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doc_第1页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doc_第2页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doc_第3页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1.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而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D.二氧化碳密度比氧气小2.下面是CO2、O2自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A是物理性质B.B是物理性质C.C是物理性质D.D是物理性质3.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分子 B.都能供动物呼吸C.都不溶于水 D.密度都比空气大4.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CO2不能燃烧 BCO2不能支持燃烧C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CO2能与水反应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B.二氧化碳无色、无味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6.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的最简单方法是()A.伸入燃烧的木条B.测定气体的密度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D.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7.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其变红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能和紫色石蕊反应8.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肯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溶于水中B.溶于澄清的石灰水中C.进行光合作用D.制成“干冰”9.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常向大棚内释放适量的CO2,这是因为( )A.CO2会使大棚内温度急剧升高B.CO2会使害虫窒息死亡C.CO2能灭火,可避免火灾发生D.CO2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0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为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加热后溶液呈_色,反应的方程式是:_;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成分主要是_,要洗净表面的白膜可用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11(1)将一个吹入部分空气的气球放入吸滤瓶中,如右图所示塞紧瓶塞,接上抽气机抽气则其中的气球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如果打开瓶塞,通过支管向瓶内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又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A解析: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2.B 解析:物质的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硬度. 密度. 溶解度时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还原性. 氧化性. 酸性. 碱性. 可燃性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判断ABCD哪些是物理性质3.D 解析:A.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不存在氧气分子,否则是混合物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在氧气中含有分子;故A不正确;B. 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含量多,会对使人窒息,氧气无毒并能供给呼吸,故B不正确;C.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故C不正确;D. 二氧化碳.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D正确;4.D 解析:A. 实验中不断倒入的二氧化碳没发生燃烧,因此根据该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气体能燃烧的判断,故不选;B. 烧杯中燃烧的丙支蜡烛先后熄灭,此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蜡烛的燃烧,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不选;C. 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注入烧杯中,以及烧杯中蜡烛从低到高逐渐熄灭即二氧化碳从瓶底部慢慢充满,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故不选;D. 实验中没有水的参与,因此该实验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毫不相关,即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5A 6A 7B 8D 9D10红CO2H2O=H2CO3紫H2CO3H2OCO2CaCO3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11.答:(1)将变大,因为瓶内的气体被抽空,瓶内的压强小于球内压强,所以气压将气球变大(2)气球将上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球受到的浮力较大解析:(1)将一个吹入部分空气的气球放入吸滤瓶中,如,上图所示塞紧瓶塞,接上抽气机抽气则其中的气球将由于瓶内的压强小于球内压强,所以气压将气球变大(2)如果打开瓶塞,通过支管向瓶内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受到的浮力较大,气球将上浮网络改变世界教学目标:1.能够并乐于进行网络交往,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带来的乐趣2.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网络3.网络的作用,警惕网络中的陷阱自主学习:1.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2.网络对社会的影响?3.网络中有哪些陷阱? 4.怎样预防网络谣言?合作探究:材料一:小明和父母说,他希望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小明的爸爸说:“网络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假的,骗人的,而且孩子小,没什么自控能力,很容易玩游戏上瘾,我不赞成买电脑上网。”妈妈说:“网络能使孩子增长见识,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还能用来上网校学习,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再说了,以后电脑越来越普及,他不懂电脑,不会上网,怎么和别人交流,怎么适应社会呢?我看上网很好,我赞成。”问题一:小明的父母说的有道理么?问题二:你怎么看待上网这件事?问题三:你知道网络的那些作用?当堂反馈:1.近日,菏泽市曹县人民法院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案进行宣判,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二年。据悉,这是山东省首例利用网络虚假发帖,恶意诽谤他人的案件。对此看法正确的是()A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可以不受限制 B我国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是不真实的C行使权利和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D公民不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2.随着WiFi网络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每到一地必连WiFi已经成了许多智能手机用户的习惯。不过,在2015央视315晚会上,几位工程师利用伪造WiFi技术窃看了台下观众的上网内容,观众的邮箱及密码“准确”被盗取并在大屏幕上向大家展示,让许多人对公共场所WiFi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这启示我们()A免费WiFi风险大,远离网络避伤害B手机支付要减少,财产安全永无忧C免费WiFi好处多,省钱实用速度快D免费WiFi要慎用,保护隐私很重要3.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无限广阔的交往空间。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网络给了我们自由飞翔的翅膀网络交往的快捷便利是无可比拟的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 网络交往无限制A. B. C. D.4.当你上网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取100万”“加人XXX,一个月30万”“只付10元,贏利10 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 )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住机遇B.要冷静分析上述信息,区分真伪,以免上当受骗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5.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交往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网络( )刷微博,关注好友动态 上网店买日用品关注国家消息,关心国家大事 发布虚假消息A. B. C. D.6.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我们应该( )为了避免伤害,拒绝上网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利用网络优势,努力学习遵守法律和道德,文明上网A. B. C. D.7.2015年11月,福建泉州警方破获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