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观书有感》教学实录_第1页
古诗《观书有感》教学实录_第2页
古诗《观书有感》教学实录_第3页
古诗《观书有感》教学实录_第4页
古诗《观书有感》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古诗观书有感教学实录 古诗观书有感教学实录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 260 古诗观书有感教学实录 南京市江宁区周岗中心小学潘勇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课堂教学设计特色 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课堂教学流程实录及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导入 生背诵观书有感 (古诗琅琅上口的 节奏,简练的文体易于学生背诵,学生上课前大多已会背诵。) 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 生:能! 师: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 生:翻开课本,看字词。 师:谈一谈有没有要注意的字词? 师生重点交流 “ 鉴 ” 、 “ 徘徊 ” 、 “ 渠 ” 等字词。以2 / 8 “ 渠 ” 字为例: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书写上突出“ 上下结构 ” 呢?生:将 “ 木 ” 的一横写长些。 (字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把握关键部位,既利于识记字型,又利于正确布局书写。) 生默写并自查 师出示诗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 “ 一鉴开 ” ) 师: “ 半亩方塘 ” 好理解, “ 一鉴开 ” 怎么理解呀?谁来帮帮我?要是 “ 一剑开 ” 我肯定知道是指诗人一剑把半亩方塘里的水给劈开了。可这儿用了这个 “ 鉴 ” 字,哎!(师作焦虑状) 生:老师 “ 鉴 ” 是镜子的意思。 师:噢,有这个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说出理由来听听? 生:我查字典知道的。 师:你真行!会用工具书帮助学习了。据老师了解 “ 鉴 ”在 2000 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有 5 种意思,你怎么一眼就选中了 “ 镜子 ” ?生不语 (引导学 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犹为重要,这将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能力。) 师:再读一下这句。生读后师:读出什么来了吗? 生 1:我觉得 “ 鉴 ” 在这句话中应理解为 “ 镜子 ” 。师:你的 “ 这句话 ” 说得好,你会联系句子理解字词了。) 生续说:我看了文中的插图水面比较平静,半亩方塘水3 / 8 平如镜所以 “ 鉴 ” 在这儿应该理解为 “ 镜子 ” 的意思。 师:你不仅能联系句子还能图文结合思考,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第一个 “ 拦路虎 ” 。可 “ 开 ” 字你们理解吗? 生:当 “ 打开 “ 讲 师:这个老师知道 ,我是向那位同学学来的(手指先前查字典的同学) 老师课前查过资料了,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试说 指一生说: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 (查阅工具书,主动收集资料是高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 师出示: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 生:天光和云影 师:他们一边照还一边徘徊呢!什么叫 “ 徘徊 ” ?(强调双人旁) 生:来回移动 师:能否说成 “ 晃动 ” ? 生:不行,用 “ 晃动 ” 说明方塘里的风太大了。 师:你怎么知道当时风不大呀? 生:上句说池塘像镜子吗? 4 / 8 师:噢!这就叫联系上文呀! (古诗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会图文结合,联系上下句理解感悟,这是一种阅读能力。) 师:天光哥和云影妹在半亩方塘里手拉手散步,心情怎样? 生:好高兴呀! 师:你怎么知道?出示:问渠哪得清如许? 生:这句中说池塘水很清 师: “ 渠 ” 不是 “ 渠道 ” 吗?你怎么说是池塘呢? 生:上句写诗人看到半亩方塘水清,所以在问的呀,显然 “ 渠 ” 指的就是方塘 师:诗人问什么呀? 生:诗人在问池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呢? 师:问得好,看来诗人挺会动脑筋的,既然是问话,别忘了问号呦?那么诗人有没有得到答案呢? (大多古诗都是逗号句号,此处问号有必要作一强调。) 出示: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齐读 师:你知道为什么池塘里的水如此清澈吗? 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的。 师:如果没有活水呢? 生 1: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 5 / 8 生 2: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 生 3:水还会被污染。 生 4: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 生 5: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 (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 师:是呀!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老师曾看到过一个小池塘,里面漂满了污物,夏天还有浓浓的臭味,要是诗人看到这样一个池塘,又会写出什么诗来呢? 生思考后急切地动起笔来。 师选择一生习 作,投影出示 观塘有感 陈桥 半亩方塘不见开, 一片污物在徘徊。 问渠哪得脏如许? 为有世人乱扔来。 指小作者朗读,该生一脸愤怒状 师:你好生气呀!我知道你是要世人保护好水源是吗? (联系生活情景,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并适时让学生学诗练笔。) 出示观塘有感于前面依次呈现的四句诗前。 6 / 8 众生: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 师:细看课本,作迷惑状,知道老师想什么吗? 生:老师肯定想: 诗的内容明明写的是诗人观塘的感受,怎么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 师:你跟老师想到一起了,难怪这么肯定。可老师想不通呀?你们再帮帮我,好吗? 引导学生观看插图 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很爱学习。 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 “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性。 师:读了关于诗人的介绍,能帮我回答问题了吗? 生举手欲答,师:再想想好吗? 情景辅助 理解:师手拿书本,黑板上出示半亩方塘的简笔画,眼光从书本移向方塘并吟诵观书有感,忽然师似有所悟。眼光从池塘回到书本,并出示: 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 变 得 英 明 有 远 见 , 看 来 要 。 生思考填空 生 1: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 7 / 8 生 2: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 “ 少壮工夫老始成 ” ,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 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师:你们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 是对池塘吗? 众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 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 出示:半亩方塘就像 。 源源不断的活水就像 。 生一一作答 师:你们读懂了诗的内容,有没有读懂诗人呢?手指关于诗人的介绍材料,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 1:谢谢您,朱大师,您让我明白了人应该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更聪明。 生 2:朱熹啊!您真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的人呀! 生 3:朱熹啊!您不愧是一个大理学家,一个池塘也能让您想到读书的道理。 生 4:您的题目真含蓄呀,让我们想了好半天才明白呢! 生 5:我一定要向您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入情入境入理,明理悟道导行,跨越时空的交流,使8 / 8 学生真正走进诗人。) 作者简介:潘勇男 1972年 4月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1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