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学法指导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识记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基本史实。2.联系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理解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变化的原因。3.对比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变化,联系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当今交通通讯的日益变化,体会中国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发展变化的作用。知识点一铁路与公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九五”期末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3)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4)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5)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2.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4)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限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知识点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前发展概况电报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此后,逐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不过,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主要供官商通报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2.新中国成立后(1)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也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历史纵横】 (教材第68页)本段文字生动地阐述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交通工具落后的状况。即使朝中大员也难免旅途劳累,更不用说穷苦百姓了。【图示巧记】 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名师点拨】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造成的。【名师点拨】 西方先进的交通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便利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史纵横】 (教材第70页)本段文字阐述了20世纪以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时代的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交通事业的进步,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道路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名师点拨】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的水上运输。1872年洋务派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水上运输的垄断局面,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的诞生。【图示巧记】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主题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史料探究1.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史料注:图例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远远大于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同时,很多铁路都是贷款修筑的,这体现了近代铁路落后并且受制于外国的特点。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此时期中国的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特点。提示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近代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原因史料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购得。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白寿彝中国交通史(1937年)注:“营私”、“向洋人购买”、“范围太小”、“人才不够用”反映了近代铁路运输业落后的原因。思考依据史料分析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提示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实力的落后,技术落后,人才缺乏;领域狭窄,无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等。3.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史料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注:“经济”“信息”“知识”和“现代化”分别体现了近代铁路修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思考依据史料归纳铁路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提示促进经济发展、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史论形成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1.特点(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外国传入的,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地域发展不平衡。(3)起步晚,发展慢,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2.原因(1)缓慢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决定的,国家不能独立,被列强控制。中国修筑铁路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传统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阻碍。长期的社会动乱,民不聊生,铁路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发展的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3.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方便了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主题通讯事业的发展史料探究1.近代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史料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注:反映了政府政策的推动。“外商垄断”反映了近代中国通讯手段的发展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结果。思考依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提示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冲击;政府的推动。2.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影响史料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注:“快捷”体现了速度快。“社会动员”体现了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功能。“全国”体现了范围广。“技术基础”体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思考依据史料分析归纳近代通讯技术的特点及影响。提示特点: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影响: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史料“红包不要停”系列成为2016年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除夕至元宵,微信红包再刷新纪录。注:依据图示数据看出,2016年微信“红包”发送量逐步增加,这反映了微信使用的普及化。思考史料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与古代通讯方式相比,微信具有哪些特点?提示说明:微信成为百姓的日常通讯工具。特点:信息传递更加快捷、简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距离更远,范围更广,影响更广。史论形成 中国近代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和积极影响1.兴起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3)军事政治的需要。(4)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5)政府的推动。2.积极影响(1)加快了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2)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加强了国防建设,改进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4)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5)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名家论史 近代无线电通讯的影响观点:至于无线电则以发展国际直拨电话,挽回对外通信主权,为近年间最大之成功。而国际无线电话,亦能适应潮流,次第开放。国内无线电,则联络东南,通达西北,近尤注意边远,增设电台,其成就亦可观。俞飞鸿十年来的中国电信事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1937年版导读:至1937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稳定,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对电信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电信业能有效的挽回利权,能推动中国在政治、军事、商务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一、学思之窗(教材P69)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二、本课测评(教材P7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提示(1)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中国传统交通工具是以人(马)力为动力的舟楫、马车。随着现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2)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架设成功,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开始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此后各地陆续开设。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建国后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电讯网络。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三、学习延伸(教材P71)上述两种意见,你赞成哪一种?理由是什么?提示同意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要想富,先修路”,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通讯和交通发达是经济起飞的前提,高速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效率最高,虽然现在利用率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定会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意第二种观点的理由是:高速公路的成本大,在中国现今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多条公路的修建必然会使用大量资金,且一些公路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差,造成很大的浪费。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影响深远,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3.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1.(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解析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河运输业的局面,故A项正确;飞机、汽车都是20世纪初才在中国出现,故B、C项错误;马车属于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如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A.服饰 B.发型C.行为举止 D.交通工具解析黄包车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故答案为D项。答案D3.(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解析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B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答案C4.(2017大连高一检测)下列一组图片是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找的。请推断其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应为()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三幅图片都是交通方面的,且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选D。答案D5.(2017雅安高一检测)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他当时是由()A.上海飞往武汉 B.上海飞往南京C.天津飞往北京 D.广州飞往上海解析1920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北京至天津的航线,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航线路。答案C6.(2016福建学业水平)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于()A.天津 B.广东 C.上海 D.台湾解析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故选D项。答案D7.(2017襄阳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1902年,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啰,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不利于近代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问,从人群中三个派别的议论内容以及所学知识来分析。第(2)问,结合第(1)问及时代背景总结回答。答案(1)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造成了冲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因素:守旧、传统思想观念的阻碍;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国家没有获得独立,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制;长期社会动乱等。(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这就是()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C.唐胥铁路 D.青藏铁路解析淞沪铁路是1876年外国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故A项错误;京张铁路建成于1909年,故B项错误;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自行修建的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故C项正确;青藏铁路是2006年通车,故D项错误。答案C2.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解析“平等化”“一去不返了”反映了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的社会制度并未改变,故排除C,选A。答案A3.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利,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洋务运动虽然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方式,但是其管理方式是封建式的,创办者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故D项错误。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项错误。答案A4.(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毁。这反映了()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 B.民众的爱国热情C.洋务运动亟待开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对于火车和铁路的偏激认识,体现出中国发展近代化十分艰难,故A项正确。答案A5.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解析中国民航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所以民国六年(1917年),姚木兰不可能乘坐飞机到上海、杭州游历。答案C6.(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材料描述的技术领域是()A.铁路运输 B.航运C.航空 D.电讯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这种发明使用方便,不用学习,手里拿着就能用,能听到对方声音,声音可传数千里,从这些特点可以判断是电话,电话技术不属于铁路运输领域,故A项错误;电话技术不属于航运领域,故B项错误;电话技术不属于航空领域,故C项错误;电话技术属于电讯领域,故D项正确。答案D7.“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汽车解析题干强调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在军事指挥方面的便捷之处。A、B、D三项无法做到“悬隔山海,而如指掌”,而电报则能。答案C8.下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该漫画()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画名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画中列强持有以火车各个部位组合而成的龙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揭露的是列强逐渐控制铁路修筑权,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故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