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展露真容.ppt_第1页
武则天墓展露真容.ppt_第2页
武则天墓展露真容.ppt_第3页
武则天墓展露真容.ppt_第4页
武则天墓展露真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則天墓展露真容,陝西考古工作者對唐乾陵的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重大進展,下宮遺址的佈局已逐步展露“真容”。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園,為全國唯一的兩個帝王合葬墓,它是中國盛唐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國目前唯一沒有被盜掘過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譽為“唐陵之冠”。,(陪葬珍寶至少500噸),背景音樂:蕉窗夜雨,唐乾陵鑿山建穴,規模宏大,是大唐皇帝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園,也是中國目前唯一沒有被盜掘過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譽為“唐陵之冠”。乾陵下宮是古時墓葬前的寢殿演變而來,主要供奉墓主靈魂,後人多於此對其進行祭拜。至唐太宗李世民葬昭陵時稱為寢宮,後因火災移到山下,後世遂稱之為下宮。,乾陵陵園的東、北、西三座門址結構相同,都由一對三出闕、一對列戟廊和殿堂式大門組成。闕台系夯土高臺,周邊用磚包砌,周圍堆積的大量瓦片說明闕臺上原建有闕樓;殿堂式大門則均有夯土台基,周邊用磚包砌,兩側與陵園牆垣相連。,考古人員還對北門門址進行了清理,出土殘石馬、石虎、石獅、石刻座等多件石刻,其中石虎的發現為重新認識唐代帝陵北門外石刻組合提供了新資料。這是首次基本搞清下宮遺址的佈局。,調查顯示,乾陵下宮遺址規模巨大,發現有內外兩重夯築的城牆,外城垣平面呈方形,四邊均長達380米左右;同時在內城及內外城之間,還發現了多處建築夯土遺跡,這為認識唐代帝陵的陵園制度提供了第一手實物資料。,現在至少能推斷出墓裡70%的埋葬品,乾陵地宮裡應裝滿了唐朝當時最值錢的各種寶貝。唐高宗和武則天在世時,正處於唐朝最繁盛的時期。在埋葬唐高宗的時候,隨葬品的價值就占了全國財政的1/3。20多年後,武則天駕崩,全國1/3的金銀珠寶又被帶進了乾陵。耗資之巨、陪葬之豐可想而知。,陝西乾陵遺址,況且史書上還明確記載,唐高宗臨死時,還特意留下遺言,要將他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全部陪葬。很多專家還推測頂級國寶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也很有可能就藏在乾陵。,文物工作者推算,乾陵裡面的各種珍貴文物最少有500噸。圖為:陝西乾陵遺址,乾陵地宮,無字碑,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裡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西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武則天(624年705年),並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詩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3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諡號為則天皇後,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在中國幾千年以男人從政為主的社會,一個女政治家卻依靠歷史的條件、特定的婚姻、個人的才幹書寫了一段輝煌的女皇歷史,她就是武則天。登基稱帝之後的武則天有男寵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很少有人去想有多少個男人被她寵倖過。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自從她稱王的那一刻開始起,社會對她的謾駡與詛咒之聲像排天的巨浪不斷向她襲來,其中,對武則天而言,最為致命的攻擊,並非改寫了自古以來男人登基稱帝的歷史,也不是她清洗了一大批權傾朝野的大臣,而是她擁有男寵之事,自古以來,皇帝擁有寵倖的女人是天經地義之事,但是一個女人擁有男寵,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遭到唾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武則天一生究竟有多少個男寵?從史料上的記載來看,首先被武則天寵倖的男人是薛懷義。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本是同官縣(今陝西銅川)街頭賣膏藥的小販,後來因為在街頭幫人打架誤傷人命,為躲避官府的緝拿,潛逃到洛陽,在白馬寺出家當了和尚。白馬寺與武則天曾經出家為尼的感業寺只有一牆之隔,因此免不了僧人和尼姑偶爾見面。最為主要的是,兩座寺廟同飲一井水,這為馮小寶遇武則天創造了條件,為了滿足個人生理上的需求,年近七旬的武則天又寵倖了張易之兩兄弟,由於這兩兄弟不僅聰明伶俐、英俊帥氣,而且精力旺盛,更有侍寢的本領,恰好符合武則天的要求,於是武則天對這兩兄弟寵倖有加,封他們為正四品官員,每天陪伴左右。擁有權勢之後,二張也像薛懷義一樣變得日益驕橫,不僅在後宮恣意妄為,而且還經常結黨營私干預朝政,引起了群臣的公憤。終於,以張柬之為首的大臣策動了“宮廷政變”,殺掉了二張,武則天也被迫還位於中宗,其實,一定程度上來說,武則天有眾多寵男亦並非一定能夠成為抹殺其歷史功績的有力武器,儘管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女人寵倖男人不可能被民眾所接受,但是作為一個女人,無論是多麼強大的女人,也是需要精神慰藉的,我們不能因為這些缺陷而抹殺武則天對中國社會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時至今日,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這事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於西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乳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徵。,乾陵平面圖,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佈置于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至於裡面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4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吸引著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刻,梁山就沒消停過。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這位鹽販子率領60萬大軍攻進長安後,先是痛痛快快地燒殺搶掠一番,待土匪癮過足了,他突然發現自己無事可幹了。這時,有人告訴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側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這個消息就是在暗示黃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側。黃巢大喜,立即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這時,有人告訴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側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這個消息就是在暗示黃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側。黃巢大喜,立即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對鐵鏟鐵鍬的運用熟練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鏟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後來,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空手而逃。這位自稱是書生的黃巢愚蠢之極,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第二個人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此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滅。和黃巢一樣,他也興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最危險的是第三次,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一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他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捲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7個陝西籍士兵首當其衝,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裡還敢再向前,大喊著跑了出來,就這樣,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乾陵坐落於陝西乾縣梁山之巔,距西安約80公里,是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其後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在乾陵陵園朱雀門外的東西兩側,分佈著61尊石人像,採用的原雕的手法,石人像殘高在1.5米至1.77米之間,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們在習慣上稱其為“蕃像”、“賓王像”。用“外國使者”守陵,這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因為守陵是臣屬的職責,而使臣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更奇怪的是,這些石像大多丟了頭顱。人們不禁要問,乾陵為何要用“外國使者”守陵呢,他們為什麼又只有身子沒有頭呢?,宋人趙楷在為游師雄乾陵圖所寫的“記”中說“乾陵之葬,諸蕃之來助者何其眾也。武后曾不知太宗之餘威遺烈,乃欲張大誇示來世,於是錄其酋長六十一人,各肖其形,鐫之琬琰,庶使後人皆可得而知之”。後人據此多認為這些蕃臣是前來祭奠唐高宗的人。聯想到高宗、武則天統治時期,唐王朝國勢強盛、邊境少數民族政權紛紛臣服,在為高宗舉行的葬禮時,邊境少數民族領袖都前來參加。為了彰顯皇威,武則天命人按照這些參加葬禮的首領的裝束和模樣,雕刻成石像,似乎也有道理。,然而研究人員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這些石人像大多身穿圓領緊袖的左衽武士袍。衽,也就是衣襟。歷史上,我國中原一帶人民大多右衽,而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叫左衽。右衽和左衽也成為區分漢人和胡人的一個重要標誌。研究人員從石人像所穿的服飾中發現,在這些石像當中不僅有遊牧民族,還有西域以及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而這些石人像雙手無一例外地都抱著笏板。所謂笏板,是我國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狹長板子,一般用象牙製成,在上面記載上朝要說的事。此外,還有20多尊石像身上發現了“玉袋”。所謂玉袋,就是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員以及都督、刺史隨身攜帶的裝官印的袋子。這些都在提示我們這些石像都是唐朝身居要職的官員,而不是使者。,研究學者們還發現,有的乾陵石人群像背後有不少開頭寫有“故”字,說明他們在石人像未雕刻完成時就已經去世。如西側的阿史那彌射石人像名字前就帶有“故”字。據記載,阿史那彌射是西突厥的首領,曾經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唐高宗繼位後,阿史那彌射成為唐王朝的一名地方最高軍政長官,西元662年去世死。而唐高宗是在西元683年病死,並在次年葬於乾陵的。那麼,在唐高宗死前20餘年就已經去世的阿史那彌射是不可能參加唐高宗葬禮的。而像阿史那彌射這樣在名前刻“故”字的石人像竟然有十餘個,這更加說明乾陵石人像群並不是唐高宗或武則天入葬時來參加祭奠的人。,既然石像不是高宗逝世後,武則天所立,那究竟是何時雕刻的呢?據史書記載,石人像在最初豎立時,背部都刻有他們的國名、官職和姓名。然而,現在只有幾尊能辨別名字,其他都已模糊不清。,乾陵石人群像中的波斯王卑路斯,他的父親伊嗣侯,是波斯國王,貞觀十三年(639年)派使臣到長安進獻活蛇。伊嗣侯受大食驅逐,在奔往吐火羅的半路又被大食人所殺。其子卑路斯繼位後,又遭大食侵襲,向唐王朝告急。因為兩國相隔太遠,不便出兵,為了表示對波斯的聲援,以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