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含答案.doc_第1页
2017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含答案.doc_第2页
2017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含答案.doc_第3页
2017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含答案.doc_第4页
2017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含答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 专题非常解读一、专题概述: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漫长的救国救民的道路探索,从而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由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到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发展过程。本专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并且所占分值较重,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题目设置多为综合性知识,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这一命题特点会在2015年中考中延续,考生应高度重视对本专题的学习。二、专题考点:重点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思想变化及社会习俗演变等。热点问题:1.本专题与世界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工业革命与洋务运动的联系、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和启示、民族工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等。2.结合近代化探索的事例考查思想变化、社会习俗演变,结合近代科技成果考查近代科技人物和创新精神也是中考的重头戏。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考点速查识记一、近代化探索的四次运动:二、中国经济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1、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影响: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迫 5、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初期 原因: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进行改造:19531956年 意义: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三、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的思想主张区别:四个派别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这是其共性;但洋务派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后三个派别属于资产阶级。他们在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上观点不一,具体表现: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即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学习器物)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改革政治制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制度)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学习制度)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习思想)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特征: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呈现出明显的层层推进、急速深入的逻辑发展特征。它从洋务派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开始,经康梁维新派发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继而孙中山领导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掀起对封建思想文化批判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急促而悲壮,一刻也未曾停留。五、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 (1)特点: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启示: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六、中外近代化探索的比较: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三个时期。先开始经济工业化,即学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近代民用企业;然后是政治民主化,即学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接着是思想民主化,即学思想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和欧美恰恰相反,欧美(如英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先经过思想解放(文艺复兴),然后是政治民主化(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然后是经济工业化(工业革命)。七、中国近代化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民族独立、社会民主、社会制度的优越是国家真正实现近代化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摒弃落后,学习先进;结合国情,立足现实。这段探索的结果的失败,说明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 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压轴母题演练一、选择题1.【2016成都】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善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2.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旦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銷,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D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3.【2016东营】“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C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革命运动4. 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B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5.【2016广东揭阳】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D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6.【2016年潍坊】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B 】A 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7.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D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8.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于是他们【 C 】 A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B创办 申报 C掀起新文化运动 D掀起洋务运动9.【2016广安】20.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属相都属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活动,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来源:#%中&【 C 】教*网A.宣传尊孔复古B.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C.都提倡民主和科学D.主张“打倒列强除军阀”10下列是一组我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B 】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汉阳铁厂 大生纱厂A、洋务企业的产生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二、非选择题12.【2016 湖北省黄冈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到90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20多个。摘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二 胡适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