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1页
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2页
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3页
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4页
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我的伴读之路“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 “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我的读书格言,可这也是我近两年才开始认识到的。自踏上工作以后,总有各种纷扰,十多年时间里我几乎中断了读书。 直到20XX年,我重新踏上读书之旅。那一年,女儿踏进了小学的校门。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我觉得“课外大量的阅读很重要”。我开始考虑让读书成为女儿生活的一部分。 该怎样引导孩子走上自主阅读之路?我开始了家庭读书的探索之旅。 一、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我觉得一定的家庭藏书量,是引导孩子踏上阅读之路的基础。家庭里,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藏书量,让书柜成为家庭里重要的一个区域,让书随处可得,才能够有读书的氛围。而且,只有藏书多了,各种类别的书多了,才能诱发出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只有藏书多了,才可能辨别出书之“优劣”,毕竟对童书,普通家长并不专业,读过的、知道的太少了。 于是,在原有一排书柜的基础上,我们又购置了一大排书橱放在客厅中间。现在,家庭藏书量达1000册,读过的大部分都放到了书房里,未读过的,把大人读的书和童书都分门别类放在客厅书橱里。 有了藏书,孩子才能自由地选择、翻阅,空暇时间,家庭有了读书的氛围。 我的伴读之路“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 图书馆,更有取之不尽的图书资源,我们办了5张借书证(4张南京本地图书馆,1张络图书馆)。我们常会带女儿去图书馆,一、二年级里,累计借阅量达500册以上(绘本为主)。 二、通过家庭阅读活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首先是家长个人的阅读习惯,只有家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带动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闲暇时间、节假日,我们都会静静读会儿书。女儿也随时会翻阅我正在看的书,互相还会聊聊正在读的书。 其次是通过有规律的家庭的阅读活动,培养家庭阅读习惯,也带动着孩子在自主阅读路上越走越宽。 3、 诵读:诵读诗歌,以校本课程日有所诵和古诗词为主,另选了金波、金子美铃、纪伯伦、泰戈尔等优秀诗歌。 4、 读书比赛:1年级寒假时,为激发女儿自读,我们和女儿开展了读书比赛。采用积分制的形式,每读一本书(刚开始以篇章计算),按书的厚薄来积分。女儿好胜心强,我们用这种方式,激发女儿开始了自读。 5、 读书记录:每人读完一本书,我都会随手在新浪微博上简要做个记录(20XX年读书记录,详见附件),偶尔也会选择一本或一类书,写写读后感。 以下节选自我的新浪微博-伴学之路: 窗边的小豆豆(万字)。假期共读的第二本书,我们一起聊了聊人物性格特点,讲了讲印象深刻、有趣的情节,读了读后记。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尽早发现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逐渐衰退吧?”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兔之眼,一个年轻的老师与班级中一群特殊孩子的故事,既有课堂教学细节,也有生活中的事情,涉及理想的教育观、社会观以及幸福的根源的探讨。 爱哭鬼小隼,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的遗作,以其自己童年生活为基础的小说,故事性不强,对孩子成长的心理变化有较多描写。小隼很幸运,有个智慧的爸爸,认为“玩也是成长”;有个通情达理的妈妈;还有帮快乐、互助的哥哥们。 6、 评选最喜欢的一本书:根据读书的记录,评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三、参与到更多的阅读活动中,交往同伴 阅读需要分享,在交流和分享中提升自己,也结交更多的喜爱读书的同伴。我一直参与一些活跃的阅读群的活动,组织单位的图书漂流活动和亲子阅读沙龙讲座,也带女儿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 读书,并没有改变我们什么;读书,也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附录3:部分共读绘本目录 附录4:读后感我读过的那些育儿书 踏上伴学路后,因为确实不懂教育,也没有实践经验,我就杂七杂八读了些育儿书。以下我分类介绍我读过的育儿书,要说明的是:分类纯粹是我个人的分法,介绍的也不一定是该书的精华,更多是我个人在现阶段伴学的体会。 第一类、家教类:主要是一些综合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估计很多妈妈都看过了。因我是爸爸,刚开始看书名我没有去读这本书。这是尹健莉16年的伴子手记,实在、用心,从幼儿期到学生期都有介绍,很多细节都值得体会。读完后,我第一时间发的微博汇集了一些要点:爱在有心而无痕:不管就是最大的管;在孩子面前做个听话的家长;平等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记功不记过。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大量阅读;学习古诗词;生活中游戏式学习;反对暴力作业;不考100分。序文中的标题:“爱在有心而无痕”,我记的最深。爱要用心,大多妈妈都是如此,但不着痕迹,却是大部分家长都忽视的。 2、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胜在平实,贵在用心。全书分成生活篇、学习片、品格篇、心理篇,涉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贴近普通家庭,书的前面还特别汇总了一些常见问题。书中提及的给孩子择校问题,给我些思考,我甚至庆幸没能上“名校”,那样说不定我孩子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刘称莲老师不用特别高深的理论,只是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让我深感“育儿即育己”。封面上的这句话:“爱在自由里,用全心的爱去陪伴,静静等待和欣赏”值得反复体会。 3、快发现孩子的天赋:书的内容我个人觉得一般,感兴趣的可深入关注多元智能理论,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专长,尤其在艺术类爱好方面,不要走强制、代办路线。有爱好,啥时都可以艺术。 4、牵着蜗牛慢慢走:这本书好像不算畅销,一位妈妈在其子入学耶鲁后总结的育儿手记,我也认同其“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该“亲力亲为”。她认为家庭教育遵循“提前一点点”和“有趣”两项原则。 与其它家教类不同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具体家庭教育方法,还有耶鲁的一些介绍。关心具体学科学习和孩子留学的家长可关注。 当然喽,不见得都适用,正如作者一开始就说:“无论哪种教子方法,都不应该盲目地推而广之,只有根据自己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因材施教才是根本。家庭教育中,家长也不可盲目追“家”。 5、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讲:这本书主要讲述如何与孩子沟通,我在读这本书时,是断断续续的,先是体会到要“共情”,再是“多描述事实”。另外,我还有个收获,就是常和孩子聊聊天。总之,这不光是用来读的一本书,需要去体验,去练习;这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伴着孩子的成长,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关于这些沟通的技巧,不光是与孩子沟通需要,工作中同样适用。 第二类、阅读类:关于阅读以及亲子阅读和绘本解读方面的书 在以上的家教书里,大多提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具体如何亲子阅读?如何让孩子“渴望阅读”?不同阶段读那些书?不同童书的读法?这些就有必要再去钻研一些阅读类书籍了,而且儿童文学类和图画书类都需要适当了解。 6、朗读手册:这本书估计很多家长读过了,我也不多介绍了。这是我踏上伴学路的第一本书,跟着目录就买了些书回来,开始读书给女儿听。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和孩子共读一段时间后再重读一下此书,肯定又会多些感受。 现在,朗读手册2和朗读手册3也已出版,这两本书分类别节选了一些适合小学中低段和中高段孩子的书的文学作品。这两本书能作为孩子的睡前故事,书中还有作者介绍、同类书介绍,可作为选书指导。 7、绘本之力:第一次读时,我没有读完,因为那时我还没有读过几本绘本。看了一些绘本后再读,有了很多的感受。松居直更清晰地表达了绘本的概念以及绘本的创作;其他两位老师则谈了很多读绘本的体验。 松居直认为:“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孩子听的时候,“用眼睛看画、读画,然后在自己的心中创造出故事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绘本体验”。 再摘录河合隼雄在书中的一段话:“日本过于强调对孩子的知识的灌输,认为谁能被更多地、更早地填塞进知识,谁就会赢,可是孩提时代并不是这样一种形态,而是情感的、感性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8、小学阅读能力决定孩子一生的成绩: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言了。其中有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不同类型书的阅读方法以及孩子阅读中的阅读障碍介绍,还附有分级阅读能力诊断。不过,这是韩国翻译过来的,我觉得还不太适合国内。 9、故事知道怎么办:通过讲故事来纠正孩子的行为。该书既有故事治疗理论介绍,也收集了很多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还有专门篇章讲解故事创作技巧和讲述技巧。故事大多比较短小,我只读了一些就没有继续了。 亲子阅读,起步很简单,拿起书读给孩子听就行。实践一段时间后,再去看看这类书,就会感受更多些。 图画书的阅读方面还可以适当关注相关书籍,如幸福的种子(0-3岁亲子阅读及相关图画书介绍)、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关于绘本阅读技巧以及60多篇绘本的解读)、好绘本如何好(应该说更适合相对专业些的读者了)。 绘本的选择和阅读真的是有很多学问,家长们慢慢深入。先实践,再。 第三类、专科类:关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专科学习的书 10、数学类:10岁前,培养孩子的数学脑,作者是一位韩国师范大学数学教授,讲述他如何培养女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崇尚人性教育理念,这本书告诉我:数学不只是算术,而是一种思维能力。注重在生活中培育孩子的数学思维。 11、英语类: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介绍自然拼读法,以母语方式启蒙英语。启蒙三步曲:语音输入、亲子阅读、自主阅读。适合孩子年幼些的家长,作者有在加拿大生活的经历,又家有学童,因此该书对北美教育体系也有些介绍。 12、英语类:林克妈妈的我陪女儿学英语林克妈妈亲子英语培养手记,林克妈妈自己陪伴女儿学习英语的手记,适合家有小学生的家长。除了介绍其英语教学经验,作者还对商业英语培训机构进行了考察和批判,提醒我们不要简单依赖机构教学。 还是前面说的那句,关注教育,就该亲力教育。 还有北外曹文的英语,儿子教我学,我还没有拆封,可关注。 13、财商类:只读过快教孩子学理财,书中的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家庭,但理念值得一学。因国情不同,我们可能做不到与孩子独立,但该尽早给孩子一些自理、自立的机会,还可以把大人工作、生活的一面展现给孩子。 生活就是教育,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与家庭的教育割裂了。 还有本建构儿童的科学(学科学,还是做科学;接受科学知识,还是探索科学),我也没读,但值得关注一下,我们普遍缺乏探究的能力。 第四类、教学类:一线教师或专家们写的关于教学方面的书 这类书我原先没有注意到,但读了一些后,我个人更喜欢这类书,一是,老师看到的学生比较多,遇到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会让我们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育儿问题;二是,我们不必羡慕外国教育,不必单纯抱怨国内教育体制。如何看学校的教材与教学、如何与老师沟通,这些在孩子上学前、上学后都要关注。 14、教室,在书信中飞翔,是新教育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新作,我一晚读完,而差不多整晚,我脑海中浮现的都是“MS.常”和“小蚂蚁们”。 这本书看上去只是常老师信手拈来的一堂“中澳两地书”课程,也就是师生们的书信往来集,可却展现出了“小蚂蚁班”精彩、丰富的教学课程。 常老师抛开课本来教学,引领孩子们穿越“卓越的课程”(晨诵、整本书共读、经典文本阅读、诗歌之旅、生日书、童话剧、班级交响乐团、道德的六个阶段、还有准备筹划更多的,如健身课),让孩子们充足地成长。 而且书信中,师生们交流的话题以及旅游途中的见闻,已远超出学业范畴,引领孩子们更多地思考世界、人生,启发我们教育要“品格为先”。最后,还附有对澳大利亚教育的5点认识,以及“道德六个阶段”中“我要遵守规则”的“班级币制度”。 顾老师多次提及“现在的孩子很难静下心来”,这或许和社会环境,和家长的心境有关,而其中关于做作业方面的习惯,也提醒家长注意。尹健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反对的是“暴力作业”,而当下大部分学校小学中低段作业量并不大,因此,还是要适当指导(并非替代)孩子作业。 16、重建师生关系:我新近读完,作者史金霞现在苏州一高中任教。她的语文课堂可谓:“有思想的深度,有文学的气度,有历史的厚度,有现实的广度”。 而这本书里,其落脚点在“关系为先”上,实例讲解以“爱、理解、对话、尊重”重建师生关系。最后一章写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困境和突破。 父母和老师一样,天生容易滋生权威意识,因此,“关系为先”也适用于家庭教育。 17、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许多学校不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是培养考生的场所”。事实已不仅是学校了,家长也热衷于让孩子考级。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讲述自己的教学历程,而她和一群六年级的小学生,四年学完课本,课内海量阅读,师生诵读、精读了大量文、史经典,充分说明了阅读的神奇力量。 上面几本,都是一线教师写的。理念上,其实与专家的言论大抵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他们探索出了教育的路径。这是我喜欢的。 18、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前期发表的“语文之痛”(对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课文的批判)的集结;另一部分,是根据其陪女儿读书的经历,介绍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转一段我微博上特别摘录的作者叶开的关于阅读分级:青少年阅读需要明确的分级推荐:学龄前,以童话、故事的阅读和听诵为主;少年儿童期,阅读以幻想、科幻、魔幻文学作品为主;青少年阅读,要有选择地加入历史和哲学读本来开拓视野,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我觉得还该加上童诗,总的来说,孩子阅读该符合这进程,选书面宽些好,也不要被“经典名著”所限。 还有本书,给教师的建议,有位也读了不少育儿书的家长跟我说不错。我收了,但我还没读,只提一下。 第五类:人文类:严格说,这类不算育儿书,其实是自己闲读之书,不过都能发现“教育”与“育儿”的篇章,伴学路上,其实是家长自己的眼界、视角需要拓宽。 19、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的家庭生活纪实散文集,记录了两个孩子婴幼儿期的一些成长片段。读来让人感觉真实,书中没有一点说教,而从她俩孩子写的两篇“跋”中,更能感受到浓浓的真情,育儿最大的影响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培养孩子重在培养品格和习惯。 20、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与其儿子-安德烈的专栏书信汇集。因为儿子已经长大了,并且文化也有差异,很多家庭可能出现“闭门”,甚至“锁心”了,龙应台带我们思考:如何认知已经长大的孩子?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该留给孩子什么? 在此之后,龙应台还有篇目送的散文集,涉及教育和孩子方面较少了,在此就不多提了。 21、奥数是个替死鬼:其实不是讲奥数的书,是一自由教师从其奥数班教学见闻说起,反思:孩子的痛苦反映了整个社会愈演愈烈的忙乱,倡导纯朴自然的生活。 另外,书中有段关于其自己在高中时的学习成绩的形大反转,我觉得关心孩子成绩的也应关注的更远些。 封底语:“通过学习,我们要获得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个有主见的头脑。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依靠它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财富故事中,抓住自己的生活。” 奥数是个替死鬼,而全球的商业化背景下,教育其实也无法独善其身。 22、虚实之间:芮成刚侃侃而谈众多大人物、大场面,那种对世界之巅的亲近,让我首先感受到了高度;其次感受的是宽度,话题宽泛,新闻、时事、经济、人物,甚至教育、人生;掩上书,更多感受的是角度。真相=事实 角度。“生命的节奏仿佛钟摆,在真假之间、虚实之间,摇摆往复。” 芮成钢当年是高考状元,英语特棒。涉及到教育的有几篇,比如关于出国问题(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关于英语口音(不必在意发音),关于英语学习(背诵经典)。 2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这是“一部通俗的心理学杰作”,它不同于一些心灵鸡汤,它告诉我们“人生苦难重重,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而为人父母者更应踏上“心智成熟之旅”,因为“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人在幼年时期失去父母的关爱程度以及时间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 全书四章,分成三部分:自律、爱、个人信仰,到现在,我还放在床头,准备来次大摘抄。如果认可“育儿即育己”,那该读读此书。 24和25、纪伯伦的纪伯伦诗集和泰戈尔的新月集:这两本诗集放在一起说一下,很多篇章随意读读也会觉得获益匪浅,我微博里摘录了一些。 前面已分享了五类,还有一类:童书类: 这一类不在我的“育儿”书单里,可陪读过程中,会发现“童书非童书”,好多绘本中有深刻的寓意;好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有和谐家庭,有正直的父亲,有宽容的母亲,也让我们更了解孩子的情趣;很多童书中寓含的普世价值观也该是家长需要反省的。 童书类,容易被家长们忽视,家长们热衷于给孩子选书。其实,家庭教育该从家长陪孩子读童书开始。 就以上我读过的那些育儿书里,我个人推荐三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这是偏重育己,这个时代,或许多多少少有些心理病;教室,在书信中飞翔,偏重品格为先及课程建设,更了解学校教育,更积极去面对学校教育;朗读手册,偏重阅读,亲子阅读,先实践,再 刚开始,书越读越惶恐,因为发现自己不懂得太多,要学的“技术”太多。而真正陪读一年后,我反而静心了很多。“孩提时代,情感的、感性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只想着和女儿一起长大就好,各种技术,不去强求。 莫言领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讲故事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 一个没有文化的母亲,却培养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或许可说,为人父母懂教育并不一定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有关。育儿路上的那些惶恐,是因为我们已经被浮躁的社会无形中染色了,自己的内心难以平静。正如此,育儿路上不必四处“求术”,没有完美的“技术”,所谓的“道”,也就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孩子的理解。 附录5: 教室,在书信中飞翔读后感两篇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_态、_液_态和_气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_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C)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4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D)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C)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C)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凝华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