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六下第15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鲁教版语文六下第15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鲁教版语文六下第15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二、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但是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而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不大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三、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2、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 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2、 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仰慕李大钊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五、教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谈个性化阅读感受:1.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适于朗读。注意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2.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比喻,对文中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3.课前让学生先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具】 多媒体。【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 1、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 2、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3、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学生活动:1、思考体会。2、读题目。】三、朗读体味 1、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学生读。 2、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派代表发言。3、分部朗读: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合读。【学生活动:1、 朗读。2、 小组讨论。3、 选派代表发言。】四、合作研讨1、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先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要准字音。比如: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2、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 3、谈谈“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 4、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学生活动:1、 朗读课文。2、 合作探究。3、 交流发言。】四、比喻明确、整理: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 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一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一一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一一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一一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学生活动:1、整理。】五、体验反思: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学生活动:1、讨论交流。】六、巩固训练:1、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2、“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3、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4、结合具体句子,体会文中比喻的妙用。七、小结: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八、作业A:课后练习一、二。预习土地的誓言。B: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预习土地的誓言。【板书设计】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李大钊艰难:自然:逼狭,崎岖,险阻。国运:处境艰难。 雄健: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雄健的精神: 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教学反思】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蕴涵其中。要上好语文课,教师就必须针对教材内容,教材的情感因素,以课文之情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创设情景,正确掌握和理解一篇课文。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效应,努力改变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情境中的各咱因素对情感的产生非常重要。在快乐的情境中产生快乐感,反之产生悲哀感。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的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在教艰难的国运与雄壮的国民时,是这样利用情境导入的:一开始播放庄严而神圣的国歌,用激昂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中国处于最艰难的时候,许多爱国之士积极进取为中华民族生存抗争的情景。这时候学生听着国歌和教师充满感情的叙述,就会产生强烈的振动感。在朗读中,让学生围绕课题的两个关键词:艰难、雄壮来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有了感情基础,对课文的理解也深了,文章的难点也会自然突破。特别是情感性较强的课文,不去干巴巴的说教,重要的是创设情景,进行情感化的引导才是教学中的上乘之作。讲解中引导学生明白: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成了现实。然而,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的号召相号召吧,让我们“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艰苦奋斗中,体味振兴中华这“人生最有趣味的事”。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学了黄河颂,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励我们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用自身的勤劳,智慧甚至于生命,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迎来了属于自身的辉煌与骄傲。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无数革命先烈与革命志士分不开的。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值得我们怀念,值得我们学习的。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李大钊所写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出示课题) *学生读课文注释。 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逾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仿佛又聆听到他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和热情的鼓励。 *(出示李大钊的画像和郁达夫的名言)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敬爱、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学生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 *提问:这篇课文应该用什么语调去朗读? 明快、雄健、节奏要鲜明、洪亮、澎湃激越的情感,铿锵有力。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溢乐观主义的精神。(前面的我们在读黄河颂时已感悟了,现在要在鼓动性、乐观主义上下功夫) *学生齐读课文。 (出示考虑题) *分小组讨论: *提问:“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五四”运动高潮后,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加紧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在此时一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懦的人,和哪些奴颜婢膝的人有的退隐,遁迹而去,有的化敌为友,为虎作伥,但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却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 *提问:“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指的是民族精神,联系文中“扬子江和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提问: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文章中多次出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thread-64597-1-1.html)是经历艰难险阻后才感悟到的趣味,它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 *提问:主题思想: (出示主题思想)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并号召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来,充溢自信的,毫不气馁的“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他将“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提问:选取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谈谈理由。(解决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的问题) *提问: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饰方法? (出示“比喻”) 比喻: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为鲜明、生动、具体。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碰到的艰难国运 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论述 )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气势澎湃、态度鲜明的提出自身的观点。)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用长江大河的流动,说明历史发展有坦平,有曲折,形象而有说服力。)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干感受到冒险的美趣。(用旅途生活经验来说明突破崎岖险阻会发生“奇趣横生”的享受,生动、贴切而有感染力。)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干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