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远程教学系统.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远程教学系统.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远程教学系统.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远程教学系统.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远程教学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关于远程教育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时期的远程教育都存在共同的本质,那就是: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的时空分离。几乎所有的定义都将教师和学生的时空分离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描述性特征。在教师和学生时空分离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像在传统教室中那样,得到教师直接的和持续的指导。从远程教与学的整体看,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时空上通常是分离的。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关键词:远程教育,时空分离,不受限制,利用资源,新时代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remote education has two kinds of different views, but no matter which country the remote education, which period there are common essence that teaching behavior and learning behavior space-time separation. Almost all the definition will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remote education space-time separation as a descriptive featur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space-time separ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student is not like in that way, get teachers directly and sustained guidance. From the remo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students overall look at learning behavior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in time and space and are usually separated. Network education because of its student centered, with time, place, times and progress restriction, free to use onlin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mode, become a new trend, education is subsequently into the network education of new era. Keywords: Distance education,spatio-temporal separation,unlimited,the use of resources,the new age 目 录引 言1第1章 现状分析21.1 远程教育的介绍21.2 远程教育的历史21.3 远程教育的近况2第2章 特性分析421 远程教育的优越性422 与传统教育的区别523 远程教育的市场需求5第3章 前景分析731 发展方向732 面临的挑战833 系统的不断开发8第4章 功能分析941 系统的设计942 系统的分析94. 3 详细设计10结 论21参考文献22附 录23致 谢29III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远程教育系统 29引 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正在突破学校院墙的阻隔,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延伸到每个人的一生之中。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第1章 现状分析1.1远程教育的介绍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视听)教学为辅助,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现代远程教育是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态而言。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1.2远程教育的历史通常认为,远程教育已经历经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进行教育学活动,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真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需要说明的是,后一代远程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前一代的否定或取代,不能把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看成是过时的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休手段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可以说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3远程教育的近况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系统还有待更加深一步的发展。第2章 特性分析2.1远程教育的优越性21世纪的远程教育是以开放的、灵活的、终身的教育发展为目标,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2.1.1 开放性分析1网络教育对学员基础没有限制。每个学员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进度也不一样,远程教育能为不同的学员提供个性化服务。2远程教育对学习时间没有限制。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很难挤出大块时间继续深造,远程教育可摆脱传统教育对学习时间的严格要求,学员可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3远程教育对学习地点没有限制。远程教育使学校教育突破了地域的界限,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4远程教育采取“宽进严出”的方针,教育质量的把关不是放在入口上,而是放在出口处;在教学管理中,没有采取优胜劣汰的方针,而是在保证基本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受教育的机会。2.1.2 灵活性分析在远程教育中,受教育者对个人的学习进度负责,学习评价着眼于学习的进展而不是论考试成绩,受教育者的学习要求受教育者、教师的配合,以便学习的内容符合工作的要求。受教育者的学习以自主的学习为主,学校更多的是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服务,传统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逐步被“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所替代。2.1.3 终身性分析当今社会,知识技能急速更新,广大从业人员仅凭一张文凭或旧有的经验技能就想一劳永逸已成过去,职业培训、终身教育已成为必需。2.1.4 共享性分析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并导致大中城市人才密集,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专业门类不齐全,高等学历人才极度贫缺。远程教育不受限于地域,并集中最优秀的教师资源,使最优质的教育传达到全国各地,不受地域限制地培养高层次人才,对师资力量薄弱地区的学校也是有益的参考和补充。2.2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在远程教育中,面授教育这个环节虽然一向被某些激进的人们视为远程教育的“盲肠”,似乎可有可无,但是始终存在、难以割舍。偶尔的面授教育是远程教育的特征之一。远程教育是不会取代传统学校的。这就要求远程教育的发展应从与传统教育互补的角度,精心策划和整合,以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和优势;传统学校也应接受网络及网络教育的冲击,注意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在教育中的应用。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一个有益的共存与互补关系。2.3远程教育的市场需求经过八年的发展,我国远程教育已经逐步进入规范化、正规、注重质量的发展轨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的日益倡导,中国远程教育步入新阶段。正如赵沁平副部长在本次大会上所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迫在眉睫。在这股发展大潮中,笔记本电脑凭借超强的移动性、便携性和无线传输等突出优势,成为越来越多远程教育用户的“学习工具”,市场容量急剧增长。有资料显示,目前教育市场对笔记本的需求为每年150-200万台,并以每年100%的增长率发展,其中,远程教育市场需求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教学模式的多媒体化、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也有利地促进了笔记本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以方正科技的Founder-SONbuddy无线办公解决方案为例,该软件与方正配套的无线迅驰产品联合使用,能够智能无线组网,将任何方正(或其它品牌)的Wi-Fi(IEEE802.11a/b/g)设备如:笔记本、台式机、PDA、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组成网络,并支持内容丰富的教学办公功能。运用这套解决方案,在校园网的各个区域,纵然没有互联网接入端口时,只要Founder-SONbuddy自组网络中有一个同学有条件上网,其他同学就可以不需要登陆外部互联网、更无须走动的共享互联网接入。如此一来,笔记本灵活移动的特性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其运用的空间更是呈现加倍速度的扩大。此外,方正科技还拥有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学方案、校园管理系统以及包括校园互联网应用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其研制开发的一系列针对我国教育现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已经被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多次采用,受到广泛好评。2006年,方正科技在行业市场开拓中捷报频传。仅2006年9月,在总量为700台的广州市东山区网络教学笔记本采购项目中,方正科技独得其中的90%,顺利获得648台A400笔记本电脑订单;而此外,在大连、济南、太原等城市的教育行业笔记本采购中,方正科技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年来,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远程教育市场对IT软硬件的需求急剧膨胀,各大IT厂商面临绝佳的发展契机。有识之士指出,在这个天下未定、群雄争霸的时刻,谁能夺得先机,迅速发展,谁就将成为市场的领跑者。第3章 前景分析31发展方向21世纪的远程教育是以开放的、灵活的、终身的教育发展为目标,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3.1.1 校园数字化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成绩查阅、缓考的申请等)系统,电子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等等。3.1.2 教材科学化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3.1.3 学生主体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3.1.4 教学组织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3.1.5 学校开放化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3.2面临的挑战远程教育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作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但远程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也随之带来了教育发展新的趋势、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在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社会经济依然不发达并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穷国办大教育,远程教育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展远程教育,将为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合当地需求的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所以,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远程教育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同时,远程教育需要大量的技术、时间和金钱,使得教育决策者们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3.3系统的不断开发开发的自主学习网络系统,只有注重功效型与更新型,其网络平台才能不断完善 并升级,达到高效能远程教学的过程管理,进而实现全新的以学员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发功效型主要显现于功能化与便捷化。功能化,即能实现集练习、作业、测评三大功能模块及与配套的六个校园网络子系统一体化的功能。其一,所编制的练习模块及其在线练习子系统、在线测试与评价子系统,学员在平时用此可选用教师所发布的课程各阶段练习题,在考前用此可进行在线模拟考核练习,及时按对应的整套标准正确定位,判知自己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其二,作业模块及其在线提交作 业与评分管理子系统、成绩查讯与统计分析报表子系统,能使学员结合所学专业课程的实际,用有效的时间在线完成并提交相应的作业;能使导学的责任教师在线评阅学员作业,查找 未完成作业的学员并及时督促;还能把作业成绩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导入此平台管理系统 库,供学员与各级教学人员及时查讯,以据此改进教学工作。其三,采用B/S模式和C/S模式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并运用测评模块,完成全省远程教育网络考核系统的统筹结构;采用C/S模式形成在线试题库管理子系统,进行规范题库与自动组卷的网络化管理;采用B/S模式形成在线评分管理子系统,十分便于上网阅卷、登录与查讯。便捷化,即能使学员随时上网勤学、随时评价定位、随时增强自学的实效。能急学员自主学习之所急,应远程教学管理之所需,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之能胜;因材施学,因材施教,因人施考,高质高效达到自学与导学的“双赢”。总而言之,此计网络远程系统的不断开发,决定了其能有效合理地统筹规划,以面向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主导,开发出新一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网络平台,进一步丰富并更新全省四级远程网的教育资源,满足需求,确保质量,提高信誉,增强效益,推进我省远程教育的科学化、开放化和现代化。第4章 功能分析4.1系统的设计就是指根据系统规划描述说明所确定的开发目标、服务对象、应用领域等设计出一个可供系统开发人员执行的系统设计方案。要根据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和用户使用其他网站的经验和感受做出设计中的决策,如物理网络的集成和实现,Internet技术的应用,Web页面的设计,通信线路的选择等等。4.1.1 设计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最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可能地使用先进技术,保证网络的安全。系统使用方便,界面统一。以保证系统的先进性、高性能、高可靠性、扩充性、开放性、高安全性以及可管理性4.1.2 设计方法实际设计系统的方法并不是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如果对整个系统的全部信息服务、软硬件条件、通信线路等内容已全面掌握,设计前有了完整的规划,这样设计和实现在系统组织结构上较严谨,用户接口网络也较一致,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先硬件后软件的设计方法。保证整个系统风格的一致性。如果对整个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布局还没有充分考虑成熟,具体问题上设计难以把握,以采用综合型方法,随着其他问题的解决,及时调整和进行互补。4.1.3 设计技术一个成功的网站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网络技术:包括LAN和WAN技术以保证网络中有足够的带宽提供给用户。Internet技术:它包含TCP/IP协议和所提供的各类服务。信息发布技术:包括信息的划分,版面的设计和页面的链接。安全技术:有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Internet的安全技术,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技术等。4.2系统的分析根据前面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按照系统开发的基本观点对系统进行分解,从内容上可对网站作如下划分: 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 video presenter)是VOD的一种,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更为有效。 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WEB教材:把教学内容做成网页的形式。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4.3详细设计4.3.1 新闻动态实现在线新闻的实时发布,记录一些有关学校的重要报道,发布本行业的最新信息。1共分成二大部分:新闻信息发布网页admin_news.asp:用来显示最新的新闻动态信息,只能后台的管理员来发布,普通权限的用户没有权限发布,同时将这些新闻信息记录起来并将网页显示转向至首页。管理员同时可以对发布的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2结构设计数据库文件“class.mdb”中的数据表“news”的栏目设置,如表4.1所示:表4.1 新闻数据表字段名字段类型说明id自动编号新闻编号title文本新闻标题date日期/时间添加/修改时间content备注新闻内容photo文本新闻图片add_user文本新闻添加者3界面设计与重点、难点代码的设计(1)数据库与新闻发布网页新闻的数据内容全部储存在数据库中,要在网页中显示发布的新闻,必须先进行数据库的链接与打开,要链接数据库我们必须使用ADO对象群的Connection对象;而要打开数据库则必须使用ADO对象群的Recordset对象,程序:Recordset对象是负责浏览与操作从数据库取出来的数据。Connection对象负责与数据库进行链接的动作。(2)新闻网页的管理模式当管理员以密码登录成为管理模式时,则可以对发布的新闻进行填加,修改和删除。这种情况是通过密码登录管理模式的ASP程序实现的: 管理员: 密码: 0 or instr(user,=)0 thenresponse.write 用户名称包含非法字符!response.endend ifif instr(pass,&)0 or instr(pass,=)0 thenresponse.write 密码包含非法字符!response.endend ifif user= or pass= thenresponse.write 用户名称和密码不能为空response.endend if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dim red sql=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a_n=&user& and a_p=&pass& set rs=db.execute(sql) if rs.eof and rs.bof then red=您输入的用户名称和登陆密码有错误!&请重新输入以并继续登陆本站!返回重新登录 response.write red else session(admin)=rs(a_n) session(realname)=rs(realname)response.redirect admin_index.asp end if%(3)留言显示网页的分页当发布的新闻信息太多时,若一次要将全部的数据内容显示在网页中,则待网页下载的时间太长了,因此采用固定笔数分页浏览方式来显示网页。要进行分页显示,得先知道目前有多少笔的留言数据,而留言数据笔数可以通过Recordset对象的“Recordcount“(记录个数)属性得知,我们将每18笔数据为一单位分页显示:rs.pagesize=18pagesize表示1页显示多少条,pagecount表示总共有多少页,absolutepage表示当前指向第几页。(4)跳页选择的ASP程序语句所有的发言数据采用固定笔数分页浏览的方式来显示后,还要提供一个跳页链接显示的功能,让浏览者可以选择希望浏览的页次进得浏览,ASP程序语句:首页1 then%a href=admin_news.asp?action=view&pagenum=上一页 上一页%if pagenum a href=admin_news.asp?action=view&pagenum=下一页 下一页a href=admin_news.asp?action=view&pagenum=尾页4.3.2 图书下载网上图书下载提供了一种方法让人们能从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资料,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图书下载能让人们下载自己喜欢的资料,但只有管理员能对图书进行后台的添加,修改和删除。1数据库设计本模块使用“photo”数据表:如表4.2所示:表4.2 照片数据表字段名字段类型说明id自动编号图书编号photourl文本图书路径info文本图书说明add_user文本图书添加者date日期/时间添加/修改时间2界面设计与重点代码的设计图书下载有两种用户,一是管理员。另一种是图书馆系统,没有管理功能的一般用户。实现办法:首页index.asp有管理维护模块,通过它可以进入后台对图书进行操作。但只有管理员有口令和密码。普通用户没有。管理菜单页面有一表单,根据选择的不同,可以进行3种不同的操作:图书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不管选择了哪一个按钮,都会进入photo表中进行操作。3添加图书的设计这是这个模块中最难的一个,其难点在于如何将本地机上的电子图书上传到网站中的image文件夹中去。上传代码:dim upfile,formPath,ServerPath,FSPath,filePath,formName,FileName,oFile,upfilecountupfilecount=0setpfile=newclsUp upfile.NoAllowExt=asp;exe;htm;html;aspx;cs;vb;js; upfile.GetData(10240000) filePath=Server.mappath(upfile.form(filePath)&ServerPath=GetFilePath(Request.ServerVariables(HTTP_REFERER),/)修改代码:%id=trim(request(id)add_user=session(realname)photourl=trim(request(photourl)info=trim(request(info)sql=updatephotoset photourl=&photourl&,add_user=&add_user&,info=&info&where id=&iddb.execute(sql)删除代码:4.3.3 信息共享通过公告栏实现信息准确,及时的发布。1数据库设计本模块使用“xuanyan”数据表:如表4.3所示:表4.3 信息数据表字段名字段类型说明id自动编号宣言编号xuanyan文本信息内容user文本信息发布者data日期/时间发布日期2界面设计与重点代码的设计该模块只能管理员进行信息的修改。代码如下:4.3.4 留言板块在线用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提出问题,让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1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文件“class.mdb”中的数据表“guestbook”的栏目设置,如表4.4所示:表4.4 留言板数据表字段名字段类型说明id自己编号留言编号username文本留言者姓名useraddress文本留言者地址usermail文本留言者邮箱usertel文本留言者电话userfax文本留言者传真userhome文本留言者主页sendinfo文本留言内容sendtime日期/时间留言时间reply文本回复内容replytime日期/时间回复时间realname文本回复者姓名2界面设计与重点代码的设计该模块需要留言者输入用户名和地址方能留言。只有姓名和地址不为空时,才能进行数据库操作。代码如下:username=request(username) useraddress=request(useraddress) usermail=request.form(usermail) usertel=request.form(usertel) userfax=request.form(userfax) userhome=request.form(userhome) sendinfo=request(sendinfo) realname=session(realname) if username= or useraddress= or sendinfo= thenresponse.write姓名、地址、留言必须填写!else dim rs,sqlsql=select * from guestbook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rs.open sql,db,1,3 rs.addnew rs(username)=username rs(useraddress)=useraddress rs(usermail)=usermail rs(userfax)=userfax rs(usertel)=usertel rs(userhome)=userhome rs(sendinfo)=sendinfo rs.update这样就将留言放入表guestbook中.管理员可对留言进行回复,删除,代码如下:删除代码:action=trim(request(action)id=trim(request(id)sql=delete * from guestbook where id=&id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rs.open sql,db,1,3 rs.execute(sql)回复代码:sql=UPDATEguestbookSET reply=&reply&,realname=&session(realname)&,replytime=&now()& WHERE id=&id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 sql,db,1,3 conn.execute(sql)4.3.5 友情链接用户能方便的访问链接的网站。1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文件“class.mdb”中的数据表“freindsite”的栏目设置,如表4.5所示:表4.5 友情链接的数据表字段名字段类型说明id自动编号网站编号url文本网址info文本网站介绍2界面设计与重点代码的设计本模块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在数据表freindsite中添加,修改,删除网址。添加代码:url=trim(request(url)info=trim(request(info)sql=select * from freindsite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rs.open sql,db,1,3 rs.addnew rs(url)=url rs(info)=infors.update修改代码:id=trim(request(id)url=trim(request(url)info=trim(request(info)sql=update freindsite set url=&url&,info=&info&where id=&iddb.execute(sql)删除代码:4.3.6 用户注册通过在线注册使在线用户能有更多的权限对网页进行浏览.1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文件“class.mdb”中的数据表“user”的栏目设置,如表4.6所示:表4.6 用户数据表字段名字段类型说明id自动编号用户编号user文本用户名pass文本密码realname文本真实姓名sex文本性别myphotourl文本图片birthday日期/时间生日qq数字QQ号ail文本邮箱tel数字电话info文本个人简介2界面设计与重点代码的设计用户注册中模块中,用户名称,真实姓名,密码,确认密码,姓别,E-mail不能为空,否则不能注册成功.最后将用户提交的资料放到数据表user中.代码如下:%on error resume nextuser=trim(request(user)realname=trim(request(realname)pass=trim(request(pass)pass1=trim(request(pass1)mail=trim(request(mail)tel=trim(request(tel)qq=trim(request(qq)birthday=trim(request(birthday)info=trim(request(info)sex=trim(request(sex)myphotourl=trim(request(myphotourl)sql=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user&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rs.open sql,db,1,3 if rs.eof and rs.bof then rs.addnew rs(user)=user rs(realname)=realname rs(pass)=pass rs(pass1)=pass1 rs(birthday)=birthday rs(mail)=mail rs(qq)=qq rs(tel)=tel rs(info)=info rs(sex)=sex rs(myphotourl)=myphotourl rs.update else response.write 对不起,该用户已经存在!请用另外一个用户名!返回重填 response.endend if %结 论完成论文的编写依据是通过自己研究网上的专业资料,和相关参考书资料等,再结合培训时期老师的讲解和实训经验进行总结的。论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针对一个简单的远程教育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分析。通过这次论文的研究,了解到系统中网页的设计编写是建立在ASP的基础上。通过ASP可以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来全面完善系统。同时,深入了解到了远程教育系统的现况,进一步熟知网络在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起到教学和沟通的重要作用,充分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所带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