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24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25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26古代雅典,五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该机构以抽签选举方式从雅典的10个部落中各选50名代表组成,议事会席位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任何公民一生中担任议事会成员不得超过两次。这样的规定旨在()A杜绝僭主政治出现的可能性 B保证部落在公共事务中平等C努力实现决策的公正与合理 D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原则27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C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28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 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C. 追求民主、平等 D. 确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9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实施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12年间解散了330多个工人组织。80年代,德国国会相继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残疾与老年保险法,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这些举措()A完善了君主立宪政体 B适应了德国发展的需要C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D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30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 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 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D评价31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32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译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 B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33 以下是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据表可知()有关社会主义 有关辩证唯物主义 有关历史唯物主义 有关计划经济 有关国民党历史 有关三民主义 32本 23本 23本 19本 8本 13本 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 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34以下为某论文关于两岸关系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最为合理的是( )一、“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议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二、外国和中国的矛盾美国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第一,牵制台湾当局,不能脱离美国势力范围;第二,迫使台湾维持“亲美抗共”的“民主政权”;三、少数人的阴谋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坏。A.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 B. 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C. 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D.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35.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下面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然而正为此故,遂使宋代社会,在中国史上,显为最贫弱,最无力,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市民性社会或者也称市民社会,首先是基于新市民阶层的基础之上为此它需要特定的机制:市场、批判性的舆论、拥有宪法和议会的法治国家。在这个社会政治性的目标中包含了一个新的生存蓝图,它立足于工作、成就和教育(而非出身),立足于理智和对理智的公开运用(而非传统),立足于个人竞争以及伙伴式的共同体之上,它批判旧政体的核心元素;反对专制、反对世袭特权、反对等级的不平等、也反对教会宗教原教旨观念。该计划虽然植根于新形成的市民阶层,但它却趋向于一个针对所有人的计划,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模式,它基于全体市民公民意义上的全体市民的自由、平等和参与 节选自尤尔根柯卡在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演讲稿 (编者注:本文是尤尔根柯卡对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德国市民阶层和市民性的探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平铺社会”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德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并对材料一、二的两种“社会”做简要分析。(从各自的背景和作用方面分析)(11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各种政体的国家都可以兴起,也都可能衰落。但是,至今兴盛不衰的,只有共和政体。至于专制政体,自拿破仑战争结束(1815年)以来,200多年过去,其寿命还没有超过100年的。为什么?因为犯错。无论内政外交,各种政体都会犯错。在共和政体中,权力受到制约,很难一条道走到黑。专制政体缺少权力制约,错而难改,一错再错,难免衰亡。 黄钟帝国崛起病 阅读材料,自行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文革”对军队建设的破坏,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针,实施“军转民”的战略。他认为空军、海军、国防科工委都要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军民合用或是转为民用等方式,“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同时提出打破军民界限,要“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把一些专业技术人才转移到地方的各行各业,以支援地方。此时,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大规模调整改革,除完成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的生产任务外,全力以赴地搞好民品科研和生产,间接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军民结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为科技人员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转民”战略改革的背景,并指出其改革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转民”战略改革的意义。(7分)高三历史第一次质检试题答案一、选择题242526272829303132333435ACDCCBCCBDBD41(25分)(1)表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社会阶级进一步消融;门第势力削弱至消灭;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分裂性及阶级性弱化。(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原因:北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宋代采取重文轻武、分化事权的政策;科举制使更多寒门学子入仕,彻底削弱门阀贵族势力;商品经济发展,使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农村租佃关系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每点2分,共8分,任答四点即可) (2)特点:提倡自由、平等;强调市场;舆论监督;法治宪政;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每点1分,共5分)分析:宋代的平铺社会,是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但并没能催生新的经济和新的阶级,依然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调整,因此没能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3分)而德国的市民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提出的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对德国的社会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3分)42.(12分)观点:专制政体由于决策的失误而衰亡。(2分) 论证:17、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依然没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也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2分)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活动风起云涌,迫使清王朝进行预备立宪活动,结果被证明是一场骗局。(2分) 总之,作为专制政府的清王朝,由于其决策的不断失误,丧失多次机遇,最终走向衰亡。(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