使血液粘滞性减低从而促进疲劳的恢复。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衡水学院2008级羽毛球专业的学生18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9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按摩组,一组为对比组。 表2-1 调查对象分组表组别学生按摩组9对比组9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在中国期刊网和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搜索有关高校内按摩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信息,并在衡水学院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按摩对运动性疲劳恢复方面的教材与学术专著,详细查阅了体育核心刊物2005年以后发表的有关按摩对运动性疲劳恢复方面的学术论文近40余篇,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2.2.2访谈法和体育系保健教师和按摩中医访谈,并结合自身学习高级按摩师的情况了解按摩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的作用获得关于按摩对运动疲劳恢复的第一手材料。2.2.3实验法 多次在羽毛球教学和训练的现场观察确定学生的疲劳程度,以及恢复疲劳所采用按摩的方法。并对羽毛球专业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做按摩,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在运动前后分别采取其血压、心率和皮肤空间阈进行对比,进行分析。2.2.4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通过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对研究所得的观点进行论证,完成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结论的认识过程。3结果与分析3.1 2008级体育学院学生采用按摩恢复运动疲劳的状况大学生18其中男女生各9人最大年龄24岁,年龄最小18岁, 年龄平均在21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和运动损伤。表3-1按摩后两组学生实验数据对比组别恢复时间皮肤空间阀距离心率血压安静时治疗后安静时治疗后安静时治疗后按摩组6h2.0-3.92.7-4.5758580-120 85-125对比组9h2.1-4.03.0-6.1749580-12590-130从表3-1可以看出按摩组的同学采用按摩的方法恢复疲劳后的6个小时就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皮肤空间阀的距离从安静时的2.0-3.9恢复到2.7-4.5,心率从安静时的75次恢复到了85次,血压从80-120恢复到了接近于正常状态的85-125,而对比组要9个小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皮肤空间阀也只能从2.1-4.0恢复到3.0-6.1,心率从74恢复到95,血压从80-125恢复到90-130.通过两组的对比可以看出按摩对疲劳的恢复效果非常好,按摩能使肌肉、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和后备毛细血管开放,使局部血液供应下降,营养改善,并可加速疲劳时肌肉中乳酸的排除,酸痛的减轻,从而有利于疲劳的消除。采用按摩恢复疲劳效果明显。 表3-2采用不同方法恢复疲劳的效果按摩睡眠沐浴整理活动6h9h8h7h通过表2可以看出,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恢复疲劳的对比发现,按摩六个小时就能恢复,睡眠的方法要9个小时,沐浴的也要8个小时,而整理活动要7个小时才能恢复,说明按摩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降低运动后亢进的肌张力,减轻以至消除肌肉酸痛,增加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腔内润滑液,同时对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促进乳酸排除,消除疲劳,消除炎症,减轻伤病的疼痛,促进机体恢复都有着有很好的帮助。3.2对不同按摩体位方式的手法分析按摩手法对疲劳程度不同所选用的按摩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运动项目的不一样,按摩的重点部位也不相同,疲劳的在中轻度时,走、跑、类运动员应把下肢作为主要按摩点,躯干和上肢是投掷类运动员的主要按摩点,一般采用揉、搓、按、拍、抖、滚法等手法。疲劳过度时,应先进行全身按摩,手法节奏不宜太快,以轻揉缓推轻搓为主。如遇肌肉紧张僵硬者,可采用揉捏和节奏不快的抖动,慢而有力的透入深层。待肌肉放松后,进行经穴按摩。大致可为三种:(1)仰卧位:先用揉拿法使双膝关节和下肢前侧肌群感到松懈,股四头肌作为重点推拿。相继采用滚、按压等手法对上述肌群进行按摩。然后点按揉足三里等穴位,最后用摇法摇动膝关节,髋关节及背屈踝关节。(2)俯卧位:用拿法推拿大腿、小腿后侧肌群,用滚法滚大腿、小腿肌群,按揉大腿、小腿部诸穴位,如环跳、委中、承山等。用按法,按压腰背部、肩部,外关、内关等穴位。(3)坐位:主要用抖法,搓法按摩上肢,揉捏胸肌等,然后按揉各部穴位。3.3运动疲劳恢复中按摩的先后顺序按摩也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应先上肢,后下肢,先前侧,后后侧,先按摩大肌群,在按摩小肌群。3.3.1头部按摩双手指腹放在前额正上方,轻微而稳固地揉捏头皮,超过前发际线、太阳穴和鬓角,逐渐向后移到头顶中心,这样不断按摩约3分钟,继续从头顶中心部,逐渐移向颈后按摩,特别是耳后部和颅骨基部,时间亦为3分钟。 左右手分别拿捏胫后部两侧,由上而下,约2分钟。动作要缓和,用力适中。用指腹从枕骨自上而下用力缓慢按压20次,拇指分别固定在双侧风池穴旋转用力按摩1分钟,将两手指头放在头部左右两旁,再将手平缓地往上滑进,直到两手在头顶上相逢为止。将双手的指头置于前额,以旋转方式沿着发际按摩。将整个手掌紧贴在头皮上,然后进行旋转式按揉,第一次将手置于双耳上端,第二次将手置于前额及后脑部。前额动作:用左手稳住后脑部,再将展开的右手拇指及指头放在前额上,缓慢而平稳地朝上移动,直到通过发际线。双手拇指指腹沿发际从中间向两边拉抹至两耳尖,拉抹线路渐渐后移,从头顶部向两侧拉抹。双手拇指、食指分别沿耳轮揉按,然后将耳朵向前推,压住耳孔,扣于头部两侧。双掌缓缓用力轻轻推按三次后慢慢放开。提头发,双手五指分别插入头发中,五指并拢夹住头发轻轻向上提。双手用力抓捏双肩20次。扣击头部,双手合十,掌心空虚,腕部放松,快速抖动手腕,以双手小指外侧着力,扣击头部,从头顶至颈部轻扣头皮。头部按摩对大脑有健脑安神,聪耳明目的作用。按摩同时还对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摄氧量,有益于大脑皮质的功能调节,对益智健脑,增强记忆、缓解疲劳、消除紧张、焦虎,使大脑重新获是充足的精力和体力有益处。3.3.2胸部按摩以大拇指一边,另外四指合拢为一边,虎口张开,从两边胸部的外侧往中央推,以防胸部外扩,每边30下。两手保持同样的形状,从左胸开始。左手从外侧将左乳向中央推,推到中央后同时用右手从左乳下方将左乳往上推,要一直推到锁骨处,就是说两只手交错着推左乳。重复30次以后,换右乳。这个动作很重要,手做成罩子状,五指稍分开,能罩住乳房的样子,要稍稍弯腰,双手罩住乳房后从底部(不是下部)往乳头方向作提拉动作。重复20次。3.3.3腹部按摩腹部按摩的方法:取坐式(坐姿不限),以左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右手从胃部开始向左下方擦揉,经小腹、右腹还愿于胃部为一次,共擦揉36次;然后。以右手叉腰,左手擦揉36次,方法同上,方向相反。也可取仰卧式擦揉(一手不需叉腰)。擦揉时自然放松,不须用大力。长期坚持腹部按摩,可增强胃的消化功能,促进肠蠕动。3.3.4下肢前侧按摩下肢内外侧:以一手掌心吸定下肢部,由内侧到外侧,由大腿至小腿进行提拿。按揉足三里等穴位,以两手拇指拍对,在穴位进行长按12分钟。直推下肢前侧:以一手掌部自上而下地压住受术部位后进行直推。按揉膝关节:术者以双拇指指腹按揉内膝眼、外膝眼、并以掌心在膝部团揉,顺逆时针方向35次。揉拨体侧:以双手拇指相对,自上而下,在体侧及胫前肌进行拨动。 活动膝关节:以双手握住膝部、踝部,使受术者膝部屈曲,进行顺、逆方向转动。下肢拍打:术者以虚掌在大腿前侧拍打,使两手拍打出节奏,每分钟300次以上。抖动下肢:术者双手握住受术者足尖,双手相对抖动。3.3.5背部按摩右手抚按在后颈部,不用力。左手全掌按压。肩胛骨位、胸骨位、腰部位、右臀、左臀。左手慢慢移至颈椎部位,揉颈椎,右手在后脑部。两手拉抹后脑发际,至头顶拉抹离开身体,身体移位。双手手指并拢,拇指相对,方向向前,由脊柱两侧,从尾骨肩膀身体两侧腰部回到尾骨。身体移位,双手重叠于尾椎部,从尾椎顺时针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全掌贴在皮肤上,并用力打四个大圈至颈椎。力度均匀(只做一遍)动作停在一侧肩下脊椎旁。身体移位,两手掌重叠在肩胛骨部到肩膀颈、肩头部位打“8”字。动作在过肩头处时,需能摸到锁骨,要有一定的力度。 身体移位,两拇指相对,在脊柱旁肌肉处从第一胸椎开始,依呼吸同时按压脊柱两旁的肌肉,由上至下(先左边肌肉,后右边肌肉每隔一寸按压一次直到尾椎)。吸气时放松,呼气时下压。方向、位置相同,左右拇指在脊椎两旁的肌肉上推移,一拇指拉,一拇指推。从胸部到尾椎,一侧做完再做一侧,要有一定的力度。移位:双手抱住臀围,从腰两侧由下到上推到腋下,上去时用力,回位时轻 。扇形动作:脊柱侧面从臀部到锁骨动作完成,全手掌心沿脊住旁肌肉,从尾骨出发向肩膀部方向,向体外侧打弧线形如“扇面”。两手交替进行,第六下到腋下,第七到肩头,第八下到锁骨,一侧身体做完再做另一侧身体。脊椎右侧:做法相同,右侧右手开始打弧。从尾骨两侧推向腰围,张开“虎口”拇指相对,到腰围后滑向腰部外侧,手接触到床握拳头,手掌打开拉回原位。在尾骨上打小圈双手拇指在尾椎骨交错同时打圈至腰围。拇指同时横向交错揉搓。 在尾椎两侧到腰围范围操作:双手交错揉捏,臀部至腰围“象揉面”的动作。双手平压臀部。双手放在腰部,掌根用力向上推十次,用来刺激肾脏,帮助排出积水。双手从腰部平推到肩胛下缘,到身体两侧拉回腰部形似。右手放在颈椎处,身体移位,两拇指打小圈从颈根至肩头,两拇指交错从颈根至肩头平推。两手拇指从脊柱斜推向肩胛骨,找软组织中的硬块,找到后,就要按住较硬的部位(力度不要太大,避免造成组织损伤)。双手重叠在肩胛骨周边的软组织处做好舒缓放松的动作,另一侧在肩部做相反动作,重复步骤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双手对称放在脊柱两侧颈根部,全手掌向腰围方向平推,在腰围处滑向身体两侧,从腋窝处经肩头至颈根部。双手拇指交替从颈根脊柱旁,一寸一寸向腰围处推进,力度因情况而定。3.3.6下肢后侧按摩拍击下肢,双手掌根轻轻拍击下肢。一手握住小腿下段,另一手握住足背,转摇踝关节。功效:有滑利关节作用,可防治踝关节扭伤等症。捏拿小腿:由上向下捏拿小腿部。功效:可防治小腿酸软、腓肠肌痉挛等症。揉股:两手掌根紧按大腿上部,由上而下按揉至膝。功效:可防治肌膝酸痛、行走乏力、肌肉萎缩等症。揉膝:膝关节屈曲。将两手掌近拇指根的大鱼际肌部分别同时紧紧按住膝关节髌韧带两侧的凹陷处,也就是在膝眼穴的地方,随后带动该处皮肉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一膝揉毕,再揉另一膝。然后,两手分开,一手往上,按揉大腿内侧距膝髌上缘3横指处的血海穴;另一手向下,按揉小腿前外侧膝眼下4横指处的足三里穴。全身按摩结束。4 结论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绿色保健方法,按摩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是利用推、搓、揉捏、抖动等方法,加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使疲劳的肌肉中的乳酸迅速排除体外,从而缓解运动疲劳产生的肌肉紧张、疼痛、手臂酸麻等症状。4.1通过对2008级羽毛球专选班的同学采用按摩恢复运动疲劳的状况对比分析采用按摩恢复疲劳的效果按摩组无论是恢复时间、皮肤空间阈、心率还是血压都好于对比组的同学,说明按摩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效果明显。4.2运动疲劳后采用不同的方法恢复疲劳,从恢复时间来看按摩的效果明显好于沐浴、睡眠、整理活动等方法,说明按摩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是非常好的方法。4.3按摩手法应先上肢,后下肢,先前侧,后后侧,先按摩大肌群,在按摩小肌群。按着头、胸、腹下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