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doc_第1页
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doc_第2页
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doc_第3页
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doc_第4页
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学生姓名: 孙辉 学号: 092086120 系 部: 理学系 专 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 高玉洁 二零一四年六月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 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系部: 理学系 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号: 102086116 学生: 孙辉 指导教师(含职称): 高玉洁(讲师) 1课题意义及目标通过论文的写作,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及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收集阶行列式的相关文献,通过典型例子对阶行列式的一些常规计算技巧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具有显著特点的阶行列式的最佳计算方法.2主要任务(1)学习行列式的定义、性质及常用的计算方法并查阅相关文献; (2)通过典型例子阐述定义法、降阶法;(3)通过典型例子阐述升阶法、递推法、拆开法;(4)通过典型例子阐述归纳法、利用范德蒙德行列式法.3主要参考资料1张卿,孙兰敏.计算n阶行列式的方法J.开封大学学报,1998(02):34-38.2杨立英,李成群.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98-105.3王萼芳,石生明.高等代数(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进度安排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 止 日 期1学习行列式的相关知识并收集、查阅资料2014-1-10至2014-2-252举例说明定义法、降阶法2014-2-26至2014-3-203举例说明升阶法、递推法、拆开法2014-3-25至2014-4-204举例说明归纳法、利用范德蒙德行列式法2014-4-25至2014-5-205按照学院的格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及答辩2014-5-25至2014-6-22审核人: 年 月 日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摘 要:本文通过实例总结了阶行列式的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定义法、三角形法、升(降)阶法、拆开法、递推法、归纳法、利用范德蒙德行列式法,并总结出具有典型特点的阶行列式的较合理的计算方法.关键词:n阶行列式,方法,技巧Method and technique of n order determinant calculationAbstract:Examples this paper sums up the determinant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several kinds of commonly used methods: definition method, the triangle method, rise (drop) method, the open method, recursive method, induction, the use of vandermonde determinant method, and summarize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der determinant calculation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Key words:N order determinant,the determinant nature,methods, skills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论文目录1 前言1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3 研究目的22 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32.1行列式的定义32.2行列式的性质33 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32.2 行列式的性质:33.2 三角形法63.3 升(降)阶法73.3.1 升阶法73.3.2 降阶法93.4 递推法113.5 拆开法133.6 归纳法143.7 利用范德蒙德行列式法144 结 论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第 页 共 I 页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论文1 前言1.1 选题背景与意义行列式是高等代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数学理论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行列式就在解线性方程组中出现.1772年法国数学家范德蒙德(17351796)首先把行列式作为专门理论,独立于线性方程之外进行研究.到了19世纪,是行列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奥古斯丁路易柯西在1812年首先将“determinant”一词用来表示十八世纪出现的行列式,此前高斯只不过将这个词限定在二次曲线所对应的系数行列式中.柯西也是最早将行列式排成方阵并将其元素用双重下标表示的数学家(垂直线记法是阿瑟凯莱在1841年率先使用的).十九世纪后,行列式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中.如高斯在二次曲线和二次型的研究中使用行列式作为二次曲线和二次型划为标准型的判别依据,卡尔魏尔斯特拉斯和西尔维斯特又完善了二次型理论,研究了-矩阵的行列式以及初等因子.行列式被用于多重函数的积分大约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1832年至1833年间卡尔雅可比发现了一些特殊结果,1839年,欧仁查尔卡塔兰(Eugene Charles Catalan)发现了所谓的雅可比行列式.1841年,雅可比发表了一篇关于函数行列式的论文,讨论函数的线性相关性与雅可比行列式的关系.19世纪中叶出现了行列式的大量定理.因此,到19世纪末行列式基本面貌已经勾画清楚.而今随着科学的发展,行列式被应用于如电子工程、控制论、数学物理方程及数学研究等更多领域.在应用行列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行列式的计算必不可少,而n阶行列式因为阶数较高、构造复杂,加大了计算难度.目前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非常多,每一种方法都有他们各自的极其独特之处,然而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往往适合于不同特征的n阶行列式,因此总结不同特点的n阶行列式的较适用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行列式的计算一直是代数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专家已经总结了很多常用的技巧及方法,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代东岩、王萼芳、黄海英、王丽霞等学者对行列式的一些计算方法做出的归纳,其中有几种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三角化法、升(降)阶法、递推法、数学归纳法等,而几种尚未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主要有超范德蒙行列式法、微积分法、软件法、按拉普拉斯定理展开等.这些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常常被用来求解线性方程组、求解几何图形方程、求逆矩阵证明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等式和不等式、证明Lagrange 中值定理、证明柯栖中值定理,还被用于向量积、混合积、多项式理论中.1.3 研究目的通过典型例题介绍n阶行列式的一些最常用的计算方法:定义法、三角形法,升(降)阶法、拆开法、递推法、归纳法、利用范德蒙德行列式法,并在n阶行列式的计算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具有不同特点的阶行列式的较适用的计算方法.2 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2.1行列式的定义说到行列式,大家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其中为排列的逆序数.2.2 行列式的性质:性质 1(对称性)行列式的专职行列式与原行列式相等.从这个性质可以知道如果行列式对行而言具有的性质,则对列而言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反过来也是如此,因此下面的几个性质只对列来叙述.性质 2(多重线性)行列式的多重线性是指下面两条(1) =(2)性质 3 (交错性)对换行列的任意两列所得行列式与原行列式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性质 4 如果行列式的一列是另一列的a倍,则行列式为零.特别是,如果行列式有一列为零,或者有不同的两列相同,则行列式为零.性质 5 (初等变换性质)通常说的初等变换有三种:一列乘以非零数;对换不同的两列;这两种前面都提到了,下面一种是:一列乘以非零数加到另一列.性质 6 用一个数来乘行列式的某一行(即用此数乘这一行的每个元素)就等于用这个数乘此行列式6.即:对于n阶行列式的计算,阶数不定,我们需要找到一些适合其本身的计算方法,不仅会提高我们的解题效率,还会增加我们解题的正确率.例1 求的值.解:方法一:第二列,第三列,依次,然后加到第一列,得: 方法二:将第一列第n行展开得: 方法三:从第二列开始每一行都减去第一行.得 每一次减去第一列,得 通过求解,我们不难发现,方法一是计算又快、效率又高的解题方法.所以,在计算n阶行列式时,选取合适的计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3 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3.1 定义法一般来说利用行列式的定义求解n阶行列式的值很繁琐,但是对一些特殊的有规律的行列式还是很有用的,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这种行列式一般有一些特征:(1)只有对角线的元素不为零,或者行列式为上、下(反上、下)三角形行列式;(2)(),中必有一个元素等于零,或者有很多项为零;(3)等等.例21 计算n阶行列式.解:根据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展开后每一项都有n个元素相乘,而且这n个元素要位于中不同的行与不同的列.因此中只有一个123(n-1)n这一项行标为自然顺序,列标构成的排列为n(n-1)21,其反序数为,故.3.2 三角形法所谓三角形法即通过行列式的行变换和列变换,使得行列式变成如下形式:位于主对角线一侧的所有元素全等于零,这样得到的行列式等于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对于次对角线的情形,行列式的值等于与次对角线上所有元素的乘积.例32 计算n阶行列式.解:从第2行起,每行减去第一行 从第二列开始,每一列都加到第一列,化成上三角形行列式 化三角法一般只能针对一些有规律的、能通过简单初等行列变换变成三角形行列式,或变成爪型行列式,其它的一些行列式就不是很适用.其自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灵活性较差,过于死板.3.3 升阶、降阶法3.3.1 升阶法 升阶法,在运算中可以通过加一行一列,使行列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阶,同时保证行列式的值不变,从而使行列式的计算变得容易. 例43 计算n阶行列式解:加边,使得将第一行的(-1)倍分别加到其他各行,得为一个爪型行列式,从第二列开始,将各列的1/a(i=1,2,.,n)倍加到第一列得 =例5 计算行列式解:利用加边法计算:由此可知:加边法适用于某一行或某一列只有一个不相同的元素,也可用于其列或行的元素分别为n-1个元素的倍数的情况.3.3.2 降阶法运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的相关定理使高阶行列式转化为低阶行列式来计算其值.例64 计算n阶行列式解:根据行列式按行展开定理,将按第一行展开,则 将后面的行列式按第一列展开,则 例7 利用降阶定理解:按照第一列展开所得当行列式某行(列)有很多零,非零元的代数余子式比较容易求解时,可利用降阶法来求解6.一般在选择某一行(列)展开时,都会选择第一行(列)或最后一行(列)进行展开,求解.3.4 递推法设法找出n阶行列式与低阶行列式的关系以此类推来计算行列式的值.例84 计算n阶行列式解:将按第一行展开后,再将第二个行列式按第一列展开得,即,此式对一切n都成立,故递推得 (3.1)在上式中,的地位等同,故同理可得 (3.2) ,得 故 .例95 证明: 证明:将按第1列展开得 由此得递推公式:,利用此递推公式可得 对n阶行列式与或之间的一种关系,称为递推公式,再由递推公式求出的方法称为递推式法.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除主对角线及其上条对角线和最后一行元素或最后一列外,其余元素都是零.这种行列式,可用递推法求解.3.5 拆开法由行列式拆项性质可知,将已知行列式拆成若干个行列式之和,然后进行计算,这个方法称为拆开法.例103 计算n(n2)阶行列式解:将按第一列拆成两个行列式的和,即上式等号右端的第一个行列式:第i列减去第一列的i倍,第i列再提取公因式;第二个行列式;提出第一列的公因子,再分别减去第一列的i倍(i=2,3.,n),则得到在行列式中,每一个元素都是由a+b的形式构成的时,便可使用拆项法来求解.3.6 归纳法利用数学归纳法来计算证明某些n阶行列式.例114 证明 . 证明:当n=1时,等式成立, 当n=2时,等式成立, 设当n=k时,等式成立 按最后一行展开得 由归纳法假设, 故等式成立.若要证的结果已知时,包含正数n的公式,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7 利用范德蒙德行列式法例125 计算行列式解:把第1行的-1倍加到第2行,把新的第2行的-1倍加到第3行,以此类推直到把新的第n-1行的-1倍加到第n行,便得范德蒙德行列式范德蒙德行列式的结构特点: 第一行或者第一列所有元素均为1. 后一行(一列)与前一行(一列)的比为 的指标数从0逐行(列)递增至n-1.满足以上三点要求的行列式,可用此方法求解.4 结 论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文中所提到的,也只是平时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不同的题目可能会用到不同的计算方法,至于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还要视具体的题目而定.行列式的计算虽然不是非常简单,但是方法和技巧却不是很复杂,只要我们多观察行列式的特点,就能找到适合的方法.我们在计算行列式的时候,不应该只满足其中一种算法,而应该多了解一些其他的算法.这样我们队问题才有更深刻的理解,碰到了不熟悉的行列式也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参考文献1 张卿,孙兰敏.计算n阶行列式的方法J.开封大学学报,1998(02).2 杨立英,李成群.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3 代冬岩. 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4 王丽霞. N阶行列式的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5 黄海英. 计算n阶行列式的方法举例J.科技信息,2009(27) .6 王萼芳,石生明.高等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