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3_第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3_第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3_第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3_第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5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3 m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七巧板的知识。 二、展示七巧板,探索学习。 1.拿出自己做的七巧板,拼成原来的正方形,请大家照书上标上序号。 2.说出七巧板中都有哪些图形?有什么规律?(比一比,想一想) 3.全班交流。 4小结:人们把七巧板简称为:三大、一中、两小、一方、一斜。 5分组探究每个小图形与原正方形的关系,出示 68页 “ 想一想 ” 的( 1) ( 3)题。 6全班汇报。 ( 1)观察 7 个板块,发现共同点。 ( 2)同桌合作:找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7拼一拼,估一估,算一算。 ( 1)小组合作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A 估一估,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2 / 45 B量一量、算一算,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 2)全班展示拼成的图形,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若有兴趣,课后还可以拼成更多的图形。西面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增加趣味,探索知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想、拼、思考。 欣赏之后,动手拼一拼。 学生动手拼七巧板,边拼边思考。 学生可能回答:有 5 个三角形, 1 个 正方形, 1 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6、汇报。 2 个大三角形一样大, 2 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同桌 :合作:找出 1、 2 板块各占图的 1/4。 4、 6 块是 1/16,3、 5、 7、块是 1/8。(直观看图找答案比较困难。可通过折纸或画延长线的办法得出) 小组合作拼出图形,并估算周长和面积。 测量你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计算精确的面积。 学生展示。 在欣赏中感悟图形美,激发热爱图形的情感。 3 / 45 课题求平均数(一)课时六 1( 38)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 二、探索新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 “ 总数 人数 ” 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 5+6+5+4+5) 5=5 (个)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 6+5+6+7) 4=6 (个) 4 / 45 第二种解法:用 “ 移多补少 ” 的方法,求平均数。 3.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 4.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 三、巩固练习: 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 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前三 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2.做书本第 73 页练一练第一小题。 学生讨论并汇报。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平。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1.让学生尝试解答。 2.生汇报。 1.做书本第 72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 “ 移多补少 ” 的方法求平均数。 5 / 45 板书设计 奖牌给哪组?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 5+6+5+4+5) 5=5 (个)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 6+5+6+7) 4=6 (个) 平均数 =总数 人数教学反思: 课题求平均数(二)课时六 2( 39)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平均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 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 解平均数的问题,谁来说说 ,如何计算平均数? 2.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平均数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比一比,下面两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哪组更高? 下面是我班第一、二小组学生第一单元数学成绩统计表 6 / 45 123456 平均成绩 第一组 9895899390 第二组 9486991009596 先请学生尝试解答,教师讲评,讲评的侧重点在于计算平均 数时,总数与总人数要相对应。 2.做书本第 73 页第 2 小题。 先让学生解题,教师再讲评:讲评的侧重点应在于求平均每 个学校植树多少课,应用四个学校的植树总数 四个学校;而求胜利 小学平均每班植树多少课,应用胜利小学的植树总数 班级总数。 3.做书本第 73 页第 3 小题,教师讲评。 4.第 74页第 4 小题,教师讲评。 5.实践活动: (1)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填写统计表,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学生 1234567平均身高 身高 (厘米 ) 6.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第 74页的数学故事,讨论有危险 先请学生尝试解答 先让学生解题 7 / 45 做书本第 73页第 3 小题 做第 74页第 4 小题 (2)让学生把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在 班级上汇报交流。 课题猜一猜课时六( 40) 教学目标: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今天,有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帮助解决。打开书第 75 页。问题就是 “ 猜一猜 ” 二、引导探索 。(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 2、请一名同学上前面亲 自做试验,验证讨论结果。 8 / 45 3、做 “ 抛纸杯 ” 实验。 创新与反思 ( 2)将试验结果记录下表。 三、拓展应用。 任意摸一个球,有 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球的可能性小。再放入 3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有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球的可能性小。能摸到黑球吗? 讨论 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1、认真看图,有了想法,再进行小组讨论 ( 1)分组做 “ 抛纸杯 ” 试验,每人重复做 5 次。 3)与同伴说一说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写下来。 学生游戏尝试,分组讨论,填出可能性。 课题体育中的数学课时六( 41) 9 / 4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活动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优化 意识。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喜欢看体操表演吗?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你们知道数学的用处吗?在你们喜欢的体育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你能说说你观察到的体育中的数学知识吗? 二、组织活动 活动一:欣赏队列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队列图片,请你们来欣赏一下,你认为这些队列美不美?美在哪儿?(图片展示) 10 / 45 活动二:拼摆图形 (一)出示题目: 把 16 个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应该怎样摆?再拼成一个长方 形有几种摆法?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名 正方形:长 4 厘米宽 4 厘米 (正方形的长、宽是相等的 44 16) 每行摆 4 个,可以摆 4 行 特点:每行摆的个数和摆的行数一样。 长方形: ( 1)长 16厘米宽 1 厘米 ( 2)长 8 厘米宽 2 厘米 师板书:正方形 44 16 长方形 161 16 11 / 45 82 16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很聪明,合作得很好,这个游戏做得非常棒!请大家把掌声献给自已。 通过欣赏队列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产生 创设美的激情。 (小组合作探求) (小组合作,从学具里取出小正方形摆一摆) 学生操作 3 个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作品并简要的说出思路。 (发现了 每行摆 16个,可以摆一行)( 161 16) (发现了 每行排 8 个,可以排 2 行)( 82 16)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拼摆图形,为设计体操队列做好铺垫,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学生在亲身 “ 经历 ” 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板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 正方形:长 4 厘 米宽 4 厘米 (正方形的长、宽是相等的 44 16) 教学反思 课题体育中的数学课时六( 42) 12 / 4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活动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 学生的优化意识。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了体育中的数学,并通过大家的努力寻找到了数学中的魅力。今天我们大家再来一起设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吧! 二、组织活动 活动三:设计体操表演 (一)出示题目:五( 1)班有 48人参加广播操表演,你能帮他们班设计一个队形吗?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几种排法?请你用圆点来表示人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方案并完13 / 45 成下表。 第一种第二种 每行人数 行数 活动四:设计方队 (二)出示题目:五( 1)班 48 人参 加广播操表演,请你动手试试画出一个方队来。 (三)根据学生的反应提出问题,如果要站成方队,有什么办法呢?说你的想法。 (四)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的情况 情况一:人数不够要增加 师:至少要增加多少人才够呢?为什么?生答:增加 1 人。因为 48+1 49 77 49 情况二:人太多 师:至少要去掉多少人才行呢? 生答:去掉 12 人 48-12 36 66 36 三、课堂总结: 让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请同学说说看法 。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设计体操表演的进场队列,让学生体14 / 45 会到设计的乐趣。 (一)请学生说说什么是 “ 方队 ” ,再展示一些方队的图片。 学生们自由谈,师适时予以补充总结 板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 第一种第二种 每行人数 行数 教学反思 课题第一节复习课课时 43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 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会估一估。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估一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15 / 45 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 3、作品欣赏。 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二、基本练习。 1、课本第 79页第 1 题:读数写数。 说一说,你对哪幅图中的哪个数比较感兴趣,你能读出来或写出来吗? 重点是体会中间有 0 和末尾是 0 的读写。 2、第 2 题: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钩。 ( 1)两个数相乘,积比 1000 大一些,比 2000 少得多,可能是(); 327048192151 ( 2) 38与 23的积可能是: 863874594 这两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 8 和 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 4,因此排除 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案。 16 / 45 、在括号内填上 “ 、或 ” 。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 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常见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复习克、千克质量单位。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回想一下:哪些物体大约重克、千克。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 4、学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数学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 ( 1)要求学生独立地写数和读数,并说说你是怎么读或写的?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课前所收集的万以内的数17 / 45 据。 3、找规律填数。 ( 1) 208520902095()() ( 2) 120011001000 ( ) ( )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 1) 208520902095( 2100)( 2105) ( 2) 120011001000 ( 900 ) ( 800 ) 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复习课课时 44 教学目标: 1、会比较数的大小,根据一定的情境,能够进行判断。 2、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并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比较数的大小;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巩固练习。 1、书本第 78页第 6 题。 18 / 45 四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 38 千克、 42 千克、 39 千克、 41 千克,想一想,标出每位同学的体重。 小兵:我比小芳重,比小军轻 小丽:我比小芳轻。 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话进行判断。 从第一句话,我们可以判 断:小军 小兵 小芳 . 从第二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 小兵 小芳 小丽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1)看到图后,先说一说图的意思。 ( 2)根据图的分法再写出分数。 ( 3)能正确地写出分数,并读出分数,同时理解分数的意义。 3、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并比较大小。 ( 3)复习有关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二、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学生自己 完成,统一核对。 重点让学生说理 ( 1)先根据图上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 2)然后根据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 19 / 45 学生回忆所学,找同学总结回答 先自己找一找与日常密切相关的数,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教学反思 课题第三节复习课课时 45 教学目标: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地进行计算。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20 / 45 解。 3、完成书本上第 80页第 10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二、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 11题。 5 只动物要同时过河,该怎样乘船? 要示学生独立思考后用线连一连。 答案:大象和牛乘大船,其余的乘小船 。 2、书本上第 12题。 题目:小明要买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他只带了 4 元,可以有哪几种选择? 3、书本上第 13题。 题目: 1200 张纸大约有多厚? 1200 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 1200步大约多长?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 100 张纸大约厚 1 厘米, 1200 张纸大约厚 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 40人, 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 30个班。 第三个问题: 10 步大约 7 米, 1200步大约 1207=840 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 一样 21 / 45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学生发言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排除买蛋糕的可能,因为选择蛋糕,余钱不够再买一种饮料。小明可以选择两种饮料和两种点心搭配,共有四种选择: 牛奶与面包牛奶与饼干 桔汁和面包桔汁和饼干 小组探究、汇报、总结 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4、列竖式计算。 能计算三位数的 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牛奶与面包牛奶与饼干 桔汁和面包桔汁和饼干 100张纸大约厚 1 厘米, 1200张纸大约厚 12厘米; 22 / 45 一个班大约 40 人, 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 30个班。 10步大约 7 米, 1200步大约 1207=840 米。教学反思 课题第四节复习课课时 46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 2 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 4,所以价钱也乘 4。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 500 克,只需要除以 4,价钱也除以 4。 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二、计算。 二、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 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 8 张圆桌, 2 张方桌; 4张圆桌, 7 张方 桌。 三、递等式计算。 23 / 45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 30分,扫地 5 分 擦家具 20分,晾衣服 5 分 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 25 分,最后晾衣服 5 分,最后晾衣服 5 分,所以至少要花 35 分。 板书设计蜂蜜:( 1)大瓶: 2000克 20元,小瓶: 5004=2000克、 64=24 元 ( 2)大瓶: 20004=500 克, 204=5 元小瓶: 500 克、 6元。 食物油:中小瓶: 484=12 元、 555=11 元 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 2 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探究 也要求学生做在 2 号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讨论如何节省时间是最合理的安排时间。 板书设计 24 / 45 蜂蜜:( 1)大瓶: 2000克 20元,小瓶: 5004=2000 克、 64=24元 ( 2)大瓶: 20004=500 克, 204=5 元小瓶: 500 克、 6元。 食物油:中小瓶: 484=12 元、 555=11 元 教学反思 课题第五节复习课课时 47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实际问题,能列举各种结果。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小猫到小狗家做客,要过两条河,画一画有几种走法。 ( 2)可以进行板书: A c、 A D、 A E B c、 B D、 B E 二、在方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要求:( 1) 5 位 于中央; 25 / 45 ( 2)每一数字不能与比它大 1 或比它小 1 的数字在同横行; ( 3) 2、 4 在最下面一行; ( 4) 1 和 6 在最上面一行; ( 5) 8 在 5 的上面; ( 6) 9 在中间的竖行内; ( 7) 3、 4、 6 在最右边的竖行内; ( 8) 7 在 3 左边的第二个空格内。 答案: 186 753 294 三、数学活动: 24点。 ( 1)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 让学生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地填入空格内,最后集体校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4点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进行 小组比赛。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A c、 A D、 A E B c、 B D、 B E 教学反思 课题空间与图形(复习一)课时 48 26 / 45 教学目标: 1、整理回顾 “ 空间与图形 ” 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2、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与练习。 1、书本上第 84页第 1 题。 2、出示书本上第 84页第 2 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 5 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 1)长江大约长 6300(); ( 2)小华家住房面积是 98(); ( 3)豹子每时大约可以跑 120(); 27 / 45 (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 是 5(); ( 5)课桌大约高 80()。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4、出示书本上第 85页的第 4 题。 题目:有一块长 15米、宽 12米的草地,草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草地四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米? 5、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第一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 64=24 (平方米) =2400(平方分米)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 22=4 (平方分米) 11=1 (平方分米) 第三 步求出方砖的块数: 24004=600 (块) 24001=2400(块) 第四步求出价钱: 6005=3000 (元) 24003=7200 (元) 比较:边长为 2 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 600块。 二、完成课堂作业本和同步练习。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28 / 45 照片。 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自己填写后集体核对 ( 1)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 =长 宽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 让学生理解 “ 占地面积 ” 就是 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学会检查。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长方形面积 =长 宽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 64=24 (平方米) =2400(平方分米) 22=4 (平方分米) 11=1 (平方分米) 24004=600 (块) 24001=2400 (块) 6005=3000 (元) 24003=7200 (元) 比较:边长为 2 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 600块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复习课课时 49 教学目标: 1、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 积公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进行辨认,会辨认八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策略。 29 / 45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判断轴对称图形。 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 85页第 6 题。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四周,铺上宽 1 米的小路。 ( 1)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2)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搭一搭、看一看 。 出示由 4 个正方体所搭成的物体形状,然后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小方块。 ( 1)出示书本上的小木块。 4、下面是 5 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 1)出示 5 路车的路线图。 ( 3)然后根据路线图填写书上的内容。 5、下面图案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30 / 45 二、课堂总结 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算式: 2015=300 (平方米) 问题 2:让学生思考一下小路的面积如何去求?引导学生思考: 小路的面积 =整个长方形的面积 -花坛的面积 并让学生思考:整个面积的长和宽是多少米?( 20+1+1) ( 15+1+1) =374(平方米) 小路的面积 =374-300=74(平方米) 2)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的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搭一搭。 ( 3)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 2)让学生回顾平面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思考怎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判断,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出轴对称线。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2015=300 (平方米) ( 20+1+1) ( 15+1+1) =374(平方米) 小路的面积 =374-300=74(平方米)教学反思 课题第三节复习课课时 50 31 / 45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有关简单的路线图,会辨认运动方式,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方位图。 1、复习。 2、书本上第 87页的练习。 (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 2)问题 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 3)问题 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样引导学生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 4)问题 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向()走,到32 / 45 华光路再向()走,在马路的()侧就是育英小学。 ( 5)问题 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线?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二、运动。 1、回顾。 2、书本上第 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 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考后举手发表。 三、在方格纸上画图。 3、出示书本上第 88页第 13题的第 1 小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5、完成书本上第 2 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 5 格。( 1)简单地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3 / 45 ( 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 之间的位置情况。 让学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引导学生找到育英小学和电影院,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让学生找到张丽家和小学,然后根据张丽所走的路线来完成此题。 让学生回忆一下,像哪些物体的运动我们认为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 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4 / 45 板书设计 问题 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问题 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教学反思 统计与可能性 课题第一节复习课课时 51 教学目标: 1、认识 1 格表示 1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近视眼发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学 2002年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 1)先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35 / 45 什么?竖列表示什么? ( 2)观察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 3)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回答问题。 ( 1)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人。 ( 2)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 3) 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 1 分钟跳绳。 1、出示三( 1)班男同学 1 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 2、统计数据。 有的学生可能说通过同桌合作完成,也有学生可能一个一个进行统计 ( 2)建议大家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报成绩,另一个学生用 “ 正 ” 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 3)交流统计的结果。 3、制作统计图。 ( 1)观察统计图的横行和竖列分别表示什么? 1 格代表几? 4、回答问题。 ( 1)问题:三( 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36 / 45 跳了几个? 问题:学校规定, 1 分钟达 标成绩是 110 个,三( 1)男同学达标人数是几个,占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以后想要发表什么意见或建议? 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完成后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 ( 1)让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 让学生思考:如何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把统计结果的人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原先的人数。 独立完成其制作。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复习课课时 52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道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够列举结果,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37 / 45 解决问题,在可能性中能列举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收报纸的统计表。 1、出示三( 1)班同学回收废报纸的情况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 1)问题:全班共回收报纸多少千克?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25+28+30+18+24+25=150(千克) ( 2)问题: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多少千克? ( 3)问题: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 6 角,这次回收的共值多少元? 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换算。 1506=900 (角) =90(元) (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掷小正方体。 1、出示小正方体的情况: 6 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 1、 2、 3、4、 5、 6。随意抛一下,小正方体落在地上后哪面朝上?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2、实验。每个同学抛 20次,并记录每次出现的数字,记在书上。 38 / 45 6、观察这些数据后 ,你想说说什么? 三、摸一摸、猜一猜。 1、口袋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 2、口袋里有 8 个红球和 2 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拿出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些。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1506=25 (千克) 学生讨论汇报 要求学生能够罗列出现的结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个人汇总。将自己抛了 20次的结果进行汇总,出现每个数字的次数分别是多少次。 4、小组汇总。每个小组的成员将自己的结果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进行统计。 5、全班汇总。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总,将结果出示在黑板上。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9 / 45 综合复习 课题第一节结合复习课课时 53 教学目标: 1、能很好理解小数的意义,很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认、读、写,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区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没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区别运动现象,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能正确地画出平移后图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元角分与小数的复习: 1、教师板书 “ 元角分与小数 ”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哪些有关知识? ( 1)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2、出示主题题图(足球元,篮球元,网球元) ( 1)说说你从图中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 3)手指元。师:说说你对这个小数有什么认识?它表示有几元几角几分?元、元呢? 40 / 45 ( 4)如果要提一个加法的数学问题,你准备怎么提问题? 如果要提一个减法的数学问题,你又准备怎么提问题? 师:说说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点?结合你的经验,你认 为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a)出示一组森林医生的题目(同步练习第 8 页第 4 题) 二、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复习: 1、出示 “ 对称、平移与旋转 ” ( 1)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知识点。 2、轴对称图形: (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吗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还见过对称图形,请举例说说。 3、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