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3 B4玻尔振动基础实验与基于传感器的玻尔振动综合实验完整报告【实验目的】1 观察和研究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特性2 掌握波尔摆固有振动频率和阻尼系数的测量方法3 观察磁阻尼现象4 观察和研究波尔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5 掌握用数据采集器和转动传感器观测扭摆运动状态的方法6 定量测量波尔摆的自由振动和阻尼振动特性,计算阻尼系数7 观测波尔摆磁阻尼系数随阻尼电流大小和波尔摆初始释放角度之间的定量关系8 观察波尔摆受迫振动过程中的拍频现象9 观测波尔振动的频谱特性10观测波尔摆的相图及摆动过程中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特性【仪器用具】序号仪器名称数量主要参数(型号,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等)1波尔振动仪1ZKY-BG2直流稳压稳流电源1IT63223数字万用表1DM35014秒表1DM3-0085转动传感器1PASCO 8506电脑1Lenovo【实验原理】1.扭摆的阻尼振动和自由振动在有阻力矩的情况下,将扭摆在某一摆角位置释放,使其开始摆动。此时扭摆受到两个力矩的作用:一是扭摆的弹性恢复力矩,它与扭摆的扭转角成正比,即(c 为扭转恢复力系数);二是阻力矩,在摆角不太大的情况下可近似认为它与摆动的角速度成正比,即,其中r为阻力矩系数。若扭摆的转动惯量为I ,则根据转动定律可列出扭摆的运动方程: (1)即 (2)令( 称为阻尼系数),(0称为固有圆频率),则式(B3.2)变为 (3)其解为 (4) 其中为扭摆的初始振幅,T为扭摆作阻尼振动的周期,且由式(4)可见,扭摆的振幅随着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若测得初始振幅及第n 个周期时的振幅,并测得摆动n 个周期所用的时间t=nT,则有 (5)所以 (6)若扭摆在摆动过程中不受阻力矩的作用,即,则式(3)左边第二项不存在,。由式(5)可知,不论摆动的次数如何,均有,振幅始终保持不变,扭摆处于自由振动状态。2.扭摆的受迫振动当当扭摆在有阻尼的情况下还受到简谐外力矩的作用,就会作受迫振动。设外加简谐力矩的频率是,外力矩角幅度为,则为外力矩幅度,因此外力矩可表示为。扭摆的运动方程变为 (7)其中。在稳态情况下,式(7)的解是 (8)其中A为角振幅,由下式表示 (9)而角位移与简谐外力矩之间的相位差则表示为 (10)式(8)说明,不论扭摆一开始的振动状态如何,在简谐外力矩作用下,扭摆的振动都会逐渐趋于简谐振动,振幅为A,频率与外力矩的频率相同,但二者之间存在相位差。(1)幅频特性由式(9)可见,由于,当 0 时,振幅A ,接近外力矩角幅度。随着逐渐增大,振幅A随之增加,当时,振幅A有最大值,此时称为共振,此频率称为共振频率。当或时,振幅都将减小,当很大时,振幅趋于零。共振频率与阻尼的大小有关系,当时,即扭摆的固有振动频率,但根据式(9),此时的振幅将趋于无穷大而损坏设备。故要建立稳定的受迫振动,必须存在阻尼。图 1 为不同阻尼状态下的幅频特性曲线示意图。(2)相频特性由式(10)可见,当时,有,即受迫振动的相位落后于外加简谐力矩的相位;在共振情况下,相位落后接近于。在时(有阻尼时不是共振状态),相位正好落后。当时,有,此时应有,即相位落后得更多。当时,接近反相。在已知及的情况下,可由式(10)计算出各值所对应的值。图 2 为不同阻尼状态下的相频特性曲线示意图。3.振动的频谱任何周期性的运动均可分解为简谐振动的线性叠加。用数据采集器和转动传感器采集一组如图 1 所示的扭摆摆动角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之后,对其进行傅立叶变换,可以得到一组相对振幅随频率的变化数据。以频率为横坐标,相对振幅为纵坐标可作出一条如图 2所示的曲线,即为波尔振动的频谱。在自由振动状态下,峰值对应的频率就是波尔振动仪的固有振动频率。 图1 角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图2 振动的频谱4.拍频当扭摆作受迫振动时,由于驱动力频率与扭摆固有频率不相等,所以再扭摆上施加简谐驱动力后,扭摆从初始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受迫振动的稳定状态过程中,其运动为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两种振动过程的叠加,由于两种振动过程的频率接近,将会出现“拍”的现象。若阻尼振动的频率为1,驱动力的频率为2,则扭摆的摆动角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的振幅将会出现起伏变化,其包络线的频率约为|1-2|,即为拍频。在受迫振动状态下,频谱图会出现双峰,其中一个峰值对应得频率为波尔振动的固有振动频率,而另一个峰值对应得频率为驱动力矩的频率。在共振频率附近,双峰融合成单峰。5.相图和机械能扭摆的摆动过程中存在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其势能和动能为其中,I为扭摆的转动惯量;为扭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为角速度,势能与的平方成正比,动能与的平方成正比,若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出两者的关系曲线,称为相图。通过相图可直观地看出扭摆振动过程中势能与动能的变化。图3所示为阻尼振动的相图,机械能不断损耗,想吐面积逐渐缩小至中心点。图4所示为理想自由振动的相图,势能和动能相互转换,但总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相图为一个面积保持不变的椭圆。 【实验装置】其结构如图 3 所示。圆形摆轮(7)安装在支撑架(3)上,蜗卷弹簧(5)的一端与摆轮的轴相连,另一端通过弹簧夹持螺钉(8)固定在摇杆(22)上。在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摆轮可绕轴自由往复摆动。在支撑架下方有一对带有铁芯的阻尼线圈(2),摆轮嵌在铁芯的空隙。当阻尼线圈中通过直流电流后,摆轮将受到一个电磁阻尼力的作用。改变电流的大小即可改变阻尼。为使摆轮作受迫振动,在驱动电机(16)的轴上装有偏心轮,通过连杆(20)和摇杆(22)带动摆轮。在电机转轴上装有带刻线的有机玻璃转盘(12),从其上的刻度可以读出摆轮与驱动力之间的相位差。棉线(10)同时环绕在摆轮的转轴和转动传感器的转盘(14)上,在重约10g 的砝码(15)的带动下,摆轮和转动传感器的转盘同时转动,可将摆轮的转动角度按一定比例转换成传感器转盘的转动角度,进而用数据采集器加以记录。转动传感器的角度分辨率可达到0.01。2. 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为波尔振动仪的阻尼线圈和驱动电机提供电源。电压调节精度达到1mV,可精确控制加于驱动电机上的电压,使电机的转速在30-45 转/分间连续可调,即外加简谐驱动力的频率在0.5Hz-0.75Hz 间连续可调。3. 数字万用表:用于准确测量通过阻尼线圈的电流和加在驱动电机两端电压的大小。4. 秒表:用于测量波尔摆的摆动周期和驱动力的驱动频率。【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量扭摆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振动频率,并自由测量自由状态下的阻尼系数(1)阻尼线圈不加电流。用手将扭摆的摆轮转动到某一不太大的初始角度使其偏离平衡位置,记录初始偏转角度。(2)释放摆轮,让其自由摆动,观察摆动现象,用秒表记录摆轮来回摆动若干次后的时间和振幅,计算阻尼系数和摆轮的固有振动频率。(3)选取两种初始角度(小于50和大于50)释放摆轮,采取上述方法测量不同初始角度下的阻尼系数,讨论阻尼系数与初始释放角度之间的关系。问题:扭摆静止时,指针可能不指在0 的位置,为什么?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处理?2.观察阻尼振动现象,测量阻尼系数与阻尼电压间关系(1)利用直流稳压电源给扭摆的阻尼线圈加上7V 的电压(电流限制为最大不超过0.5A)。(2)转动摆轮使其偏离平衡位置并释放,观察摆动现象,测量并计算阻尼系数。(3)在0-10V 间每隔1V 测量不同电压下的阻尼系数,同时记录阻尼电流。描绘阻尼系数随阻尼电压变化的关系曲线。3.测量调速旋钮位置与简谐驱动力矩频率间变化关系(1)调速旋钮为一个十圈精密可调电位器。先将旋钮逆时针调到底,用秒表记录驱动电机转动若干周期的时间,计算驱动电机转动频率,即为驱动力矩的频率。(2)顺时针转动驱动力矩调速旋钮,每隔半圈测量一次驱动力矩的频率,共需测量20 个位置。作驱动力频率与调速旋钮位置的关系曲线。频率应覆盖扭摆的固有振动频率。问题:假设测量时人的反应时间为0.4s,若要求周期测量精度1%,请计算需记录的驱动电机转动次数为多少。4.观测共振现象(1)阻尼线圈驱动电压取7V。调速旋钮逆时针调到底,使电机开始转动,带动摆轮作受迫振动。耐心观察并等待,直至摆轮的振幅不再发生变化。记录振幅。(2)顺时针转动调速旋钮,每隔半圈观察并记录摆轮受迫振动的振幅,找出振幅最大值对应的频率,即为7V 阻尼下的共振频率。(3)根据式(10)计算不同频率下的相位差,并以为横坐标,振幅和相位差为纵坐标,分别画出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由曲线找出共振频率,并与由内容1 测得的固有振动频率对比。1 熟悉和掌握数据采集器和转动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本实验采用转动传感器、PASCO 850 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实现波尔振动仪摆轮转动角度、角速度的自动采集和处理功能。如实验 2.7 图 3 所示,将一条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摆轮的边缘上,另一端绕过传感器的转盘绑一个约 10g 的砝码,使得摆轮转动时可以带动传感器转动,这样就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得摆轮的转动角度、角速度和周期等一系列参数。 将转动传感器接入 850 接口的任一个数字信号通道,将 850 接口通过 USB 线与计算机相连,双击计算机桌面的 Capstone 图标运行测控软件。在参数设置里,y 轴选择转动角度(Angle),x 轴选择时间(Time),就可以显示摆轮的转动角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将图和相应数据保存在指定目录中,并导出为.dat 或.txt 格式的文件,供其他更为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如 Origin、MatLab 等)调用。2 观测波尔振动的频谱 (1) 记录一组波尔摆在 7V 阻尼、无驱动力状态下摆动角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将该曲线作傅里叶变换,就可以得到振动的频谱,由频谱图确定波尔振动仪的固有振动频率。(2) 用计算机分别记录和观测波尔振动仪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三种振动状态的频谱并分析异同。 (3) 测量不同驱动力矩频率下受迫振动的频谱,讨论其异同。调速旋钮每调节半圈测一组数据,不需等到振幅稳定。3 定量测量磁阻尼现象(1) 测量磁阻尼与波尔摆初始释放角度之间的关系。阻尼电压设置为 4V,初始释放角度。分别取( 10,20,30,)等数值,描绘阻尼系数随。变化的关系曲线。 (2) 测量磁阻尼与阻尼电流之间的关系。初始释放角度取上述实验线性区的一个角度,阻尼 电压U分别取(1,2,3)V 等数值,描绘阻尼系数随U变化的关系曲线。 4 观测波尔振动的相图 (1) 取一组角度和角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以角度为横坐标,角速度为纵坐标,画出角速度随角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即相图。讨论相图的物理意义。 (2) 作出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三种振动状态下的相图,讨论其异同。(3) 测出不同驱动力矩频率下受迫振动的相图,讨论其异同。调速旋钮每调节一圈测一组数。5 观察并记录振动的“拍” 加上外力矩和阻尼(7V),转动摆轮并释放,在阻尼振动趋向受迫振动稳定状态的过程中记录摆轮的摆动角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由该曲线的包络线观察到“拍”的现象。自行确定若干组阻尼和驱动的组合,在不同组合下观察“拍”的现象并讨论。(参考:驱动力矩的频率取快、慢、中间值三个点)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B3波尔振动基础实验1. 测量扭摆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振动频率,并测量自由状态下的阻尼系数.由于扭摆指针在静止时无法指向0,而向右有3的偏转角初始释放位置 振幅A08634343时间t/s4.4711.166.249.61振动周期数2746振幅A17624242振幅A26614141振幅A3593939振幅A4573738振幅A55736振幅A65535振幅A753表B3.1自由振动状态下振幅与时间数值原始记录表初振幅A0634343末振幅An533735振动周期数n746振动周期T1.5941.5601.602振动时间t/s11.166.249.61阻尼系数0.0150.0240.021固有振动频率o/Hz3.9414.0283.923表B3.2自由振动状态下阻尼系数与固有振动频率数值记录表结论:由上表数据可知,当初始释放角度增大时,阻尼系数会减小,而固有振动频率基本相同,平均值为3.964误差分析: 角度由人为手动拨动,实际拨动的值与预期拨动的值之间存在误差,为偶然误差。 拨动角度与秒表计时分别为两个人操作,操作过程中,不能保证绝对的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存在偶然误差。 同一初振幅测量次数较少,其中初振幅为时,只测了一组数据,存在较大误差。问题:扭摆静止时,指针可能不指在0的位置,为什么?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处理?答:在实验开始前,我们曾经通过调整棉线在摆轮转轴后缠绕的圈数来改变指针的初始位置,试图将指针指向0的位置。但是无论怎样调节,指针都会有向左或向右的一个初相位。因此我们认为指针不指向0的位置应该与摆轮转轴后棉线缠绕的圈数有关(并且还应与缠绕的方向有关)。进一步推断,要使指针恰好指到0的位置可能需要将棉线缠绕非整数圈,而实际操作时只能将其缠绕整数圈,从而无法使指针指向0的位置。若无法解决该问题,则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下指针的初始角度,然后在选取实验角度时应加上此角度。例如本实验中,指针初始角度为3,当实验时需要取40时,实际取43即可。2. 观察阻尼振动现象,测量阻尼系数与阻尼电压的变化关系.(1)阻尼电压U:7V 阻尼电流I:0.307A初始释放位置 振幅A086343时间t/s3.9611.129.26振动周期数276振幅A175738振幅A255134振幅A34529振幅A44123振幅A53619振幅A632振幅A727表B3.3阻尼振动状态下振幅与时间数值原始记录表初振幅A06343末振幅An2719振动周期数n76振动周期T1.589 1.543 时间t/s11.129.26阻尼系数0.0760.088固有振动频率o/Hz15.650 16.582 表B3.4阻尼振动状态下阻尼系数与固有振动频率数值记录表结论:由上表数据可知,当初始释放角度增大时,阻尼系数会减小,而固有振动频率基本相同,平均值为16.116误差分析: 角度由人为手动拨动,实际拨动的值与预期拨动的值之间存在误差,为偶然误差。 拨动角度与秒表计时分别为两个人操作,操作过程中,不能保证绝对的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存在偶然误差。 同一初振幅测量次数较少,均只测了一组数据,存在较大误差。(2)由于扭摆指针在静止时无法指向0,而向右有3的偏转角,所有初振幅均为实验编号12345678910时间t/s11.1411.1311.0611.0210.6310.6110.310.3210.2410.12电压U/V0.999 1.998 3.000 3.999 4.9985.999 6.998 7.997 8.996 9.995 电流I/A0.0420.0860.1320.1740.2160.2610.3060.3460.3870.427振幅A142424141393939373636振幅A240393838373634333129振幅A338383635343230282624振幅A437363433312927242119振幅A535343332292623211716振幅A634333129272319181412振幅A73231292624211714129表B3.5阻尼振动状态下振幅、时间随电压变化数值原始记录表实验编号12345678910时间t/s11.14 11.13 11.06 11.02 10.63 10.61 10.30 10.32 10.24 10.12 电压U/V0.999 1.998 3.000 3.999 4.9985.999 6.998 7.997 8.996 9.995 电流I/A0.0420.0860.1320.1740.216 0.2610.3060.3460.3870.427初振幅A043434343434343434343末振幅An3231292624211714129阻尼系数0.027 0.029 0.036 0.046 0.055 0.068 0.090 0.109 0.125 0.155 表B3.6阻尼振动状态下阻尼系数、振幅、时间随电压变化数值记录表图B3.4阻尼振动状态下阻尼系数随电压变化图结论:根据关系曲线可知,阻尼系数随着阻尼电压的增加大致呈指数型增长。误差分析: 角度由人为手动拨动,实际拨动的值与预期拨动的值之间存在误差,为偶然误差。 同一阻尼电压测量次数较少,均只测了一组数据,存在较大误差。3. 测量调速旋钮位置与简谐驱动力矩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1) 测驱动电机转动频率半周期数n1010142020时间t7.457.449.5914.8614.86频率/Hz1.4901.4881.371.4861.486表B3.7驱动电机转动周期、时间与频率数值记录表结论:由上表可知,驱动电机频率约为1.488误差分析: 驱动电机转动较快,记录半周期数仅凭人眼判断,存在较大误差。 记录半周期数时需同时按下秒表,从眼睛判断到按下秒表存在反应时间,产生误差。(2)测驱动频率随旋钮变化关系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旋钮变化10个半周期10个半周期14个半周期14个半周期10个半周期17.457.5910.4827.597.5710.6137.687.6310.6747.697.6310.7857.957.907.8211.0167.787.8810.9577.967.9887.957.9211.05911.197.998.09108.168.0311.31118.098.0811.40128.238.2611.39138.308.4111.56148.318.2711.79158.448.3911.79168.488.5511.96178.528.5311.91188.6212.0211.98198.658.6612.00208.608.8012.16表B3.8半周期数及时间随旋钮变化数值记录表旋钮变化12345678910频率/Hz4.184 4.145 4.110 4.094 4.397 4.014 3.942 3.966 3.776 3.884 旋钮变化11121314151617181920频率/Hz3.876 3.827 3.775 3.770 3.732 3.685 3.688 3.658 3.642 3.613 表B3.9 驱动频率随旋钮变化关系表图B3.5 驱动频率随旋钮变化关系图结论:结合上面图表可得,驱动力矩频率与调速旋钮的位置的圈数大致呈线性关系,且频率随着圈数的增加而降低。误差分析: 驱动电机转动较快,记录半周期数仅凭人眼判断,存在较大误差。 记录半周期数时需同时按下秒表,从眼睛判断到按下秒表存在反应时间,产生误差。4.观测共振现象.阻尼电压U=7V,电机驱动电压Uo=15V,驱动电流=1A组别频率/Hz右边到达位置左边到达位置振幅14.184473641.524.145564450.034.110706065.044.0941008994.554.397120109114.564.014126115120.573.94210695100.583.966887682.093.776756469.5103.884625156.5113.876544348.5123.827493843.5133.775433237.5143.770402934.5153.732342328.5163.685332227.5173.688312025.5183.658291823.5193.642281722.5203.613261420.0表B3.10振幅及频率随旋钮变化数值记录表组别振幅频率/Hz/0相位差/141.54.1841.056-157.218250.04.1451.046-153.024365.04.1101.037-147.871494.54.0941.033-144.8935114.54.3971.109-167.6476120.54.0141.013-118.7737100.53.9420.994-76.087882.03.9661.001-91.387969.53.7760.953-25.0791056.53.8840.980-47.9071148.53.8760.978-45.4831243.53.8270.965-32.8621337.53.7750.952-24.8911434.53.7700.951-24.3231528.53.7320.942-20.6561627.53.6850.930-17.2761725.53.6880.930-17.4321823.53.6580.923-15.8021922.53.6420.919-14.9492020.03.6130.911-13.766表B3.11振幅、频率、相位差随旋钮变化数值记录表图B3.6 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图图B3.7 受迫振动的相频特性曲线图结论:由表格数据及幅频特性曲线可知,当/=1.013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此时振幅达到最大值。则此时即为共振频率,且=1.013o,即共振频率与固有振动频率相差无几。当/1.013时,振幅随着/的增大而减小。由表格数据及相频特性曲线可知,当/1.013时,- /2;当 时,(-),即接近反相。误差分析: 记录半周期数时需同时按下秒表,从眼睛判断到按下秒表存在反应时间,产生误差。由于摆动较快,记录振幅仅凭人眼判断,存在较大误差。 由于摆动较快,记录振幅及半周期数仅凭人眼判断,存在较大误差。B4基于转动传感器的波尔振动综合实验1. 观测玻尔振动的频谱。(1)三种振动状态的频谱分析自由振动7V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分析:三种振动状态的频谱共同点在于:均在某一频率(固有频率)下振幅达到最大值,且三者的固有频率几乎相同。不同点在于三种状态在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幅最大值不同,其中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值最大,7V阻尼振动的振幅最大值最小。(2)不同驱动力矩频率下受迫振动的频谱分析(不加阻尼电压)0圈0.5圈1圈1.5圈2圈2.5圈3圈3.5圈4圈4.5圈5圈5.5圈6圈6.5圈7圈7.5圈8圈8.5圈9圈9.5圈10圈分析:相同点:不同驱动力矩频率下频谱的形状基本相同,都存在一个极高峰值。不同点:峰值对应的振幅大小不同,对应的频率大小不同。2.定量测量磁阻尼现象(1)阻尼系数与初始释放角度之间的关系。(因考虑到尽量减少误差,故选取t为5个摆动周期的时间。)阻尼电压为4V初始释放角度0/时间t/s周期数初振幅末振幅阻尼系数10850.1100.0180.22620850.2010.0920.09830850.3200.1900.06540850.4170.2690.05550850.6300.3000.09360850.6300.4080.05470850.7250.5240.04180850.8000.5900.03890850.9250.7000.035100851.0400.7900.034表B4.1振幅、 阻尼系数随释放角度变化表图B4.5振幅、 阻尼系数随释放角度变化图结论:由-关系曲线图可知,阻尼系数随着初始释放角度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误差分析:角度由人为手动拨动,实际拨动的值与预期拨动的值之间存在误差,为偶然误差。(2)阻尼系数与阻尼电压U之间的关系。(因考虑到尽量减少误差,故选取t为10个摆动周期的时间。初始释放角度为9V时总时长不足10个摆动周期,则该组数据的t取5个摆动周期)阻尼电压U/V周期数时间t/s初振幅末振幅阻尼系数110160.400 0.200 0.043 210160.420 0.215 0.042 310160.420 0.176 0.054 410160.400 0.138 0.067 510160.420 0.108 0.085 610160.395 0.070 0.108 710160.400 0.038 0.147 810160.400 0.015 0.205 9580.373 0.110 0.306 表B4.2振幅、 阻尼系数随阻尼电压变化表图B4.6振幅、 阻尼系数随阻尼电压变化图结论:由-U关系曲线图可知,阻尼系数随着阻尼电压U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误差分析:角度由人为手动拨动,实际拨动的值与预期拨动的值之间存在误差,为偶然误差。3.观测玻尔振动的相图(1)三种振动的相图分析自由振动相图阻尼振动相图受迫振动相图分析:三种振动状态的相图均为螺旋状,反映了偏转角度和瞬时频率之间的变化情况。可以观察到自由振动各圈之间几乎重叠,说明能量衰减非常小。若为理想的自由振动,则其相图应只有一个圈。而阻尼振动由于有较大的能量衰减,相图中的圈的半径越来越小。受迫振动由于有驱动力的作用,使扭摆达到稳定的振动状态,因此其相图中各圈之间的距离几乎相等。(2) 不同驱动力矩频率下受迫振动的相图分析阻尼电压为7V驱动电压15V0圈1圈2圈3圈4圈5圈6圈7圈8圈9圈10圈分析:相同点:总的趋势相同。 当驱动电压相等时受迫振动的频率大致相等,即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相等。 不同点:受迫振动的相图变化情况与驱动力频率有关。当驱动力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螺旋线由原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电路实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高速公路收费员安全课件
- 电芯安全知识培训总结
- 电脑详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通信安全员ABC证考试题库
- 电脑知识培训教程中级题库课件
-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 电脑厂上班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呼吸机管路设计与应用
- 2025-2030年中国黑胶唱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台海形势课件
-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核心框架解析
- 采石场人员管理制度
- 2025年湖北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小学生无故旷课问题
- 2024年秋季云南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5年版)解读
- T/CSMT-YB 006-2023精密数字温度计性能测试与评价方法
- DB31/ 653-2012通信基站空调能效限定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