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永正经典作文教学三年级人物语言描写练习课堂实录执教:于永正第一教时师: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生:(齐)欢迎!师:谢谢!那我们上课!生:(齐)好!师:小朋友非常热情。我把刚才的对话写来了。想不想看看于老师是怎样写的?生:想!(幻灯片出示下面短文)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小朋友齐声说:“欢迎!”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上课吧!”(师请一小朋友读这段话)师:于老师是怎样写刚才我们之间说的这些话的?生:是一句一句地写的。(笑声)师:不错!是一句一句地写的,不是两句两句地写的。(笑声)不过,我已经感觉到你心里是很明白的。你是说,我的话写完了,又写你们说的,对吗(指屏幕)我写完了我说的话,是怎样写你们说的话的?生:是另起一行写的。师:(高兴地)我就知道你心里明白!你说得很对!大家看,我是分段写的!怎么分段的?生: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师:只两段?(笑声)生:对话的时候,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接下来您说的又是一段。师:完全正确!写对话,我是分段写的,不管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师:分段写对话看上去清晰、舒服,读起来也不累。我还写了第二遍呢!想知道吗?生:想!(出示幻灯片二)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 “欢迎!”小朋友齐声说。 “谢谢!”于老师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师:这一次写的和第一次写的内容一样,字也一样,也是分段写我们的对话的。但是什么变了?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提示语的位置变了,什么也跟着变了?(无人举手)师:看看“说”后面的标点,对比一下。(说完,又重复出现这两段对话,学生明白了,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前面,“说”后面是冒号;放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是句号,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说”后面是逗号。)师:你喜欢第一篇,还是喜欢第二篇?生:都喜欢!(笑声)师:为什么?生:因为许多课文就是这样写的。生:有的课文写的和第一篇一样,有的和第二面一样,所以我们都喜欢!(笑声)师:是的。这两种形式都可以。不过,我主张提示语适当变化一下。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一下,就显得活泼些,不死板。请大家把第二篇短文抄一遍。我怎么写,你们就怎么抄,要做到字迹工整,格式正确,不抄错标点符号。(学生认真抄写,用投影仪展示了四位抄写正确、字迹工整的同学的作业。)师:抄写得不错,人人都符合要求。只是有个别小朋友字写得还不够端正。师:下边,咱们听写几句对话,看看能不能做到:第一,分段;第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师:(念)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对我说:“今天上午咱们到动物园去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是吗?那我们这就动身吧!”我放下手中的书,迫不及待地说。“不着急。”妈妈说,“等我洗完衣服,咱们再去也不迟。”(听写完毕,老师要求学生自查:一看对话分段没有;二看标点是否点得正确。然后同桌的互查。最后,幻灯展示老师写的,让学生自己对照修改。幻灯片如下)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对我说:“今天上午咱们到动物园里去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是吗?那我们这就动身吧!”我放下手中的书,迫不及待地说。“不着急。”妈妈说,“等我洗好衣服,咱们再去也不迟。”【评:听写练习比抄写练习提高了难度,但仍紧扣分段和标点的训练重点,教学主线一以贯之,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第二教时师:有一天,一只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小猴子和妈妈有一段对话,可有意思了!请看(幻灯出示下面卡片)小猴子: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猴妈妈: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不猴子: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猴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师:每个同学读一读,看谁能读出小猴子和猴妈妈的语气。(学生高兴地练读;师指名读;然后挑了两个读得好的小朋友到讲台前,一个扮小猴子,一个扮猴妈妈表演这段对话。)师:猴子有一个经典姿势(说完,于老师双手提起,十指下垂,放于胸前,同时,脖子一缩,眼睛一眨。众大笑。)来,你们二位学一学(生学,众笑。)猴子还有一个经典动作抓耳挠腮(说完,师学猴子挠头和脖子,众笑)。来,你们再学学(生又学,众笑)。师:可以了!来,你们表演吧!(学生表演。然后,老师分别扮演小猴子和猴妈妈,各表演一次。老师表演得生动、逼真,生大笑。)师:这件事有趣吗?请小朋友把刚才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的事写下来。要求:第一,写对话要分段;第二,写好提示语把猴妈妈和小猴子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写下来,同时尽量做到“变化”让提示语搬搬家。先起个题目,再写。(学生思考)师:题目想好了吗?你准备起个什么题目?生:小猴子吃桃子。师:它吃到了吗?生:没有,是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师:是向妈妈要桃子,还没吃呢。我们可用“小猴子要桃子”做题目。还有别的题目吗?生:小猴子的故事。生:傻猴子。师:(高兴地)都是好题目!题目自定。请大家按要求写吧!写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请举手示意。(生写,师巡视指导。)师:小朋友暂停一下。这是一件小事。开头,别忘了交代时间、地点。有个小朋友是这样开头的:“一天,一只小猴子在门口玩,看到一个卖桃子的人,馋得直流口水,他连忙跑回家”这样写,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学生继续写。这期间,老师常常提醒小朋友注意的问题,如写对话要分段啦,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啦,正确使用标点啦,等等。)师:多数小朋友写好了。请写好的同学再读读我写的这一段话(再次出示第二张幻灯片),看看老师是怎样写我们的对话的,怎样点标点的,再看看自己写的,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有,就改过来。(学生读、改)师:如果改得自己满意了,再请同桌的提提意见。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互相学习,互相修改。(同桌交流)师:我想请几位小朋友到前边来读一读。大家注意看,注意听,看看这些同学写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并听听于老师是怎样评改的。(生走到讲台前,师用投影仪出示该生写的作文)小猴子要桃子在一天中午,一只小猴子在树林里和伙伴们玩耍。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他满头大汉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桃子!”“好哇!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妈妈说。小猴一听,用手挠着头,连声说:“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妈妈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够了,够了!谢谢妈妈!”小猴子高兴地说。妈妈扑哧一声笑了,说:“傻孩子!”师:先看有错别字吗?生:有。“满头大汗”的“汗”不是“男子汉”的“汉”,是三点水,加一个“干”字。师:是呀,满头都是男子汉,谁受得了呀!(众笑)师:这篇作文哪些地方符合要求?生:写对话分段了。生: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师:标点符号使用也正确。师:咱们细读一下,看第一段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第一句话的“在”字划去行吗?(生回答:行。)对,要删掉,这是个多余的字。第三句话前边要不要加一句话?他为什么跑回家要桃子吃?生:加一句:他玩着玩着,觉得肚子咕咕叫。师:是呀,饿了,才跑回家向妈妈要桃子。这样,事情起因就有了。小朋友这里的“肚子咕咕叫”,可不是要拉肚子!而是饿了!(笑声)第三段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划上波浪线,给予肯定?生:“用手挠着头,连声说”要加波浪线,刚才您就是这样表演的。(笑声)师:是的,写得很形象,很真实,我们读了,就像看到小猴子说话的样子。第五段还可以怎样写?有写得和他不一样的吗?生:我写的和他不一样。这一段我是这样写的:“够了,够了!”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一蹦三尺高,拉着妈妈的手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这位女同学把提示语放在说的话中间去了,而且写出了小猴子说话时的动作。你(对展示作文的同学)回去按照大家的意见,再改一改,好吗?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好。谁再来展示一下?(一女生走到讲台,老师将她的作文投在大屏幕上)小猴子要桃子一天,小猴子正在门口玩耍,一个卖桃子的人走了过来,边走边叫:“卖桃子喽!桃子又大又甜,不甜不要钱!”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他连忙向家里跑去。一进门,便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要吃桃子!”“是吗?”妈妈关上电视,笑着问,“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小猴子急了,摆着手说:“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妈妈伸出兰花指,比划着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够了,够了!”小猴子了连跳了两下,高兴地说,“谢谢妈妈!那你赶快到门口买吧!门口就有个卖桃子的!”猴妈妈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说:“傻孩子!”小猴子摸着后脑勺,说:“我怎么傻呢?门口真有个卖桃子的呀!”(老师让学生把作文读了一遍。赢得了一片掌声。)师:掌声是对这篇作文的最好的肯定!说说看,你欣赏哪些句子?生:我欣赏开头一段。“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很生动。师:这是事情的什么?生:这是事情的起因。师:对!这位同学很会想象。这个起因令人信服。你们还欣赏哪里?生:喜欢她写的提示语。师:把你喜欢的读一读。生:(读)“妈妈关上电视,笑着问”;“猴子急了,摆着手说”;我最喜欢“妈妈抻出兰花指”这句话。刚才您的手就像兰花指。(笑声)师:看来你们对兰花指挺有研究。(笑声)是不是喜欢看京剧?不过,我可不是故意的!(老师说完,真的伸出右手,做出了个“兰花指”。众笑。)小朋友,这位女同学的提示语写得真实、生动,说明她观察得仔细,平时喜欢读书。这位同学还有个大优点,就是她注意前后联系。第一段写了“门口来了个卖桃子的”,所以后面,小猴子才要求妈妈去买,告诉妈妈,“门口就有卖桃子的”。(接着,又评讲了两篇小学生习作,略。)师:小朋友,我们听了这几位同学写的作文,一定很受启发,知道该怎样写这篇作文。找时间把你们的作文改一改,再誉写到作文簿上去,请你们的老师批改一下。好吗?今后读书的时候,一定关注作家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读慢一点,多读一点,今后你们会把人物对话写得更好。 (下课)名师贾志敏教作文:两个苹果(2012-02-15 16:10:22)转载标签:方育龙作文指导教育分类:小学作文指导题:两个苹果执教:贾志敏年级:四年级第一课时师:黑板上有一句没写完的话(板书:我感到十分_。)你看填上什么词才完整呢?生:我感到十分高兴。师:嗯,对的。生:我感到十分难过。师:也可以。生:我感到十分伤心。师:还有吗?生:我感到十分惭愧。师:好的。生:我感到十分抱歉。师:或者说我感到十分歉意。刚才小朋友都能开动脑筋,填上这些词后句子就完整了。接下来老师要念一段话,小朋友要仔细听,念完后要根据这段话所叙述的内容,再填上合适的词。评:开始提出简单问题,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其注意力念: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聋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识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真不是滋味。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队干部,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我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如果地上真有一条裂逢的话,我一定钻进去了事!师:老师念完了,你看这段话写的是我感到什么?(听两位学生说悄悄话)师:看来是英雄听见略同,两位小朋友都说对了。谁来说完整?别怕,说错没关系。生:惭愧。师:应该把话说完整。生:我感到十分惭愧。板书我感到十分惭愧师:讨了,这段话就是写了我做事后惭愧的样子。你看“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晴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不是滋味”,这一段写我的外部表现,接着由外到里,写我的心里活动,然后再写外,“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具体地描写了我惭愧的样子。那么是黑板上这句话好呢,还是我读的这段话好?生:你读的这段话好,因为这段话写得非常具体。师:老师认为一样的,这要看它们不同的用处,有时需要简略的描写,而有时则需要把文章写具体,而文章要具体,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由广泛到集中,由具体到抽象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取出一个苹果)这是一个苹果(板书:一个苹果)如果老师要求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应从哪几方面来写呢? 贾老师以前在自己班级上课时,小朋友想出了几个方面,我看大家能动脑筋想出几方面?生:可以写苹果的外表。师:外表包含的内容很多,能不能更具体点?生:可以写重量和大小。师:对了,可以从苹果的重量和大小来写它。(板书:重量、大小)生:味道。师:(板书:味道)对呀,这个苹果是什么味道呢?是甜还是酸、是酥还是脆呢?生:品种。师:这是一个什么苹果呢?这就是苹果的品种。(板书:品种)生:还可以写形状。师:(板书:形状)生:颜色。师;对呀,你看这个苹果的颜色多漂亮呀。(板书:颜色)生:香味。师:(板书:香味)还有吗?还可以从哪一方面写?你们看,我是上海人,大家是常州,这是?生:产地。师:对了,这个苹果的出产地,不过我们人不能说产地,我出产在上海,你们出产在常州,这可就闹笑话,只能说我是上海人,你们是常州人。(板书:产地)师:小朋友刚才找了一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这个苹果,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怎么把这几方面写具体。(一起讨论)师:这个苹果的太小怎样?生:是一个大苹果。师:能不能打个比方?(用拳头比划)生:象拳头一样大。师:你看,这个苹果和你的拳头一样大吗?(笑)在前面加个词来说明。生:象两个拳头那么大。(笑)师:两个拳头?到底应该说什么?生:象爸爸的拳头那么大。师:对了,你看(伸出拳头比)这个苹果大概和爸爸的拳头差不多大,那么它的形状呢?生:圆形的。师:颜色呢?生:青里透红。师:那么它的香味呢?(给一个学生)闻着,可别咬啊。(笑)生:有一股清香。师:为什么不说香味而说清香呢?生:因为它的香味不是很浓的。师:对,因为苹果的香味不是很浓的,不象有些化妆品的香味那样,所以用清香这个词。那么这个香味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明(作了一个动作)师:苹果的香味我闻了垂涎三尺。生:到底用哪一个词?老师写一个字提醒大家。(板书,沁)生:(齐)沁人心脾。师:(板书:沁人心脾)师:哪个小朋友来掂一掂这个苹果大概有多少重?生:大概有二两。(笑)生:大概有一两。(笑)师:小朋友平时不买菜,所以不能估计准确,谁还来试试?生:有四两半。师:对,这是一个大约半斤重的大苹果。那么这个苹果的品种呢?生:是红蕉苹果。师:苹果有好多品种,红蕉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生:酥、甜。(板书:)酥、甜。师:这种苹果谁最喜欢吃呢?生:老大爷,老奶奶喜欢吃?师:把这两个词概括成一个词是什么?生:老人。师:老人喜欢吃红蕉苹果,还有谁也喜欢吃呢?生:还有小孩。师:因为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服以老人和小孩都爱吃,这种苹果出产在什么地方?生:青岛、烟台。师:是不是呢?生:山东烟台。师:刚才我们从八个方面来讨论怎样写这个苹果,我们写文章时不但要仔细观察而且观察的时候要有顺序,这八个方面中先着到什么?生:是颜色、大小和形状。师:如果走近一点,拿在手里,可以写什么?生:重量和香味。师:然后想到什么呢?生:品种,产地和味道。师:写作文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纸,用这八个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先写第一方面颜色形状和大小,接着写第二方面苹果的重量和香味,最后写它的品种、产地和味道,也就是想到的,以老师给你的这句话开头,这个苹果_。评: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然后解决作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开始写,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师:好,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念自己写的文章,写得好的我们要好好品味,不好的要横挑鼻子竖挑眼,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两位学生上讲台读)生:这个苹果是圆形的,颜色青里加红(师插话:应该说青里透红),很美丽(师插话:苹果不能说很美丽)这个苹果有我爸爸的拳头般大小(师:这里写得形象)走近些,只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师:扑鼻而来这个是用得好能用上自己的词)闻了使人感到十分舒服,咬一口,一定合适老人和孩子(师:咬一口,感到怎样?用上“又又”这个连词,“一定”改成“因此”)这种品种是红蕉的(师:“的”可以省略),产地产在山东烟台(师:后面一个“产”不要)师:这个小朋友基本上能把这个苹果写具体,但她是根据板书的提示来做填充题,语句没能很好的组织,请一位小朋友念。生:这个苹果青里透红,大约有爸爸的拳头般大,拿到手中掂,足有四两多重,放到鼻子前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听爸爸介绍这种苹果是红蕉,它产在山东烟台,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所以受到老人和牙齿没长全的孩子的欢迎。师:这个小朋友的语句组织就比较好,不过有两个地方还可以写得更好,“拿在手上掂一掂后面加一个“哟”字,更能体现这个苹果的大,“放到鼻前一闻”后面还可加个“啊”字,读起来就通顺了,一个苹果写了,这是什么?(拿出一个小苹果)这也是一个红蕉苹果,不过小了一点儿,一个苹果会写了,两个苹果会不会写呢?是不是每一部分都要写?生:不用写。师:写小苹果时,只要和大苹果进行比较,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把不同点写具体,写这个苹果时可以用老师给你的这几句连起来:这个苹果也是,也是,也是、只不过。(写完请两位学生念)生:另一个苹果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也是产在山东烟台,只不过个头小了点。生:另一个苹果也是圆圆的,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苹果,只不过个头小了点,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弟弟。师:第二位小朋友要比前一位写得好,特别苹果的大小他写得很形象。“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小弟。”这一节课我们把“两个苹果”写具体了,先下课休息一会儿。第二课时师:上节课我们把一个大苹果写具体了,另一个小苹果也写了,写大苹果是用什么方法?生:(齐)详写。师:写小苹果呢?生:略写(齐)师:写两个苹果时,要交代清相同点,这要详写,指出不同点。评:指导后学生反馈,教会学生详写与略写的写作方法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合作,表演“一分钟小品”,老师把剧情介绍一下,一天黄昏,明明在做作业,弟弟在房里看电视,明明也饿极了,可爸爸还不回来,突然传来敲门声,爸爸终于回来了,取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红蕉苹果,明明取过苹果,心想,我比弟弟大,我应读吃小的,于是朝房里走去,高声喊:“弟弟,爸爸给你一个大苹果!”(老师充当爸爸角色,邀一位同学充当明明,师生共同表演小品)(表演之后,请同学评议,指出其成功,不足及其改进意见,教师请第二位同学再次与老师合作表演小品)师:刚才演的小品,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生:一天晚上,爸爸带回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把大的给弟弟,小的留给我自己。(再请一位学生重复一遍,教师板书)板书一个大的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我给弟弟一个大苹果,自己吃小的。一个小的师:如果把刚才表演的经过写下来,可不可以写?生:可以写。师:为什么要写?要表现什么?生:要表现我们的品质。师:什么品质呢?生:尊老爱幼。师:有尊老的内容吗?生:要表现我爱幼的品质。师:还有什么品质?生:推让精神。师:能说“推让”吗?改一个字就行了。生互相谦让。师:这件事就是要表现我爱幼和谦让的品质,我们写文章要列一个提纲,这样一件事写起来可以分几部分来写?生:可以分三部分来写。师:先写什么?生:先写爸爸捎回了两个苹果。师:接着写什么了?生:接着写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师:最后写什么?生:最后写我把大苹果给弟弟,自己吃小的。(边讨论边板书)板书一、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二、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三、我给弟弟一个大苹果,自己吃小的。师:三个部分哪一部分写得具体详细呢?生:第二部分写具体。师:把第二部分写具体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注意重点部分中还要分主次,大苹果详写,小苹果略写。板书详。略。下面我们来个分工写作,第一组写第一部分,第二、三组写第二部分,第四组写第三部分,在八分钟内未成,但有要求,第一段中“傍晚”要用形象表达,第三段要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说明“大苹果让给弟弟,自己吃小的原因。(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三段短文,教师评点)生:天色渐暗下来(师:加一个“了”字),人家都在吃饭了(师:“人家”改成“别人”)我肚子饿得很(师:改成两个字:厉害)爸爸妈妈都不在(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一句话,准备说明什么?所以应在后面补充一句:我又不会做饭,怎么办呢?)忽然爸爸回来了,我高兴极了。爸爸兴冲冲地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给我和弟弟吃。(师:去掉“来”和“吃”两个字)生:那个大苹果圆圆的,青里透红,掂一掂足有四两多,还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这是红蕉苹果。吃起来又酥又又甜,老人和孩子特别喜欢,另一个苹果也是红蕉,也是青里透红,也有一股清香,只不过个儿小了一点。生:望着这两个苹果,我是哥哥,又想到老师说过应该爱护弟弟(师:在这之前加一个心理活动的描写:谁吃这个大苹果呢?)对,我吃这个小的。于是我喊(师:喊之前,还应有一个过程,走到房门口,推开大门,大声喊)弟弟,弟弟,给你一个大苹果。师:刚才我们念了写的文章,老师用“两个苹果”作题目,你认为还可以选用哪些题目?我们可以按地点来定题目。生: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师:按时间来定题目。生:发生在傍晚的事师:这是一件怎么样的事呢(师做手势)生:(齐)一件小事。生:我还可以起个题目“大苹果和小苹果”师:也可以。(取下红领巾示意)生:红领巾叫我这样做。师:题目我们都定得很好,老师感谢两位同学的合作,把这两个苹果送给你们两位。(请两位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选小的?)生甲:因为他比我演得好。生乙:因为她第一个表演。生甲:因为我比他大。生乙:因为我是男的。师:学了这一课,两位小朋友都争吃小苹果,好,老师来评定,咱们男的帮男的,你吃一个小的。(大笑)感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名师贾志敏教作文:两个苹果(2012-02-15 16:10:22)转载标签:方育龙作文指导教育分类:小学作文指导题:两个苹果执教:贾志敏年级:四年级第一课时师:黑板上有一句没写完的话(板书:我感到十分_。)你看填上什么词才完整呢?生:我感到十分高兴。师:嗯,对的。生:我感到十分难过。师:也可以。生:我感到十分伤心。师:还有吗?生:我感到十分惭愧。师:好的。生:我感到十分抱歉。师:或者说我感到十分歉意。刚才小朋友都能开动脑筋,填上这些词后句子就完整了。接下来老师要念一段话,小朋友要仔细听,念完后要根据这段话所叙述的内容,再填上合适的词。评:开始提出简单问题,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其注意力念: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聋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识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真不是滋味。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队干部,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我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如果地上真有一条裂逢的话,我一定钻进去了事!师:老师念完了,你看这段话写的是我感到什么?(听两位学生说悄悄话)师:看来是英雄听见略同,两位小朋友都说对了。谁来说完整?别怕,说错没关系。生:惭愧。师:应该把话说完整。生:我感到十分惭愧。板书我感到十分惭愧师:讨了,这段话就是写了我做事后惭愧的样子。你看“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晴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不是滋味”,这一段写我的外部表现,接着由外到里,写我的心里活动,然后再写外,“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具体地描写了我惭愧的样子。那么是黑板上这句话好呢,还是我读的这段话好?生:你读的这段话好,因为这段话写得非常具体。师:老师认为一样的,这要看它们不同的用处,有时需要简略的描写,而有时则需要把文章写具体,而文章要具体,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由广泛到集中,由具体到抽象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取出一个苹果)这是一个苹果(板书:一个苹果)如果老师要求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应从哪几方面来写呢? 贾老师以前在自己班级上课时,小朋友想出了几个方面,我看大家能动脑筋想出几方面?生:可以写苹果的外表。师:外表包含的内容很多,能不能更具体点?生:可以写重量和大小。师:对了,可以从苹果的重量和大小来写它。(板书:重量、大小)生:味道。师:(板书:味道)对呀,这个苹果是什么味道呢?是甜还是酸、是酥还是脆呢?生:品种。师:这是一个什么苹果呢?这就是苹果的品种。(板书:品种)生:还可以写形状。师:(板书:形状)生:颜色。师;对呀,你看这个苹果的颜色多漂亮呀。(板书:颜色)生:香味。师:(板书:香味)还有吗?还可以从哪一方面写?你们看,我是上海人,大家是常州,这是?生:产地。师:对了,这个苹果的出产地,不过我们人不能说产地,我出产在上海,你们出产在常州,这可就闹笑话,只能说我是上海人,你们是常州人。(板书:产地)师:小朋友刚才找了一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这个苹果,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怎么把这几方面写具体。(一起讨论)师:这个苹果的太小怎样?生:是一个大苹果。师:能不能打个比方?(用拳头比划)生:象拳头一样大。师:你看,这个苹果和你的拳头一样大吗?(笑)在前面加个词来说明。生:象两个拳头那么大。(笑)师:两个拳头?到底应该说什么?生:象爸爸的拳头那么大。师:对了,你看(伸出拳头比)这个苹果大概和爸爸的拳头差不多大,那么它的形状呢?生:圆形的。师:颜色呢?生:青里透红。师:那么它的香味呢?(给一个学生)闻着,可别咬啊。(笑)生:有一股清香。师:为什么不说香味而说清香呢?生:因为它的香味不是很浓的。师:对,因为苹果的香味不是很浓的,不象有些化妆品的香味那样,所以用清香这个词。那么这个香味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明(作了一个动作)师:苹果的香味我闻了垂涎三尺。生:到底用哪一个词?老师写一个字提醒大家。(板书,沁)生:(齐)沁人心脾。师:(板书:沁人心脾)师:哪个小朋友来掂一掂这个苹果大概有多少重?生:大概有二两。(笑)生:大概有一两。(笑)师:小朋友平时不买菜,所以不能估计准确,谁还来试试?生:有四两半。师:对,这是一个大约半斤重的大苹果。那么这个苹果的品种呢?生:是红蕉苹果。师:苹果有好多品种,红蕉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生:酥、甜。(板书:)酥、甜。师:这种苹果谁最喜欢吃呢?生:老大爷,老奶奶喜欢吃?师:把这两个词概括成一个词是什么?生:老人。师:老人喜欢吃红蕉苹果,还有谁也喜欢吃呢?生:还有小孩。师:因为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服以老人和小孩都爱吃,这种苹果出产在什么地方?生:青岛、烟台。师:是不是呢?生:山东烟台。师:刚才我们从八个方面来讨论怎样写这个苹果,我们写文章时不但要仔细观察而且观察的时候要有顺序,这八个方面中先着到什么?生:是颜色、大小和形状。师:如果走近一点,拿在手里,可以写什么?生:重量和香味。师:然后想到什么呢?生:品种,产地和味道。师:写作文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纸,用这八个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先写第一方面颜色形状和大小,接着写第二方面苹果的重量和香味,最后写它的品种、产地和味道,也就是想到的,以老师给你的这句话开头,这个苹果_。评: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然后解决作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开始写,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师:好,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念自己写的文章,写得好的我们要好好品味,不好的要横挑鼻子竖挑眼,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两位学生上讲台读)生:这个苹果是圆形的,颜色青里加红(师插话:应该说青里透红),很美丽(师插话:苹果不能说很美丽)这个苹果有我爸爸的拳头般大小(师:这里写得形象)走近些,只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师:扑鼻而来这个是用得好能用上自己的词)闻了使人感到十分舒服,咬一口,一定合适老人和孩子(师:咬一口,感到怎样?用上“又又”这个连词,“一定”改成“因此”)这种品种是红蕉的(师:“的”可以省略),产地产在山东烟台(师:后面一个“产”不要)师:这个小朋友基本上能把这个苹果写具体,但她是根据板书的提示来做填充题,语句没能很好的组织,请一位小朋友念。生:这个苹果青里透红,大约有爸爸的拳头般大,拿到手中掂,足有四两多重,放到鼻子前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听爸爸介绍这种苹果是红蕉,它产在山东烟台,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所以受到老人和牙齿没长全的孩子的欢迎。师:这个小朋友的语句组织就比较好,不过有两个地方还可以写得更好,“拿在手上掂一掂后面加一个“哟”字,更能体现这个苹果的大,“放到鼻前一闻”后面还可加个“啊”字,读起来就通顺了,一个苹果写了,这是什么?(拿出一个小苹果)这也是一个红蕉苹果,不过小了一点儿,一个苹果会写了,两个苹果会不会写呢?是不是每一部分都要写?生:不用写。师:写小苹果时,只要和大苹果进行比较,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把不同点写具体,写这个苹果时可以用老师给你的这几句连起来:这个苹果也是,也是,也是、只不过。(写完请两位学生念)生:另一个苹果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也是产在山东烟台,只不过个头小了点。生:另一个苹果也是圆圆的,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苹果,只不过个头小了点,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弟弟。师:第二位小朋友要比前一位写得好,特别苹果的大小他写得很形象。“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小弟。”这一节课我们把“两个苹果”写具体了,先下课休息一会儿。第二课时师:上节课我们把一个大苹果写具体了,另一个小苹果也写了,写大苹果是用什么方法?生:(齐)详写。师:写小苹果呢?生:略写(齐)师:写两个苹果时,要交代清相同点,这要详写,指出不同点。评:指导后学生反馈,教会学生详写与略写的写作方法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合作,表演“一分钟小品”,老师把剧情介绍一下,一天黄昏,明明在做作业,弟弟在房里看电视,明明也饿极了,可爸爸还不回来,突然传来敲门声,爸爸终于回来了,取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红蕉苹果,明明取过苹果,心想,我比弟弟大,我应读吃小的,于是朝房里走去,高声喊:“弟弟,爸爸给你一个大苹果!”(老师充当爸爸角色,邀一位同学充当明明,师生共同表演小品)(表演之后,请同学评议,指出其成功,不足及其改进意见,教师请第二位同学再次与老师合作表演小品)师:刚才演的小品,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生:一天晚上,爸爸带回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把大的给弟弟,小的留给我自己。(再请一位学生重复一遍,教师板书)板书一个大的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我给弟弟一个大苹果,自己吃小的。一个小的师:如果把刚才表演的经过写下来,可不可以写?生:可以写。师:为什么要写?要表现什么?生:要表现我们的品质。师:什么品质呢?生:尊老爱幼。师:有尊老的内容吗?生:要表现我爱幼的品质。师:还有什么品质?生:推让精神。师:能说“推让”吗?改一个字就行了。生互相谦让。师:这件事就是要表现我爱幼和谦让的品质,我们写文章要列一个提纲,这样一件事写起来可以分几部分来写?生:可以分三部分来写。师:先写什么?生:先写爸爸捎回了两个苹果。师:接着写什么了?生:接着写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师:最后写什么?生:最后写我把大苹果给弟弟,自己吃小的。(边讨论边板书)板书一、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二、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三、我给弟弟一个大苹果,自己吃小的。师:三个部分哪一部分写得具体详细呢?生:第二部分写具体。师:把第二部分写具体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注意重点部分中还要分主次,大苹果详写,小苹果略写。板书详。略。下面我们来个分工写作,第一组写第一部分,第二、三组写第二部分,第四组写第三部分,在八分钟内未成,但有要求,第一段中“傍晚”要用形象表达,第三段要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说明“大苹果让给弟弟,自己吃小的原因。(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三段短文,教师评点)生:天色渐暗下来(师:加一个“了”字),人家都在吃饭了(师:“人家”改成“别人”)我肚子饿得很(师:改成两个字:厉害)爸爸妈妈都不在(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一句话,准备说明什么?所以应在后面补充一句:我又不会做饭,怎么办呢?)忽然爸爸回来了,我高兴极了。爸爸兴冲冲地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给我和弟弟吃。(师:去掉“来”和“吃”两个字)生:那个大苹果圆圆的,青里透红,掂一掂足有四两多,还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这是红蕉苹果。吃起来又酥又又甜,老人和孩子特别喜欢,另一个苹果也是红蕉,也是青里透红,也有一股清香,只不过个儿小了一点。生:望着这两个苹果,我是哥哥,又想到老师说过应该爱护弟弟(师:在这之前加一个心理活动的描写:谁吃这个大苹果呢?)对,我吃这个小的。于是我喊(师:喊之前,还应有一个过程,走到房门口,推开大门,大声喊)弟弟,弟弟,给你一个大苹果。师:刚才我们念了写的文章,老师用“两个苹果”作题目,你认为还可以选用哪些题目?我们可以按地点来定题目。生: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师:按时间来定题目。生:发生在傍晚的事师:这是一件怎么样的事呢(师做手势)生:(齐)一件小事。生:我还可以起个题目“大苹果和小苹果”师:也可以。(取下红领巾示意)生:红领巾叫我这样做。师:题目我们都定得很好,老师感谢两位同学的合作,把这两个苹果送给你们两位。(请两位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选小的?)生甲:因为他比我演得好。生乙:因为她第一个表演。生甲:因为我比他大。生乙:因为我是男的。师:学了这一课,两位小朋友都争吃小苹果,好,老师来评定,咱们男的帮男的,你吃一个小的。(大笑)感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怎样写作文(二十二):让句子活起来跳个舞你想让自己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活起来,像一位仙子在跳舞吗?那样的话,就会刺激读你文章的人的大脑皮层,给人带来阅读的兴趣,令人陶醉。怎样做,才能收到这个效果呢?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夸张、排比就行。(一)先讲比喻。就是将两种或几种不同类的事物的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拿来打比方。“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中的“月亮”和“小船”是不同类的,它们相同点是:形状都是弯的,两头都是尖尖的。“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灯笼。”中“灯笼”和“柿子”是不同类的,它们相同点是:(1)颜色相像(都是红色的)(2)形状相像(都是圆圆的)。“梧桐树叶像手掌”中“梧桐树叶”和“手掌”是不同类,它们的形状相似。如何比喻?还是那句话,什么都可以拿来打比方。这就是要注意:联想合理不合理,是否不同类,有没有美感。比如下面的句子:a、火车像条毛毛虫。这个比喻虽然符合中的不同类,但没有美感,不合理。换成:火车像飞驰的骏马。你觉得合适些吗?是将火车的速度快和马的速度快相似点拿来比喻。b、他长得像他的妈妈。这就不是个比喻。因为“他”和“妈妈”是同类。换成:他和他妈妈都有一双像黑宝石一样的眼睛。你学会了吗?请你将身边的事物联想联想,看看一下子能想出多少个比喻句?先把下面背下来。1、松像士兵2、春风像妈妈的手3、草地像毯4、黄花像金子5、星星像眼睛6、孩子像小鸟7、小狗像保安8、雨丝像线(二)再讲拟人。就是把动物、植物、静物、自然现象(风、雨、雷、电、雪、霜)当作人来写。注意不是像人,而是让他开口说话、动作,心里想的都和人一样。a、小雨点蹦蹦跳跳来到人间,来到大地上。这句中的“蹦、跳、来”几个词就是人特有的动作,小雨点本来没有的,但让它落下地的样子和人蹦跳的样子有点差不多,所以我们说这个是拟人句。你觉得“小雨落下来了。”和上面拟人句哪一句你更喜欢呢?b、小河水一路唱着歌,向长江出发。这句中的“唱、出发”是人特有的动作,小河水本来是没有的,但让它“流”的动作和人向前走的动作差不多,所以我们说它是拟人句。你觉得“小河水向长江流去”和上面的拟人句,哪一个你更喜欢呢?c、小蝌蚪心里想:快长大,快长大,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呀!这句中“想”的内容,是人特有的心理活动,小蝌蚪本来是不会想的,但让它和人一样会思想,所以我们说它是拟人句。你认为“小蝌蚪长大了要去捉害虫。”和上面的拟人句,哪一句你觉得更好呢?邻居家六岁的孩子,他看到月亮被高楼挡住了,对我说:“月亮躲到楼顶后面了。我们快向前跑,就能找到它。”如何拟人?只要是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拟人。把下面几个拟人句背下来:试一试还能写多少拟人句?1、板凳和课桌在夜深人静时交谈着。2、储钱罐看出我乱花钱,它哭了。3、桃树笑迎太阳的到来。4、孔雀昂起头,骄傲地走着。(三)夸张。有时我们实在不能用准确的词语去表达时,就夸个张。像李白最喜欢用这种方法:“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既然他能用,大家也觉得好,不妨试一试。1、他的声音要把我吓了。2、房间小得连张桌子都。3、他急得心都要从喉咙里。4、红领巾把她的脸映得比花还要。5、我叫的声音满大街都。让句子活起来,有很多方法。这两种你们最喜欢的,最好用。希望你们利用前面学过的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多在生活中观察有些人说出的比喻、拟人。多写比喻、多写拟人,你的文章一定让别人爱看,你自己也会觉得开心。你以后在读课文、读课外书中,遇到比喻句、拟人句,用笔用“”划下来,最好背熟,积累得多一些,写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四)、排比:可爱的草塘里“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就是一组排比。1、从这组排比分析得出:两组(含两组)以上的句子句式相同。名词+动作词+什么样的地方,结果怎么样。(划横杠的地方词性相同都是名词或表示色彩的词,但词语不同。)没划横杠的地方词语完全相同。可概括成“不同+相同”。2、“柏树像一位位战士,守卫着校园,柏树像一座座宝塔,装饰着校园。”这种句式是“相同+不同”。3、排比可分为长排和短排。上面两个句式就是长排。现举短排:在草原、在河边,在高山,在平地,到处是笑声,是歌声。春节相见春天。4、最成功的排比,是短排和长排交错使用,能达到有气势、有节奏的效果。如果有兴趣的话,去找一找白居易的琵琶行看一看,看作者对声音的描写,就有很多排比。也可以在手头书里文章中,找一找排比句。多读读多想想,在写时有意训练。(五)、多用熟语、谚语、名言,化用熟语、广告语、歌词、谚语。有个学生说了则寓言故事黄鼠狼和鸡,化用一句大家再熟不过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就收老母鸡”,也有同学化用成语“鸡不可失,失不再来。”由于他们化用的符合要写的内容,所以他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一个亮点。熟语、谚语、名言富有哲理且生动活泼,很为文章添彩,很有说服力。所以大家要多背诵。只有会背,背得多,积累就多,就容易很快抓住,很敏感。不过,在采用、化用时,一定要注意与所写内容意思相符,不能生搬硬套。动一动,练一练:选自己几篇习作,看看你的句子有没有跳起舞来。如果没有,请选择一篇习作进行修改。73学会联想和想象我们来读一读陶金鸿的散文秋天的雨,分析一下,作者是怎么联想和想像的。秋天的雨陶金鸿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秋天的雨,藏着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岳阳楼记朗读课件
- 奖品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 年产66万套建筑遮阳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工矿产品国际运输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垃圾场环境监测设备安装合同
- 二零二五年高端别墅钢筋劳务工程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换热器节能技术培训与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招投标代理服务合同
- 2025版深水油气带压堵漏服务合同
-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培训课件
- DBJ04-T306-2025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
- 员工入职安全培训材料
- 双方加固围墙协议书
- 2025年高级审计师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鄂尔多斯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考试真题
- 2025年下半年安徽省国金融资本投资管理限公司招聘64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英语3500背诵版资料
- 2025-2030中国礼品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羊水栓塞课件
- 三电延保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