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doc_第1页
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doc_第2页
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doc_第3页
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doc_第4页
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生本 追求有效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种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状: 情境作秀、合作过场、生成流逝、探究形式这一切导致了课堂的效益不高。本文主要从这些教学现状入手,以“生本”的视角剖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策略探索,从而去追寻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关 键 词】追求有效 以学定教 策略探讨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定教”的新理念。“以学定教”,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案,以生为本,让孩子全面个性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各种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然而纵观当今的数学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在热闹与时髦的背后,却丢失了“生本”和“有效”。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生本,以学定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将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逐渐引导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状扫描:乱花渐欲迷人眼当今课堂,异彩纷呈现状一:情境作秀无目的【案例描述】有位教师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分数”概念,激发探究兴趣,设计了如下情境: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她请了几个同学到家中过生日,让我们来帮她分东西。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个苹果和个小朋友)生:我会分,每个同学2个。师:很好,分得很对。如果又进来9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大屏幕上又出现了9个小朋友)生:一共12个同学。师:对,那么6个苹果怎样分给12个同学呢?看哪个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好?生:问问看谁要的举手,不要的就不给他。生:你咬一口我咬一口。师:大家的方法都很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案例分析】以上案例中,教师试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教学情景的设置偏离了本课知识。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分,有哪些方法。学生所提出的方法很多,但是与本课知识没有联系。这个情景创设是为了情景而情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数学方面提出问题,而是漫无目的随便学生说什么,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忽略实质,显然无效。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复习平均分的概念,再问学生:“如果把6个苹果分给12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就能达到本课教学预期的目的。现状二:合作过场没价值【案例描述】我们听了一位教师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一课的教学,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出示: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立刻行动起来,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室里热闹非凡。教师则倒背着手一句话也不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学生边讨论边把各种解法都搬上了黑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的结果是教师肯定学生什么解法都可以,可就是未见老师对本题“一般性”解法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对“普遍性”的解题原理进行概括。【案例分析】上面案例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表面上看教师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是静而思之,我们却发现这样的合作完全走过场,没有价值,是一种盲目的开放。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解答都可以接受,而没有对“普遍性”和“一般性”作归纳,使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所以此片段完全脱离教学内容和教材意图盲目开放,课堂教学怎能说有效?同时我们还发现有的小组是自己说自己的,谁也没听对方在说什么;有的小组是人云亦云;有的小组则只有优生在参与。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无效的合作现象。现状三:课堂生成任流逝【案例描述】教学找规律时,在“智力大比拼”环节,有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1 2 4 ( ) ( ) ( ) 师: 请你们按规律填数。生1:应该填8、16、32因为规律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得下一个数。师(脱口而出):你真聪明,答对了。生2:“老师,还可以填7、11、16师(犹豫):好!你的想法也对!生3:我想填1、2、4师:你怎么和题目一样啊?(该生低下了头)【案例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教师很重视预设,但预设过度,造成了生成上的任意取舍。案例中生1的回答是他经过精心预设所产生的答案,是他想要的,所以他马上给予肯定。生2和生3的回答是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对于生2的精彩生成他简单处理,肯定了一下,没有追问理由,让精彩生成自生自灭。对于生3的回答,教师全盘否定。虽然这位同学想法过于简单,但他的说法并没有错。而教师没有听听孩子的分析,给孩子的思维一片发展的天空。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很多教师对课堂交流中的生成问题置之不理,任凭课堂上精彩生成自生自灭。表面看,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生成,实质上课堂缺乏思维的碰撞与交流,缺乏个性的释放和张扬,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的知识和虚假的生成,是无效的课堂,完全违背了“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现状四:探究形式缺实效【案例描述】“13-8”内容的教学。有位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以生为本,他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索多种解决方法。学生们积极思维,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从8接着数9、10、11、12、13要5个数,所以13-85;画13个圆圈,再划去8个圆圈,只剩下5个圆圈,所以13-85(还有一学生拿出13根小棒,从中移去8根,还剩5根,所以13-85,这两法同理);因为8+513,所以13-85;把8分成3和5,13-310,10-55;把13分成10和3,10-82,3+25。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很好,老师表扬大家。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做就用哪一种方法做。【案例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目标。以上案例中,表面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以生为本,学生参与活跃,讲出了5种方法。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样的探究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因为采用数数、画画(或移棒)的方法,是学生在幼儿园就学过了的,固然第两种方法是学生的创新,教师应鼓励表扬,而第种方法是最贴近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是本节课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既没有让汇报算法的学生讲清算理,也没有引导学生优化选择适当的算法,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喜欢的做法。这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策略优化:“绝知此事要躬行”以生为本,追求有效审视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俯拾即是。在新课改的今天,追求教学实效已成为众多教师的共识,如何落实有效教学,走“以学定教”之路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要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抛弃表面的浮躁,还数学课堂以简约有效。那么,我们该如何洗脱浮华,追寻一种“以学定教”有效的教学之路呢?笔者将结合下面几个教学案例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策略一:情境创设,真实有效好的情境创设是教学活动良好的开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必须清楚,情景创设不是课堂教学的摆设,不要为情景而情景。那种刻意追求形式“美丽”的情景创设,吸引学生眼球,无效不说,有些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妨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所以,情境创设要追求真实、有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把数学课变得更有“数学内涵”,使得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获得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案例】如同样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师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个苹果和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课件出示个苹果和个盘子)师: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师: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 (出示个苹果和个盘子)师:把个苹果平均装在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师:预备开始(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师:怎么不拍了?生:半个。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生:不能。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广告中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广告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广告情境即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又合理地融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策略二:合作学习,合理实用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合作学习必须服从教学目标,以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一大风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但合作学习并不是越热闹越好,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须要合理、实用,也就是事先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一位优秀年轻教师在教学“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825”,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小组学生准备几个多位数,先小组计算一下能不能被5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小组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5整除,哪些数不能被5整除。这时教室里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否被5整除,学生们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学生们带着渴望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接着老师又进一步质疑“你们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吗?”几名学生说了好几种意见,但都不是最恰当的,一个个都被难住了。接着教师又说“人多出神仙,同学们,你们齐心合作讨论交流,准能解开这个谜,不信你们试试看。”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心愿,讨论交流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也深入到学生中,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了解各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点拨,适时调整。同学们很好地掌握了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以上案例中,教师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合理有效的利用合作学习,通过巧妙的诱导,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成功吸引学生去主动探究,很好地掌握了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这里,学生成了真正的探究者,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课堂上学生有时有理有据的分析,有时陷入思考,有兴奋的讨论场面,也有冷静的思考镜头,并不是流于形式并无实效的繁华热闹。老师也不是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而是积极关注学生思维的运行状况,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所有的思考都出发自学生自身的需求。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快乐与魅力,这样的合作学习合理、实在、有效,值得学习。策略三:直面意外,巧取妙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节外生枝”。对于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教师不能盲目取舍,要慧眼识珠,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认知起点是有差异的,教师只有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心中有数,以学定教,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精彩。同样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案例】同样找规律一课教学,在“智力大比拼”环节,我作了这样的处理:师出示:1 2 4 ( ) ( ) ( )。师:请你们按规律填数。生1:应该填8、16、32因为规律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得下一个数。师:你真聪明,答对了。生2:“老师,还可以填7、11、16师(微笑):你真了不起!能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一下吗?生2:“我认为规律还可以是前后两个数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别增加1、2、3、4、5(师鼓掌)生3:我想填1、2、4师:你这么填,肯定有你的理由。把你的理由大声说出来,好吗?生3:老师,我觉得重复也是一种规律。师:孩子,你说得对,重复也是一种规律!你真的很棒!(孩子一脸兴奋) 意外成就了无法预约的精彩!生2的生成虽然不是我预设的范围,但是我追问下去,智慧地处理好生成和预设的关系,让生成闪现思维的火花。虽然生3的想法过于简单,也过于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他的说法并没有错,何况这种规律也是学生自己的发现,如果这一次我不理不睬,或者给予斥责,那么我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从那次后,这位同学特别喜爱数学,成绩直线上升。我想或许就是那次我的鼓励和肯定让他有了更多的自信,在心中播下了学好数学的种子。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直面学生的意外生成,巧取妙用,这样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更加美丽。 策略四:自主探究,讲究实效探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中常常伴随着自主探究,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常常碰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用正确的方法去探究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把探究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处理问题,有效引发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与调整。这样的探究才是有效的。【案例】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一位优秀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1、自由拼摆,理解“完全一样”。在学生准备好的6个三角形学具中,随意取出其中的两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而后讨论:(1)随意拿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应该怎么拿?(2)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摆拼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1)教师显示拼法,学生跟做一遍:A、重合。B、旋转。C、平移。把右边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2)独立拼摆并讨论:A、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B、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C、填写实验记录并汇报实验结果。3、分组摆拼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填写实验记录表,再汇报结果。4、推导公式。(1)回忆讨论:回忆以上的三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分组讨论后,再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三句话填写完整。)(2)归纳总结:依据实验结果,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