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11-20).doc_第1页
二年级上册(11-20).doc_第2页
二年级上册(11-20).doc_第3页
二年级上册(11-20).doc_第4页
二年级上册(11-2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目:品德与生活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册 第 二 单元教学内容:爱护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11课时 执教人:王晓霞教学目标:1, 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2, 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公共设施,力所能及地保护生活周围的设施与环境。教学重难点: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公共设施,力所能及地保护生活周围的设施与环境。教学准备:。1, 完成书第24页的“记一记”。2, 写一写,自己的绿色行动计划(可以参考书第25页)。 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同学们,上节课布置大家完成书第24页的(记一记),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填的来读一读”,教师小结,要爱护社区的公用设施,要爱护我们生活的地方,导入本节学习内容,板书课题。2,一次体验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会使用哪些公用设施,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引导孩子充分发表意见,鼓励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到邮局寄一封信,打一次IC电话,到超市活商店买一次东西等,学会正确利用公用设施,方便自己的生活.指导学生完成书33页的”我要做得更好”,进一步了解公用设施的有关知识.3, 绿色行动计划:教师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引导鼓励学生学习制定绿色行动计划(让写了计划的同学读一读),可以小组结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展如:拾垃圾,回收废旧电池,清除野广告,护理花坛草地,为小树浇水等绿色环保活动。还可以举办”绿色家园”主题绘画活动,”文明小市民”评比活动(视教学情况而定).4, 做一做,读一读:指导学生看书25页,鼓励大家向书中小伙伴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社区的小主人.教师领读25页小短诗”走进文明的街道”,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文明的重要,人人争做文明小公民.课后作业: 1, 向家长了解或查资料调查家乡以前和现在的一些变化(道路,住房,办学条件,生活水平等)。2, 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画,照片等资料。板书设计: 爱 护 我 们 生 活 的 地 方1,一次体验活动:寄一封信,打一次IC电话,买一次东西2,绿色行动计划:拾垃圾,回收废旧电池,清除野广告,护理花坛草地,为小树浇水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我的家乡真好 第12课时 执教人:王晓霞教学目标:1, 在比较中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2, 经历社区调查的全过成,感受调查途径及表现方式的多样和创意.教学重难点:在比较中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经历社区调查的全过成,感受调查途径及表现方式的多样和创意.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或查资料调查家乡以前和现在的一些变化(道路,住房,办学条件,生活水平等)。并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画,照片等资料.2, 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或查资料调查家乡的名人.3, 教师准备相关的数字,文字,图画,照片等资料。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社区有了大家共同的努力,天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社区以前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社区的从前即家乡的从前,在比较中体会家乡的巨大变化 ,体会家乡的美,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主题我的家真好”教师板书课题.2,家乡的过去什么样: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通过收集过去的老照片,实物,图画等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以前的道路,人们的住房,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上学时学校的条件,人们的生活水平, 吃什么?穿什么等方面进行汇报,并与家乡现在的面貌比较,发现巨大的变化.3, 家乡的现在:结合上一活动学生的发言,及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家乡现在的巨大变化,和上面说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家乡发展最突出的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并相互交流,学生就会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并初步体验社会调查的全过成.根据学生资料收集情况,鼓励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编集成册 ,留做今后活动的参考.4, 寻找家乡名人:家乡名人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乡名人既包括家乡历史名人,也包括家乡现代名人,可以是领袖,将军,也可以是艺术家,既可以是商人,企业家也可以体育.娱乐明星等等,只要被当地老百姓口碑传送,或者符合你自己心中标准的,在某些领域或某些方面有影响力的人都是名人.教师在此要正确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教师在此环节应补充介绍自己准备的相关资料.课后作业: 1, 向家长了解或查资料调查家乡的名胜古迹, 并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画,照片等资料。2, 向家长了解或查资料调查家乡的一些传统活动. 下节课带彩笔.板书设计: 我 的 家 乡 真 好家乡的以前: (道路 住房 上学条件 生活情况家乡的现在: 家乡的名人: 课后反思:科目:品德与生活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册 第 二 单元教学内容:我的家乡真好 第13课时 执教人:王晓霞教学目标:1, 调查了解家乡的社会概况,建设成就,名胜古迹与名产,感受家乡的美好,体会做家乡人的自豪。 2, 经历社区调查的全过成,感受调查途径及表现方式的多样和创意.教学重难点:调查了解家乡的社会概况,建设成就,名胜古迹与名产,感受家乡的美好,体会做家乡人的自豪, 经历社区调查的全过成,感受调查途径及表现方式的多样和创意.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或查资料调查家乡的名胜古迹。并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画,照片等资料.2, 向家长了解或查资料调查家乡的一些传统活动. 下节课带彩笔.3,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画,照片等资料。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知道了家乡的一些名人, 那么我们家乡都有哪些名胜古迹呢?又有哪些名产品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个主题我的家真好”教师板书课题.2,家乡的名胜古迹:教师谈话”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或查资料调查家乡的名胜古迹和名产品, 并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画,照片等资料, 你们都准备了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交流了解我们这里都有哪些名胜古迹,大家说一说你都去过哪里,有些地方你可能没去过,但你听别人讲过,都可以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了解它们出名的原因即各自的特点和历史,最后在相互交流中实现共享与提高.教师及时板书启发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指导学生看书28-29页图画) 3, 参加地区的传统活动: 家乡的传统与民俗活动是丰富的.如重阳节的赏菊, 游园与敬老,中秋节的月饼与团圆, 清明节, 寒衣节对故去亲人的悼念与祭祀,春节的社火, 元宵节的灯笼, 端午节的粽子等等,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地区的传统活动,从而可以多了解地区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4,. 我家乡的未来: 教师鼓励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家乡未来会变成什么样,说一说然后把它画下来(书32页的画一画)课后作业: 1, 观察记录自己一周的饮食情况.2, 向家长了解一些简单的食物营养和搭配常识.板书设计: 我 的 家 乡 真 好家乡的名胜古迹: 大雁塔 兵马俑 发门寺 家乡的传统文化: 重阳节的赏菊,中秋节的吃月饼与团圆, 清明节, 寒衣节的祭祀,春节的社火, 元宵节的灯笼, 端午节的粽子等等课后反思:科目:品德与生活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册 第 三单元教学内容:我们的食物 第14课时 执教人:王晓霞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简单的食物营养和搭配常识,培养学生健康, 安全, 科学的饮食习惯. 2,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核评价.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些简单的食物营养和搭配常识,培养学生健康, 安全, 科学的饮食习惯,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核评价.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观察记录自己一周的饮食情况.2, 向家长了解一些简单的食物营养和搭配常识.3,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同学们,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可见,吃在我们的生活中巨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三个单元吃的学问”教师指导学生欣赏3435页的单元导图 并领读书上儿歌.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我们的食物.2,我们的食物:活动一周前布置学生覌察, 记录自己一周的饮食情况,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生活中人们吃的各种食物, 了解这些食物的相关信息, 如食物的名称, 味道, 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等,在班级召开交流会,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 感兴趣的各种食物, 并尝试对这些食物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可以参照单元到图的提示.即食物大致分为奶类, 鱼肉类, 水果类, 蔬菜类, 谷类, 为后面学生填写饮食调查表打下一个基础.3, 我们喜欢的食物小调查:同学之间讨论大家喜欢吃的食物, 利用教材提示的表格填一填, 画一画自己和同学经常吃的食物并和同学的调查表进行比较,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对同学喜欢的食物进行调查统计,意识到大家在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 4,. 我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在上面调查的基础上, 要更多的关注和发现学生饮食的问题,如只吃肉, 不吃早餐等现象.同时, 在活动中要对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完成37页的“我的发现”。课后作业: 1, 调查本地的特色小吃.2, 设计一或两份营养餐.板书设计: 我 们 的 食 物 奶类, 鱼肉类, 水果类, 蔬菜类, 谷类, 养成健康, 科学, 安全的饮食习惯.课后反思:科目:品德与生活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册 第 三单元教学内容:我们的食物 第15课时 执教人:王晓霞教学目标:1,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核评价2, 通过亲手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愉快.教学重难点:能对自己和他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核评价, 通过亲手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愉快.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调查本地的特色小吃.及相关文字,图片资料2, 设计一或两份营养餐。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同学们,吃谁不会,可是怎样才能吃的健康, 科学, 安全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个主题我们的食物” 教师板书课题.2,家乡的特色小吃:通过让学生汇报交流家乡的特色小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家乡乃至中国的饮食文化的魅力,交流中对同学中准备文字, 图片资料的同学要予以表杨鼓励,以次逐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3, 健康饮食我知道:组织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对日常饮食习惯进行交流讨论,互相比较,发现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指导学生看书38页的图画和文字,了解一些饮食的常识, 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4,.设计我们的营养餐: 全班同学在初步了解饮食常识的基础上, 在小组内设计一份营养餐,教师引导设计时要从卫生,节约, 营养搭配等角度来设计.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有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最后,进行评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重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上的发展.课后作业: 1,调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成.2, 调查家乡的农产品.板书设计: 我 们 的 食 物 家乡的特色小吃: 羊肉泡馍, 灌汤包子, 歧山哨子面养成健康, 科学, 安全的饮食习惯.课后反思:科目:品德与生活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册 第 三单元教学内容:食物从那里来 第16课时 执教人:王晓霞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有尊重劳动人民的感情.2, 了解家乡的农产品, 对家乡有自豪感.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有尊重劳动人民的感情.了解家乡的农产品, 对家乡有自豪感.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调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成.2, 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农产品.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了我们吃的食物的有关知识, 那么这些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二个主题食物从哪里来” 教师板书课题. 通过让学生汇报交流家乡的特色小吃2,花卷的一次奇妙旅行:,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某一食物的生产过程, 然后根据教材中(书40页)提示的花卷的制作过程, 共同交流麦粒变为花卷的过成, 在交流回忆花卷这次奇妙的旅行的过程中,感受由小麦到我们的食物,人们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 教育学生要尊重人们的劳动果实,要爱惜粮食.告诉学生每年的10月6日为世界粮食记念日, 这是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10月6日, 1981年10月6日是首次世界联世纪念日. 3, 家乡农产品调查:引导学生把自己调查的家乡农产品在全班范围内汇报, 教师可以作补充说明, 接着鼓励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 填写书41页的家乡农产品调查表, 对没有做调查的同学要求他们课后最好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的农田, 市场, 超市, 粮店等地做相关的调查, 并完成41页的小调查, 培养他们初步养成调查了解的好习惯. 4,.读一读: 教师结合前面的两个活动, 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读一读书41页的唐诗,对本节课做一小结,为下一节课的劳动诗歌朗颂会做准备.课后作业: 1, 收集整理有关劳动的古诗和诗歌.2, 最好能和父母一起参加一次收获劳动, 也可以把以前参加收获的感受将给大家听.板书设计: 食 物 从 哪 里 来 花卷的奇妙旅行: 种子-小苗-长大-收割-面粉-食物. 家乡的农产品: 麦子 玉米 红薯 苹果 葡萄 西瓜 桃子课后反思:科目:品德与生活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册 第 三单元教学内容:食物从那里来 第17课时 执教人:王晓霞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有尊重劳动人民的感情.2, 积极参与收获并体验收获的喜悦.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有尊重劳动人民的感情. 积极参与收获并体验收获的喜悦.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劳动的古诗和诗歌.教师也做相关的资料准备.2, 要求学生最好能和父母一起参加一次收获劳动, 也可以把以前参加收获的感受讲给大家听.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通过了解花卷的旅行过程, 基本上了解了一些食物的大致生产过程, 从而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凝聚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今天就让我们在班上举办一个劳动诗歌朗颂会, 来共同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教师板书标题.- 劳动诗歌朗颂会2, 劳动诗歌朗颂会: 首先师生共同朗颂40页唐诗, 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接着鼓励准备好的同学朗读自己收集的古诗或诗歌, 最后, 教师朗读自己收集的古诗或儿歌, 以次来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尊重他们的劳动果实.板书-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金黄的谷子碾出来. 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大米一滴汗, 爱惜粮食理应该.3, 我们去收获: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和父母一起参加的一次收获劳动, 也可以把以前参加收获的感受等讲给大家听.使大家感受到收获的辛劳与喜悦,教师鼓励大家有条件的情况下, 多参加此类活动(由于我们地区条件所限, 教师或学校组织此类活动有一定的困难). 板书-劳 动 最 光 荣 !4, 贴一贴, 画一画, 写一写: 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把自己参加收获劳动的场面. 贴一贴, 画一画或写一写在书42页下方, 也可以把自己从电视或其它地方看到的收获场面画下来.课后作业: 1, 调查了解同学们的饮食习惯.2, 和家人一起参加收获劳动.板书设计: 劳 动 诗 歌 朗 颂 会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劳 动 最 光 荣 !课后反思:科目:品德与生活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册 第 三单元教学内容: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18课时 执教人:王晓霞教学目标:1, 初步体会粮食来之不易, 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2, 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粮食来之不易, 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调查了解同学及家人的饮食习惯.2, 教师也做相关的调查.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我们吃的食物以及它是从哪里来的, 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 大家也愿意从自身做起 ,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尤其是许多同学也包括部分家长, 有着不好的饮食习惯, 从而造成粮食的浪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人都有哪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调查到的一些现象汇报给大家” 2, 饮食习惯小调查: 结合教材第43页的提示,覌察生活中浪费粮食和食品的现象,调查生活中文明用餐和不文明用餐, 卫生与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一些现象, 然后鼓励他们试着演一演, 也可以针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 讨论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办法, 提倡正确的, 卫生的, 文明的, 科学的饮食习惯, 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积极, 正面的导.(板书).3, 读一读:教师先指导学生看书44页上方的文字和图画, 教育学生养成文明的用餐习惯, 接着领读44页的三字歌, 让学生进一步知道文明用餐的基本礼仪规范, 懂得文明用餐得正确方法, 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从小做个好孩子.(板书)4, 教师小结: 小结本节学习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做一个文明用餐的好孩子,自己包括提醒同学和家人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布置下节课要准备得内容.课后作业: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布置他们准备辩论会的资料.(分餐好还是合餐好),可以求得家长的帮助.板书设计: 良 好 的 饮 食 习 惯正确的, 卫生的, 文明的, 科学的饮食习惯.做 文 明 用 餐 的 好 孩 子 !课后反思:科目:品德与生活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册 第 三单元教学内容: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19课时 执教人:王晓霞教学目标:1, 初步体会粮食来之不易, 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2, 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粮食来之不易, 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教学准备:1,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布置他们准备辩论会的资料.(分餐好还是合餐好),可以求得家长的帮助.2, 教师做相关资料的准备.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同学们,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大家为我们今天的辩论会做相关的准备,你们准备好了吗? 下面就开始今天的饮食习惯辩论会” 教师板书题目-饮食习惯辩论会.2, 饮食习惯辩论会: 教师先要讲一讲辩论会的有关要求, 如有辩题(分餐好还是合餐好), 有正方(分餐好), 有反方(合餐好), 有辩手(发言的同学)等等, 此环节教师不应该看中那方同学辩的好,而更应该看中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热情, 看中同学们在此活动中了解到的有关安全, 正确, 科学的饮食知识, 因为学生必竟年龄较小,辩论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此活动只为了让学生对辩论会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而已.教师在此可以谈一谈自己了解到的相关信息.3, 我要做得更好: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书45页我要做得更好,使学生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及表现做一个公正的评价. 想一想,连一连, 让学生设计一份营养餐,评一评,判断正确的用餐习惯.4, 教师小结: 小结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节约粮食, 尊重劳动人民的成果,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一个文明用餐的好孩子.课后作业: 1, 了解水的三种存在状态. 2,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都有水,注意安全.板书设计: 饮 食 习 惯 辩 论 会辩题: 分餐好还是合餐好 !课后反思:科目:品德与生活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册 第 四 单元教学内容: 水的秘密 第 20 课时 执教人: 王晓霞 教学目标: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