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实习总结范文_第1页
主题公园实习总结范文_第2页
主题公园实习总结范文_第3页
主题公园实习总结范文_第4页
主题公园实习总结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7 主题公园实习总结范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调查实习指导 实习一:城市绿地现状调查 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基础,也是完成科学、合理 地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本课程城市绿地现状调查的工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现场调查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学习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以及科学合理的现状分析能力。 一、实习目的: 1. 明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调查的工作内容。 2. 选择本市某区或镇,调查其城市绿地建设发展状况。 二、实习内容: 1. 了解城市结构、布局特点 (自然地形、各类用地布局 ) 2 / 37 2. 勘察城市各类绿地之绿化状况、绿地性质,及其建设、管理水平 a.公园绿地 -级别、性质、特色 b.生产绿地 -面积、位置、生产状况 c.防护绿地 -类型 、规模 d.附属绿地 -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e.其它绿地 -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3. 搜集资料 a.自然资料 :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资料、植被资料、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b.人文资料 : 历史资料、城市发展史料 c.社会资料 : 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民族与民俗情况 3 / 37 4. 搜集现状照片 三、实习成果: 1. 对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满足以下要求: a.现状是怎样的?优缺点在哪里? b.针对缺点,如何改变 ? c.将来怎样发展 ? 2. 提交成果 -包括现状分析图纸三张和现状研究分析报告 a.区位分析图 b.综合用地现状图 c.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4 / 37 d.该地城市绿地现状研究分析报告 3. 成果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 四、分组: 原则上 4-5 人一组,可自由组合,也可单独完 成。 实习二 城市道路绿化认知实习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提高城市景观价值方面作用巨大。城市道路有不同的类型,各种道路在绿化上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城市对于道路绿化方面的做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一、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主要道路及其它街道绿化状况的现场认识,把握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感性认识,为街道绿化设计打好基础。 二、内容 5 / 37 实地观察,认识道路绿化的构成,形成的效果,总结道路绿化能够产生的作用。 实地调查道路及绿化的以下内容: 1、路面情况及通行能力 2、人行道 情况 3、中央分车带绿化情况 4、两侧分车带绿化情况 5、行道树的种植和选择情况 6、外围绿化带的情况 7、能够看到的地上工程杆线情况 三、报告 6 / 37 1、文字部分 格式严格按学校要求。 封面部分 报告部分 2、图纸部分 实测不同城市道路绿化内容,实测道路长度为 50 100 米,要有平面图和断面图,并注明植物。 实习三 城市公园体系认知实习 城市公 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户外活动空间,并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方面作用巨大。城市公园有不同的类型,根据 “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 ” 城市公园分为 5 个中类和 13 个小类。不同城市在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目的 7 / 37 通过对成都市综合公园的现场认识,以点代面 ,了解城市综合公园的设置、布局与使用情况,为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基础。 二、内容 现场调查与记录,分组对公园进行踏察。 具体操作方法和调查内容: 按本课程分组要求进行分组,每组推举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报任课老师。 1、入园游人统计: 四个组各负责一个出入口,在休息日和工作日从早上 7: 00开始观察统计。 一班四个小组观察时段为 7 点 8 点, 9 点 10 点, 12 点 13点, 14 点 15 点, 17 点 18 点 8 / 37 二班四个小组观察时段为 8 点 9 点, 10 点 12 点, 13点 14 点, 15 点 17 点, 18 点 19 点 观察记录内容为各时段各出入口入园游人的数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 2、公园体育、游乐设施情况调查 各小组单独对公园的相关设施进行调查,包括设施名称、数量、可利用程度、游人使用情况及游人评价。 3、休息设施情况调查 各小组单独对公园内各类休息设施进行调查,包括设施名称、数量、可利用程度、设置位置、游人使用情况及游人评价。 4、引导标识和卫生设施情况调查 各小组单独对公园内各类相关设施进行调查,包括设施名称、数量、设置位置、效果、 9 / 37 游人评价。 5、游人活动情况 各小组单独对公园内各种群体性活动进行调查,包括活动人群的年龄、群体的性别构成及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段。 6、人流集中区域统计 通过调查,在公园平面图中标明人流和活动人群集中的区域。 三、报告要求 1、封面 2、正文 报告部分: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 实习内容、结果与分析。 10 / 37 目录 封皮 ?1 目录 ?2 1,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实 习 时 间 ?3 实 习 地点 ?3 实习目的 ?3 实习方式 ?4 组织形式 ?4 2,现状调查及分析 实 习 内 容 ?4-6 调 查 过程 ?6 调查结果 ?7-8 3, 原因分析 ?9 4, 建议 ?9 -10 5摄影作品 ?10-11 6 ,结语 ?11-12 7, 参考文献 ?12 8, 调 查 用 地 现 状 见图 ?12 9, 调查用地调整规划简图 ?12 10, 调 查 问卷 ?13 11 / 37 关键词 : 现状分析,自然环境 前言 1,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实习时间: 2016 年 6 月 29 日 -2016 年 7 月 9 日 ,实习地点: 邯郸市丛台公园 ,实习目的: 图 1 图 2 城市规划城市社会调查实习主要针对城市公园调查,主要目12 / 37 的是通过对邯郸市丛台公园的实地考察和专项调查,结合专业基础可城市规划原理,来进一步了解城市与建设,城市与社会文化,城市与社会经济,城市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对城市形象,城市空间,城市规划结构等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理解。通过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方法,理解丛台公园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造园手法和植物配置,对原林建筑的识别等一系列园林知识,拓展视野,开拓眼界,进而转化吸收,运用到所学的知识运用到 实践中去。通过规划调查,前面的体会城市规划的主要原理和主要思想在规划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观察,访谈以及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和资料收集的能力; ,运用定性,等量等分析方法对各类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评估的能力; ,对规划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的基本能力。 (4),对下一步的城市规划设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 37 ,实习方式: 全体学生分组分城区分项考察,之后进行考察成果交流。分组以 2 人一组为宜。调查区域尽量不要重复。 调查方法: 实地勘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查阅文献,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等。 2,现状调查及分析: ,实习内容: 现状分析; 图 3 我的实习地点是邯郸市丛台公园,丛台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占地亩,正中为丛台湖,湖面 42 余亩 。丛台亦名 “ 武灵丛台 ” ,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已有 200014 / 37 多年的历史。 丛台亦名 “ 武灵丛台 ” 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 扬名于列国。 一,公园自然环境,占地面积 图 4 图 5 丛台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市中心。东邻中华大街,西至第一中学,南与原市政府、市宾馆接壤,北靠丛台路,是以武灵丛台为中辟成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面积 360 亩,园中亭台楼榭,掩映在苍松翠柳中,山色湖光,倒映出点点轻舟。 二,公园主题: 图 6 丛台亦名 “ 武灵丛台 ” ,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已有 2000多年地历史。丛台亦名 “ 武灵丛台 ” 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 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15 / 37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对作战方法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 “ 胡服骑射 ” ,并身体力行,训练兵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使赵国成为 “ 战国七雄 ” 之一。 三,主要景点: 图 7 图 8 丛台 :高 26 米,南北皆有门。从南门拾级而上东墙有 “ 滏流东渐,紫气西来 ” 八个古体大字,正门外有郭沫若 1961 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诗句的碑刻。从北门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丛台的一首律诗,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丛台的第一层是个院落。院内坐北朝南的亭屋叫 “ 武灵馆 ” ,西屋为 “ 如意轩 ” ,院中间有 “ 回澜亭 ” ,为 1931年增设。院内台壁上嵌有 进士王韵泉和举人李少安分别画的“ 梅 ” 、 “ 兰 ” 石碣。丛台的二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写有 “ 武灵丛台 ” 四个古体黑字,门里边还刻有 “ 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 的朱红大字,流传很久的 “ 忠孝节义二度梅 ”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进圆拱门,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墩,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 . 16 / 37 望诸榭: “ 望诸榭 ” 原名 “ 望诸君祠 ” ,相传很早以前湖中有个小土丘,丘上有乐毅庙。望诸君祠系清雍正年间邯郸知县郑方坤所建。 据郑在望诸君祠记中称: “ 旧无庙,赵人以为憾 ” ,遂于 “ 武灵废苑,植屋三楹 ” 。中华民国 11年,当时邯郸驻军军长孙禹行等及邑绅王文山重修丛台时,将 “ 望诸君祠 ” 改建为 “ 望诸榭 ” 。据丛台集序碑记载:“ 湖中有岛,因旧有望诸君祠,爱建望诸榭于其上 ” 。旧 “ 望诸榭 ” 系全木结构,布瓦其上,规模较小。解放后,旧望诸榭因历经沧桑,风雨剥蚀,破败不堪,难以修复,遂于 1971年 11 月重建。 “ 望诸榭 ” 为纪念乐毅而建。 七贤祠:位于古丛台之北侧,面南而立,总占面积 524M2。正门为垂花门,上悬为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后任国务委员的方毅于 1983 年题 “ 七贤祠 ” 匾额。左右为青砖透花景墙。祠为卷棚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一间。顶复黄色琉璃瓦,廊下立朱红圆柱四根,前脸为木制雕花阁扇。建筑面积 131M2。为原 实习报告 一 实习地点:花港观鱼,曲院风荷 17 / 37 二 实习时间: 3 月 7 日上午 三 实习目的:通过对近、现代典型园林空间的 参观、研究和测绘,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基础等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方法、程序,以及建设实施和维护地深刻理解。 四 实习内容: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花港观鱼和曲院风荷两处现代公园进行参观和局部测绘。 五 实习心得: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 是杭州一处著名的风景点,它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现代城市公园的特点 ,在植物群落的营造和种植的形式与功能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 ,在地方特色的创造和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一也有独到见解。其艺术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条件,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点。大草坪,雪松 挺拔,宽阔开朗;红鱼池,凭栏投饵,鱼乐人欢;牡丹园,花木簇拥,处处有景;新花港,浓荫夹道,18 / 37 分外幽深。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倚山临水,高低错落,渗透着诗情画意。在空间构图上,开合收放,层次丰富,景观节奏清晰,跌宕有致,既曲折变化,又整体连贯,一气呵成。园内植物配置精致,四季有应时之花,八节有长青之树,发展了 “ 花 ” 、 “ 港 ” 、 “ 鱼 ” 这一名胜的特色。 1 植物的精心配置 花港观鱼中的悬铃木大草坪占地面积 2150 平方米,地形呈东南向倾斜,四周以树木围成封闭的空间。主景为自由栽植的五株合欢树,位于空间的最高处。主景树对面坡下为九株悬铃木,悬铃木背后为一片柏木林。空间南部为樱花,北部为各色春花灌木。合欢树的西侧为一片三角枫树林。春天,南有樱花、北有各色春花灌木遥相开放;夏天,在四周一片碧绿的树丛中,红花盈盈的主景合欢树,格外鲜艳夺目;深秋,合欢树叶落,三角枫林的红叶和悬铃木的黄叶,东 西遥相 辉映;冬季,在一片青翠的柏木林前,衬托出九株白绿色的悬铃木树干,不显雕零。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使这个空间出现了四季景观都很优美的效果。 2 关于林冠线 19 / 37 图一就是花港观鱼 中比较经典的一个树群。上层:广玉兰,香樟,落叶乔木,朴树。中层:毛竹,鸡爪槭,小叶黄杨,桂花。下层:云南黄馨,杜鹃等。这是一个错落有致的树群,林冠线重点在左边,中间置建筑,稳定了视线。植物与建筑柔和一起,体量一致,有遮有露。另外,花港观鱼中广阔的草坪中点缀着的长绿树种也起到丰富林冠线的作用。 3 关于观景 图三中大型乔木珊瑚朴与朴树形成夹景。图四中悬铃木一合欢草坪空间中种植的由合欢、悬铃木构成的两组纯林式树丛,平面布局体现了种植设计中对主景的立意安排。 4 关于雪松大草坪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雪松大草坪在平面和空间上都充分地体现了植物布局的开合呼应。雪松大草坪 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20 / 37 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在公园的布局和组景中却起着控制和 点 景作用,即使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点景中,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花港观鱼牡丹园中的牡丹亭。 (图六)所以在选址和造型时,务必慎重推敲。 7 主景与配景 一般来讲,每个景区都有主景与配景。主景主要用来吸引游人的眼球,或者形成某一处景点的特色,配景则是对主景的衬托与补充。例如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 园以牡丹为主,配置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牡丹花谢后仍可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公园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苏堤跨虹桥畔,与岳坟景点相邻,宋时为酿官酒的曲院,院中栽荷,花开时香风四起,取名 “ 曲院荷风 ” ,日久湮灭。清康熙帝南巡,改“ 曲院荷风 ” 为 “ 曲院风荷 ” ,临湖建碑亭 、迎薰阁、望春楼及曲径走廊,环亭植荷,曾极一时之胜,为 “ 西湖十景 ”21 / 37 之一。后建筑坍损,现经扩建,占地万平方米,为环湖绿地中面积最大,以夏日观荷为主题的名胜公园,有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湖滨密林区 5 个景区,主景区以亭、台、楼、阁、榭、桥和典廊等组合成名副其实原 “ 曲院 ” ,并辟荷池,园内融建筑于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成为 “ 芙渠万斛香 ” 的游览胜地。该公园由岳湖景区、竹素园景区、曲院景区、风荷景区和滨湖密林景区组成,园内主干树种是水杉、香樟、广玉兰、垂柳、河柳等。 1 主干道旁 为了突出主景,采用整齐、规则的配置方式,在主干道两侧种植兰花三七,与上层的红叶李、桂花以及水杉构成色彩对比强烈且富于变化的季相景观,形成意境各异的园路景观 。 一般而言,随着园路系统的自然式布局 ,园路两侧的植物配置也多采用自然式。例如园路一侧为常春藤,而另一侧为沿阶草和杜鹃,使得不同深浅的绿色彼此间搭配协调,而且春季成片的粉红色杜鹃花艳丽动人,季相景观丰富,使单调的园路充满生机和情趣。 2 曲院风荷林下和林缘 22 / 37 曲院风荷公园中疏林面积较大,有些延伸至岸边,疏林下大面积配置沿阶 草、常春藤等,形成单一优势,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在林缘配置不同高度的地被植 物,可以使景观更趋自然。在林缘混合种植红花酢浆草、兰花三七、沿阶草、吉祥草、杜鹃,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季相明显的地被植物景观,处处生机盎然,既得自然之趣,又添林内深度感。 3 配景时的点缀 在景色配置时,适当的引入异类景物要素点缀,能获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如图七,在小溪两岸的绿色植物丛中适当点缀两株红花植物,顿时生气盎然,别有韵味。图八中,在树丛的边缘置以形状别致的山石,亦是同样的效果,不仅打破了原来纯绿色植物的单调,而且烘托出了山石的灵动,赋予其无限生机。 图一 图二 图三 23 / 37 图五 图七 图四 图六 图八 公园实习报告 一 实习地点:南京白鹭洲公园,南京植物园 二 实习时间: 4 月 12 日上午 三 实习目的:通过对公园的参观、研究和测绘,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基础等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对公园规划设计的内容、方法、程序,以及建设实施和维护地深刻理解。 四 实习内容: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白鹭洲 (来自 : 海达 范文 网 :主题公园实习总结范文 )公园和植物园两处现代公园进行参观和局部 测绘。 24 / 37 五 实习心得: 南京白鹭洲公园 概况 白鹭洲公园总面积 230 亩,其中陆地面积亩,湖水面积亩,坐落于南京夫子庙与外秦淮明城墙旅游风光带之间。历史上的白鹭洲公园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家族蔬圃,正德年间大兴土木,该园被扩建成了南京当时最大园林。后因各种战乱凋零, 解放后人民政府根据该园的历史环境多次整修,才逐渐形成现在以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为主的文化公园。现今,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政府经过多次改建后,白鹭洲公园逐步成为一个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内秦淮河核心景区。 总体分析 从南京市旅游、秦淮河风光带旅游的角度出发,看白鹭洲公园的定位,我们可以看到在总体风格的把握上还是以恢复古典山水园林为主;园内的基本格调以幽静、高雅的气质为主;结合了历史传统特色的园林空间,加入了古代文化、历史人物的元素来制作各类小品设施;在作为主要旅游景区的资源25 / 37 上,园内相对于其他公园,人性化的增添了更多供游人休憩的娱乐休闲、餐饮配套等服务设施和场所,并且这些场所能很好的融入公园 整体的氛围中去。白鹭洲公园在改建之后更大的看点在于其夜景的设置,公园内采用了线型灯、投光灯、七彩变色灯等多种光源,在夜晚营造出生态园林的静谧悠远、风情万种的浪漫情调。是夜泊秦淮的主要看点,也是公园的主要服务之一。 功能分区与交通分析 改建之后的白鹭洲公园划分出了 6 个功能 区: 主入口配套服务区:位于公园西北侧,是 公园和夫子庙景区联系的主要入口。由于 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公园处于居住建筑的 包围中,造成了公园对外入口的较为封 闭, 26 / 37 尽管我们参观实习的时候看到西门正在翻 修扩大,但由于其周围建筑的局限性,作 为一个旅游观光的重点景区,公园大门任然稍显逊色。 入口观演区:位于公园北部,改建之后舞 台被撤除,现新修了一个塔形小品,以强 调公园文化特色。但由于原观演区地势较 高,从北门进入之后可看见遮挡的墙面, 给入口处造成相对压抑的空间,建议缓坡 上的地被和植物加强,以植物绿化来软化 建筑墙体的生硬。甚至可以把此处打通, 给入口处一个较为宽广的视线。 27 / 37 宗教文化功能区:位于公园北部,北大门入口处。本意为保护寺庙,传承 禅宗文化。可是由于现寺庙与公园分离,寺庙入口不在公园内部,但是寺庙却是连接水街服务区与出入口区域的重要通路,在这条通路中我们只发现了一个小门可以出入,而这个小门开的甚是隐蔽,多数游客不宜发现,所以在游客不去水街消费的情况下不得不原路返回才可走出公园,这给公园环线的交通造成了破坏。建议寺庙入口可增开一个在公园内部,以保证公园环线的连续性。 群众活动区:位于公园西侧,满 足居民对城 市公共绿地的需求,结合现状开展良好的表 演活动,突出传统民间技艺,是公园观演重 要场所之一。调查中发现此块用地较为合 理,植物配置和游憩空间安排得较为和谐, 是公园内居民活动较多的场所。由于人的活 28 / 37 动量较大,一些地方应加强后期管理,避免 出现绿化欠佳的情况。 管理功能区:位于公园南门入口处,此处用地延续了群众活动区的风格, 定位为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并加入地形的处理,增添了公园内部的空间形态,但是有些地形处理的较不得当,看上去生硬没有生气。 水街服务区:服务区位于公园东侧,主要提供茶艺、餐饮等多项旅游服务 功能,与公园环线较为脱节。公园环线在此处多为沿湖设置,能很好的观赏湖面以及湖对岸景色,并且设有大型滨水平台,供游人观赏对岸舞台的演出。 景观小品和植物配置分析 小品多样性不够,较为醒目且符合公园特色的的小品只有湖29 / 37 面上的青花瓷瓶状小品,其他湖面上的小品均为戏曲人物造型的灯具,颜色过于跳跃,与白天湖面的宁静不太相符。且小品形式单调,除了湖面上的戏曲人物造型灯具,这种灯具同样出现在公园内部的绿化中。有的小品排放不合理 ,如面朝湖面的人物雕塑,因为对岸的人往往看不到这边的小品。休憩类小品较少,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的需要。 在植物配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沿湖的植物配置较为紧凑,管理得当,上中下层植物配置和谐。上层植物:池杉、香樟,中层植物:柳树、桃树,下层植物:石楠球、云南黄馨、八角金盘,地被植物:二月兰、洒金桃叶珊瑚、麦冬等。使得沿湖风光合理且美观,但是公园内部的景观则欠佳,一些地方疏于管理:落叶未及时清扫、被人们践踏的草坪、地形处理不够美观、公 园边界围合植物不够等。 南京中山植物园 概况 南京中山植物园建于 1929 年,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坐落于南京东郊国家级钟山风景区内,占地 186 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是我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保存植30 / 37 物 3000 种以上。园内气候温和、植被茂盛,既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 胜地,又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植物王国,还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总体认识 中山植物园是一个以植物为专类园的公园,可以说是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公园。此类公园更大程度上是 在其科普科教的意义上,游乐休闲则为其次要功能。此次实习,我们主要参观了植物园的南园。南园内植物专类园主要以温室植物、竹类、禾草类等景观较少用的植物为主。南园人流量较少,主要游客集中在前湖周围。至于南园西侧的森林休闲区、植物迷宫、城市景观植物区等地方,由于一些疏于管理和分区本身的植物限制,使得这几个区域内景观欠佳,也由于地势较高和地方偏僻,游客不太愿意进入其中。并且深入园中的小径较少,大多走马观花走过。 功能分区和交通分析 禾草园:进园之后首先看到的是盲人园,一般游客都不会进盲人 园参观,而是被前面的前湖吸引径直走到前湖边上,而忽略 31 / 37 盲人园后面的禾草园,园内交通没组织到位,应 适当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 前湖:前湖湖面较为宽广,前湖另一侧为明 城墙。但是湖面亲水休闲区域较少,可以适当增 加亲水平台,供游人休闲。 展览温室:展览温室的地理位置较好,在前 湖旁边,外形为两片树叶组成,里面温室植物布置也较为合理。只是游客大多在游览温室之后不会再向温室后面区域继续游览, 后面景区地势较高,较为偏僻,植物较为粗野, 也没有指示牌等引导游客进入的标志,导致后面 景区的荒废,建议立些指示牌和说明牌,引导人 32 / 37 们往前继续参观。 景观小品和植物配置分析 植物园内在景观小品上的处理较少,没有醒目的雕塑小品,坐凳等功能性小品也较为缺乏,建议在小品上丰富起来,活跃园内气氛。 植物配置方面,植物园倒是下了些功夫。在景色配置上,适当的引入异类景物要素点缀, 能获得很好的视觉效果。绿色植物丛中适当点缀两株红花植物,顿时生气盎然,别有韵味。在树丛的边缘置以形状别致的山石,亦是同样的效果,不仅打破了原来纯绿色植物的单调,而且烘托出了山石的灵动,赋予其无限生机。 公园实习调查报告 院 系: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小组成员: 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园林 33 / 37 级 1 班 年 12 月 2016 2016 神女湖公园调查报告 一、公园概况 神女湖位于渝昆高速公路永川匝道口北端 ,风景秀丽的茶山竹海景区南麓。神女湖位于渝昆高速公路永川匝道口北端 ,风景秀丽的茶山竹海景区南麓。 集山、水、林、石、亭、廊等园林元素于一园,融清新雅致的自然景观与古典浪漫的人文大观于一体,是一座复合型体验式生态文化公园。该公园总投入亿元人民币,于 2016 年 3月破土动工,占地面积约 1000 亩,其中,水体约 200 亩、绿化景观约 800 亩。环绕神女湖水体,和谐组合 16 万平方34 / 37 米的湖滨公园、 3 万平方米的茶山公园、 5 万平方米 的竹山公园和 14 万平方米的神女公园。 二、公园设计分析 1,空间布局分析 布与形体结构的总体是否趋于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